分享美好記憶!海寧百歲老人捐出珍藏一輩子的寶貝

2021-01-08 瀟湘晨報

珍藏了七八十年的寶貝,濃縮了一位101歲老奶奶許許多多的美好記憶。

最近,這位老奶奶捐出了這些寶貝,把它們放進展覽館,供大家參觀和研究學習。

積攢下很多寶貝

精神矍鑠、滿頭銀髮、非常清瘦,從小生活在海寧農村的張珍寶今年已101歲,但是思路依然清晰,見人就露出慈祥的笑容。

在張奶奶家,她的女兒錢培娟從柜子裡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紙包,輕輕打開,一捆米白色的絲線映入眼帘,十分細膩柔軟,「這是我媽媽一直珍藏的一個寶貝——一捆土絲,大約有2兩重,有70多年的歷史,是我媽媽親手織的。」

看到女兒拿出這件寶貝,張奶奶滿臉笑容,開心地用海寧話介紹起了這捆土絲的故事。

過去,每年收穫蠶繭後,張珍寶都會將優質蠶繭挑出來織絲做衣服,剩下的用來加工做蠶絲被,「純手工織絲十分複雜,採絲一道工序就要3個人一起協作忙一天,3個人從早到晚弄20斤蠶繭,卻只能得到1斤2兩左右的絲,真是辛苦啊!」

張奶奶回憶,過去養蠶、織絲水平落後,攢上四五年蠶絲只能做出幾件衣服,「這捆土絲是當年織絲時剩下的邊角料,沒捨得扔,老公就用一張紙包好,一直保留到現在。」

隨後,錢培娟又先後拿出一塊藍紫色的方巾、一塊玫紅色的土布和一件生絲上衣,這也是張奶奶珍藏的寶貝。

張奶奶回憶,藍紫色的方巾是她1936年結婚時媽媽給她置辦的嫁妝,「有石榴、鴛鴦、蝴蝶和花籃等圖案,豐收、恩愛、幸福、吉祥、美好等寓意都在裡面,至今已有84年了。」

「這兩塊土布是我媽媽手工織好再拿去染坊印花的,上面還有一些白色花紋,是那個年代最流行的樣式……」這些寶貝,帶給張奶奶滿滿的幸福記憶。

為寶貝找個好去處

「我出生在農村,過去是個農家女。」在海寧丁橋海潮村,張珍寶17歲就織布做衣,一直做到50多歲,「過去那個年代,沒有那麼多商店,沒有那麼多衣服穿,我每年都會在四五分自留地裡種植棉花,織布做衣服,給兒女們穿。」

那時,一家七口的衣服、棉被都要張珍寶一手操辦,「早上一睜眼,就要下地幹活,白天幹各種各樣的農活,收工回家後還要管理棉花。」

在錢培娟的記憶裡,完成學業之前她從來沒有買過衣服,「布都是我媽媽織的,衣服都是我媽媽一針一線縫起來的,連蓋的被子也都是媽媽自己做的!」

在錢培娟家,還保留著兩個罕見的織布機筘。「600多個筘的織布機是用來織棉布的,1200多個筘的是用來織絲的。織絲的每一筘都特別細,像頭髮絲一樣。」錢培娟介紹,上世紀三十年代,一個村莊只有一兩臺織布機,幾戶人家合買合用,誰家需要織布織絲了就搬去誰家。

1979年,張珍寶和老伴搬到海寧城區居住,4箱子的舊衣服、舊物件就留在了丁橋的二兒子家中。搬家後,張奶奶一直惦記著這些寶貝,老伴總說,需要什麼東西就買新的,一來二去,這些老物件就像被時間「封印」了。

去年,張奶奶的老伴去世了,她又時常想起老家的那些寶貝。為了完成媽媽的心願,錢培娟帶著媽媽來到老家,將箱子裡的舊物一件一件拿出來。「我們拿出來的時候就像淘寶,我問媽媽這些老物件的來歷,她都還記得!」錢培娟說,那個時代的土棉布和土絲凝聚著媽媽的愛,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轉眼七八十年,生活條件天翻地覆,我媽媽也已100多歲,這些老物件在家派不上什麼用場,扔了又可惜,就想給它們找個好去處。」錢培娟說,她和百歲老母親一商量,都覺得最有意義的做法,就是把它們捐出來,「讓現在的孩子看一看,當年的老一輩是怎麼織布的,讓他們對過去有更多的了解。」

寶貝進了展覽館

百歲張奶奶想捐寶貝的消息傳出後,浙江米賽絲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喻永達十分感興趣,經過聯繫,找到張奶奶,從她手中鄭重地接過這些寶貝,並遞上一本捐贈證書。

「奶奶,這些寶貝我們米賽接手了,非常感謝你,這個東西我們還要保存下去,讓它更好地發揮教育下一代的重要作用!」面對喻永達的由衷道謝,張奶奶滿面笑容,連連感慨,「老物件能發揮作用,讓更多的人了解過去,我很開心!」

接收這些寶貝時,喻永達也給張奶奶送來了現代工藝下的蠶絲被,並分享了如今的絲織技術:「現在公司制絲生產線的廠絲人均年產量約1噸多,效率是原來的20倍以上,全程使用自動化、機械化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也更好。」

「很好很軟,過去的東西沒有這麼軟!」摸著蠶絲被,張奶奶連連讚嘆。喻永達表示,想借著這次機會讓張奶奶也感受一下,中國這麼多年的發展,「原來富貴人家才能用上的絲綢製品,現在已走入尋常百姓家。」

據悉,張奶奶捐出的這些寶貝,將被收藏到海寧市周王廟鎮雲龍村集約化養蠶基地的研學基地展覽館,長年接待小朋友、青年學者等前來參觀研學。

(原標題《101歲的老奶奶,藏了70多年的寶貝,捐了!》,編輯王雨紅)

【來源:浙報融媒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百歲老人捐老屋建烈士紀念館 村民義務講解
    百歲老人捐老屋建烈士紀念館 村民義務講解 2014-10-01 10:01:15來源:武漢晚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百歲老人捐老屋建烈士紀念館
  • 髹漆匠的百歲芳華——記旅居蘇州的歙籍百歲老人李文彬
    2020年9月初,由蘇州市姑蘇區人力和社會資源保障局舉辦的主題為「樹敬老之風,悟文明精神」的社會化管理人員書法大賽揭曉,旅居蘇州的歙籍百歲老人李文彬書寫的《文明讓生活更美好》獲得一等獎,成為老人在重陽節前夕獲得的最好的節日禮物。李文彬是一位怎樣的百歲老人?我們從新安江畔,前往姑蘇城外,對他進行採訪。
  • 海寧百歲老中醫耳聰目明 義務當起村民健康顧問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記者很難相信面前這位老人即將迎來100周歲生日。殷保霖,海寧袁花人,海寧市名老中醫。出生於三代中醫世家的他,退休後繼續發揮餘熱,受到了村民的廣泛讚譽。這位老人長壽的秘訣是什麼?他的醫術醫德為何如此受村民尊崇?記者帶你走進這位百歲老中醫。
  • 百歲老人悟出的經典人生感悟,句子樸實,但用情很深!
    一些事,只能當記憶。一些人,只能做過客。我終究不能逃避那些記憶,忘不了那個人,換不了獨角戲的角色。我反反覆覆猶猶豫豫小心翼翼斤斤計較,我怕傷人,也怕別人傷害自己。也許這樣一輩子都不會得到幸福。一切都落下了帷幕、唯獨我還在痴痴的等,思緒在夜裡掙脫,紀念曾相愛過,只怪時間犯了最美麗錯…再美好也經不住遺忘,再悲傷也抵不過時間;有些事,錯過了,就是一輩子;有些人,一轉身,就成了,永遠。很多事,不是我想,就能做到的。很多東西,不是我要,就能得到的。很多人,不是我留,就能留住的。
  • 打麻將,上下樓,仙桃百歲老人的老年生活,驚了!
    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七十古稀,八十耄耋,百歲期頤家中有位百歲老人是一件福氣事兒每位百歲老人都是一本活著的歷史他們見證了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如今正安享著屬於他們的幸福晚年>百歲老人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快來認識一下仙桃的長壽錦鯉!
  • 為百歲老人家庭拍攝全家福
    老人的女兒黃良瓊笑呵呵地說:「第一次拍全家福,高興啊,謝謝你們!」。        為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繼「敬老得福——探訪北海百歲老人」系列採訪活動之後,北海日報社與市民政局、市攝影家協會攜手發起「敬老送福——為北海百歲老人攝製新春全家福」活動,由市民政局、一縣三區宣傳部協調聯絡,北海日報記者和市攝影家協會會員上門為一縣三區30多位百歲老人拍攝全家福,並製作成精美的照片送給老人,為他們送去慰問金、慰問品和新春祝福。
  • 快來看看這位百歲老人的長壽秘笈……
    而在紹興越城區,也有這麼一位對武術如痴如醉的百歲老人,85年勤練不綴,96歲仍能賽場奪金。他,就是今年100歲的徐柏幀。幾十平方的獨居小屋裡,沒有嶄新的家具,卻密密麻麻地掛滿了各種獎狀和榮譽證書。去年,他還剛剛捧回了「武術終身成就獎」。
  • 《100個百歲老人的傳奇》發布 倡導更多人「為父母寫傳記」
    2020年1月6日,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舉辦了《100個百歲老人的傳奇》新書發布會。《100個百歲老人的傳奇》,是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招募北京師範大學100餘位志願者,為全國100位百歲老人撰寫的傳記合集。
  • 百歲老人耳聰目明很少見 堅決不過百歲生日為麼事
    不過百歲生日是風俗?  也許你會覺得奇怪,百歲老人過生日應該是一大喜事啊,怎麼不過生日呢?  當記者提出這個疑問時,馬鞍山社區的工作人員說,老人兒子稱,不過百歲生日,這是老人家裡的風俗。  上周,馬鞍山社區書記肖山泉與幾名社區幹部一起到宋朱氏老人家裡慰問,送去水果和2000元慰問金。本報記者也一同前往拜訪,引起記者興趣的不單是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更是這個不過百歲生日的奇怪風俗。  百歲老人穿針引線  頭戴一頂帽子,看起來年紀在80歲上下,宋朱氏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年輕,完全不像一位百歲老人。社區幹部與她聊天,她對答如流。
  • 不少社區居民悼念離世百日的百歲老人李君輝
    原標題:不少社區居民悼念離世百日的百歲老人李君輝   昨天是鄞州首南街道陳婆渡社區李君輝老人去世後的百日祭辰,今年1月,這位老人在百歲生日前兩個月,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然而到了現在,還是有不少社區居民來到老人生前住的地方,悼念她。
  • 【記憶·40年】百歲老人全家福,一個家庭的時代印記
    【記憶·40年】百歲老人全家福,一個家庭的時代印記來源:長城網作者:郭晶璇2018-12-18 08:36:52長城拍客第七十期       2014年除夕夜和年近百歲的父母一起過年。       2015年春節已出嫁的女兒、孫女、曾孫女帶著女婿、孩子回娘家給老人拜年,兩位九旬老人,全家五世同堂,其樂融融,中午在飯店恭賀新春。我特意為父母買了鮮豔的唐裝,更顯喜慶氣氛,老人臉上滿是笑容。
  • 《100個百歲老人的傳奇》引發「為父母寫傳記」社會熱潮
    2019年5月,基金會工作人員先行採訪了一位百歲老人宋光明。這次採訪,是一次深入調研,也是一次成功探索,項目組從採訪、拍攝、寫作各個角度,總結出經驗,形成了完整的傳記採寫課件,為後續活動提供了借鑑。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決策諮詢委員會執行副主任戴桂英說,「聽故事 寫傳記」可讓青年人有感悟,讓老年人有傳承,是一種孝愛的新方式。
  • 裝飾畫掛的對,家裡老人活百歲,百歲老人臥室掛什麼畫好?
    作者: 藍寶石精靈一些活到百歲的老人臥室一般是掛什麼樣的裝飾畫其實裝飾畫不僅可以對房子的牆面起一個裝飾的作用還對於房間的風水有著一定的影響那麼家裡有老人的朋友作為子女們的我們應該給他們的臥室選擇什麼樣的裝飾畫呢1、松鶴延年掛畫
  • 重陽節,百歲老人過大壽
    吳銀珍及其全家福 吳銀珍親友供圖吳銀珍 吳銀珍親友供圖10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對於天元區三門鎮蒼霞村龍岸橋組的吳銀珍老人來說,更是意義非凡的一天,她迎來了自己的100歲生日。親朋好友為老人舉辦了一場百歲壽誕慶典,五代同堂共祝老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五代同堂的大家庭聚會昨日的蒼霞村格外熱鬧,吳銀珍的子孫專門在家中設壽宴,為她祝福。「山中難尋千年樹,世上難尋百歲人。村裡能有一名百歲老人確實很難得,一定要來沾沾喜氣。」王家洲村一名村民說。
  • 廣元百歲老人生日捐出全部禮金3萬多
    4月23日,廣元市蒼溪縣石馬鎮老木村迎來一件大喜事,村裡的張德安老人辦百歲壽宴,壽宴擺了60桌,有600多人前來祝壽,除了自家親戚還有十裡八鄉的村民。但老人家卻立下了一個規矩,不管遠近鄉鄰還是親戚,每戶禮金不能超過100元,最後所收35700元禮金全部捐給了當地鎮政府用於公益事業。
  • 百歲老人話滄桑
    文 /圖 李 建 軍 在瀏陽大圍山下的東門古鎮上,如今住著一位叫塗承佑的長壽老人。老人今年十月就滿101歲了,仍然精神矍鑠,思維清晰、記憶正常。耳不聾,眼不花,每天還在家看看報紙,關心著國家時政大事。只是腿腳不那麼方便,要撐著拐杖慢慢行走。
  • 百歲老人的百年武術夢
    孫祥練了一輩子的武術,也做了一輩子的武術夢。如今已過百歲的孫祥,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依然可以熟練的打出一套拳術,靈活的耍出一段兒雙刀。   拜名師 學武藝   據孫祥回憶,在他少年時期,當時社會上習武之風鼎盛之極,無論是他所在的楊寺莊,還是附近許多村落,甚至全開封很多地方的習武之人都很多。
  • 湘潭百歲老人穿針引線「小意思」
    (記者 陳旭東 攝)湘潭在線12月9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成青)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湘潭縣射埠鎮巨魚村光古組的百歲老人蔡淑元,是當地有名的老壽星,也是一家人的「寶貝」。老人歷經一個世紀風霜,卻仍耳聰目明,還能穿針引線,閒時還幫著晚輩做點農活。12月2日,我們來到了巨魚村。
  • 「長壽之鄉」喜事多 兩位百歲老人同一天過生日
    百歲老人陳素珍(前排)。受訪人供圖百歲老人郭鳳英(中)。盛世迎喜慶,壽星笑開顏。近日,邗江區楊壽鎮墩留村劉莊組陳素珍和寶女村李崗組郭鳳英,兩位老太在同一天迎來百歲生日。「我一輩子就喜歡吃素,別人家大魚大肉我也不眼饞。
  • 百歲老人念念不忘救命恩 過壽主動邀請醫院的「朋友」
    在子女們的鼓勵與支持下,山醫大一院骨科為其順利實施股骨頭置換術,老人才得以脫險。在老人看來,要不是醫護人員全力手術和精心照顧,就沒有自己的百歲大壽,她必須當面表示感謝。  為了圓老人的心願,7月1日上午,山醫大一院骨科的幾位醫護人員特意帶著鮮花和禮物來看望了老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