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出生率 臺當局規定第3胎2歲前月補助3000元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為了搶救節節下滑的出生率,「內政部」將補助民眾第三胎子女保姆費用,0到2歲每月3000元,至遲明年就可上路。

東南網9月6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經建會」推估2023年臺灣將呈現人口負成長,為鼓勵生育,「內政部」正規劃第三胎補助政策,未來不論年收入多少,第三胎子女0至2歲,當局準備提供每月3000元(新臺幣,下同)的送託保姆補助費用,最遲在明年實施。

目前「內政部」辦理0至2歲保姆幼託補助政策採排富作法,年收入150萬元以下的家庭才補助,但為了鼓勵生育,兒童局研議第三胎子女的送託保姆補助計劃將不設定排富,提高養兒育女的誘因。

兒童局長張秀鴛透露,鼓勵生育與建立幼託的支持系統息息相關,但鼓勵生育不應局限條件,有錢人想生第三胎,「內政部」仍願鼓勵,送託保姆費用,一律給予每月3000千元補助。

張秀鴛說,兒童局最新研議的第三胎子女送託保姆補助計劃,完全是為鼓勵生育,計劃已陳報「行政院」審核,經費約6億元;「無論「行政院」同意經費與否,「內政部」都可自內部經費勻支,至遲在2011年實施」。

「內政部」對提振生育率是採政策與宣導並重,宣導部分如百萬創意標語,已於日前揭曉;在具體政策上,明年總預算裡,可發現5歲幼兒上幼託園所免學費等政策。

除幼託補助外,增設公立幼託園所,也是「內政部」策略之一。張秀鴛說,目前公私立幼託比為3比7,「內政部」希望能逐漸調整到6比4,使用的政策工具,除5歲免學費政策,未來也研議向下延伸至4歲,中低收入戶的補助可降至3歲,也將鼓勵公立幼託園所公辦民營。

「內政部」次長簡太郎指出,當局在政策上已將養兒育女當作「公共財」,而非「個人負擔」,社會的責任會逐漸加重,政策介入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簡太郎說,雖然設公立幼託主要是地方政府權責,但地方政府若願利用廢棄小學或小學減班的空間辦理公立幼託,「內政部」樂觀其成。

相關焦點

  • 臺當局砸百億救不了出生率 被嗆:生不起 要生你生
    據臺媒統計,近六年臺當局的所花費的生育、育兒補助經費達百億以上,但各地出生率不增反降,網友紛紛表示不滿,稱萬物都在漲,只有工資不漲,想結婚等下輩子吧,要生你來生!據臺媒報導,臺灣各縣市為提高臺灣新生兒出生率陸續在生育、託育補助上加碼,過去六年的數據整合顯示,相關經費年年增長,累計已超過百億元,然而成效卻差強人意,除了桃園市外,其他「五都」的出生率都有所下降。
  • 砸百億仍救不了出生率 網友喊話臺當局:養活自己都難 要生你們生!
    據統計近六年,臺當局已在育兒津貼上砸出上百億元,但除了桃園市,其他城市的出生率都不增反減。臺灣網友評論稱,沒錢、沒時間生養小孩,能養活自己都難,不懂民眾的當局要他何用!據臺媒報導,臺灣各縣市為提高臺灣新生兒出生率陸續在生育、託育補助上加碼,過去六年的數據整合顯示,相關經費年年增長,累計已超過百億元,然而成效卻差強人意,除了桃園市外,其他「五都」的出生率都有所下降。
  • 臺「內政部」利誘生育率 0-2歲兒童擬月領5000津貼
    華夏經緯網1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為解決少子化問題,臺「內政部」研議發放0至2歲兒童的「兒童津貼」,目前規劃家庭年收入低於150萬(新臺幣,下同)、不動產資產在650萬以下、存款低於15萬元者,每人每月可獲得3000至5000元不等的補助。「內政部」預估每年所需經費83億元,約8萬多人受惠。
  • 應對少子化衝擊 臺當局行政機構推三項補助措施
    來源:中國新聞社為應對當前少子化趨勢的衝擊,臺當局行政機構16日推出三項補助措施,包括擴大發放育兒津貼、擴大公共化教育與保育服務、建置「準公共化」教育與保育服務機制等。綜合臺灣媒體報導,綜合所得稅率未達20%的臺灣家庭,每名零至4歲兒童每月可領2500元(新臺幣,下同),第三胎以上每月再加發1000元。擴大公共化教育與保育服務方面,預計在2022年增加零到2歲的嬰幼兒5280個公共託育名額、2至5歲的幼童60000個公共託育名額。
  • 解決少子化危機 臺當局育兒三項補助新制將上路
    中新網7月3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育兒三項補助新制將於8月1日正式上路,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今日一早表示,暑假期間當然要更照顧孩子,顧荷包、顧成長、顧安全,一起繼續努力,讓家長更放心、小孩更開心。
  • 臺修改特殊境遇家庭補助發放規定 單親爸爸領取
    中國臺灣網1月2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臺當局「內政部」今年增編1.7億元(新臺幣 下同)預算,專款補助臺灣特殊境遇家庭,預計將增加1萬個單親家庭受惠,而且弱勢的單親爸爸和單親媽媽一樣,可以受到幫助。臺灣過去弱勢的特殊境遇家庭只有單親媽媽能夠獲得當局的照顧。
  • 建議延長託育補助至3歲 嘉義市:蔡英文支持
    華夏經緯網8月2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嘉義市政府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市長涂醒哲日前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餐敘時,建議臺當局延長託育補助至3歲,獲蔡英文認同與支持。    據報導,市府指出,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與雲嘉南縣市長餐敘,涂醒哲向蔡英文報告嘉義市三合一照顧政策及推動情形,並建請臺當局延長託育補助至3歲,以減輕家庭育兒負擔。
  • 財報亮眼+臺當局補助旅宿 觀光股成搖錢樹
    臺新投顧研究協理黃文清表示,最近全球醞釀反恐,衝擊歐美觀光,但臺灣相對安全,可望吸引更多遊客赴臺,有助島內觀光,加上冬季是日本赴臺旅遊旺季,拉抬觀光產業營收,也讓相關概念股股價動了起來。    每年的ITF國際旅展都為產業帶來蓬勃商機,其中,旅行社產業市佔率達12.9%的龍頭股—雄獅,前3季累計稅後淨利達4.1億元,EPS達5.87元,超越往年表現。
  • 「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當局與地方發放重疊
    「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也指出,2011年度各地方政府發放生育、育兒津貼總金額至少43億元,當局與地方發放兩類津貼,目的性質雷同,顯有重疊的問題。「立法院」報告指出,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的發放超出政府預期,申請動用第二預備金,「兒童局」統計上半年各縣市實際補助零到兩歲幼童,總共142746人,推估下半年經費缺口,高達13億4387萬8000元。
  • 臺當局擬撥3億元補助島內觀光
    臺灣《聯合報》圖     陸團觀光效益「蒸發」400億     本網綜合臺灣媒體報導,陸客赴臺人數急凍,臺「政院」將推振興島內觀光措施,擬提撥3億元(新臺幣,下同)補助陸客團旅行社轉型島內旅行團隊,每團最高補助4萬5千元,最快本月中上路,預估半年可刺激島內旅遊市場創造14億元產值。
  • 臺灣託育零空窗 2至3歲月領6000元
    本報日前獨家報導「2至3歲幼兒遭臺當局棄養」,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日到新北市幼兒園視察時當場宣布,2到3歲未進入幼兒園就讀的幼童,每月6000元(新臺幣,下同)的補助將持續到3歲,以解決空窗期問題,另2至3歲的幼幼班亦將儘速增班,擴增就讀機會。隨後,臺灣衛福部門及教育部門即共同宣布,補助自明年1月開始,所須經費預估10.83億元,有1萬6000名兒童受惠。
  • 臺女子去年平均生育年齡31.9歲 出生嬰兒20.76萬
    「內政部」公布最新統計,2016年臺灣地區出生嬰兒20.76萬,較2015年減少5493人(減少2.6%),女子生育平均年齡31.9歲,而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為30.7歲,較2007年高出2.2歲。  「內政部」表示,2016年出生嬰兒的生母年齡以30至34歲者佔39.85%最多,25至29歲佔23.51%次之,35至39歲佔23.25%居第3;平均生母年齡31.9歲,較104年增加0.18歲,較2007年29.53歲增加2.32歲,呈逐年上升趨勢。
  • 臺業者抱怨「旅遊補助」亂象 稱不想再陪當局玩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近段時間,民進黨當局一直在宣揚旅遊「暖冬補助」「擴大暖冬補助」對臺灣旅遊業復甦「有極大功效」,因此他們在春天來臨之際,強調將要再推「春遊補助」。然而不少島內旅遊業者反映,所謂的旅遊補助實際實施起來儘是亂象,補助不到位,甚至讓不少商家出現虧損。有人表示,「不想再陪政府玩了」。
  • 臺"衛福部":0~2歲家庭可申請津貼補助、託育服務
    華夏經緯網3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衛生福利部」昨晚表示,針對託育政策催生聯盟等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質疑當局所推動的公共託嬰中心不足且設置補助成本高,目前當局對於0-2歲幼兒家庭的託育政策已採取
  • 臺當局補助+旅展全面開跑 島內觀光旅遊業注暖流
    華夏經緯網11月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行政院」宣布短期消費提振方案,包括島內旅遊房價打折、主題樂園門票與高鐵臺鐵優惠補助等,活絡島內旅遊商機,業者看好,臺當局補助加上旅展開跑,可替第4季帶來成長力道。
  • 臺灣擬推出育兒補助方案 0-6歲兒童均可獲得(圖)
    當局又提出新的生育及託育補助方案,但能不能打動年輕夫婦的心,有待觀察。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新網12月3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經建會」擬定催「生」方案,鼓勵民眾多多「做人」,未來0到2歲幼兒,臺當局每月將發放3到5千元(新臺幣,下同)不等的育兒津貼;2到6歲幼兒,每年可獲得3萬元託育補助,家長每月學費負擔不到5千元。此案最快2012年實施。
  • 桃園市市民平均年齡37歲 為「6都」年輕城市
    新竹市有科學園區加持,吸引年輕科技人移入,也是全臺最年輕都市。據報導,為了打造「年輕人的第一站」,桃園市祭出每胎3萬元(新臺幣,下同)生育津貼及3歲以前每月3000元的育兒津貼,都是全臺金額最高、受惠最廣,輔以「健康幸福家庭補助計劃」的孕前健康檢查、羊膜穿刺和試管嬰兒補助,讓年輕人「願意生、健康生、養得起」。
  • 臺灣掀起嬰兒保衛戰:為鼓勵生育每胎補助2萬每月發津貼
    2015年重陽節前夕,臺灣「國發會」公布統計數據,島內目前65歲以上人口已達286萬,預計將於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就有1人超過65歲。臺灣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預計將僅用時7年,時間比日本快1.6倍、比美國快2.9倍、比英國快 7.3倍,創下另類「全球第一」。
  • 臺「立委」結婚生育補貼19萬 父母喪葬補助50萬
    人民網11月3日電  島內「立委」好康刪不完?為了平息九A爭議,臺「立院」朝野1日才決定刪減每個「立委」86萬的經費,2日卻又傳出「立委」結婚、生育都可以領19萬的補助,認真「做人」的「立委」,單單生育津貼就可領到5、60萬;如果父母或配偶過世,喪葬補助也近50萬。
  • 臺灣每年砸400億「催三胎」 地方縣市財政緊張叫苦連天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臺灣民進黨當局端出「育兒牛肉」,以津貼補助等方式強力催生三胎,試圖改善日益嚴峻的少子化問題。但是蔡英文上臺兩年來經濟環境不斷惡化,民眾根本不敢生,更何況還是第三胎。目前家中育有0至2歲的嬰幼兒,父母至少一方未就業,且綜合所得稅率低於20%的家長,可以領到每名幼兒每月2500元(新臺幣,下同)的育兒津貼;未來擴大實施,雖然設定「排富條件」,但不限定父母就業,並擴大到0至4歲,第三胎育兒津貼每月加發1000元,達到3500元。根據「行政院」的統計,受益人數將從原來的14萬人增加到近27萬人;2至4歲部分的津貼,明年8月起實施,受益者可達4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