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社會的便利背後代價有多可怕?

2020-12-11 快抖互動

這個社會有多誇張,一個人沒有智慧型手機不會使用支付系統不隨時帶好身份證就完全寸步難行。「無現金時代」已經成為國內的潮流。

近日,有網友拍下心酸的一幕:一位老人獨自冒雨來交醫保,因為櫃檯拒收現金而滿臉無助。工作人員很冷漠的告訴老人:「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就)這兩個方式。」老人有些不知所措。

隨著手機支付的爆發,「無現金社會」的言論甚囂塵上,不過央行多次強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

360董事長周鴻禕近日在接受採訪時提起了「無現金社會」的弊端。現在是數位化的時代,數位化能為我們帶來便利快捷,但在周鴻禕眼中,數位化是脆弱的。

周鴻禕認為:現在大家都在用數字貨幣,但是數字貨幣的支撐需要手機和網絡,如果沒有可網絡和點,手機也就運轉不了,就能發現無現金的狀況能帶來多大的問題。現在的軟體都是每一項先進技術承載起來的,只要是人寫的軟體就會有BUG,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軟體BUG被發現攻擊,造成的可能是社會的停擺。

不可否認,行動支付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變得更方便、快捷,但無現金社會難以面對戰爭和災難。當網絡和電力被破壞以後,習慣了無現金社會的我們將會寸步難行。

日本北海道強震引發了大規模斷網斷電,札幌市瞬間成了黑暗之都,期間,195萬居民湧入超市和便利店購買生活物資。但那些平時只用手機支付的部分災民卻喪失了支付能力,買不到生活所需。

不久前,央行也在醞釀「數字錢包」,將在多地開始測試數字錢應用,國有四大銀行都在積極參與,但在實用性和局限性未被測試出來之前,理論上是不會立馬投入市場使用。

行動支付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作為一種「新生」的支付方式,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但在安全隱患上,我們不可否認,它確實還是存在的。

在無現金社會的模式快速發展的同時,有小型盈利困難商戶關門,有孤寡老人生活出現障礙,這似乎等同於一種社會經濟的隔離,無論行動支付多方便多發達,我們都不能忽視現金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說日本地震證明了無現金社會的可怕性?
    無現金社會已經到來!但是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可能沒有現金只能讓你瞪眼了。在正常的歲月裡,無現金帶給人的是便利和快捷。但是無現金社會也有一點是非常可怕的,就是在突發災難的情況下,沒有行動網路,也沒有電力,這樣的情況下如何使用行動支付進行消費。這是個大問題,也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問題。一般這樣的情況下,只能使用現金進行交易的。9月4日,颱風「飛燕」4日登陸日本西部,帶來強風和強降雨,逾百萬戶停電。
  • 時代發展 無現金社會帶來諸多便利 但是這些問題被忽視值得反思
    這樣的新聞都發布在湖北,準確的講是湖北最重要的兩座城市,武漢和荊州,屬於文明和文化程度較高的兩座城市,出現這樣的問題,說明社會出現了一些問題。這兩件事情的共同點是有無現金社會支付的利與弊,從本質而言,這是支付手段和支付方式的不同,出現的信息不對稱,信息價值不對等的情況。
  • 無現金時代有多可怕?
    無現金時代的到來 發達國家不流行行動支付,但也進入了無現金時代,這一種無現金,也就是使用信用卡交易。 先看看我國行動支付的存在,徹底改變了我們過去的支付方式。
  • 無現金社會,離我們有多遠?中國開始走進「無現金社會」了嗎?
    我們的支付方式也發生了重大改變,電子支付的這種「無現金」方式越來越頻繁。對此,有不少經濟學家認為,人類已開始進入「無現金社會」,咱們中國則率先向「無現金社會」邁進。但有不少網友持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社會上還存在著鈔票(現金),需要使用現金支付的場合還是有很多。
  • 軟體搶票,便利背後也有代價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消息,經會商研判,2020年的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約30億人次,比去年略有增加。面對這場地表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買不到票讓無數人頭疼。於是,近幾年出現的越來越多的搶票軟體,成了很多人的「救命稻草」。但與此同時,關於搶票軟體的爭議也年年出現。
  • 支付寶在日本兩年了,這裡的無現金社會還有多遠?
    中國遊客在日本的花費,也能排到第二;另外,出境遊中前往日本的中國遊客在去年也是大增,共計有 637 多萬遊客前往日本,佔據了 2400 萬赴日海外遊客的四分之一還要多,成為赴日遊客最多的國家。日本素來有「觀光立國」的傳統,「錢多到好像花不完」的中國遊客能在每個節假日擠爆日本的賣場,帶回來滿箱的電飯鍋和馬桶蓋。
  • 香港迪士尼推「無現金」體驗便利遊客
    香港迪士尼推「無現金」體驗便利遊客 2018-05-24 22:02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霈韻   中新社香港5月24日電 (記者 楊喆 殷田靜子)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香港迪士尼)與微信支付24日達成合作,攜手為遊客提供「無現金
  • 日本福井縣企業家組團來中國,學習「無現金社會」
    據日本《福井新聞》3月6日報導,由福井縣企業高層等組成的考察團5日訪問了浙江省杭州市,學習中國「無現金社會」發展狀況。考察團一行參觀了採用智慧型手機結算系統的食品市場、運營手機結算系統的企業等,體驗了先進地區的舉措。
  • 無現金社會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什麼?三評"無現金"社會
    估計不出兩天,就會有諸如「**說了這句話,XX市的公交司機都驚呆啦!」、「**放話,所有菜市場都掃我的碼!」、「**寶掃碼助力普惠金融,二維碼落戶每個助農點,銀行助農取款無路可走!」之類的熱點文章佔據網站頭條、新聞客戶端推送及朋友圈轉發。在這一波熱度沒有消褪之前,七妹也來蹭蹭熱度,拋兩塊小磚,看能不能砸到一兩隻螞蟻。
  • 「無現金社會」之辯:拒收現金是否違法?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線下商鋪接入多種多樣的掃碼支付和刷卡支付設備,甚至,拒絕接受現金支付的方式。一時間「拒絕現金」是否違法的問題被廣泛熱議。多方觀點認為,根據中國現行法律規定,拒收人民幣屬於違法行為。但相關法律並沒有明確表示,商家拒收現金是否違法,目前存在爭議。拒收人民幣屬於違法行為很明顯,現金在支付中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 日本何時能步入無現金社會?
    日本政府為鼓勵國民使用無現金支付推出的返積分活動於今年6月底落下帷幕。歷時9個月的活動效果明顯,加上新冠肺炎帶來的貨幣接觸感染的隱患,日本的無現金支付普及率從活動前的27%一路攀升到活動結束的36%,實現日本政府提出的40%的目標貌似指日可待。在無現金支付之路上推進緩慢的日本是否已步入追趕中國的快速通道?這也是試圖打開日本電子支付市場的中國IT企業熱議的話題。
  • 對局「無現金」:非現金支付漸成主流 背後博弈幾多重?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不帶錢包,只帶著一部手機出門,在這種「無現金」的輕鬆生活背後,則上演著一場接一場的商業對局,機構與機構,市場與政府……7月27日,螞蟻金服集團CEO井賢棟向參與「無現金城市周」的商家發出郵件強調,「無現金城市周」主旨是希望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感受到行動支付的便捷生活。並呼籲,參與「無現金城市周」活動的商家,提供每個人在多種支付選擇上的平等。騰訊也向《財經》記者表示,會考慮到社會各類群體的支付需求,不會強行推行某一種支付方式。
  • 陳根:疫情過後----無現金社會將會加速建構
    城鎮化導致的人口聚集、交通便捷帶來的頻繁人口流動,會加快病毒的傳播速度,疫情將會加速社會的變革。其中,金融領域的無現金社會將是大勢所趨,現有的銀行金融體系將會受到衝擊,電子貨幣將構建新的國際結算體系,為電子支付保駕護航的區塊鏈技術仍是發展的重中之重。
  • Worldpay中國總經理:我們距離無現金社會還有多遠?
    在向無現金社會演進的進程中,中國的很多城市已經領跑在前列。2017年4月18日,無現金聯盟在杭州宣布成立,首批共有15個成員。杭州成為了第一個進入「無現金社會」的城市,成為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樣本。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現金以外的支付方式訴求增加,中國從中受益良多。
  • 無現金社會誰的冷漠?只會現金支付的老人,怕是不配活在現代了
    這個社會有多誇張,一個人沒有智慧型手機不會使用支付系統不隨時帶好身份證就完全寸步難行。近日,有網友拍下心酸的一幕:一位老人獨自冒雨來交醫保,因為櫃檯拒收現金而滿臉無助。視頻中,工作人員很冷漠的告訴老人:「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就)這兩個方式。」
  • 中國要變「無現金社會」?這個兩會提案有意思
    在北京生活久了,幾乎已經沒有現金概念,甚至連卡都很少掏。原本以為這是中產階級的新消費習慣,後來發現新科技的能量根本不局限於任何群體。它是橫掃的。時值兩會,真正的社會問題總會被人提及。至少有三位代表委員提交了建議和提案,呼籲中國全面進入「無現金社會」。
  • 【考研英語】同源文詳解92期:無現金社會是一個騙局——這背後隱藏著大金融問題
    ④-⑥句說明銀行行為背後的機制,即反饋迴路(feedback loop):銀行關閉分行/回收自動取款機→客戶難以獲取現金服務→客戶被迫選擇數字業務。金融機構正在試圖將我們推向一個無現金社會和數位化銀行體系。其真正的動機是企業利潤。Visa、Mastercard等支付企業希望增加數字支付服務的銷售數量,而銀行則希望降低成本。助推需要兩個部分。首先,他們必須增加現金、自動取款機和分行的不便性。其次,他們必須大力推廣替代方案。他們試圖讓人們「意識到」自己需要數位化,然後再「選擇」它。點評:III段分析無現金社會概念背後的大金融問題。
  • 「無現金支付」已全面普及,那我們的現金都去了哪?有什麼影響?
    文:楊瑞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行動支付技術的完善,在中國無現金支付的現象非常普遍,可以說中國「無現金支付」已全面普及。從紙幣社會到無現金社會,確實是需要一個社會觀念的轉變。很多中老年人對無現金社會感覺到很不安全,害怕自己的錢,因為數據故障或者信息被盜就這樣白白的沒了,不如把錢拿在手裡實在。這當然是有道理的。不過出現這樣情況的可能性很低。因為銀行的信息系統安全性很高,而且都有數據備份。很多交易甚至有紙質的備份,比如存單收據。年輕人都喜歡用手機消費了,現金越來越少,很多人就問到現金到底都到哪去了?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衝繩宮古島完善無現金支付環境 打車購物有望更便利
    人民網東京7月5日電 據日本《琉球新報》報導,衝繩縣宮古島市與當地8家機構2日在宮古島市市政府召開記者會,宣布從7月2日起開展無現金支付服務的推廣試驗,以方便前往宮古島旅遊的遊客。
  • 臺灣行動支付遇冷: 「無現金社會」不受歡迎
    「行政院長」賴清德上陣喊話,莊嚴宣示以行動支付(即內地的「行動支付」)打造「無現金社會」,「讓民眾帶著一支手機就能走遍臺灣」。然而,民眾反應冷淡,就是不願用手機付錢,從7-11便利超商、家樂福超市,到高檔牛排館,顧客十有八九在結帳時掏現鈔數零錢。用慣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內地觀光客,對臺灣民眾遲遲不願意使用手機付錢的怪狀經常大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