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誓: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履行護士的天職……」這是每一位護士的莊嚴承諾,也是她們的使命。
今年5月12日是第109個「國際護士節」,今年我國的主題為「致敬護士隊伍,攜手戰勝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醫護人員逆行出徵,英勇無畏地投入防控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
在這個特別的節日,《南方日報·汕頭觀察》特別策劃,推出「致敬白衣戰士,守護愛和健康」特別報導,記錄這群「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的感人故事。
在愛的世界裡,有一個神聖的名字是「母親」。而在愛的守護神裡,有一個聖潔的角色是「白衣天使」。在醫院,女性醫務工作者撐起了半邊天,她們中的大部分人直到生產前還堅持上班,在門診和病房為患者盡心盡力服務。
在醫院,她們對病人熱情體貼;回到家,她們全心全意愛護家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媽媽」和「護士」兩種角色的偉大、無私與奉獻。近日,記者採訪了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的護士「準媽媽」們,聽聽她們的心歷路程。
「病人痊癒帶來的快樂是最好的胎教」
今年2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艱難的時刻,臨近生產的感染科護理師劉敏純依然堅守在護理崗位上。雖然不需負責病房內繁重、危險的工作,院領導也一再勸她回家休息,但她堅持要在隔離區外協助同事們做好工作。
「感染科,只是科室的名字看起來有些不一樣而已,其它並無不同。我每天都給自己鼓勁兒,工作時嚴格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我相信我可以堅持下來,能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勝任手頭的工作。」劉敏純說,看到病人痊癒出院,開心快樂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孕婦保持心情快樂,不就是最好的胎教嗎。到了2月底,劉敏純誕下一個健康的男寶寶。
朱燕娜是一名ICU的護士,已經懷孕6個月,「一想到能幫助患者減輕痛苦,工作就有了動力,心裡就有了甜,面臨的困難就可以克服。也許,這就是護理專業最大的價值和魅力所在吧。」朱燕娜說。
ICU孕婦護理師朱燕娜正在準備注射針劑。
同樣身處重症監護室的護理師吳少雲也懷孕6月餘,她說,「上班期間同事、領導對我都很照顧,雖然身體累,就當做鍛鍊,為生產做準備。」
ICU孕婦護理師吳少雲正在為重症患者調整管道。
「生命這首詩,我們用奉獻去吟誦」
身在婦產科的李丹敏是一位二胎媽媽,大寶已經兩歲了,現如今懷孕6個月的她依然堅持上崗,她表示,作為一名助產士,每天穿梭於待產室與分娩室,每一個鮮活生命誕生的背後,都飽含著不為常人所知的酸甜苦辣。身為一名懷孕的助產士,對孕婦的生理與心理更能感同身受,在工作中盡力給予她們更貼心的關心與愛護。
婦產科孕婦助產士李丹敏正在進行「新生兒撫觸」。
「在分娩過程中,只要聽到孩子哭了,看到媽媽笑了,我們的心就安了。身為醫者,也身為母親,生命這首詩,我們用奉獻去吟誦。」李丹敏說。
兒科護士鄭細妹在得知自己懷孕的那一刻,心裡幸福極了,可隨之而來的孕吐反應卻讓她難受極了,每天都吐,肚子餓得咕咕叫,看到食物卻又不想吃。隨著月份大了,鄭細妹現在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寶寶強有力的胎動,心裡裝滿了幸福。
兒科護士鄭細妹正在進行早產寶寶「撫觸」。
給新生兒的護理需要特別小心,哪怕是揭開孩子身上的一片膠布都必須得小心翼翼,避免傷到小寶寶嬌嫩的皮膚。護士每天做新生兒PICC、抽血、餵奶等護理工作。「累點不算什麼,只要這些寶貝能健康出院,我就心滿意足了。我現在的狀態和精神都很不錯。」鄭細妹說。
「護士」排第一,「孕媽」排第二
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的燒傷科病區有兩層樓,盛名在外,經常要加床,收治的病人多且病情較重。懷孕後,蔡楚燕沒再上夜班,「科室裡護士姐妹們關心我,讓我多休息,她們把重活兒都搶了去,我是一名被大家『寵溺』的幸福孕婦。」蔡楚燕說。
燒傷科的懷孕護理師蔡楚燕正在和同事一起查看患者傷口。
神經外科護理師林吉莉每天挺著孕肚,穿梭在病房為患者做健康宣教,打針送藥,她說:「當我收到患者的認同、讚賞,甚至是關心時,我感到我的自我價值得到了實現。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是選擇了奉獻。」
孕婦護理師林吉莉正在更換針水。
【全媒體記者】 宋芾
【通訊員】 鄭瑞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