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警示:語文成為拉分王,多閱讀者得天下

2020-08-28 媛媛媽

學好語文,真的越來越重要了!

過去,都說理科容易拉開分數。


我們那一代,流行一句口號:「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後來,這句口號慢慢變成「學好數理化,考遍天下都不怕」!


很多家長、學生,也一直奉為真理。於是,花大力氣,補習理科。


而語文,一直認為,是「很難拉分」的。可補,可不補!語文老師,也一直被認為是成就感最低的教師。花的時間最多,收效卻最低。


但是,這個觀點,最近幾年,卻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很多家長發現,語文逐漸成了拉分厲害的科目。


這樣的現象,表現在2020年的高考上,更加明顯。


一. 今年的作文題,啟示我們

讀和寫一定要同步發展!


以全國I卷作文題為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客觀來說,一卷作文乍一看非常難寫。


材料比較複雜,首先需要的就是理清人物關係然後確定人物特點,這樣才能夠準確立意。難就難在需要寫發言稿,有考生格式可能會寫錯,然後就是對不太關注歷史或者理科生不太友好,畢竟需要引經據典,歷史儲備量不夠可能就比較難下筆。


福建教育學院語文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的何捷老師對此指出,該題首先依然是以讀促寫\讀寫並進的命題模式,通過傳統文化經典故事的回顧促進讀書,以班級讀書會的形式組織討論,實現讀與寫的同步發展,這是從命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讀寫同步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提示,提示所有高中生讀和寫一定要同步發展,這是其一。


其二,非常注重審辯式思維,即便是對歷史上流傳已久的經典故事,或者對眾人已有定論的一些經典結論,也一再引發同學們站在各自的角度,憑藉各自的閱讀人生,社會體驗,以個人的立場來敘述,書寫個性化的見解。這就是弘揚審辯式思維,主張個性化解讀,這對當代高中生是提出了一種創新精神、獨立精神、思辨精神的提示。


第三,這次作文,比較好地去除了對已有素材的套用,在命題上給了方向,做了限制,讓學生在指定的範疇內進行作文,同時又給足了學生發揮的空間,這樣一來,就使得考試甄別作用、選拔作用,在這次的命題中,得到比較好的體現。


對這些能力的檢測,也提醒我們的日常語文教學要努力引導學生在夯實學科基本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要注重關注、分析、思辨和提煉能力的養成,要努力拓展視野、加厚積累並形成基本正確的認識。


二.依命題趨勢來看,

今後語文是否會越來越難?


對於廣大青少年、特別是剛剛和全國人民一起經歷了疫情防控的青少年來說,今年試卷總體來說還是做到了穩字當頭。


從素材選取、試題設計等方面綜合把控難度,使其與學生總體作答能力水平相當,讓學生都能發揮出應有水平。


然而「統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惡狠狠」地甩下一句話,驚呆了眾人:「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什麼?「讓15%人做不完題目」,成了高考語文命題的目標?!


這話,確實讓人匪夷所思!總覺得相關命題者是在故意刁難考生!


很多老師和家長表示不理解!


但其釋放的信息與導向,卻耐人尋味。那就是,意味著今後的語文高考,將在兩方面產生變化:


1.閱讀速度將成為語文高考的一大重要領域。過去,著重考量學生的理解、評價與鑑賞能力,而現在,多了一項指標——「閱讀速度」。


2.閱讀題量將大幅度增加。有關專家統計,今年高考的答題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溫儒敏繼續透露,「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如前面的分析:


今後的中高考所有科目都會是對語文的持續考察。不僅是語文試卷增加了閱讀量,其他科目都增加!


閱讀、語文水平欠佳,做題速度、理解水平等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會出現考生連題都沒時間做完的情況。


未來,閱讀是一切學科的最重要基礎,如果你依然說自己的孩子沒時間讀書,等同於說要自己的孩子放棄所有學科。


三. 中高考語文未來會難在哪裡?


1、考卷文字的增加


如果你的孩子不經常閱讀,考試時閱讀速度太慢就會吃虧!


如「全國卷」的語文作文,很多同學反映連題都看不懂,這樣就考驗了考生的閱讀速度和抓住重點的能力。


未來語文將成為中高考的殺器,高考要實現15%考生做不完卷子。


2、範圍變得更廣,不再局限於課本


對於名著的考核標準已經逐漸提高。


例如,相對簡單的是這樣的題目:



該題中考核了《朝花夕拾》、《駱駝祥子》中的人物與情節的識記。


而在未來,名著閱讀的試題會考到更多的細節,以免學生只是在得過且過地背誦。


或者是對比分析人物,讓孩子談談對主人翁的個性化感悟;


或是結合給出的具體片段內容,鑑賞評價人物或者作品語言特色;


或者是對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種寫作風格等等。


從最開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現在的閱讀理解,無一不在提示家長和老師,務必提高對孩子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


3、不積累古詩文文言文,吃大虧


古詩文在語文試卷裡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詩文的考察分數高達44分!再加上名著閱讀的分數,可以說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佔了語文分數的百分之三十。


所以不重視古詩積累、文言文閱讀,將失去這幾十分。


而這不是考前抱佛腳,臨陣磨槍就能做到的,需要考生日積月累中完成。


四. 語文為王的時代,

怎樣提升閱讀能力?


六個可以幫助孩子學好語文的小習慣供大家參考。


1、勤閱讀,讀好書,讀經典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是讀書。要學好語文,光讀好課堂上用的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讀好書、讀經典。娛樂化的淺層次閱讀是無效的。


一位語文名師曾經說過:


學語文不閱讀,再多的刷題和應試技巧也救不了你!沒時間閱讀怎麼辦?爭分奪秒,見縫插針。歐陽修善於利用「三上」的時間讀書,即「馬上、枕上、廁上」,鄭板橋讀書則利用「舟中、馬上、被底」的零星時間讀書背誦。


從小學階段培養閱讀習慣,一旦閱讀習慣養成,閱讀對孩子來說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根本不用家長督促,他們自動會抓緊一切時間閱讀。


2、勤做閱讀筆記


不但要閱讀,還要有效閱讀。做讀書筆記是有效閱讀最容易在家庭中操作的方法,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閱讀批註。


讀書必須學會圈點勾畫,學會做讀書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讀書筆記有助於培養勤於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有助於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記憶。


做讀書筆記有以下幾種方法:


a.摘抄、摘錄;

b.做卡片;

c.提要鉤玄;

d.寫讀後感。


3、勤查詞典資料


讀書要養成勤查詞典資料等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的種類很多,除了字典、辭典外,還包括文獻資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圖書。最常用的工具書為字典、詞典、辭典。


《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唐詩鑑賞辭典》《宋詞鑑賞辭典》等。工具書不僅可以在碰到疑難問題時查閱,而且也可以做一般書籍一頁一頁地讀下去。


4、勤於朗讀、背誦


朗讀背誦是最傳統也是最有效的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


一定要讓孩子大量朗讀、背誦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通過朗讀,文章的內容、情感、文句的優美、漢語音的韻律,都能被體會出來。背誦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分層背誦;可以化整為零地背誦;可以先抓要點背誦,然後連貫地背誦。背出以後還要經常複習運用,這樣就可以做到牢記於心。


5、勤於分享、探討


要學好語文,還要學會分享。現在網際網路提供了很多分享、互動和探討的平臺。


如通過網際網路的提問、遠程教育學習網站的在線答疑、論壇發貼等等。語文名師郭初陽老師在《如何精讀一本書》講座中曾經有個很好的建議就是,一本書讀完以後,去豆瓣發帖,和網友探討、研究,甚至是激烈的爭辯。把自己的閱讀感想分享出來。還可以多看看其他網友的閱讀感悟,取長補短,互通有無。


網際網路是雙刃劍,人家用來打遊戲、刷視頻,學霸卻可以用來讓自己的閱讀水平突飛猛進!


6、勤於練筆、寫日記


語文考試的大頭是寫作,也是今後孩子一生必備的生存技能。


寫作水平的提高,沒有捷徑,只有勤寫!


比如,堅持寫日記就是學好語文的最重要的習慣。記錄自己的所言所行、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日記還可以積累寫作材料、儲存知識。剛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寫得簡單,語言也不一定通暢,但堅持寫下去就會逐漸提高。


寫作和閱讀一樣,一旦形成習慣,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更是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一個出口。



五. 別以分數的名義殺死閱讀


今天,語文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拉分王」的今天,讓人非常擔心出現這樣的情況:


對閱讀缺乏深入研究的命題者、缺乏整本書閱讀指導經驗的老師,加上一部分恨鐵不成鋼的家長,攜起手來,給孩子布置成堆的「必讀書」。


這些「必讀書」必定會衍生成堆機械的「必做題」。我們的孩子們,又會陷入新一輪的題海之中。


久之,閱讀,將成為他們新的夢魘。


急功近利,隱性殺手。閱讀這件事,真的需要慢慢來。不要指望讀了一本書,馬上掌握所有的閱讀策略;不要指望讀了一本書,馬上就提高成績;也不要指望通過一次寫作指導,就像作家那樣文採飛揚。


閱讀,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


就像葡萄酒需要慢慢發酵一樣,教師、家長、學生,以享受閱讀的姿態沉入閱讀,簡單一點,好玩一點,放鬆一點。如此,閱讀著的每分每秒,都是豐厚的回饋。

相關焦點

  • 2020高考警示:語文成為拉分王,多閱讀者得天下!
    後來,這句口號慢慢變成「學好數理化,考遍天下都不怕」!很多家長、學生,也一直奉為真理。於是,花大力氣,補習理科。而語文,一直認為,是「很難拉分」的。可補,可不補!語文老師,也一直被認為是成就感最低的教師。花的時間最多,收效卻最低。但是,這個觀點,最近幾年,卻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很多家長發現,語文逐漸成了拉分厲害的科目。這樣的現象,表現在2020年的高考上,更加明顯。
  • 2020中高考警示:語文成為拉分王,多閱讀者得天下!
    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很多家長發現,語文逐漸成了拉分厲害的科目。這樣的現象,表現在2020年的高考上,更加明顯。今年的作文題,啟示我們讀和寫一定要同步發展!全國卷I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 2019高考警示:語文成為拉分王,得閱讀者得天下
    我們那一代,流行一句口號:「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後來,這句口號慢慢變成「學好數理化,考遍天下都不怕」!很多家長、學生,也一直奉為真理。於是,花大力氣,補習理科。 而語文,一直認為,是「很難拉分」的。可補,可不補!語文老師,也一直被認為是成就感最低的教師。花的時間最多,收效卻最低。
  • 語文學科,已經成為拉分王
    語文學科,已經成為拉分王。這兩年的中考、高考,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平時沒有積蓄,沒有大量閱讀,在閱讀理解、作文等應試中,會屢屢不得手。寫不出讓人嘆服的考場作文。甚至會嚴重丟分。暑假來了,初了玩樂,參加學習班、補習班等,對於學好語文而言,還要做到大量閱讀、背誦經典、養成寫日記的習慣、超越課堂,走進社會生活等。這就是所謂的大語文。讓孩子成為大語文的分享者、享受者。在未來的考試中,謀求高分,佔領優勢。
  • 今年高考狀元語文146分,十年難遇!語文已成為新晉「拉分王」
    全科無短板,語數英成績都很優秀的唐楚玥,打破了歷年來高考理科狀元由男生「壟斷」的局面。語文,越來越成為拉分科目。得語文者得天下,這一現象在2020年高考上,不言而喻。高考狀元分數出爐,語文已經成為拉分王今年安徽高考成績,文科狀元總分為669分,理科狀元由2人並列,均為714分。儘管總分如此優異,他們的語文分數卻是出奇的相似。分別是131分、132分和129分。和唐楚玥相比,他們的語文成績明顯差了一截,總分也拉開了距離。
  • 2020高考證明:狀元和狀元的最大分數差是語文,大語文時代已來
    2020高考證明:狀元和狀元的最大分數差是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的時代已來……唐楚玥成為2020高考當之無愧的「最紅狀元」,一方面,她來自經歷大疫情、一直備受關注的湖北,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唐楚玥的語文拿了令人咋舌的146分。語文拿146分是什麼概念?那是讓人難以想像的成績,絕對是天才加勤奮、實力加運氣。
  • 2020年的高考啟示:得語文者,得高考。
    2020年的高考,語文成了拉開分差的主要科目,給我們很多的警示。下面看看2020年全國高考1卷語文作文考試題目,給了我們哪些的具體啟示。一、作文難度增加了,材料難懂,需要考生具有很強的閱讀理解與提煉能力。寫作需要考生積累廣泛而豐富的論證材料。
  • 今年高考再次證明,語文才是拉分王!提高成績,3大要點家長注意
    2020高考成績出爐,高分段學生再次證明,語文才是拉分王! 這裡,我們拿今年山東省高分段的學生成績來舉例子。總所周知,由於山東歷來都是高考大省,考生人數也是眾多,而今年山東省又採取的是即將在全國各地逐步推廣的新高考模式,因此今年山東省高分段的考生,也能夠具有比較佳的代表性。
  • 2020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90%會考到原題,快列印
    2020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90%會考到原題,快列印中華古詩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結晶,因此,初中新課標給了中華古詩文以十分重要的位置。中、高考應試中也都有,得古詩文閱讀者得天下"之說。並且隨著教育的改革,在小學階段也會學習到文言文的內容,在小升初的考試中也會出現文言文的考題,想要在語文的考試中拿到高分,就一定要攻克文言文的重難點。
  • 高考語文17大專題,175個高頻考點全匯總,提分速領
    高考語文大變:古詩文數量增加,課外閱讀成了必考內容,試卷閱讀量增加,應用能力的考察成為了重頭戲等等~~語文隨便學學就行的時代已經遠去,甚至成了高考中的拉分王。為了幫助大家在語文學科當中少走彎路,用最少的時間拿到更高的分數,學姐為大家帶來了這份【高考語文高分寶典】。
  • 新版語文教材改革,家長:得語文者得天下
    多種形態的教材也成為歷史, 這也意味著「一綱多本」的時代, 即將走向終結。 自從消息一出, 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啊。
  • 比高考更殘酷的是中考,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
    在今年5月教育部頒布了關於做好2020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第一項就說了要堅持普職比例大致相當,也就是說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人數一半一半。而高考呢,如果包括大專的話,錄取率能高達90%,也就是說要是不挑學校不挑專業基本上都有學上。了解後才發現決定人生命運的第一次轉折點是中考,中考比高考的競爭要激烈得多。
  • 「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難道語文就真的那麼重要嗎
    隨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逐步進行,大語文時代悄然來臨,「得語文者得天下」逐漸成為共識,語文正在成為最重要最容易拉分的學科。閱讀,又是語文學科中最重要的一環,「得閱讀者得語文」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為什麼閱讀非常重要?
  • 湖北理科狀元語文146分,「得語文者得天下」已是不爭的事實了
    上個月,2020年高考分數出爐,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湖北高考狀元唐楚玥語文得分146分,連老師們紛紛感慨「這個成績十年難遇」,甚至有高中語文老師直言:「連我都做不出這麼高分數來。」以前,我們都以為「得語文者得天下」只是一句口號,如今事實證明了大語文時代到來
  • 新高考語文背誦重大調整!這些記憶法一定要學會
    》和《新高考過渡時期語文學科背誦篇目說明》的通知。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新高考過渡時期數學學科考試範圍說明》和《新高考過渡時期語文學科背誦篇目說明》的通知,主要針對北京、天津、山東、海南、遼寧、江蘇、福建、廣東、河北、湖南、湖北、重慶等已開始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
  • 2020狀元成績盤點!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成「拉分王」
    每年各省高考狀元都會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今年也不例外。唯獨,語文最大分差高達21分。語文,已經成為學霸間的拉分科目,更有衡水某中學老師表示:「得語文者得天下!」但是,很多家長慢慢發現,語文已經成為了拉分最厲害的科目。京譽君最近收到一位家長的反饋,她說:「孩子進入高年級以後,閱讀和不閱讀對成績的影響開始逐漸顯現了。現在的孩子幾乎都在外面上數學培訓班,很多成績較好的孩子,校內數學考試根本不相上下。反而是語文,從低年級就能堅持有效閱讀的孩子並不多。而閱讀的優勢往往到高年級才逐漸顯現,在優等生之間,往往是語文拉分厲害!」
  • 怎樣幫孩子得語文天下?
    筆者是一位教育機構的語文老師,在平時與學生和家長們的接觸中,經常會有家長說:「我的孩子閱讀題做得最差,分扣得太多,怎麼辦?」 「我的孩子理解能力有問題,文章根本看不懂,怎麼辦?」 「我的孩子寫作文怎麼那麼難,根本寫不出東西,怎麼辦?」
  • 2019高考警示:英語成拉分項,得英語者得天下!
    (1)數學高考難度愈來愈大,提分慢且非常困難(2)語文是母語學科,基礎相差不大;但作文難度加大,可控性越來越低在這樣的趨勢下,英語作為一門非常講究學技巧的學科,越來越成為高考的拉分項√ 2019高考真題解析√ 2020高考備考最全規劃√ 多種高效的英語提分方法添加助教老師幫孩子領取入群名額
  • 資深高考閱卷人教你作文速提10分的秘訣
    近年來,北京高考經歷了多次改革,從卷面字數驟增到命題難度加大,高考語文在這一次次改革中晉升為「最難科目」。多年前北大教授、「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的話,也開始成為現實:越來越多的考生做不完高考語文卷。從此,得數學者不一定能得天下,但得語文者得高考已成為必然趨勢。
  • 智學名師|2020高考語文作文獨家解析,附範文
    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驚喜就是高考首日,大捷!來!咱們給翻譯翻譯,什麼叫「驚喜」!解析2020高考語文全國Ⅰ卷作文不熟悉這段典故?淺顯文白夾雜的題目看不懂?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