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劑。《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華佗所創麻沸散的處方後來失傳。這是中國2000年前首創的麻醉術,也是世界外科麻醉學上的重大創舉。華佗發明的麻沸散對後世影響頗大,後世的醫生在金創、癰疽、骨科等手術治療和麻醉藥使用方面有所發展,然而都是在華佗的啟發下發展的,所以後世尊華佗為中國外科的始祖。
華佗發明的麻醉劑,還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西歐的《世界藥學史》編者魯化說:「阿拉伯醫學家知用一種吸入的麻醉劑,恐怕是從中國人那裡學來,稱為中國希波克拉底的華佗,是很精通此種技術。」這種野生的曼陀羅花,為何會自生自滅在這裡,完全是大自然的造化。說芒碭山是天然藥材的寶庫,自不為過。
在芒碭山採藥的過程中,華佗時常可以見到鹿、猿、熊等。有時候一覺醒來,身邊早圍過來一群活蹦亂跳的猿猴,在他身邊抓耳撓腮。向山腳下望去,一群群的梅花鹿在綠原上奔騰嬉戲。再看枝頭的飛鳥,也在青山綠水間自由地翱翔。偶爾他還聽到猛虎的長嘯、尋覓到灰熊的蹤影。這虎吼、熊撲、鹿嬉、猿跳、鳥飛的畫面在他的腦海裡輪迴閃現,他覺得自己也融入了芒碭山,忘記了時空的存在。
採藥體憩的間歇,他突然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一會兒像虎,威猛無比,做視群獸,伸展肢體,抓捕食物;一會兒化熊,沉著穩健,自由漫行,憨實寬容;接著變鹿,輕靈邁步、謹慎平和:化成猿又機智敏捷、靈巧快樂:最後猶如飛鳥在高山白雲間輕靈翻飛,安然自在、悠閒寧靜。醒來後,華佗突有所悟,便模仿這五種飛腐走獸輾轉跳躍,全身陣舒泰。他便不斷完善、添加,發明了強身健體的「五禽戲」。
經常這樣調息,可以疏通經絡,調暢氣血,使肺主呼吸,腎主納氣的功能得到加強。氣順則血通,氣足則神旺,氣的功能改善了,整個人體的經絡血脈暢通了身體自然健康了。為什麼華佗會和芒碭山有如此深厚的淵源呢?原來華佗是沛國譙郡人,與芒碭山只有一望之地。站在村頭,東北望去,華佗就會清晰地看到一片連綿錦繡、青綠如黛的群山,也就在兒提時代,積存下了對芒碭山的嚮往。
如果以現今毫州為漢譙郡治所所在地,推斷華佗故裡的話,那麼,說他的故裡在水城龍崗鄉華佗村,則更為精確。因為史書有載:華佗故裡在毫州東北23裡,家廟為證。這裡曾經有一片繁盛的廟宇,四方慕名拜謁者絡繹不絕。華佗村舊屬譙郡,隸屬亳州,可後來卻劃歸了永城,懸壺濟世的華佗,把恩惠撒在這片故鄉的土地。那麼,從華佗村到芒碭山的這段路,更是讓他夢繞魂牽。
醫術上的出神入化讓華佗的名聲不脛而走,東吳大將周泰渾身槍傷,經過華佗醫治如初;武聖關羽誤中毒箭,他刮骨療毒。人品上的高風亮節,讓華佗的威望聲名遠播。太尉黃琬想徵召他做官,他堅辭不就;沛相陳璉舉他為孝廉,他避而不見。他的心中裝著廣大士民百姓,他雖然無意做官,可官員一旦相請看病,他還是厚意欣然而往。
當時在中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為造建始殿,親自揮劍砍伐躍龍祠前的梨樹,得罪了梨樹之神,當晚做了個夢,驚醒之後便得了頭痛頑症,遍求良醫,均不見效。後來,華歆向曹操舉薦了華佗,曹操立馬差人連夜徵召華佗醫治。華佗從曹操胸椎部的鬲俞穴進針,曹操片刻便腦清目明,疼痛立止。曹操很是高興,便想留華佗在身邊做侍醫,華佗卻無意富貴,堅辭回家,普醫眾民。
獨斷專行的曹操每日處理諸多軍國大事,日漸疲意,他的頭風病也就不斷加重。幾次徵召華佗前來,華佗卻以妻病為由婉拒。待到終於姍姍來遲,神醫華佗的眼裡已然沒有丞相,只有病人。華佗認為曹操頭痛是因中風引起的,病根在腦袋中,只好據病情實言相告:要丞相先飲「麻沸散」,再以利斧劈開頭顱,將風誕取出,才可能去掉病根徹底痊癒。
這番話最終將素性猜疑曹操惹怒,認為華佗想取他性命。竟下令將華佗打入死牢,命令將華佗嚴加拷問,受何人指使?致使一代神醫屈死獄中。華佗記錄一生治病的珍貴藥方《青囊書》,也付之一炬。華佗死後,曹操的頭風病卻愈加厲害,他心中懊悔,而嘴上卻依然逞強,絕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直到冬雪來臨之時,六歲即能稱象的愛子曹衝,患病甚急,諸醫無術救治,而少年夭逝,年僅13歲!曹操這時才終於落淚悔恨道:「我悔殺華佗,使愛子病痛而亡。」「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奸雄一世,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幼子的性命,自是天理循環報不差。華佗去世這一年,正是公元208年。他在最後赴許都的時候,特地去了一次芒碭山,在採集了滿滿一簍草藥後,終於長舒了一口氣,毅然踏上了人生這一段兇多吉少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