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一個公主,她的爸爸、媽媽、哥哥都是皇帝,而曾經的他也是權傾一時,差點成了繼其母親之後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二任女皇帝。相信大家都已經猜到了她是誰了,沒錯她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太平公主,武則天的么女。也許是因為早年的經歷或者真的是太平太討人喜歡了,武則天格外的寵她,一直都是要什麼給什麼。二聖對太平公主可以寵愛到什麼地步呢?可以通過一件事來說明。
話說唐朝自太宗皇帝李世民開始就有用公主和少數民族和親的政策來穩定少數民族,所以唐朝時期只要是被選中的公主,都要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捨棄自己的終身幸福嫁去遙遠的少數民族。但是武則天和李治為了避免讓自己的女兒嫁到少數民族去受苦,八歲就讓她做了道士。名義上是出家,但是太平實際上一直呆在宮裡。後來外邦派使者來向大唐請求用太平來和親,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去那些苦寒之地,武則天就為太平修建了太平觀,這一次太平公主算是真正意義的出家了。又過了幾年,太平公主到了適婚的年齡,但是她的爸媽似乎忘記了,這個時候太平只能自己暗示了。
一天,太平公主就故意穿上武官的衣服跳舞,李治和武則天打趣她說,女孩子又做不了武官,這樣幹什麼呢?太平公主靈機一動就說,「把它賜給駙馬好嗎?」李治聽後就明白了太平的意思。就精心的為太平挑選了駙馬,為其和城陽公主之子薛紹賜婚。帶著女兒家的羞澀與喜悅,太平公主嫁給了薛紹。太平公主帶著她父母滿滿的祝福還有整個長安人民的歡呼出嫁了,坐在婚車上的她肯定對未來充滿了幻想。但是她沒有想到,薛紹是個有妻室的人,他對公主沒有半點愛意。成婚當晚,他連新房的門都沒有踏入,太平看著紅燭燃了又點,點了又燃,可是始終沒有等到薛紹。
太平公主滿懷著對愛情的期待與憧憬嫁給了薛紹,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用儘自己全部的愛去感化他,最終還是沒有暖熱薛紹冰冷的心。直到薛紹的原配妻子逝去,長平公主依舊沒有從薛紹那裡獲得愛情。後來薛紹的兄長參與唐宗室李衝的謀反,因為東窗事發,雖然薛紹並沒有參與其中,但是武則天知道自己女兒嫁給他之後過得很不好,認為太平嫁錯了郎君,所以也就打算趁此機會把他除去。太平公主始終愛著薛紹,而且他們最小的兒子也不過剛剛滿月,於是她努力的懇求自己的母親,讓她放過自己的丈夫。本以為自己的母親很愛自己,這麼多年來都是自己要什麼就給什麼。可是這一次武則天態度很堅決,她沒能勸住自己的母親,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丈夫薛紹杖責一百,餓死在獄中。
為了彌補太平公主在第一段婚姻中的創傷,武則天又給太平找了一個她認為很好的良配,她讓太平嫁給了武攸暨。甚至為了成全自己的女兒,她不惜殺害了武攸暨的原配。可是太平似乎就認準了薛紹,在新婚之夜她把武攸暨放在一邊,跑到了薛紹的墳前,被薛紹傷的有多深,她對武攸暨就有多殘忍,這一次她似乎對婚姻沒有太大的盼望。
婚後太平大量的養面首供自己逍遙快活。這一次她似乎懂得了無權無勢即使自己再受寵也無濟於事,最後連自己最愛的人都保護不了。所以她開始變得對權力感興趣,拼命的討好自己的母親武則天,為了給自己的母親留下好印象,同時也知道自己的母親沉迷於男寵,所以太平公主就把自己的男寵張昌宗獻給了武則天。從此她只為了爭權奪勢而活,為了籠絡朝中重臣,太平不惜以自己的身體為代價。後來看到武則天勢力漸弱,就轉頭擁護太子李顯,逼武則天退位。在這次政變中,太平公主因有功而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
李顯復位之後,太平受到李顯極大的尊重,逐漸從幕後走到臺前,積極的參與政治,一時權傾朝野。此時勢力膨脹的她,企圖效法其母親成為一代女皇,最後卻栽在李隆基的手中,被逼自盡。太平一生享盡人間之福,也曾權傾朝野,一度想做皇帝,可是歷史卻沒有選擇她。最後她怎麼也不會想到,她不平凡的一生最終栽在了那個不被他看好的侄子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