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沒有香皂、肥皂,也沒洗髮水兒、沐浴露,究竟用什麼洗漱?這個問題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難道用熱水泡泡就幹搓?
其實古人還是挺會講究的。人家管洗頭叫「沐」,管洗澡叫「浴」。他們頭髮長,容易藏汙納垢。一般都是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洗澡。實在窮得揭不開鍋的那就不說了,咱說的是有條件洗漱的。
用來洗漱的清潔用品還是有的。什麼淘米水、澡豆、皂莢、肥珠子、香料都會用,還有香胰子。
淘米水洗臉確實可以美白。由於臉上的毛孔分泌油脂,用淘米水可以清理油漬,還能美白。古人在乎臉比頭髮多,洗頭髮的水是粗一點的普通小米做的。洗臉用的淘米水,是精細粟米做的。
用澡豆洗漱的也有,澡豆是用豆粉和藥沫做成的,可以潔淨潤膚。不過成本有些高,一般人家用不起。
明清以後經常聽人說香胰子洗臉。其實香胰子是豬的胰臟,經過了好幾道工序熬製,然後在裡面加了一些香料做成的。具體咋用,小編想像不出來。估計類似於香皂吧。
其實古人洗漱用品不少,擦乾的毛巾也分得很細緻。人家會準備兩條毛巾,一條柔軟細緻的擦臉擦上身,一條粗糙略硬的用來擦下身以及私處。洗完澡出了浴盆以後,還要站在一塊粗糙草蓆上摩擦一會兒,目的就是去腳上的死皮。然後再用熱水洗一遍腳,這才作罷。
看來古人在洗漱這塊還是有自己的方法的。但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無論如何是沒法接受和想像當時那個場景,還是歌頌一下新時代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