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範大成在《大雪送炭與芥隱》中有言:「雪中送炭三九暖, 視若無睹臘月寒。」
人總是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每當身處艱難困境,總是希望能遇到好心人,可以伸手搭救自己,可以得到一絲饋贈,讓自己繼續堅持下去。有愛心的人總是比別人能更多的看到民生疾苦,或許自己的生活也不順暢,但是他們總是會用極大的熱情去幫助別人,希望可以挽救一個可憐的人。
這一份愛心,不受年齡的局限,即便是小孩子,在看到深陷困苦的人,依舊會生出側影之心。不過見義勇為的人,總是會為自己擔上風險,許多人因為好心,結果連自己都坑害。人心不古,誰也不確定對方面對自己的幫助,到底作何感想。但是遇到這樣陷入麻煩的人,這些好心人們,總是會在第一時間去搭救他們。這位15歲的少女也是如此,她救起了落水者,結果自己不幸遭遇劫難,而20年後,這名獲救者卻因犯法被判處死刑。這名少女是誰呢?
都說要看出一個人的本性,只有到了危機關頭,他面對生死存亡之際,才會顯露本來面目。儘管大多數人很少會遇到危險,不過意外總是會突然降臨,給人以措手不及。對於意外到來的危險,每個人都會做出不同的反應,可惜大部分人都是利己主義者,他們只會在乎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會搭救別人。但總有一少部分人,他們不顧自己的安危,看到的只是眼前的眾生疾苦,他們願意伸出搭救的雙手,拯救了眾多的生命。可惜救人者自身也會遇到危險,她不過是位15歲的少女,自己救起了落水者,可惜自己卻不幸遇難,結果這位獲救者,在20年後被判處死刑,令人惋惜。
她就是少年英雄池越忠,一位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5歲的花季少女,她的行為至今被當地人所謹記,人們更是樹立了烈士紀念碑,來悼念這位小小年紀就犧牲的勇士。池越忠出生在山西太原,1968年出生的她,從小就十分乖巧聽話,很少給父母添麻煩。她成績優異,在校有著良好的品行,老師們一直堅定的相信池越忠可以考上一個好大學,獲得 更加美好的人生。為了不給父母添麻煩,池越忠在1982年進入了太原市第十五中學就讀物資管理,熱心的池越忠很快就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她在學習上幫助同學,還經常幫助老師,獲得了極好的人緣。
年紀尚小的池越忠,就已經很是成熟,她有著偉大的理想,朝著目標在一步步奮鬥努力。可惜所有的一切,都在池越忠15歲這一年,戛然而止。她的父母無法相信,自己的女兒會因為跳進水裡救人去世,但是池越忠再也無法睜開雙眼,永遠的離開了人世。她的人生,在1983年12月9日這一天,便就此終結。這一天來到迎澤公園玩耍的池越忠,卻發現公園和往常有些許的不同。許多人都圍在湖邊,陣陣呼救聲傳出,她頓時快步跑向了人群聚集的地方,想看看發生了什麼。
她靠近一看才發現,結冰的湖面裂開了數條縫隙,就在冰窟窿裡有兩個溺水的小孩子,正在不住地呼救,聲音越發微弱,眼看就要沉入湖底。圍觀者儘管很多,大部分都被呼救聲吸引而來,但是跳下湖中去救人的卻沒有一個。彼時正是大冬天,驟降的溫度讓湖水都結上了厚厚的冰層,可想而知跳進水裡得遭受巨大的寒冷。加上湖水周圍全是冰層,救援無法順利施展,一時間湖邊的所有人都僵住了。
這兩個落水的小孩子不過是兩個小學生,餘斌和王瑞,他們相約放學的時候來公園玩耍。因為一時貪玩跑去了冰面上,結果中心的結冰層太薄弱,無力承擔兩個孩子的重量,這才導致兩人落入湖水中。儘管有人快速去報警,公園的保安們也有人跑去通知,可惜在那個年代,交通以及通訊都處於起步階段。要是等到專業的救援人員趕來施救,餘斌和王瑞估計早就生命垂危了。旁人也十分理智,他們沒有把握自己可以把兩個孩子從水中救出,更害怕自己也深陷湖水,故而大家都焦急的等待救援,卻不敢自己私自行動。
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的池越忠很快就下了決斷,她意識到兩個孩子的生命體徵已經在驟降了。在如此冰冷的湖水中,他們很有可能因為低溫而去世,她自己就很擅長遊泳,深思熟慮後果斷決定進入湖水中救人。池越忠無法眼睜睜的看著兩條生命在眼前逝去,於是果斷進入了湖水中,想要搭救這兩人。可惜她沒能想到,自己年紀尚小,又是在冰冷刺骨的湖水中,她的體力無法支撐她帶著兩人上岸。她只能盡力在水中託舉著兩人,不讓他們沉入水底。同時池越忠不斷的安慰他們,說救援隊馬上就到來,鼓勵兩人不要放棄。
最終在公園的保安王志勝趕到後,迅速救起了三人,而池越忠更是讓餘斌和王瑞先上岸,自始至終都在擔心他們的身體。可惜最終池越忠卻因為在冰水中被嚴重凍傷,送往了醫院急救。餘斌和王瑞沒有大礙,檢查一番後就回到了家中,但是池越忠卻出現了嚴重的凍傷。儘管醫生們搶救一晚,依舊沒能從死神手中帶回池越忠。她在第二天的凌晨,在醫院傷重去世。池越忠的感人事跡很快傳遍了當地,所有人聽到這位小英雄的事跡,無不肅然起敬。她不僅被追封為革命烈士,當地的中小學生們,也自發進行了捐款,在迎澤公園湖邊為她樹立了一座烈士紀念碑。每一年的12月9日這一天,眾多的學生們都會自發來到紀念碑面前,為池越忠哀悼紀念。她沒有被世人所遺忘,被永久的留在了心中。
不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當年落水被救起後,餘斌的家裡人就越發疼愛大難不死的他,家裡人的過分溺愛卻讓餘斌走上了違反犯罪的道路。他當年信誓旦旦的說,自己把池越忠當做目標,一定要好好學習,不會辜負池越忠的拯救。結果20年後,犯下累累罪行的餘斌最終被逮捕,被判處了死刑。行刑前,餘斌提出了最後一個要求,希望可以在池越忠的紀念碑面前獻上一束鮮花,他深感後悔,可惜人生卻無法重來。池越忠挽救了餘斌的性命,卻沒能預想到,要是一個人自己不爭氣的話,做什麼都是徒勞無獲。
對不少人來說,施以援手或許只是自己的隨手行為,他無法想像,自己的幫助對於深陷困難中的人來說,猶如久旱逢甘霖,正是最好的時機。《詩經》中寫道:「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不少人曾經得到了幫助,自己功成名就後前去尋找好心人,希望可以回報他們。而當初的好心人,往往不過微微一笑,不會居功自傲,只會認為自己所為皆是微不足道。世上有千千萬萬像池越忠這樣的人,從來不求回報,但求心安,面對需要幫助的人無法視若無睹。他們的一生都在行善,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讓無數人得以繼續咬牙堅持,繼續著自己困難的人生。
參考資料:
《大雪送炭與芥隱》
《詩經》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