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持推動藝術教育「剛需化」

2020-12-15 教育信息速報

來源:江西日報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把中小學生學習美術、音樂、書法等藝術類課程納入學業要求,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美育納入中考已明確被提上日程。近年來,國家政策的支持,加之新生代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 國家一直著力於推動學生藝術素質提升,頻繁出臺相關政策,藝術教育成為「剛需」。

美育納入中考已提上日程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推進學校美育評價改革:「把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將測評結果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依據課程標準確定考試內容,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促進客觀公正評價。」雖然《意見》中尚未提及美育考分數值,以及具體執行時間等相關細則,但美育納入中考已提上日程。

美育已經逐步成為綜合教育培養中的重要一環,有藝術特長不僅能為孩子增光添彩,也將成為一項升學考核標準。其實早在2020年初,教育部就已經指出,體美勞教育將從「軟任務」變成「硬指標」,這意味著藝術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意見》指出,今後各地要配齊配好美育教師,加大中小學美育教師補充力度,未配齊的地區應每年劃出一定比例用於招聘美育教師。

多地公布改革實施方案

「雲南經驗」,這是教育部近期發布會上頻繁出現的詞語。雲南去年底發布新中考改革方案,在全國率先將體育中考分值提升至與語、數、英同分,同時將美育中考分值提升至40分。雲南的中考改革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肯定,多次提出要總結「雲南經驗」,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教育部表示,全國已經有湖南、江蘇等4個省全面啟動美育中考,同時還有四川、山東等5省12市已經開始中考美育的計分,分值在10分至40分之間。目前,全國多個省市已將藝術課程正式納入了中考範圍。大家關心的是,如果藝術類科目記入中考成績,將會如何考核計分呢?以湖北宜昌公布的具體方案為例,對藝術類科目的考察方式會以過程性評價+機考進行。具體為過程性評價:對初中三年課堂內上課的情況和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機考滿分100分,其中美術、音樂兩科各50分。考試成績60分(含60分)以上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總體評價:過程性評價成績(五個學期的平均分)佔60%、終結性評價成績佔40%,兩項成績相加結果按分數折算成A、B、C、D四個等級,90分以上為A等,75—89分為B等,60—74分為C等,60分以下為D等。C等及以上為合格,D等為不合格。

南昌中考改革穩步推進

國家層面的指導意見出來了,部分先行先試的城市也出臺了方案,南昌的中考未來會有什麼變化呢?《南昌市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試行)》中明確,未來3年,南昌中考計分科目依然只有8門(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體育),語數英的龍頭科目地位保持不變,體育從最早的20分到現在的60分,今後仍有可能繼續提升,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將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以「合格」「不合格」形式呈現。2024年,南昌市全面形成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管理機制。可以看出,南昌中考改革過程中,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逐步進入考評體系。

根據《江西省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試行)》通知,我省將進一步深化考試招生錄取改革,從2021年秋季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全省全面開展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改革,試點地區要改革錄取計分科目的構成,鼓勵試點地區按照全面發展、負擔適度的原則,從地理、生物、音樂、美術、信息技術中選取部分科目納入錄取計分科目,探索「8+N」模式。

音體美課不得隨意佔用

「中考要改革,體育還將繼續提高分值,未來還要納入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考試科目增多了,我們該怎麼適應這種變化呢?」南昌一學生家長李晶的疑問代表了不少家長的想法。新政必然會令家長有所觸動,李晶女士就表示,「我肯定要考慮女兒在學的,會是中考要考的嗎?」受訪家長中更多對新政表示歡迎:「不要課表上寫著音樂、美術、體育,實際上卻上其他的課。」

藝術類納入中考會不會增加學生負擔?「學校教什麼,我們就考什麼。各個地方都按照這樣一個標準來執行。」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副司長萬麗君近日就此表示,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保質保量完成9%至11%的藝術課時數,考試內容是課程內容,不會給學生增加太多負擔。也就是說,以前那些被主科老師「義務幫忙」佔掉的音體美課該還回來了。

教育部指出,今後要嚴格落實學校美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不斷拓寬課程領域,逐步增加課時,豐富課程內容。美育課程將以藝術課程為主,包括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等,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藝術遊戲活動,幫助學生掌握1-2項藝術特長;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高等教育階段將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學分制管理,學生修滿公共藝術課程2個學分方能畢業。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美學、藝術學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

藝術教育將成「剛需」

《意見》的出臺,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的體美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省教育廳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相關人士表示,新政或許會令部分家長不理解:「把書讀好就夠了,學藝術能讓我孩子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嗎?」「殊不知,家長這樣的觀念,只會讓孩子埋頭苦讀,沒有喜歡的特長,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更不會擁有真摯的友誼。」該人士認為,和中考體育改革類似,國家一直著力推動學生藝術素質的提升,使其得以全面發展,近期不斷出臺的相關政策,目的也在於推動藝術教育成為「剛需」。

教育強調讓孩子學會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而「美」的教育,正是美育的意義。南昌市濱江學校副校長塗燕政認為,決定一生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是一個人的審美觀,審美的能力是花錢買不來的,也不是一個月的速成班能學到的。一個從小喜歡藝術、喜歡繪畫的孩子,和一個從小隻看電視、玩遊戲的孩子,今後會產生非常大的區別。師大附中濱江校區政教處主任劉策表示,美育的目的不是非要把孩子培養成小畫家,而在於啟發孩子的美感,培養孩子的創造性表現能力,這些將成為他們人生的寶貴財富,使他們終生受益。

【來源:中國經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藝術教育逐漸成為教育「剛需」?
    「剛需」的成績上。家長愈發的重視孩子成長中藝術路線的規劃,據2018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0-14歲人口達2.35億,人口基數規模龐大,而少兒群體正是藝術教育的主流消費群體。美國科學家斯佩裡博士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兩半球的功能是高度專門化的,分工明確,每一半球的功能獨立、完整、又相互配合。而以形象思維為主的藝術活動主要是由大腦右半球支配的,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將有助於他們大腦的健康、協調發展及大腦右半球潛能的開發。
  • k12教育培訓市場依然是剛需
    為什麼教育培訓市場依然是剛需?  社會教育體制不可避免承擔著國家人才選拔和人才分流的功能,目前國家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各類招錄考試,因此對於學歷制階段的學生來說達到升學標準是實現國家選拔的主要路徑,雖然升學的路徑日益多樣化,但對於K12階段的學生來說,通過中考考學是仍然是主要的方式。
  • 深化教育在線化理念 聚師網李祥龍提出「用教師力量推動教育前進」
    而多結合政策、多渠道探索、多賽道加持、多優勢共融便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點方向。就此,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張力在本次活動中發表演講《「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政策導向》表示,」「十四五」這五年總目標就是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
  • 成都樓市搖號政策升級 剛需家庭享受紅利
    3月31日,成都升級搖號購房政策,商品住房開盤銷售將按照「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剛需家庭、普通登記購房人」的順序搖號排序、依序選房,並保持登記購房人、搖號選房人、合同籤訂人相一致,該政策自3月31日起實施。有專家表示,本次新政主要目的是在兼顧公平的同時保護剛需購房。
  • 從STEM轉變為STEAM,藝術教育在AI時代的紅利與機會
    伴隨著教育行業在線化、集中化的發展,在少兒教育領域,不論是K12、英語培訓、數學思維、少兒編程等細分賽道皆已跑出小頭部。藝術教育是教育行業中少數具備多重紅利的領域,包括消費代際紅利、政策同時驅動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紅利、疫情的加速紅利以及技術優化體驗紅利,下文將詳細闡述。
  • 「少兒編程納入中小學課程」政策加持,西瓜創客釋放每一個孩子創造力
    (原標題:「少兒編程納入中小學課程」政策加持,西瓜創客釋放每一個孩子創造力)
  • 【報告】2018教育行業藍皮書:素質教育的機遇與困境
    2018年8月發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送審稿)明確提出,「設立實施語言能力、藝術、體育、科技、研學等有助於素質提升與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活動的民辦培訓教育機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註定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從已發布的多項政策來看,素質教育是新一輪教改的大勢所趨。
  • 蕃茄田藝術發布「創造力思維系統藝術統整課程」引領素質教育發展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蕃茄田藝術發布創造力思維系統藝術統整課程,引領素質教育發展 日前,上海市教委出臺《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為導向,以項目化學習的實踐和研究為著力點,以活動項目、學科項目、跨學科項目為載體,促進義務教育學校
  • 家庭教育成為剛需,本土化的家庭教育課程該是什麼樣的?
    家庭教育成為剛需,本土化的家庭教育課程該是什麼樣的? 作者:老唐 發布時間: 2017-05-27 07:00 家庭教育成為剛需,本土化的家庭教育課程該是什麼樣的
  • 禾賽科技:加碼技術創新 奮力推動雷射雷達國產化進程
    相比於歐美國家,國內雷射雷達產業起步較晚,但是基於來自政策、人才、技術儲備等多方面的良好條件,近年來,崛起了以禾賽科技為代表的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國內雷射雷達企業,國產雷射雷達行業實現了直道超車。就國內市場而言,研究機構認為,穩定的中國汽車銷量、攀升的自動駕駛滲透率以及自動駕駛對汽車雷達的剛需,決定了我國汽車雷達市場潛力相當可觀。另有機構預測,到2021年我國車載雷射雷達市場的年均增幅將保持在50%以上,屆時國產雷射雷達的發展或將進入新一輪的爆發期。作為雷射雷達領域的領跑者,一直以來,禾賽科技都秉持著追求極致的信念,持續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會長趙少華:實踐「藝術城市」理念,推動形成...
    在10月29日舉行的主論壇上,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學術顧問委員會主席趙少華從中國城市化進程出發,就「藝術城市」的理念與實踐展開了深入探討。趙少華認為,踐行藝術城市理念,將為城市化進程中擺脫「大城市病」提供新方向,並就如何實踐這一理念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 技術改變音樂教育,呈現在線化、數據化、智能化趨勢
    1、政策:重視綜合素質培養,鼓勵素質教育機構發展,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取代中高考加分政策 1)近年來由升學時的直接加分向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方式轉變,多地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已初步建立,明確可作為學校招生的依據,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三巨頭之一,地位逐漸升高。
  • 美術/音樂將加入廣州中考,普及藝術教育因何重要?
    音樂、美術中考「全國化」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詩人王維曾寫道:「完美之人物,不可備真善美之德,欲達此理想,於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為之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事實上,藝術教育的歷史特別悠長,早在我國先秦時期和西方古希臘時期,就注意到藝術教育的問題。但是到如今,科技飛速發展,藝術教育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想想我們小初高的美術音樂課,是不是幾乎被應試課程佔了個滿。
  • 騰訊教育副總裁趙爾迪:用技術推動在線教育智慧化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2月11日,在 「未來教育2020峰會」上,江夏區人民政府、華中師範大學及騰訊企鵝輔導達成戰略合作,通過建設「未來教育產業城」,助力江夏疫後重振和高質量發展。同時,合力打造中部地區人工智慧教育產業高地,共同推動「AI+教育」新時代下的智慧教育變革與創新。
  • 嶽曉英│美國教育基金會對藝術融合教育模式的探索——非營利組織推動教育機制改革的理念與路徑
    它們的藝術教育實踐在美國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並通過持之以恆的探索,不斷擴大實施藝術教育項目、宣傳藝術教育理念的範圍,進一步影響了地方政府和美國聯邦政府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公共教育議題的重心,從而影響公共教育資源的分配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
  • 託育服務漸成剛需 市場潛力巨大
    她看到很多小孩一出生就交給老人帶,但老人帶孩子可能會出現教育理念、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在她看來,0~3歲的階段正是孩子腦部發育決定性的黃金時期,在此階段投入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精細化保育相對孩子日後的教育會更加地高效。
  • 推動生命教育,臺灣在行動!
    一、出臺背景  臺灣地區生命教育因契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自興起以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成績斐然。1998年,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在曉明女子高級中學校內設立「生命教育推廣中心」,開始著手推行生命教育。其後,臺灣各縣市推動生命教育的中心學校紛紛湧現,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臺灣學者吳庶深指出,臺灣生命教育發展的背景起源於對社會現象的反思和民間團體的積極參與,推行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
  • 推動主題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
    昨日下午,省總工會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會。見習記者鄒偉鋒攝  昨天下午,省總工會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回顧總結省總工會主題教育的開展情況,研究部署鞏固擴大主題教育成果的下步工作安排。會議提出,要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把主題教育形成的經驗做法轉化為有效機制,推動主題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
  • 推動星城藝術教育品質提升 長沙保利華年國際藝術教育中心啟幕
    00:00紅網時刻8月30日訊(通訊員 方玉麒 記者 袁思蕾)8月29日上午,「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主題藝術大師營暨長沙保利華年國際藝術教育中心開業盛典在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現場,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教育系教授陳珂、英國皇家舞蹈學院高級督導黃琤圈、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教授蒙小燕、北京大學民族音樂與音樂劇研究中心主任周映辰等專家,就藝術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的意義等內容進行了精彩的主題分享。
  • 藝術教育地位提升!越來越多的項目已成為中考、高考加分項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社會的重視,藝術教育正在被逐漸剛需化,這意味著,藝術教育不再是從不受人待見的副科,而將會以比較重要的身份登上中考、高考的舞臺。 將藝術教育納入中考是一項利國利民的舉措,對提高孩子的藝術修養及綜合素質極為重要,在教育部的科學部署下,越來越多的省市都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