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了跌宕起伏的2020,如今我們已進入嶄新的2021。新的一年,一切都會如電腦重啟般恢復如初嗎?我們可以看到,全球疫情尚未徹底結束,且似乎存在「捲土重來」之勢;世界經濟、國際關係等外部環境與國內各行各業形勢仍然複雜,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以及企業發展幾乎時刻都有需要適應的「變化」。可預見的是,2021年,這種不確定性變化還會增加。
學者簡介:郭斌,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新管理與戰略
那麼這些不確定性變化
會來自哪些方面呢?
我們又該如何去應對這些變化?
本期【預見2021】專題,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郭斌教授
結合對各行各業的深入洞察與思考,
以全球化視角指出了
2021年值得我們關注的
7大趨勢性變化
以及變化將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預 見
2021
這7大趨勢性變化需要關注...
郭斌/文
2020年,對於這個世界而言,無疑是很特別的。正如《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在3月20號在《金融時報》上寫下的一篇文章,其中有這樣的表述:「人類正面臨著全球危機,這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危機。當風暴過去之後,我們將會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中」。展望即將到來的2021年,我們可以從如下一些方面來對若干趨勢性變化進行預測:
01Z世代崛起帶來的變化與趨勢性機會
Z世代,也被稱為「網際網路世代的原著民」,他們從出生後就生活在原生態的網際網路環境當中,因此具有很強的信息搜索和接受能力。同時,他們既追逐潮流趨勢,又希望能通過他們的產品和服務來展現其個性化主張,這就使得他們的消費偏好與行為特徵相比之前各個消費世代呈現出很多不同特點。在全球最大的廣告傳播集團WPP與凱度發布的「2019年BrandZ全球品牌價值100強」排名榜單中,Z世代品牌(1996年後創立的品牌)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品牌產品的平均增速;如果以創立以來每年創造的品牌價值計算,Z世代品牌比千禧一代(1977至1995年間創立)品牌幾乎要高4倍。另外,據企鵝智庫《2019年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顯示,中國Z世代群體(1995-2009年出生)的規模約為2.6億。這既表明了Z世代所具有的巨大消費潛力以及由此為中國企業帶來的趨勢性增長機會,又意味著本土品牌需要依據Z世代的不同消費特點去調整與創新其產品和服務的設計。
02全球供應鏈配置的再平衡
隨著中國製造在全球化體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一些歐美發達國家近年來已開始重新審視與定位製造業在整個經濟體系中所具有的價值,不過他們思考的重心放在「如何通過一些技術含量更高、生產效率也更高的先進位造業的發展來提升製造業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和貢獻」上。此次疫情將導致全球供應鏈的重新配置。因為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以及那些大型本土企業,會發現:以往按照「市場臨近、成本降低、效率優先」的原則對全球製造資源進行配置和整合的策略,在相對穩定的競爭環境或是那種趨勢相對明確的變化環境下是很有效的,但面對如此次疫情這樣的大型衝擊,各個國家為控制疫情被迫封閉區域、物流能力受限以及一些零部件的重要廠商因疫情出現工廠停擺,即使是平常看上去不是很核心的一些零部件,都可能會造成最終產品生產商因零部件供應不足而停擺。這種情況將導致那些全球運營或全球採購零部件的公司重新設計其全球生產網絡與供應鏈網絡,甚至為了整個生產網絡的穩健性而犧牲一部分成本和效率。
03全球貨幣、匯率的再平衡
美元作為全球貨幣,這些年來一直依賴於美國強大的經濟體系。而此次疫情,將會給美國經濟帶來一個非常大的變數,甚至可能使美國陷入經濟危機。美國經濟的削弱,將會影響全球對美元的信心,進而尋找一些新的貨幣作為部分替代。雖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元作為全球貨幣的地位很難被替代,但在全球貿易中會有越來越多的部分尋求用一攬子貨幣來作為風險對衝的選擇,這意味著,一些經濟保持相對強勢的國家的貨幣,將會以組合的方式部分地替代美元所行使的全球貨幣職能,成為全球貿易結算中的工具,例如歐元、日元、英鎊和人民幣。微觀的一個可見表現是,歐元、英鎊、日元和人民幣在全球貿易結算中來自於企業的使用規模會出現明顯上升。
04企業在更長時期內面對存量競爭格局
中國製造業在從1978年到2018年,實際上面臨的是一個持續增長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思考的焦點是如何抓住增長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增量增長的機會。但如果由於經濟的收縮,被迫進入到存量博弈階段,這對企業的挑戰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在存量博弈時代,企業所擁有的任何市場份額都是以其他的企業減少為代價的。這意味著,競爭將會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要更加激烈,而企業需要調整戰略。在此之前,中國企業已適應了高速增長時代所帶來的戰略機會。企業關註銷售、關注擴張、關注使用槓桿......但在存量博弈時代,企業戰略需要做很大的調整,比如要有更精細化的管理、對成本更高的控制能力、對市場有更精準的戰略定位。這些都是企業需要面對的挑戰,這個挑戰不僅僅是在今年,很可能會延續到接下來的五年甚至十年。
05性價比將成為競爭優勢的基礎
在存量博弈的時代,中國企業更需要利用性價比作為競爭基礎。性價比,實際上並不是單純的價格問題,而是在同等價格情況下,質量是否是最好的;或者說,在同等質量的情況下,成本和價格是否有競爭力。這其實並不容易做到,因為很多時候產品定位需要有一些平衡,比如說,在傳統的定位裡市場會被分為高端和低端,高端更多強調高質高價,低端強調低質低價。但中國製造的發展背後,實際上已有非常強大的基礎,也就是在性價比上達到一個極致的平衡。這一點在增量增長的時代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與此同時,也有大量企業採用低端方式獲得巨大的生存機會。但在存量博弈的時代,低質低價的生存模式,特別對中國製造來講,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窄。這裡面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國企業的成本確實隨著經濟發展而出現上升趨勢了。這意味著,對中國製造業的大部分企業而言,尋求極致的性價比將會成為很好的一條道路。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五到十年,如何把性價比做到極致,是企業生存乃至參與全球競爭的法寶。
當然,那些在整體能力上,或者在一些細分的技術領域或產業領域裡做得非常出色的公司,他們一定會走向另外一條道路——如何在市場階梯和技術階梯上完成向上的遷移。特別是在存量博弈時代,貿易摩擦有可能會變得更加激烈。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有兩個重要的歷史使命:向產業鏈上遊遷移,向下整合。
06技術鏈與新興產業機會的重要性凸顯
現在中國製造在產業鏈製造上的環節上,已經做得相當出色。但底層的一些重要設備、應用軟體和技術,還很難做到完全可以自主可控的地步。因此,如何在技術層面上建立中國的優勢,是接下來中國企業一定會遇到的挑戰。正如2020年12月19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所強調的,「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當然,如何在政府引導力量和市場機制力量的有效結合上尋求合理的平衡點,是我們在2021年需要解決的問題,這需要一些新的探索以及平衡的智慧。另外,企業還可以利用一些新興的產業機會。事實上,在一些新興產業裡,中國已經從某種意義上獲得了跟全球同步甚至領先的一些機會,這個領先並不是指技術,而是中國龐大的本土市場所帶來的機遇。我們需要去抓住這些機遇。
07數位化轉型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接下來的十年裡,對於中國製造和中國企業來說,會面臨一個巨大的浪潮——數位化轉型。事實上,數位化轉型在這個時代也變得更有可能。因為最主要的問題在於: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面對的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個市場在地域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為廣闊。而且,由於個性化的覺醒以及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市場的差異化需求也變得越來越普遍,因此,企業需要更敏銳地對市場做出響應,而傳統模式駕馭不了日益龐大的組織,也滿足不了需要及時響應越來越多樣化的市場需求。毫無疑問,數位化轉型提供了一種可能性:數位化不僅可以幫助大型企業適應組織和市場需求所帶來的變化,還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贏得越來越多的機會。比如中小企業可以利用數位化轉型把自己演變成一種即插即用的資源,圍繞產業鏈集成者形成一個更大的產業生態,在這個過程中,數位化能夠將這些資源更好地整合成一個完整的、高效率的生產體系。這也是中國企業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的一個很大優勢:中國企業在單個的意義上也許並不是最強大的,但如果把這些企業看作是一個整體的生態系統,形成的一個整體的產業鏈條,那麼這些企業將會成為全球最強大的製造企業。因此,中國的未來並不僅僅取決於少數領先公司,也取決於整個中國製造業是否能形成一種生態式的強大的製造體系。與此同時,中國在網際網路發展中會呈現出重心由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的逐步切換。數位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向就是真正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效率瓶頸,而不僅僅是改變產業鏈中參與各方的控制能力和利益分割能力。這意味著,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會成為接下來一個持續性的政策導向,尤其是壟斷所造成的對競爭和創新的壓制、監管套利,將會越來越受到政策的限制。
附:「預見2021」系列專題
複雜形勢下,2021年大城市住房市場形勢怎麼變?賈生華提到5個關鍵詞|預見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