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長,欠孩子一堂「生死教育課」

2020-12-22 極客數學幫

1

不知道喜歡追綜藝節目的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現在的綜藝字幕越來越奇怪了,本來通順的一句話,莫名其妙多出了很多引號

在《明星大偵探》中,所有關於「死」、「殺」、「兇手」、「兇器」等詞彙都要加上引號。

郭德綱在節目中的一句:絕對不死在你的前面,變成了絕對不「死」在你的前面。

這還不是什麼雷人的,畢竟以上節目中談及的都是真正符合「死」這個定義的,下面這些,就真得讓人迷惑了。

Ella看到搞笑的事說了句:我笑死了,要變成:我笑「死」了。

和善可親的賈玲說句:急死我了,變成:急「死」我了。

就連講述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花絮節目中,王千源為借人對著佟大為吼出的這句:你借我幾個你能死,也毫無懸念被引號攻陷。

綜藝節目對於死這個字眼的執著,簡直到了魔幻的地步。仿佛是竭力告訴屏幕前的觀眾,我們的死是假的哦,不要信以為真。很多網友都說自己現在越來越不知道引號的正確用法了。

2

我們全力粉飾的太平,真的就是孩子們所需要的嗎?

極客君知道很多人都抱著這樣的想法:現在小孩子接觸網際網路太多,所以要給他們營造一個乾淨的環境。

這話一點沒錯,沒有一個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成長在一個汙穢、骯髒的社會中。

但是,打造乾淨的社會環境,和把孩子養成溫室裡的花朵,是否要劃等號呢?

我們拼命去掩飾的「死」這件事,真的要如此諱莫如深嗎?

在我們的國家,死亡一直是隱秘的,是糾結的,是最為人厭惡的。我們用夭折,早殤,老了,駕鶴西去來代替死這個字眼。4這個數字是最為中國人忌諱的,在我國很多地區的商業樓、居民樓甚至不會設置以4為尾數的樓層。

家長會竭力不讓孩子參與關於葬禮相關的所有事。公司的小夥伴就說自己小時候參加親戚的葬禮,因為好奇摸了一下花圈,結果被媽媽一頓打還拿肥皂洗了好幾遍手。

不僅是普通人,就算是明星,在對待子女的死亡教育問題上,也是一片空白。

在《爸爸去哪兒》中,村長李銳問了諾一一個問題:當爸爸老了,躺在床上不能動了,你還愛不愛他?

這個問題用意很簡單,是想得到孩子的一個固定答案:我永遠愛爸爸,當他老到不能動時,我會好好照顧他。

然而,諾一卻的回答卻讓劉燁大跌眼鏡。

小孩子的邏輯看上去很難理解,為什么爸爸會死就不愛他了呢?

諾一其實表達得很單純:我害怕爸爸會死,如果爸爸死了,就是拋棄了我,作為報復,我也不愛爸爸了。

當劉燁聽到兒子說起自己死亡的話時,他的反應,正是中國所有家長的真實寫照。

眉頭緊皺,嘴巴微張,顯然對於諾一的言論非常意外。但是考慮到正在錄製節目,嘴角被迫做出違背本意的微笑。如果大家把劉燁的上下兩半臉分別遮住,就會發現他面部的極度不協調,符合一種尷尬而不失禮貌的無奈。

極客君無意與家長朋友爭論這樣的做法是否得當,只是想發自肺腑地問一句:我們究竟能保護我們的孩子到幾時?

是三年級?是初一?還是直到大學?到成家結婚?

事實是,父母根本無法讓孩子一輩子生活在自己的羽翼下,孩子要成長,要高飛,要走向他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是帶孩子去了解,去接觸這個世界,讓孩子在面對艱難困苦、危難險阻的時候不會驚慌失措。

每天被社會打擊的家長們,應該是最清楚這個世界是美好與邪惡共存的。相信大家從最近的各種新聞渠道都了解到,這個世界對於孩子是時時刻刻充滿惡意的

很多事情,我們不對孩子說,不教給孩子,並不代表著它不存在。我們拼命搭建起的沙灘城堡,根本經不起社會風浪的衝擊。我們需要讓孩子認識到的,是死亡的厚重,是生命的偉大,是面對危險時的自我保護,是看到侵害發生時的明辨是非。

3

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我們對於孩子的死亡觀教育是極度缺失的。很多孩子根本不清楚死亡這件事的分量,對於死亡這件事究竟意味著什麼,孩子心裡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這就導致了許多悲劇的出現。

4月19日,一條新聞刷遍微博,在安徽宣城,一名13歲男孩殺害了10歲的堂妹後拋屍野外,被捕時仍在四處閒逛。

無數網友憤慨譴責,為這個無辜的小女孩哀悼。極客君認為,這樣的慘劇正是我們對死亡觀教育的缺失導致的。

這個13歲的男孩,根本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麼。親手扼殺掉一條鮮活的生命,對他來說,可能就和吃個蘋果,看個電影一樣隨意。在這樣扭曲的價值觀引導下,可能在他未來的成長中,他對生命會更加漠視,會犯下更嚴重的罪行。

還有一起發生在貴州省的慘案,主犯林文棟1991年出生,是個標準的90後。2009年,林文棟夥同其他四人在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門口,對兩名法官實施了搶劫、殺害。被抓後警方發現這五個人根本不缺錢,問及緣由,回答是因為覺得好玩兒、刺激。

各位家長,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甚至每日都在上演,血淋淋的真實案例。

身為父母,我知道各位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受到侵害,但讓孩子正視死亡的代價,不去做傷害他人生命的事,不也同樣重要嗎?

回到「死」這件事,我們國家曾以無數動人的詩歌描寫死亡,「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我們抗日的歷史上,川軍以一面死字旗感動無數中華兒女。

難道在未來的課本上,所有的死字都要以引號修飾,動人心魄的死字旗要全打上馬賽克才能罷休嗎?

如果擔憂孩子會對電視內容產生誤解,家長更要做好引導,把裡面的名詞悉心講解,把生死的觀念耐心滲透。很多事情不是不說就不存在,只有體會到了死亡的意義,才能明白生命的不易。

只靠拼命掖著藏著,以為這樣就能保護孩子,就好像遇到危險只會把頭埋進沙地裡的鴕鳥,只是掩耳盜鈴罷了。

如果說性的教育使孩子身體完整,愛的教育使孩子靈魂豐滿,那麼生死教育就是讓孩子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體會到生命的價值所在

之前一段「10後小朋友談死亡教育」的新聞讓無數成年人汗顏,視頻裡小朋友以無比清晰的邏輯,豐富的哲理向採訪的記者闡述自己對於死亡的解讀,對生死的領悟。這份成熟似乎遠超我們的預期。而這,一定離不開父母對他的良好教育引導。

在這裡,極客君為廣大家長朋友推薦一本書《一片葉子落下來》,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通過一片葉子歷經四季的故事,展現了生命的歷程,闡述生命存在的價值和生與死之間的微妙平衡。文字簡單,寓意深刻,適合所有曾經經歷生離死別的孩子和那些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釋生死的大人。

最後,極客君衷心希望,未來我們的孩子,都能坦然地談起死亡而不是刻意迴避。每一個人從孩童時期就能懷揣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明白生而偉大的含義,在有限的生命裡好好享受生命的快樂,創造生命的意義。

極客數學幫創建於2011年12月。由一群狂熱於數學鑽研、教育與數學文化傳播的數學達人傾力打造。為了更好地擔當社會責任,極客數學幫建立了專門的公益品牌「極客益起」,用對數學的熱愛和對成長的熱望,堅持為中國青少年數學教育事業貢獻一己之力。目前,已陸續啟動了獎助學金捐贈、成長物資公益捐贈、教育大家公益講壇、MET益智思維公益課堂等一系列的公益工程。

MET益智思維公益課堂-以數學(Mathematics)、教育(Education)、思維(Thinking)三大主題為核心,通過公益課堂、家長沙龍、教育論壇等多種形式,發展多元素質教育,並以興趣為出發點,提升學生整體思維、邏輯能力,同時幫助家長解決教育難題。

相關焦點

  • 愛孩子,請給他上一堂死亡教育課
    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我,現在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新生,所以每次看到那些因為和父母拌了幾句嘴後就離家出走甚至是自殺的孩子時,心裡不由會想,這些孩子太不把命當命了。中國孩子為什麼能把生死看的這麼輕?原因在於他們缺少一種教育,叫做「死亡教育」。
  •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直播什麼時候開始?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直播什麼時候開始?  4月14日10:00  直播主題: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的疫情防控  直播平臺:中國大學生在線官方微博、中國大學生在線官方微信、中國大學生在線快手、中國大學生在線官網  直播主題:
  • 每個孩子都應該好好上一堂「生死課」
    青少年自殺率的翻倍升高,不少高校開設「死亡教育課」的選修,曾有自殺念頭的學生上過該課後表示,確實能夠減少傷痛,放棄自殺的念頭。死亡教育課程包括些什麼?可回看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 如果孩子問你:死亡是什麼? 對大部分家庭來說,死亡是一個相當忌諱的沉重話題,很多家長都不願意和孩子討論死亡。
  •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內容講什麼?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內容講什麼?  主題講《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的疫情防控》教育部近日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各校開展「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活動。  《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深入開展「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線上線下相結合,以線上活動為主,線下活動要減少人員聚集、做好安全防護。教育部組織錄製2020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高校公開課,4月15日前在中國大學生在線、易班、國家開放大學網站及有關在線教育平臺發布,高校學生可錯峰錯時觀看學習。
  • 日語中「欠く」「欠ける」「欠かす」的區別,你都知道嗎?
    有同學就問過我:老師,「欠く」「欠ける」「欠かす」都可以表示「缺少」,它們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我們先來看一下「欠ける」的用法。日語詞典上的解釋是這樣的:あるべきものを持たない。なくては困るものが備わっていない。
  •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直播預告(時間主題+入口)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直播預告  直播時間:4月14日10:00  直播平臺:中國大學生在線官方微博、中國大學生在線官方微信、中國大學生在線快手、中國大學生在線官網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的疫情防控  直播入口:http://dxs.moe.gov.cn/zx/a/xy_gxlb_gjaqr2020/200413/1546697.shtml  直播內容:千萬學生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
  •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直播平臺有哪些?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直播平臺有哪些?  主講人:公共安全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  直播介紹:千萬學生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  ➤推薦閱讀:  》》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在線視頻觀看入口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直播回放入口
  •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觀後感600字範文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觀後感600字範文一  網絡安全教育是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網絡安全教育或者國家安全的集中系統教育是中國在大國和強國道路上要補的課。政府要引導民眾對於國家安全的長遠方向和戰略取向有準確認識。
  • 張桂梅怒斥「全職太太」背後,其實是一堂風險教育課
    本文已獲授權來源:拾遺(shiyi201633)作者:拾遺這是90%的父母都欠孩子的一堂風險教育課。
  •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觀後感800字範文
    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觀後感800字範文一  國防是為扞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鬥爭。現在的世界還不太平,因此加強國防教育,建設強大的國防,是時代的要求。
  • 新聞特寫:一堂生動的暑期兒童安全教育課
    新聞特寫:一堂生動的暑期兒童安全教育課 2020-07-23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是一堂學生思政課、一堂教師育人示範課、一堂國民教育課
    《人民教育》雜誌公眾號評價,這不僅是一堂學生思政課,也是一堂教師育人示範課、一堂國民教育課。以下是選取了全市中小學生、老師、家長在學校、在家裡觀看《開學第一課》的圖片,看看有沒有你認真觀看的樣子:
  •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觀後感匯總(8篇)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觀後感範文二  國家安全機關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殊力量,為保衛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一場難忘的主題活動,一堂深刻的思政教育課!
    一場難忘的主題活動,一堂深刻的思政教育課!好》,充分展現了教育脫貧戰線上的較量,謳歌了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教育系統黨員幹部用愛心和智慧為學生點亮人生夢想。第三篇章《中華兒女手拉手 民族團結一家親》《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熱情讚揚了內蒙古自治區各族人民在祖國北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共同構築起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堅強防線。
  • 開學第一課刷屏,是一堂學生思政課、教師育人示範課、國民教育課
    這不僅是一堂學生思政課,也是一堂教師育人示範課、一堂國民教育課。1月23日10點武漢關閉了進出武漢的通道,所以這座英雄的城市整整76天,1814個小時,換來了讓中國至少減少感染70萬人。 什麼是最大的人權?鍾南山院士說:「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麼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
  • 90%父母,都欠孩子這樣一堂課
    當然,現如今21世紀,大家都不會相信這種荒誕事情,很多人對這種鬼節也沒太多感覺,但實際上,對父母來說,這一天除了讓自己的孩子知道是鬼節外,更要給孩子上這樣一堂課。90%以上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課」
  • 2020大學生同上一堂安全教育課在哪些平臺觀看?
    2020年大學生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  觀看平臺:中國大學生在線官方微博、中國大學生在線官方微信、中國大學生在線快手、中國大學生在線官網  視頻時長:41分鐘27秒  課程主題:《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的疫情防控》  主講人:公共安全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教授  在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教育部邀請公共安全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教授主講《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的疫情防控》高校公開課。
  • 愛孩子,請給他上一堂死亡教育課
    01、父母不情願給孩子上死亡教育課,往往是這些原因造成的在中國,死亡是一個非常避諱的名詞,尤其是在一些喜慶的日子裡,如果有人一不小心談論到了這個名詞,往往需要悔恨一下,呸幾下,從而把這個晦氣排除,尤其是對於一些老年人,這個字更是不能夠去多提的,仿佛今天一提,明天閻王爺就要把他叫走一樣。
  •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觀後感1000字(3篇)
    2020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觀後感1000字範文一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在不斷發展,人類在不斷進步,社會也變得更加文明。國家、種族的界限日益縮小,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素質也越來越高,和平與發展成了當今社會的主題。
  • 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太多家長把孩子的「善良」當「懦弱」
    給我支支招啊」「5歲就會彈鋼琴?我也給女兒報個班」「學藝術多好,你看XX家的小X,多厲害」「別人家孩子那麼厲害,你怎麼就不能和他一樣?!」這篇文章討論的是,為什麼有的家長熱衷於培養「成功的孩子」,而有的家長,為什麼又希望培養「好孩子」——以下是這篇文章部分內容的編譯——如果你和美國家長聊天,問他們這樣的問題:「你最希望你的孩子掌握什麼技能時」,超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