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被診斷出白血病的時候,幾乎每天都在與死神做搏鬥,我的病友們和我一樣,不過他們有的鬥贏了,像我一樣繼續活了下來,有的人鬥輸了,留給親人的只有無限的悲痛。
印象深刻的是,當時有一個隔壁學校的小姑娘,才18歲,和我一樣剛上大學,從發病到死亡不過兩個多月,聽到她去世的消息後,我整個人都愣住了,很難過。
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我,現在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新生,所以每次看到那些因為和父母拌了幾句嘴後就離家出走甚至是自殺的孩子時,心裡不由會想,這些孩子太不把命當命了。
中國孩子為什麼能把生死看的這麼輕?原因在於他們缺少一種教育,叫做「死亡教育」。
1、習俗問題,忌諱談生死
我始終記得小的時候,有一年大年初一,和來拜年的表哥表姐玩的很瘋狂,你追我趕,最後當著大人的面大聲嚷了一句:「你們別跑啦!我快累死了!」後果就是我爸打了我一大嘴巴,奶奶在邊上「呸呸」呸個不停。似乎在熱熱鬧鬧的新年裡,說到「死」這個字是非常不吉利的。
在中國,似乎自古以來就非常行「避諱」的事情,死這個詞是人們非常忌諱談的東西。
每當小孩子說了這類不吉祥的詞彙時,大人都會用一種諱莫如深的態度告訴孩子,以後不要說這麼不積極的話,然後仿佛害怕暗中有人聽到一樣補充一句「百無禁忌百無禁忌」。就好像人不說,死亡就不會找上門一樣。
2、觀念問題,對生死的態度不同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好死不如賴活著」,無論怎樣,你都要給我撐下去。
誠然,有的陷入困境中的人確實憑著這樣的意念撐了下來,然後「走上人生巔峰」,但是也有另外一種相反的例子。有的身患絕症的人,因為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最終選擇自殺,我覺得做出這種決定是很正常的,當活著帶給自己的已經不再是快樂只有痛苦,不如早點解脫,所以在國外,每天要被病痛折磨的人有一個能讓自己走得舒適一點的方法,叫做「安樂死」,但是這樣的方法在中國是不可能存在的,當人們生病的時候,有的會憑著強烈的求生欲望戰勝病魔,成為一個奇蹟,有的會因為受不了折磨選擇回家自生自滅。
這就是中國與外國對生與死抱有的不同態度。
印度詩人泰戈爾有一句小詩: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靜美。這是他對生與死的認識。
1、尊重每一個人的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
中國為什麼每年都會爆出有的孩子因為父母說她兩句就離家出走,甚至是做出自殺抉擇的事件?還不是因為他們對「生命只有一次」這個理念體會不深。只有大難不死,與死神擦身而過的人才會對生命之珍貴產生更加深刻的體會,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重來一次的機會。以前就聽說或一個人自殺,為了怕自己後悔,或者中途被家裡人發現送去醫院最後死不成,於是自殺的時候選擇了那種毒性極強的藥水,就是為了不給自己留餘地。最後喝下藥水的那一瞬間,疼痛讓他睡覺後悔了,可是世上沒有後悔藥可以吃,生命不再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對孩子開展「死亡教育」,能夠讓他體會到生命的珍貴,明白生命的美好,這樣他才能做到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敬畏生命,體會到生命的力量。
2、懂得生,學會死
「懂得生,學會死」的含義是懂得生命的尊貴,但是面對死亡的離別時,即便心裡很難過,但是還是會知道,這個人即便去世了,他也會一直留在我們的心中。
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人從出生的那一刻就意味著死亡,只不是是離開的早晚問題罷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的真諦就在於告訴活著的人,已經去世的人並不是就不存在了,相反,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甚至在某一個我們不知道的我們看不見的世界裡團聚了。
新生命的降臨帶給人的是歡喜,但是生命凋零的那一刻,不過是我們都進去了自然循環中罷了!
正因為死亡是每個人都不能避免的,所以更要讓孩子知道,活著的時間有多麼珍貴了。
三、給孩子上「死亡教育課」,父母該怎麼做?
首先要擺脫固有的觀念,不要諱談死亡。
要給孩子上死亡教育課,家長首先就要擺脫原本固有的觀念,不要讓死亡成為一個不能提及的話題。上面也說了,中國人會因為習俗的問題而害怕提及死亡的事情,但是我們又都明白,死亡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即便古代時人們稱呼皇上為「萬歲」,那他就真的能活那麼久嗎?不可能的。
我們要給孩子開展死亡教育,就不能讓死亡成為一個禁忌的詞彙。
相反,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告訴孩子,你養的小寵物,養的小植物,因為生命有限,所以一定會先你而去往另外一個世界,即便是爸爸媽媽和家裡的所有親戚,因為比你來這個世界更早,所以也會先你一步離開這個世界。所以,在有限的生命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讓它發光發熱。
其次要告訴孩子,生命是無價的,是珍貴的,所以一定要珍惜自己並尊重他人的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這句話孩子們其實應該都不陌生,但是孩子們對這句話並不會產生很大的感觸,所以在遭受到一點點刺激的時候就做出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
我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小我幾歲的小男孩跳水自殺了。我們以前經常在一起做遊戲,聽聞他自殺的消息時,我內心是極度不願意相信這個事情的。他自殺的原因只是因為被老師誤會了考試作弊,加上爸媽離婚,和外公外婆生活,平時幾乎處於沒人管的狀態,然後就選擇在早上的九點多鐘,騎車上學的過程中,靜悄悄的遠了一個池塘,在那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不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嗎?作為一個已經上了初二的孩子,我相信他是知道的。我也不清楚,在他即將溺斃的那一刻他有沒有後悔做出自殺的決定,但是不管他後悔了沒有,當時正處於早上,農忙的人還沒有出門。即便他後悔了,也沒有了重來一次的機會了。
以前看一期綜藝的時候,裡面有一個環節就是提前感受死亡,選取的方式就是躺在模擬的棺材裡,假裝自己將要離開這個世界,把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別人說的話說出來。嘉賓們一個個都切身處地地想了,講到動情處甚至還哭了出來。
那個環節結束後,每一個嘉賓都說自己以後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珍惜生命。這就是死亡教育的一種。
當孩子出生的時候,我們就要告訴孩子,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珍貴的,你來到這個世界,你對爸爸媽媽來說就是最珍貴的寶貝,所以,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好好保護自己,珍惜你的生命,於此同時,也要尊重世間一切有生命的物種。
最後關於死亡,要告訴孩子去世的人雖然不在了,但是他將長留在我們心中。
我表姐,小的時候養了八年的狗死了,當時很傷心,以至於到現在都不敢養小動物,因為她清楚的知道動物的壽命不長,如果投入了感情過後又失去,這是很讓人接受不了的事情。
動物是這樣,何況還是人呢?有親人朋友去世的時候,我們心裡會難過是肯定的,但是不免換一個說法,我的家人就像《尋夢環遊記》裡面去世的人一樣,他們和先輩們去了另外一個地方相聚了,我遲早還是可以再見到他們的,等著就可以了。我要過的快樂,過的幸福,這樣他們看到之後才會感到欣慰。
關於死亡,當孩子知道了生命只有一次,死亡是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時候,就要告訴孩子,親人雖然不在了,但是他們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只要有人記得他們,他們就會一直存在。這樣看來,他們其實是永生的。
白巖松說的很有道理,中國人最缺死亡教育,只有讓孩子真切感受到死亡,他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重要,體會到活著的重要,自然也就不會在做出輕易了結生命這種只會給親朋好友帶來悲傷和痛苦的選擇了。
因為,活著,太美好。
所以,如果你愛孩子,就請給他上一堂死亡教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