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開「死亡課程」讓網友吵翻!中國兒童自殺率世界第一,這樣的教育刻不容緩丨天亮說早安

2021-02-08 湖北經視

老師介紹,這堂生命教育課由皮球蟲的死亡引發,孩子們談到死亡,紛紛表達害怕。老師耐心地帶孩子們給皮球蟲辦一場葬禮,並帶孩子們讀生命教育繪本。幼兒園老師稱孩子了解生命,才會珍惜生命。

這件事也登上微博熱搜↓


對於這樣的課程

大部分網友覺得很有必要

教會孩子理解死亡、敬畏生命

在你小的時候,或者你的孩子,有問過你這樣的問題嗎?「爸爸媽媽,什麼是死亡?你們會死嗎?」你當時收到的回答,或者你對孩子的回答還記得嗎?

華東師範大學一份調查顯示:63%的家長「難以接受向孩子開展和死亡相關的活動。

 《南方都市報》一項調查數據發現:在接受調查的300名家長中,僅有13.6%的人會認真回答孩子提出的關於死亡的問題,而超過60%的家長選擇避而不答。

而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在研究兒童對死亡的認知時認為:「在2到7歲的時候,孩子對死亡所產生的焦慮雖然短暫,但會一再發生。因為從小缺乏死亡教育,當至親至愛的人離開,就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在歐美國家,死亡教育與「德智體美勞」一樣,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國超級育兒師凱薩琳·梅維斯就說過:「有一節很難,但我們必須教會孩子:那就是告訴他們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死亡教育不僅出現在歐美國家的繪本中,也出現在他們的學校教育裡,很多學校專門設置了死亡教育課,觀察植物的枯萎,為死去的小動物開追悼會,為故去的親人做紀念冊,甚至到殯儀館躺到棺材裡親身體驗死亡。

孩子害怕的並不是死亡本身,因為死亡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是無法想像出來的;他們害怕的是分離,害怕被拋棄。避而不談,換來的是孩子更深的恐懼和焦慮。但如果孩子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給到他的是巨大的安全感,以及焦慮的消除。這些安全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他們構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有無可替代的正向作用。

而在我們的文化裡對死亡一直保持諱莫如深的態度,目前國內相關的教育也十分缺乏,面對孩子這些問題我們不知道怎麼回答,也無法回答好,最終只好選擇不談。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說:「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是小學生,因為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有網友說:「我小時候問爸爸,什麼是死亡?爸爸告訴我說,就是睡著了,並且永遠不會醒來,嚇得我一度不敢睡覺。」
  有個朋友的孩子問媽媽,什麼是死亡?她說就是去天上,而且再也不能回到地面上來,結果她有一次出差坐飛機,把孩子嚇得哇哇大哭,說什麼也不讓她飛到天上去。  還有一個朋友,她孩子8歲多了,越是不理解死亡越是胡思亂想,後來她知道了死亡就是永遠地離開,不存在了,她就非常擔心媽媽會死去,總是莫名其妙地突然抱住媽媽,流著眼淚說媽媽不要離開我。」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任醫師顧晉提出,建議全民開展死亡教育。顧晉說,死亡教育是向人們傳遞死亡相關知識,培養和提升死亡事件應對及處理的能力,中國的死亡教育仍處於探索初期,基於尊重生命理念開展死亡教育尤為必要。  顧晉:「我是一個腫瘤外科醫生,每天看到很多腫瘤晚期的病人,他們飽受疾病的折磨痛不欲生,這時積極地治療其實是無效的,但我們發現很多病人以及他們的家屬拒絕接受舒緩治療,因為他們覺得會被別人認為是不孝。癌症晚期病人自殺的現象也非常普遍。所謂的安樂死其實是叫生命終結實踐,在癌症晚期或者說在生命晚期推廣安樂死可能會經過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另外一方面,我們看到社會上很多年輕人,甚至高中生,因為小事就輕生。這樣的惡性事件讓人非常痛心。這讓我們感覺到,對生死這個概念、對生命的尊重在我們的教育方面還有一定欠缺。我認為應該從中小學生就開展死亡教育,讓人們尊重死亡,尊重生命,活著的時候很精彩,去世的時候要有尊嚴。」

孩子缺乏死亡教育的後果,可能比你想像得要嚴重得多。輕則,孩子會變得怕黑怕鬼,膽小自卑,否定自己,進而產生深層的情緒和心理問題。這在2-7歲的兒童當中最容易發生。根據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對死者產生罪惡感,如「他是因為我不守規矩才死的」。當孩子還沒準備好,就要去面對死亡,這就有可能使孩子產生心理創傷。

總是給人以女強人印象的演員徐靜蕾,就曾經在《朗讀者》節目裡,因為談起奶奶而失控大哭。她說:「奶奶去世那天,我的童年就結束了。」心理創傷在表面上都是看不見的,甚至當事人也無法察覺,但是,卻需要花費一輩子當中很長很長的時間去療愈。

重則,孩子不懂得敬畏生命,甚至漠視生命。2011年,《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指出:中國兒童自殺率世界第一。

網上曾報導深圳發生的一起令人心酸的自殺事件:一個13歲的男孩,因寒假作業未完成,心理壓力太大,最後選擇了跳樓自殺。


生命教育的缺失,會使一些孩子走上極端,容易漠視生命。日本學者谷口雅春曾說:生命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最可怕的人,就是對生命沒有敬畏。死亡教育,不僅是愛的教育,更是生命的教育。


那麼,到底從幾歲開始,就需要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呢?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對死亡的認知可分為4個階段:

0~2歲:沒有確切的死亡概念,對死亡可能產生分離或剝奪的情緒感受;

2~7歲:認為死亡是真實的,對死亡會產生神奇的想法,認為死者還有生理機能;

7~11歲:認為死亡是不可逆的,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但只發生在老年的時候;

11歲及以上:把死亡看成是整個生命過程的一部分,具有個人的意義,認為死亡是最終的事件,死者沒有生理機能,並且對死亡感到焦慮。

根據上面的年齡段,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孩子,自然地適應孩子的觀察,並加以客觀的生命教育。

地上的落葉、鮮花的凋零、死去的昆蟲、離去的寵物,最後再談到人類的逝去。這些都是我們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好機會。

 

人生來都會死,可我們依然熱愛生活。

和孩子一起去養老院看望老人,陪老人聊聊天。不要懼怕告訴孩子死亡,通過一種溫和的方式去告訴他,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規律,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

 

從小就灌輸生命短暫的概念,每一天都不可以拿來荒廢。

在我國,有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等是祭奠逝去親人的日子。

 

父母可以讓孩子幫著準備一些祭奠之類的東西,利用這個過程告訴孩子,我們為什麼要有一個這樣的節日,告訴孩子死亡是什麼。


我們直接給孩子講死亡的種種,有時候也不知道怎麼開口,孩子可能不太理解,繪本是個很好的方式,《爺爺變成了幽靈》、《活了100萬次的貓》、《小傷疤》、《再見了,艾瑪奶奶》、《我在風中》、《波夫和愛德華》等一系列書籍,或以溫情的方式,或以生動的圖片,平靜地向孩子傳達」死亡「這個字眼,無需刻意強調,輕描淡寫之間,讓孩子自己感悟生命的過程。

《尋夢環遊記》是一部擁抱死亡的電影:它用一種特別溫情的方式為孩子揭開了死亡的神秘面紗,補上了一堂死亡教育課。《我家那閨女》節目中,高亞麟的一句「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

他說,父母會替孩子擋住死神,不管在什麼年齡,孩子都看不到生命的盡頭,不會覺得死亡離自己有多近。替孩子遮擋住死神,這是父母的偉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還是中國孩子太缺乏生命教育了。

正確的生命教育,能夠引領孩子抵達更開闊、更自由的遠方。

相關焦點

  • 幼兒園開「死亡課程」引熱議!網友吵翻……
    近日,江蘇常州一幼兒園開設「死亡課程」引熱議。老師介紹,這堂生命教育課由皮球蟲的死亡引發,孩子們談到死亡,紛紛表達害怕。老師耐心地帶孩子們給皮球蟲辦一場葬禮,並帶孩子們讀生命教育繪本。幼兒園老師稱孩子了解生命,才會珍惜生命。
  • 幼兒園開「死亡課程」,網友吵翻了……
    近日,常州一幼兒園開設「死亡課程」引熱議。視頻來源:荔枝視頻老師介紹,這堂生命教育課由皮球蟲的死亡引發,孩子們談到死亡,紛紛表達害怕。老師耐心地帶孩子們給皮球蟲辦一場葬禮,並帶孩子們讀生命教育繪本。幼兒園老師稱孩子了解生命,才會珍惜生命。
  • 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全球第一!孩子們最缺的一課:生命教育
    前兩天的新聞裡,一個花季少女跳樓自殺,站在樓下的父親用雙臂去接被砸傷,父女雙雙死亡。少女跳的時候是背面朝下,可以想像當時心裡很害怕,可到底什麼原因,讓她看見樓下父親不舍的眼神,還是義無反顧地一躍而下?當她接近地面的瞬間看見舉著雙臂的父親,是否會有剎那的悔恨?
  • 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我們的孩子怎麼了?
    來自英國雜誌《經濟學人》統計數據表明,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在國內,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1分鐘就有2人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調查同時發現,近幾年來,中學生的自殺意念、自殺計劃、自殺未遂等情況都比2002年所做的調查結果增長了好幾個百分點。
  • 中國孩子自殺率世界第一:是什麼謀殺了他們?
    多年來,中國是世界上兒童自殺第一大國。上海地區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一閃而過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也佔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計劃自殺,並有1.71%的中小學生自殺未遂。2018年1月26日下午,甘肅蘭州市安寧區一位8歲男童家中自殺身亡。據了解,此事發生在安寧區中海凱旋門小區。
  • 常州一幼兒園開設死亡課程:不談死亡的生命教育不完整
    最近常州一個幼兒園因為開設死亡課程引來了網友的討論。根據家長啊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透露說,他家的孩子剛上中班,前兩天回來的時候跟家長說。自己的皮球蟲死了,老師專門舉行了一場葬禮。比較了活的蟲子跟死的蟲子的區別,討論了死亡的話題。
  • 江蘇幼兒園的「死亡課程」
    五星幼兒園因為一節「死亡課程」,火上了熱搜。 天鵝班的小朋友在開展林地課程的過程中,對皮球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孩子們研究皮球蟲的外形,還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甚至還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抓皮球蟲。 自然界的萬物,皆是生命靈性。
  • 論見|幼兒園開設死亡教育課程,這個可以有!
    據報導,江蘇常州市鐘樓區五星幼兒園開設死亡教育課程,通過給死去的皮球蟲辦一場葬禮,讓孩子們觀察生命,品味離別和失去。在活動開展過程中,不少家長自發在朋友圈曬圖、曬感想,引起網絡熱議。這是一個頗為暖心的新聞。
  • 論見|幼兒園開設死亡教育課程,這個可以有
    據報導,江蘇常州市鐘樓區五星幼兒園開設死亡教育課程,通過給死去的皮球蟲辦一場葬禮,讓孩子們觀察生命,品味離別和失去。在活動開展過程中,不少家長自發在朋友圈曬圖、曬感想,引起網絡熱議。每日相伴的昆蟲突然死亡,由此啟動關於「死亡」的生命教育,可以看出這家幼兒園老師非常用心。在整個過程中,老師充分引導孩子們思考到底什麼是死亡,並經過一番討論,非常正式地給皮球蟲辦了一場葬禮。其間,既有童真童趣,又有潛移默化的教育。死亡教育,在我國是相對缺乏的。白巖松曾說:「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是小學生,因為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 幼兒園開「死亡課程」網友質疑瞎搞,生命教育不應嫌早
    近日,江蘇常州幼兒園做了一個「死亡課程」引發網友熱議。部分網友認為不談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有網友質疑:「有必要嗎?瞎搞。」事情是這樣的,今年開學後常州市五星幼兒園天鵝班的小朋友在開展林地課程的過程中,對皮球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老師的組織下,孩子們便開始和昆蟲為伍。
  • 中國女性自殺率世界排名第四,為什麼呢?
    1.立陶宛2.韓國3.蓋亞那4.哈薩克斯坦5.斯洛維尼亞6.匈牙利7.日本8.斯裡蘭卡9.拉脫維亞10.白俄羅斯一直以來我都聽說日本自殺率很高,但是沒有想到韓國竟然比日本還高。但是這些都不是重點,今天的重點就是中國女性自殺率竟然在世界排名第四。我們是為數不多的女性自殺率高於男性的國家,新京報曾發表過一份自殺大數據。
  • 幼兒園開設「死亡課程」是對是錯?孩子面前「死亡」不必諱莫如深
    怎樣用恰當的形式來展示人生的重要一環,將是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對孩子們最寶貴的禮物。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於死亡話題的諱言,常常以「不幸」來迴避。但最近,江蘇常州一家幼兒園卻反其道而行,與小朋友一起為小蟲子「辦喪事」,對小朋友進行了一次關於死亡的教育,園長表示:「不談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小傢伙們在挖坑埋葬小皮球蟲》,圖據紫牛新聞。
  • 降低自殺率
    自殺事件年年有,但自殺率持續攀升,是該引起重視了。作為未成年人,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已經居全球第一。來自英國雜誌《經濟學人》統計數據表明,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在國內,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1分鐘就有2人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
  • 一商場女廁設男童便池,網友的態度竟是…丨天亮說早安
    10月17日,山東淄博,有網友反映SM淄博淄川城市廣場在女衛生間設置男童便池,侵犯女性隱私,並且不利於孩子形成性別意識。贊成方觀點:這也是無奈之舉       在許多配套設施並不是很完善的商場,並不會設立兒童便區,那孩子想上廁所怎麼辦?
  • 9年日本自殺率逐年降低,中國距離成熟的生命教育還有多遠?
    「死亡」在中國是個深受忌諱的詞彙,中國人不願意談到死亡,也沒有關於死亡的教育,但我們不能逃避的事實是死亡就發生在身邊,就發生在青少年的身上。僅在2019年的11月份就有三起深受關注的事件,珠海某小學生因體罰自殺,上海某中學生因校園欺凌自殺,某985高校研究生抑鬱自殺。
  • 幼兒園開設"死亡課程",老師帶孩子聊生死:想想你死後會怎樣?
    文|脩聿江蘇常州某幼兒園為孩子們開設了"死亡課程"。老師帶小朋友們進行林地活動,捕捉皮球蟲飼養觀察,在皮球蟲死亡之後,老師會引導孩子們觀察死去的皮球蟲,總結蟲子活著和死後的不同。隨後將話題切換到人類身上,讓孩子們自己思考死亡是什麼、死後會怎樣......最後,這堂"死亡課程"以給皮球蟲辦一場葬禮而結束。"不談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知道向死而生的道理,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幼兒園負責人如是說。
  • 幼兒園開設「死亡課程」,老師帶孩子聊生死:想想你死後會怎樣?
    文|脩聿江蘇常州某幼兒園為孩子們開設了"死亡課程"。老師帶小朋友們進行林地活動,捕捉皮球蟲飼養觀察,在皮球蟲死亡之後,老師會引導孩子們觀察死去的皮球蟲,總結蟲子活著和死後的不同。隨後將話題切換到人類身上,讓孩子們自己思考死亡是什麼、死後會怎樣......最後,這堂"死亡課程"以給皮球蟲辦一場葬禮而結束。"不談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知道向死而生的道理,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幼兒園負責人如是說。
  • 生命啟蒙教育:幼兒園裡的死亡教育課程,科學否?可行否?
    作為中醫幼兒園、國學幼兒園、中國特色幼兒園的倡導者、建設者和推動者,果雪兒攜手北京師範大學幼兒國學教育課題組,推出了國內第一套幼兒園中醫啟蒙健康教育主題活動繪本,在108個活動主題中,直接涉及到死亡教育的就 有3個。 我們來了解下。
  • 常州一幼兒園開設「死亡課程」,你怎麼看?
    「談死則兇」的態度,讓一些傳統的教育課程中缺少了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進而導致人們缺乏對死亡的正確認知,也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尤其是如今節奏加快,成年人、未成年人都負擔著不小的壓力。此前有媒體報導,在英國,15~24歲的女孩最容易出現自殘和自殺的行為。而在美國,自殺成為導致兒童和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車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