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官方公開報導的一組數據表明。多年來,中國是世界上兒童自殺第一大國。
上海地區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一閃而過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也佔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計劃自殺,並有1.71%的中小學生自殺未遂。
2018年1月26日下午,甘肅蘭州市安寧區一位8歲男童家中自殺身亡。
據了解,此事發生在安寧區中海凱旋門小區。網友稱,男童是因為作業問題遭父母斥責後鎖門自殺,於26日下午死在家中。
3月18日,揚州一名14歲男孩多次勸阻總吵架的父母無果後,從29樓的家中跳下。
6月18日,廣西一名13歲女孩不滿媽媽吃飯時嘮叨學生成績,直接從20樓高的房間窗戶跳樓身亡。
9月16號,合肥10歲的男孩從34樓墜亡,幾位小區的居民表示與學習壓力有很大關係,書包中還留下了遺書。
9月17號,一名15歲的初三女生和父母因為手機的使用爆發衝突,從19樓跳樓身亡。
專家把孩子自殺的原因歸結為「學習壓力過大」,佔總數據的45.5%,其次為早戀(22.7%),父母離異(13.6%)。
其實,我認為孩子自殺的根本原因是。
學習壓力只是個誘因,孩子之所以自殺,是因為在強大的學習壓力面前,沒有良好的人際支持,從而導致對生活絕望。
一個人的強大,從來不體現在肌肉或者地位上。
真正的強大,來自內心的覺醒,以及和重要人物的羈絆。
用心理學上的話說,叫抗壓力和人際支持。
備受歡迎的動漫《火影忍者》就在反覆強調這個道理。
然而,當代中國的青少年,整個人際支持就是崩塌的。
因為對於孩子而言,最親近的父母都很難敞開心扉。
如果你考了98分。
在美國,家長會對你說。
「你真棒,我就知道你是命中注定的那一個,今晚吃烤肉慶祝!」
在日本,家長會對你說。
「XX醬,真厲害,今後一定要繼續努力,不管什麼,媽媽永遠在你背後支持你!」
而在中國畫風是這樣的。
爸爸:「什麼?才考了98分,你知不知道隔壁小強考了100分,你對得起我的付出嗎?」
言畢,抄起掃把就打。
一旁的媽媽看不下去了,連忙來拉。
媽媽:「別打了,再打會把他打傻的!」
全家雞飛狗跳,奶奶頓時氣暈了過去,全家趕緊把奶奶送醫院,成績的事情就暫時不提了。
然而在家長眼裡,他們是沒錯的。
坑害孩子的東西,70年代是武俠小說,80年代是電子遊戲,90年代是早戀,00年是手機,反正任何時代都有背鍋俠就是了。
永遠認為自己正確的人,誰能和他們溝通呢?
男孩小剛從小沒有零花錢,好不容易省下幾頓早點錢買了一個奧特曼模型,他高興地跟媽媽分享,告訴媽媽:他想像奧特曼一樣拯救世界。
媽媽的第一句就是:你哪來的錢,你錢多的沒地方花是不是?
接著媽媽搜乾淨了小剛的零花錢,並決定以後早點錢少給一點。
小青是學校的文藝委員,學校晚會選了她做主持,於是她申請去買件新衣服,全家一起陪同她去買。
逛街的時候,小青喜歡一條天藍色的連衣裙。
爸爸說:「穿這個太招搖了,女孩子要矜持一點。」
小青選中另外一條。
媽媽:「這個顏色太難洗了!」
小青不得已,挑了另外一條還算滿意的。
爸爸、媽媽:這條太難看了,全校師生笑話你。
最終爸爸媽媽一致認為,還是小青家裡去年買的那件衣服是最棒的,穿那件去一定行。
接著,他們拉著小青回家了。
長大後,小青和小剛都不和父母溝通了,面對巨大的學習壓力,他們選擇一個人硬抗。
沒過多久,小青喜歡上一個總是買糖給她吃的小男孩。小剛發現了一款手遊,不費錢就可以消遣幾把,還能和朋友一起開黑。
後來小青某天和父母發生劇烈爭吵,一氣之下跳樓了,家長跑到學校鬧事,要求小男孩陪葬。
小剛某天毫無理由的跳樓自殺了,媽媽找來記者,要狀告遊戲公司索賠一千萬,至於是什麼遊戲,媽媽也不知道,好像叫「吃雞」。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因為孩子無論說什麼,都只得到父母的責怪和誤解,接著迎來一通無釐頭的教育。
當代家長的共情能力都很差,他們不願意耐心等一等孩子把話說完,就必須急著展現自己優越的「成功經歷」,迫不及待地當起「人生導師」。
在這樣的家裡,無話可說,好過無限爭吵。
但人終究是需要和別人發生聯繫的,有的孩子幸運的找到了朋友,而有的孩子不幸的遭受了校園暴力。
後一種孩子有很高几率會選擇輕生。
我希望天下家長能明白一點。
當你責怪孩子為什麼不和你溝通時,你要了解,溝通是雙向的。
你咄咄逼人的「教育」,並沒有給孩子表達的機會,你只是單方面要求孩子「聽話」、「懂事」。
一個失去自己思想的孩子,內心早已經死亡了。
想讓孩子聽我們怎麼說,我們就要先學會聽孩子怎麼說。
因為教育這件事,從來都不是「灌輸」,而是在陪伴和守護的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