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83.4%的孩子有過自殺念頭,如何讓你的孩子不在其中?

2020-08-28 爸媽學習營

最近高考分數公布,各省市狀元陸續誕生,首先恭喜各位家長和高考考生,但是高考並沒有結束,接下來的填報志願、學校錄取......依然讓人忐忑。高考結束後的這段時間,家長該關心的除了成績,更應該是孩子們的心理狀態。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官網


當然高考的考生家長要注意,平常時期家長更應該注意。

5月6日晚6點,西安一名9歲的小女孩,因為無法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從15樓跳下,自殺身亡。

曾經在本公號的後臺,小編收到一條讓人心驚的留言,是一個孩子的留言,因為爸媽每天逼寫作業,他煩躁到經常想要自殺。或許是溝通問題,或許是作業量問題,總之他想自殺!沒多久他就刪掉了留言,希望他能想通健康長大~

其實,後臺經常會收到孩子們的留言,關於和家庭溝通這個事情上,好像永遠隔著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

△後臺常常收到孩子類似這樣的留言


或許,很多人在想,現在孩子抗挫能力太差,但是對孩子而言,不經意的一點小事那都是大事。

自殺已經成為了青少年第二大死因,我們不得不重視。

前段時間看到澎湃新聞以及一些其他數據報導:

  • 來自英國雜誌《經濟學人》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是全球青少年自殺率排名第一的國家;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
  • 在國內,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1分鐘就有2人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
  • 在全球範圍,自殺已經成為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 根據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規劃課題心理素質培育心理保健研究調查顯示:在1775個青少年的學生當中,有1481個人想過自殺,佔樣本總體的83.4%;
  • 最近一份針對於上海中小學生的研究調查顯示:24.39%的中小學生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
  • 據不完全統計,僅疫情複課後,全國至少有116名孩子選擇獨自離開這個世界。

這些血淋淋的數字,可能依然不能讓不少中國家長提高警惕。當然,也有不少的家長一直比較重視這個問題,甚至不乏一些偏激者。

之前一些家長舉報童書出版物、網絡文學和動畫片中有過度暴力、血腥,甚至自殺場景,其中也包括一些名著讀物。最終導致,晉江文學下發通知禁止任何作品出現此類內容。

當然,這樣的偏激情況可能會導致,梁祝中祝英臺殉情,《霸王別姬》裡陳蝶衣自刎,《神鵰俠侶》中小龍女絕情谷跳崖……這些歷史和文學創作中的名場面以後在晉江文學城中的網文中可能不會出現了。

△《虹貓藍兔七俠傳》被下架

其實真正避免孩子自殺,這些讀物的影響力微乎其微,粉飾一個太平世界,就能增強孩子的抗挫能力,就能讓孩子滅掉自殺的念頭嗎?

我們是要保護孩子,可是也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偏激的行為可能會更加挑起孩子的反抗和嘗試的欲望。


//「孩子,你是被愛的,更是有存在意義的」


即使在小事情上,只要牽涉到生命的話題,我們都應該保持警惕和重視。

上面這張圖是一個日本人發的推特,他母親在他年幼時的一句話,成為數次日後他活下去的支撐。

如果不是煩躁到無可奈何,我想一個孩子不會輕易說想要自殺。如果孩子能感受明白生命的可敬和價值,或許他也不會輕易地就跳樓了。

當然,很多鍵盤俠甚至大人就會想當然地問:「現在孩子生活條件優越,只有學習壓力,一點打罵承受不了就要自殺,大人們不僅要上班養家,還要照顧孩子侍奉長輩,更辛苦,孩子還是抗挫能力太差……」

大多數人都這麼想!

但是!我們終歸不是孩子!

有這樣想法的人估計也很少有人去聽聽孩子的聲音,大多數都是在事故發生之後才追究原因。大人有的煩惱,孩子也有自己的煩惱。心理的痛苦長久以來就會形成精神上的壓力,甚至產生心理或精神上的疾病。其實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聽到孩子的聲音。

這些存有自殺想法的孩子大多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也看不到生活的價值了。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很多家長想,孩子想自殺,完全是不懂事,不理解父母。非也!

之前,看到過很多的孩子案例,他想自殺,並不是怨恨父母,而是覺得自己無用,他怨恨的是自己。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懂事的,他覺得父母每日養家很辛勞,為了自己付出一切,可是自己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覺得拖累了父母,覺得對不起父母的養育和付出,也覺得自己沒有存在的意義和希望。

這樣的孩子,我們無法去責罵他不懂事,更無法去埋怨他抗挫能力差。只是,我們沒有理解他,沒有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重要性和存在的意義,終歸也是我們這些做大人的錯。

孩子生活中最大的壓力也就是學業,父母的施壓,老師的施壓,同學之間的較量都會讓孩子失衡。不知道你是否經歷過,或者作為爸媽這樣做過:

「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你要聽話!」

「爸媽能害你嗎?以後長大你就明白了」

「你對得起我們嗎?我們這麼辛苦是為了誰?你得更努力才對得起媽媽」

「你這樣,怎麼能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呢?」

甚至很多爸媽會說「我要不是為了你,早就跟你爸離婚了」


這樣會給孩子一個信號,學習是你的任務,學習不好,你就沒有價值,對不起身邊愛你的人。周而復始,學習不好的孩子,覺得自己很失敗,存在沒有意義。高壓之下學習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會處在隨時會崩塌的邊緣。

就像後臺留言的孩子說,我們尊重過父母,他們何時考慮過我們的感受,何時尊重我們了呢?

寶媽寶爸可以隨時關注一下孩子的情緒和心理狀態,真正地相互尊重,表達出自己對孩子的愛意和關心,讓他時刻感受到存在的價值感。當然,更需要家長們多一些耐心,多給孩子一些包容和等待,或者說,多給孩子一些選擇和時間讓他們成長。

當然,孩子確實不擅長讀書時,有些事情無法勉強,挖掘其更閃亮的長處更為重要。

||| 閨蜜的弟弟已經25歲,國內重點高校本科畢業之後,入職了國內電商行業巨頭公司之一,發展前景良好。但是,家人依然覺得學歷很重要,要求其考研究生。迫於壓力,他準備考研,第一年在職考研失敗。他辭去工作,進入封閉學校專心備戰,朝六晚十一很認真地複習,可惜最終依然敗北。家人就埋怨其一定玩遊戲沒有好好複習。最終決定找工作,今年疫情影響,求職又遇到了難題,所有簡歷石沉大海,家人也在抱怨其被人看不上。她弟弟一度快要抑鬱崩潰,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經常半夜睡不著覺,甚至自己哭泣

直到前不久,一家巨頭企業錄用了他弟弟作為算法工程師,他的狀態才調整。實際上她弟弟在校期間,在數學建模方面表現出很突出的天分,帶隊參加國內外各類數學建模大賽,包括與研究生的團隊PK,都能帶隊獲獎拔得頭籌。|||

但是,再看到她弟弟時,談吐間我發現了與之實在不符的年少老成。可能是件好事吧,是這段歲月的沉澱,但他那段時間的煎熬和壓抑,幸好他堅持過來了。

每個孩子肯定有其存在的意義,希望愛他的父母,不要愛得太苛責,希望他尊重的父母,也能理解他。


//「不要忌諱死亡或生命的話題」


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很忌諱死亡這件事,視之為不詳。但是,要解決孩子自殺的問題,就要做好生命教育,不能忌諱死亡的話題。

前段時間,當我和朋友談及生命時,他們總是覺得生命是和道教、哲學相關的事情,便覺得忌諱和枯燥,匆匆轉移話題。

但前陣子,「黑人抬棺」搞怪的視頻爆火全網,這在國內而言幾乎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我們會認為逝者為大,要尊重。但是很少會去研究探討死亡的問題。我們不去評判他們對逝者的風俗和習慣,但是他們對逝者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認識生命,才能尊重生命。認識死亡,才能敬畏死者。

當孩子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當他能與你敞開心扉討論死亡的話題時,他會深思死亡這個問題所帶來的的影響,至少不會在不開心之後隨時想到自殺。

等到你更容易去接受這件事,不再過分忌諱這件事,也就可以更好和孩子去談論這件事。讓死亡不再充滿未知和神秘。


生命的難得就在於它只有一次,沒有重來!

也許,孩子可能不明白生命的難得,他只知道自己需要努力學習,可是學習成績不好可以提高,生活條件不好可以努力改善,失去生命,你將一無所有!

當孩子發生自殺時,我們自責,譴責都沒有用了。譴責學校?譴責書籍?譴責遊戲?譴責社會?譴責任何人都沒有意義了,你可能不相信自己教育出來的小孩會輕易地結束自己的生命,你以為會笑的小孩是不會難過的,你覺得抑鬱這個詞語只和大人相關,但每年十萬自殺的青少年告訴你,這些想法都是錯的。

重視生命,不要忌諱死亡,幫助孩子解脫,包容他,讓他感受生活的美好,期待未來。

童心致遠,讀行天下!

相關焦點

  • 中國83.4%的孩子有過自殺念頭,如何讓你的孩子不在其中?
    這些血淋淋的數字,可能依然不能讓不少中國家長提高警惕。當然,也有不少的家長一直比較重視這個問題,甚至不乏一些偏激者。之前一些家長舉報童書出版物、網絡文學和動畫片中有過度暴力、血腥,甚至自殺場景,其中也包括一些名著讀物。
  • 九歲的孩子,就可能產生過自殺想法: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究竟有多...
    「研究人員說,9歲和10歲的兒童都可能產生自殺的想法,但對此大多數照顧者要麼不知道,要麼不報告。」美國兒童自殺死亡人數達到30年來的最高水平。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10%至15%的初高中孩子有自殺的念頭。
  • 警鐘:美國每5名大學生中有1名有過自殺念頭或自殺嘗試
    警鐘:美國每5名大學生中有1名有過自殺念頭或自殺嘗試美國大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家長們一定不要忽視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活非常緊張,許多學生都考慮過自殺,有些人甚至會有自殺嘗試。這項研究是由哈佛布裡根及婦女醫院進行的。
  • 大連理工研究生自殺……壓力太大,有自殺念頭,應該怎麼辦?
    凡人皆有一死,為什麼會有人選擇用如此決絕的方式告別世界?接下來,讓我們和時光一起倒流,來到生命最後的時刻,看看一個人的內心,到底在經歷些什麼……從萌生輕生的念頭到付諸行動,一切只需要不到4分鐘。但14歲初中男生跳樓的視頻裡,從被媽媽質問進而動手打,到媽媽離去之後獨自在原地發呆,最後毫無預警縱身一躍,是非常漫長的4分鐘。如果那4分鐘裡,有人能陪他說幾句話,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 9月10日--世界預防自殺日:「孩子,你為什麼要自殺」
    01 自殺是嚴重的心理危機自殺是嚴重的心理危機。隨著社會環境的複雜化、學習壓力增大以及競爭的激烈化,自殺比例呈上升趨勢,美國、日本及中國等國家,約有20%的青少年曾有過自殺觀念。我們無法得知孩子此前是否有過自殺的念頭,但在那一刻明顯是一次情緒的爆發導致的衝動行為,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會有自殺的念頭?
    據研究發現60%的自殺患者存在著抑鬱症,那麼15%的抑鬱症患者會自殺死亡,自殺是貫穿在抑鬱症的一個全過程當中。但在治療的初期和症狀控制6~9個月之後,是抑鬱的自殺的一個高峰階段,所以要時刻關注患者的一個自殺的傾向或者是念頭,要高度關注。
  • 多數青春期孩子有輕生念頭,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讀懂孩子心
    其中,崔雪莉、具荷拉明星抑鬱自殺這兩件事情如同重錘擊在我的心上。兩個多麼年輕的生日就停止在今年,兩個如此陽光可愛善良的人就只剩下過去。這兩個人,讓我想起了更多更多止步於年輕人的生命,尤其是青春期孩子。有關數據統計:中國兒童自殺率排名世界第一,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自殺學生年齡佔比最大的是小學五年級(大約10到12歲),自殺原因排第一的是家庭矛盾,其次是學業過重。
  • 「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自殺」,你只在乎孩子的成績嗎?
    「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自殺」,你只在乎孩子的成績嗎?北醫兒童發展中心曾發布過這樣一組數據:國際平均自殺率僅為10萬分之10,中國自殺率是國際平均數的2.3倍,中國是世界上兒童自殺第一大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2.中國兒童在自殺原因的排列中,學習壓力過重佔第一位(45.5%),其次為早戀(22.7%),父母離異(13.6%)。
  • 抑鬱症患病率高達10%,其中65%的抑鬱症患者都有過自殺念頭!
    說到抑鬱症,大家腦子裡閃過的詞兒會有哪些?張國榮、自殺、絕望……時至今日,很多人還是沒辦法相信,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竟然會被「抑鬱症」這個傢伙折磨得生無可戀,甚至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這抑鬱症,不直接損害人的肉體,而是隱形藏起來,慢慢地折磨人的心靈。
  • 新媽媽的可怕念頭:想把孩子摔在牆上!你有過這樣可怕念頭嗎?
    尤其是分娩後的頭幾個月,那種艱辛,也只有體驗過才有深切的感觸。 在這個過程中,有負面情緒就在所難免,很多年輕的媽媽在這些負面情緒中失控、懊悔、自責甚至沉淪,如何應對和處理負面情緒,就變得非常重要。 小靜(化名)也是第一次做媽媽,因為自己媽媽身體不好,跟婆婆的養育觀念又跟自己差異太大,所以只有決定自己帶孩子。
  • 茉莉自殺了!無法恨孩子,如何愛孩子
    這個念頭一浮現,嚇得她連忙給我來電,:"我是不是病了,哪有媽媽對自己孩子這樣想的。""怎麼不能想了?你想想:因為'他',你的睡眠時間全部亂套了;餵母乳的時候,'他'還會咬傷你;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他'身上,'他'到好,啥都不會做就只會哭.....""跟你聊完,我也就舒服了。
  • 又有孩子跳樓自殺,什麼時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樓,就算成功了」?
    不知從何時起,「孩子不跳樓」成為了父母教育成功的方式之一。頻發的青少年自殺事件讓人觸目驚心,也應引起家長們的警惕了!又是什麼壓垮了孩子最後一根救命稻草?02北醫兒童發展中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
  • 家長應多聽孩子心聲!16歲男孩因成績差欲自殺,警方勸說近4小時
    很多人應該都無法把「孩子」和「抑鬱症」這兩個標籤放在一起,但不得不承認,現在未成年人患有抑鬱症情況真的越來越多了,有不少孩子甚至還曾想過或者表現出過自殺傾向。和以前相比,生活環境不知道好了多少倍,還有什麼是不知足的呢?但是雖然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孩子的壓力也顯著增加。首先一點就是學習方面的壓力,很多孩子可能本身並不擅長學習,平時不錯的成績也完全是靠時間和精力累積出來的,稍微放鬆一下成績就有可能會一落千丈。
  • 兒童自殺頻發,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小豪卻一臉痛苦地對我說,他早就寫好了遺書,如果爸爸再逼他學習,他就自殺。旁邊的老師們,聽到小豪的話後都哄堂大笑。其中一位男老師更是笑著打趣他:你又沒有老婆孩子,父母有你哥照顧,不用你養老,你一無所有,還寫啥遺書?
  • 屢屢出現學生自殺事件,你如何看待!
    學生自殺,跳樓,跳河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作為父母的我們,該當如何呢?辛辛苦苦整的血汗錢,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省吃儉用留點積蓄也是為了孩子,而如今孩子不但不學會珍惜,還選擇自殺,放棄了父母眼一閉就這樣解脫了,也不理解大人的心痛。
  •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關於青少年自殺現象
    01`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嗎?你們知道你的孩子正在經歷什麼嗎?是否好好聽過他們內心的聲音?是否真正的了解過他們?許多青少年自殺後,父母一度無法接受,認為孩子是在學校受到壓迫,受到壞人的蠱惑,當然,這也是青少年自殺原因中其中因素之一。但是,在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原因,本專題會一一講解自殺因素以及措施。
  • 夜思| 藍鯨自殺遊戲是如何讓青少年心甘情願去自殺的?
    一個很多成年人眼中「荒誕愚蠢」的遊戲,青少年們卻沉浸其中不可自拔,匆匆走向生命的歸途。很多事情並非表象所看到的那般簡單。看完這篇文章,我們希望,那些掙扎在死亡邊緣的青少年,能夠得到向善的引導,走出這一小段人生路上的陰霾。  推薦給你,靜夜思。  藍鯨自殺遊戲是如何讓青少年心甘情願去自殺的?
  • 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我們的孩子怎麼了?
    來自英國雜誌《經濟學人》統計數據表明,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在國內,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1分鐘就有2人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調查同時發現,近幾年來,中學生的自殺意念、自殺計劃、自殺未遂等情況都比2002年所做的調查結果增長了好幾個百分點。
  • 夜思 | 藍鯨自殺遊戲是如何讓青少年心甘情願去自殺的?
    一個很多成年人眼中「荒誕愚蠢」的遊戲,青少年們卻沉浸其中不可自拔,匆匆走向生命的歸途。很多事情並非表象所看到的那般簡單。看完這篇文章,我們希望,那些掙扎在死亡邊緣的青少年,能夠得到向善的引導,走出這一小段人生路上的陰霾。推薦給你,靜夜思。藍鯨自殺遊戲是如何讓青少年心甘情願去自殺的?
  • 910世界預防自殺日特別直播——抑鬱症如何預防自殺
    獨處不但應付不了自殺的念頭,還會使自殺的念頭愈演愈烈。如何應對自殺的念頭?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建立起一個能給你強力支援的人際關係網。自殺的念頭裡往往隱含著這些感受:感到孤苦無依,或是萌生「假如沒有我,他們會過得更好」的想法。因此,你得堅持每天都要與他人接觸交流。與關愛你的人保持聯繫,能幫助你更好地應對自殺的念頭,讓你不被一時的衝動所左右而傷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