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考分數公布,各省市狀元陸續誕生,首先恭喜各位家長和高考考生,但是高考並沒有結束,接下來的填報志願、學校錄取......依然讓人忐忑。高考結束後的這段時間,家長該關心的除了成績,更應該是孩子們的心理狀態。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官網
當然高考的考生家長要注意,平常時期家長更應該注意。
5月6日晚6點,西安一名9歲的小女孩,因為無法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從15樓跳下,自殺身亡。
曾經在本公號的後臺,小編收到一條讓人心驚的留言,是一個孩子的留言,因為爸媽每天逼寫作業,他煩躁到經常想要自殺。或許是溝通問題,或許是作業量問題,總之他想自殺!沒多久他就刪掉了留言,希望他能想通健康長大~
其實,後臺經常會收到孩子們的留言,關於和家庭溝通這個事情上,好像永遠隔著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
△後臺常常收到孩子類似這樣的留言
或許,很多人在想,現在孩子抗挫能力太差,但是對孩子而言,不經意的一點小事那都是大事。
自殺已經成為了青少年第二大死因,我們不得不重視。
前段時間看到澎湃新聞以及一些其他數據報導:
這些血淋淋的數字,可能依然不能讓不少中國家長提高警惕。當然,也有不少的家長一直比較重視這個問題,甚至不乏一些偏激者。
之前一些家長舉報童書出版物、網絡文學和動畫片中有過度暴力、血腥,甚至自殺場景,其中也包括一些名著讀物。最終導致,晉江文學下發通知禁止任何作品出現此類內容。
當然,這樣的偏激情況可能會導致,梁祝中祝英臺殉情,《霸王別姬》裡陳蝶衣自刎,《神鵰俠侶》中小龍女絕情谷跳崖……這些歷史和文學創作中的名場面以後在晉江文學城中的網文中可能不會出現了。
△《虹貓藍兔七俠傳》被下架
其實真正避免孩子自殺,這些讀物的影響力微乎其微,粉飾一個太平世界,就能增強孩子的抗挫能力,就能讓孩子滅掉自殺的念頭嗎?
我們是要保護孩子,可是也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偏激的行為可能會更加挑起孩子的反抗和嘗試的欲望。
//「孩子,你是被愛的,更是有存在意義的」
即使在小事情上,只要牽涉到生命的話題,我們都應該保持警惕和重視。
上面這張圖是一個日本人發的推特,他母親在他年幼時的一句話,成為數次日後他活下去的支撐。
如果不是煩躁到無可奈何,我想一個孩子不會輕易說想要自殺。如果孩子能感受明白生命的可敬和價值,或許他也不會輕易地就跳樓了。
當然,很多鍵盤俠甚至大人就會想當然地問:「現在孩子生活條件優越,只有學習壓力,一點打罵承受不了就要自殺,大人們不僅要上班養家,還要照顧孩子侍奉長輩,更辛苦,孩子還是抗挫能力太差……」
大多數人都這麼想!
但是!我們終歸不是孩子!
有這樣想法的人估計也很少有人去聽聽孩子的聲音,大多數都是在事故發生之後才追究原因。大人有的煩惱,孩子也有自己的煩惱。心理的痛苦長久以來就會形成精神上的壓力,甚至產生心理或精神上的疾病。其實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聽到孩子的聲音。
這些存有自殺想法的孩子大多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也看不到生活的價值了。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很多家長想,孩子想自殺,完全是不懂事,不理解父母。非也!
之前,看到過很多的孩子案例,他想自殺,並不是怨恨父母,而是覺得自己無用,他怨恨的是自己。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懂事的,他覺得父母每日養家很辛勞,為了自己付出一切,可是自己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覺得拖累了父母,覺得對不起父母的養育和付出,也覺得自己沒有存在的意義和希望。
這樣的孩子,我們無法去責罵他不懂事,更無法去埋怨他抗挫能力差。只是,我們沒有理解他,沒有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重要性和存在的意義,終歸也是我們這些做大人的錯。
孩子生活中最大的壓力也就是學業,父母的施壓,老師的施壓,同學之間的較量都會讓孩子失衡。不知道你是否經歷過,或者作為爸媽這樣做過:
「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你要聽話!」
「爸媽能害你嗎?以後長大你就明白了」
「你對得起我們嗎?我們這麼辛苦是為了誰?你得更努力才對得起媽媽」
「你這樣,怎麼能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呢?」
甚至很多爸媽會說「我要不是為了你,早就跟你爸離婚了」
這樣會給孩子一個信號,學習是你的任務,學習不好,你就沒有價值,對不起身邊愛你的人。周而復始,學習不好的孩子,覺得自己很失敗,存在沒有意義。高壓之下學習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會處在隨時會崩塌的邊緣。
就像後臺留言的孩子說,我們尊重過父母,他們何時考慮過我們的感受,何時尊重我們了呢?
寶媽寶爸可以隨時關注一下孩子的情緒和心理狀態,真正地相互尊重,表達出自己對孩子的愛意和關心,讓他時刻感受到存在的價值感。當然,更需要家長們多一些耐心,多給孩子一些包容和等待,或者說,多給孩子一些選擇和時間讓他們成長。
當然,孩子確實不擅長讀書時,有些事情無法勉強,挖掘其更閃亮的長處更為重要。
||| 閨蜜的弟弟已經25歲,國內重點高校本科畢業之後,入職了國內電商行業巨頭公司之一,發展前景良好。但是,家人依然覺得學歷很重要,要求其考研究生。迫於壓力,他準備考研,第一年在職考研失敗。他辭去工作,進入封閉學校專心備戰,朝六晚十一很認真地複習,可惜最終依然敗北。家人就埋怨其一定玩遊戲沒有好好複習。最終決定找工作,今年疫情影響,求職又遇到了難題,所有簡歷石沉大海,家人也在抱怨其被人看不上。她弟弟一度快要抑鬱崩潰,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經常半夜睡不著覺,甚至自己哭泣。
直到前不久,一家巨頭企業錄用了他弟弟作為算法工程師,他的狀態才調整。實際上她弟弟在校期間,在數學建模方面表現出很突出的天分,帶隊參加國內外各類數學建模大賽,包括與研究生的團隊PK,都能帶隊獲獎拔得頭籌。|||
但是,再看到她弟弟時,談吐間我發現了與之實在不符的年少老成。可能是件好事吧,是這段歲月的沉澱,但他那段時間的煎熬和壓抑,幸好他堅持過來了。
每個孩子肯定有其存在的意義,希望愛他的父母,不要愛得太苛責,希望他尊重的父母,也能理解他。
//「不要忌諱死亡或生命的話題」
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很忌諱死亡這件事,視之為不詳。但是,要解決孩子自殺的問題,就要做好生命教育,不能忌諱死亡的話題。
前段時間,當我和朋友談及生命時,他們總是覺得生命是和道教、哲學相關的事情,便覺得忌諱和枯燥,匆匆轉移話題。
但前陣子,「黑人抬棺」搞怪的視頻爆火全網,這在國內而言幾乎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我們會認為逝者為大,要尊重。但是很少會去研究探討死亡的問題。我們不去評判他們對逝者的風俗和習慣,但是他們對逝者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認識生命,才能尊重生命。認識死亡,才能敬畏死者。
當孩子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當他能與你敞開心扉討論死亡的話題時,他會深思死亡這個問題所帶來的的影響,至少不會在不開心之後隨時想到自殺。
等到你更容易去接受這件事,不再過分忌諱這件事,也就可以更好和孩子去談論這件事。讓死亡不再充滿未知和神秘。
生命的難得就在於它只有一次,沒有重來!
也許,孩子可能不明白生命的難得,他只知道自己需要努力學習,可是學習成績不好可以提高,生活條件不好可以努力改善,失去生命,你將一無所有!
當孩子發生自殺時,我們自責,譴責都沒有用了。譴責學校?譴責書籍?譴責遊戲?譴責社會?譴責任何人都沒有意義了,你可能不相信自己教育出來的小孩會輕易地結束自己的生命,你以為會笑的小孩是不會難過的,你覺得抑鬱這個詞語只和大人相關,但每年十萬自殺的青少年告訴你,這些想法都是錯的。
重視生命,不要忌諱死亡,幫助孩子解脫,包容他,讓他感受生活的美好,期待未來。
童心致遠,讀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