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孩子跳樓自殺,什麼時候教育成「孩子不跳樓,就算成功了」?

2020-12-24 萊讀教育

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不知從何時起,「孩子不跳樓」成為了父母教育成功的方式之一。

頻發的青少年自殺事件讓人觸目驚心,也應引起家長們的警惕了!

01

似乎在近幾年,孩子們選擇跳樓等一些自殺的方式越來越頻繁。

在12月15日,一條微博熱搜#小學生留絕望字條後跳樓#,真令人感到難受

而這張字條,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在最美好的年華留下最後一個印記。

「如果你看到了這封信,我大概率已經死了。

我不得不說,我活得太累了。」

留下這封絕望的字條後,這個孩子選擇跳樓自殺了... ..

自殺,成為青少年死亡的頭號原因。

又是什麼壓垮了孩子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02

北醫兒童發展中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

平均每1分鐘就有2個孩子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

這些冷冰冰的數據都在無形中的提醒著我們,孩子到底怎麼了?

一個9歲女孩給媽媽發微信,說老師布置的作文她來不及寫。

媽媽覺得這是一件小事並沒放在心上,只是催促她儘快完成作業。

但,女孩留下了一句對自己的質疑:

「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

之後,在紫色字條上留下「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從窗戶跳樓身亡。

在微博上,作家葉傾城分享了身邊孩子跳樓自殺的原因。

因為,玩手機被媽媽沒收,選擇了跳窗

因為,書本被爸爸撕毀,選擇了跳樓

根據《中國教育發展報告 (2014)》教育藍皮書和《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教育藍皮書中。

搜集了中小學生自殺的案例,結果顯示孩子們選擇自殺的理由:

父母的離異;家長的批評;同學的欺負;教師的行為;學習的壓力… …

而這些理由,對於成年人來說都不足以沉重到無法接受。

但,對於孩子卻成了壓垮他們的最後一道防線。

我們能看到僅僅只是導火索而已,但我們還是沒有看到孩子真正需求。

03

她叫林茉莉,拿到重點高中錄取通知書後跳樓自殺了。

在之前,茉莉的父母、妹妹、老師,都沒曾察覺她的自殺徵兆

面對女兒的死亡,茉莉的媽媽始終想不通為什麼那麼乖巧聰明的女兒要自殺。

畢竟拿了重點高中的通知書,未來肯定會有大好前程。

而面對女兒的自殺,好強要面子的母親對外宣稱是「失足墜樓」。

還將女兒的死亡推給身邊所有的人,但是她唯獨看不到她自己的問題。

為什麼茉莉的媽媽會如此的偏執?

為了調查女兒自殺的原因,茉莉的媽媽藉助高科技讀取孩子過往的記憶。

面對茉莉的記憶,那些畫面開始將真相一一浮現。

在茉莉小的時候,媽媽問她:

「你長大以後想要當什麼?」

茉莉:「我要當收銀員。」

媽媽:「怎麼那麼沒出息,要當會計師」。

在教室裡,茉莉媽媽不斷炫耀茉莉的成績優異。

覺得茉莉的優秀源自於媽媽的投資。

考試第一名,茉莉的媽媽從來都沒有表揚她。

而是告訴茉莉:

不要驕傲,沒有我這樣盯著,你以為你可以考第一名啊。」

考試成績不好,茉莉的媽媽沒有安慰,只有對女兒的冷漠和失望。

而是告訴茉莉:

「這些是我省吃儉用的錢,你好好念書,不然就不孝

那茉莉呢?

她面對這樣的母親,她選擇的是把一切都埋在了心底。

看著茉莉的記憶,一遍一遍地在腦海中閃過。

茉莉的媽媽才意識到:

原來真正害死茉莉的兇手是她自己。

茉莉無論經歷了多少母親言語上的冷漠,行為上的控制。

她總是期許著母親能承認自己的錯誤,哪怕付出死亡的代價。

因為,茉莉最想得到始終是父母的鼓勵和認同

04

其實,家長也並不知道孩子有自殺的念頭,他們往往更在乎孩子基礎的需求:

身體是否健康;學習是否優秀;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問題。

他們傾盡所有的愛給了孩子,但往往找不到源頭在哪。

由於內心的需求長期被忽視,就會引發極度的不安和矛盾。

最後,孩子無法承受不斷撕扯,信念逐漸消亡,從而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

更何況是在日積月累下壓力下,只需要一個導火索,悲劇就會發生。

而想要真正理解孩子心理,先學會傾聽孩子的內心。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克·郭士頓博士:

傾聽不僅僅是耳朵在聽,眼睛、腦和心都在聽。

選擇最佳的時間和地點,開始傾聽孩子的內心。

最好是和孩子獨處的時候,在安靜舒適,不易被打擾的地方。

用眼睛傾聽,觀察孩子的面部表情。

當孩子害羞、心虛時,會下意識地避開眼神地交流;當孩子不認同我們的觀點時,會連連搖頭;當孩子生氣、失望、害怕時,會哭泣。

用耳朵傾聽,聆聽孩子的聲音情緒。

當孩子支支吾吾時,可能是孩子產生恐懼、悲傷、緊張的情緒;當孩子一言不發時,可能是孩子產生沉思、沮喪、委屈的情緒。

用心和腦傾聽,做出恰如其分的回應。

我們要隨著孩子訴說的內容,面部表情、尤其是眼神和身體語言發生變化。家長表情和眼神不易過於嚴肅、不過嚴厲,適當時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

當我們真正的用眼睛、耳朵、腦和心,認真去傾聽孩子。

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接納,自己被關愛,才會真正的向我們敞開心扉。

如果平時多傾聽孩子的聲音,遇到事情後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給一點足夠孩子的時間訴說,家長就事論事,不辱罵,不動用武力。

而是和孩子一起面對,充分尊重、關愛、理解孩子。

也許,這一切令人悲傷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相關焦點

  • 動不動就跳樓!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
    目擊者說,一開始,這個男孩小曾穿著校服,就坐在最高樓層7樓樓梯間的窗戶上,一開始有很多人都看見了,所以都在樓下紛紛對男孩人進行了勸說,覺得這麼小的一個孩子,能有什麼事情讓他想不開呢?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愛跳樓?第一列孩子是一位暑假作業沒完成,不敢去見老師,從他已經穿好校服的情況來看,他原本還是打算硬著頭皮去學校報到的,但是信心又不足。既然連死都不怕,為什麼就沒有決心和方法把作業完成了呢?從他的遺書來看,做作業仿佛成了他的厄難。可以說學習態度的不端正,讓他走上了絕路。
  • 孩子頻頻跳樓自殺:信任到底有多難
    就在前幾日,深圳也出現了孩子跳樓事件,教委直接取消了這個學期期末考試。中小學生跳樓事件一起接著一起,引起網友各種熱議,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會選擇自殺?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面前,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對於父母而言,該用什麼方式去幫助孩子舒緩、釋放他們的壓力,這都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 15歲男孩因剃頭跳樓自殺,是誰在孩子背後推了一把?
    自殺的孩子姓李,由於自己的頭髮的長度不符合學校的規定,所以被班主任老師帶去理髮店剃了光頭,從此以後孩子的性格大變,每天出門的時候都要戴上口罩和帽子,否則他連家門都不出,10天後班主任做家訪時提出,如果他無法繼續上學可辦理退學,就在父母打算去辦理長期休學手續那天,小李跳樓身亡。15歲的少年,難道沒有權利按照自己的審美選擇外形嗎?
  • 醫生爸爸博士媽媽帶孩子跳樓身亡,被指責有勇氣跳樓卻沒勇氣活?
    孩子還小,就算不是親生的,也會有不舍吧,何況是親生兒子,怎麼會說跳樓就跳樓,一死了之?宜昌市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科一名主治醫師,年紀輕輕,學歷高至碩士。疫情爆發後,曾自己主動請纓,投身到防疫一線,參與救治工作,那麼艱難的日子,他堅持下來了。誰曾想,有一腔熱血的好青年竟然幹了如此一件傻事,自己親身導演了一場悲劇。
  • 初中生被親媽扇臉跳樓:沒有孩子想自殺,只有讓孩子想自殺的教育
    文|福林媽咪看多過太多孩子自殺的新聞,很多人可能會說,我們以前怎麼就很少出現這樣的事情?怎麼現在的孩子這麼脆弱?動不動就自殺?前幾日,一名初三男生被媽媽扇耳光後跳樓自殺。有些自殺的孩子,可能真就是為了爭那口氣……更多的是家長的教育,讓孩子活著的動機水平下降。
  • 初中生跳樓自殺背後:有些父母的面子比孩子更重要
    大家都知道打人是犯法的,不管什麼理由,打人的總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然而,許多父母打起自己的孩子,倒是乾脆利落,下手果斷,完全不擔心法律後果。歸根結底,就是覺得孩子是自己的,任我打來任我罵。真希望這些人意識到,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
  • 有些跳樓的孩子,寧可跳樓也不想面對的其實是家長
    最近跳樓的孩子特別多。有補考作弊被抓,羞憤難當跳樓的。有刷家裡6萬塊錢玩遊戲,羞憤難當跳樓的。但是這些羞憤難當的跳樓的孩子,如出一轍擁有同款家長,要甩鍋和討說法的樣子真的像一個培訓班培訓出來的。他們普遍把孩子心理脆弱的事情一筆帶過,然後大肆渲染孩子死跟自己無關。
  • 夢語推薦:兩個耳光的悲劇,孩子跳樓之後你都想了些什麼?
    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不管發生任何事情,父母的第一反應,永遠都是在孩子身上找原因。媽媽罵你幾句怎麼了,我可是白養了你14年啊!你不過是跳樓沒了一條命,我可是會自責啊!而悲劇發生後,又有教育專家站出來指導:今後一定要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對不起,當務之急請先培養好父母的性格!
  • 香港教育局副局長的兒子跳樓自殺: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孩子?
    9月7日,香港教育局新任副局長蔡若蓮的長子潘匡仁在家裡跳樓,從40多層的高空墜下,惜告身亡。潘匡仁中學畢業於香港名校,之後赴海外留學,畢業後回港工作,熱愛音樂,會彈鋼琴,吉他,也喜歡運動,尤其是跑步和單車。潘匡仁的母親蔡若蓮曾為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也曾任福建中學校長,2017年特首選舉換屆後,出任香港教育局副局長。
  • 被母親打耳光,初中生跳樓自盡——教育孩子的臨界點究竟在何處?
    這一看似很正常的教育流程,其結果是:該生母親在五樓教室走廊扇了孩子兩耳光,該生跳樓並於當晚宣告不治。一場慘劇的發生,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解讀,這樣一個慘烈的結果,是任何一方都難以接受的。——之所以會跳樓,往往是因為他所承受的或者說瞬間所承受的,超過了他的臨界點,才有了這樣一種慘烈的爆發。
  • 母親勒死孩子後,選擇跳樓自殺:別讓你的情緒傷害了無辜的孩子
    導讀:母親勒死孩子後,選擇跳樓自殺:別讓你的情緒傷害了無辜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母親勒死孩子後,選擇跳樓自殺:別讓你的情緒傷害了無辜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9歲男孩跳樓自殺,遺書透露缺乏這項教育的孩子,註定走不遠
    ,抗壓能力太低了,打不得罵不得,動不動就要留下心理陰影或者跳樓自殺。其實,問題不是在於不好管,而是怕管得太晚,挫折教育一定要趁早。那應該在什麼時候呢?6歲左右,在孩子上小學以前。因為有些教育,等我們有經驗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當孩子6歲時,請求被父母拒絕了,也會產生逆反心理,可能會痛哭或者撒潑打滾。但此外,他沒有其他反抗能力,於是學會了什麼叫無能為力、接受、服從、遵守。
  • 作弊被抓跳樓|作業沒完跳樓|母親偏心跳樓…你看懂孩子的求助了嗎
    有說是社會影響,有說是家長監管,有說是孩子心理脆弱。我們看到這些事件中孩子在向家長「求助」,他們脆弱的心靈需要有人幫助披上鎧甲。監考發現作弊該不該抓——不抓瀆職,抓了「犯法」近日山西中北大學一大二學生因補考作弊被抓而跳樓自殺的新聞刷了屏。
  • 少年不堪教育培訓機構教官打罵服藥跳樓自殺
    少年不堪教育培訓機構教官打罵服藥跳樓自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6日 04:10 來源: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事件:「問題」少年服藥後跳樓    事後,小志媽媽馮女士專程從北京趕來照顧孩子。據馮女士介紹,今年2月底,她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重慶渝北某教育培訓學校」通過軍事化管理、行走等培訓方法,幫助1000餘名「問題少年」成功轉變的招生廣告。3月1日,她便將「問題」兒子小志送到該校接受培訓。
  • 「虎媽」錯手勒死五年級兒子後跳樓自殺,只因孩子不去上英語...
    近日有網友爆料,1月27日,   福建省福州一小區,   有個五年級的男孩被媽媽錯手殺死,   隨後媽媽也跳樓自殺了!
  • 「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孩子青春期父母應該怎麼辦?
    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說,辛辛苦苦養娃十多年,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只有5%的父母能真正成功闖關,和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關係。(實際好不好,孩子說了才算)但事實往往比數據更殘酷。曾經聽過一句話:如今的家庭教育,只要孩子不跳樓,就可以說是成功的。
  • 學生跳樓事件頻發,愛運動的孩子卻是例外?
    複課後學生跳樓事件頻發,全國各地紛紛傳來了震驚的消息。這些孩子小到小學生,大到初中,高中,大學生。讓我們痛心不已的同時不禁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堪重負,放棄自己的生命?,在開學第一天竟跳樓自殺,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 開學前夕12歲中學生跳樓身亡,家長說是老師逼死了孩子
    開學第一天,就傳來了一個不幸的消息:據媒體報導,湖南一名12歲的中學生開學前夕跳樓自殺了,家長認為是老師布置的暑假作業太多,孩子未完成,所以跳樓自殺了,家長認為是老師逼死了他家的孩子。我不知道孩子跳樓自殺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父母說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逼死了孩子,這也是他父母的一面之詞,是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目前警方正在調查,相信總會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我的一個同事,同事大發感慨:以後老師到底怎麼當,難道布置個作業也能把孩子逼死,是不是以後老師連給學生留作業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 16歲男孩跳樓自殺:沒有尊嚴的教育正在傷害無數孩子
    不久前,一個16歲男孩跳樓自殺身亡。那天學校的晨會結束,他被訓導主任叫到辦公室罰站了整整三個小時,之後男孩就自殺了,在他自殺之前,還給媽媽打了一個告別的電話說「我希望你們能生個弟弟替我盡孝。」,總是不自主的望向窗外,數學老師走過來就是直接一巴掌,放學回家,媽媽總是會有看不慣我的地方,有的時候還會直接說:要不是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了。
  • 孩子為什麼會跳樓?應該怎樣應對?
    經常看到有孩子跳樓的報導,孩子為什麼會跳樓?全社會都應該引起重視,關心孩子,分析出孩子跳樓的真正原因,做到防患於未然。特別是遇到校園霸凌,或者是父母不控制情緒的宣洩,把婚姻中的痛苦都讓孩子承擔了。等等,這些是他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都可能成為自殺的誘因。是否有玩網絡不良遊戲或者參與網絡賭博?比如曾經有一款網路遊戲,「藍鯨"不能讓孩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