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常州一幼兒園開設「死亡課程」引熱議。
老師介紹,這堂生命教育課由皮球蟲的死亡引發,孩子們談到死亡,紛紛表達害怕。老師耐心地帶孩子們給皮球蟲辦一場葬禮,並帶孩子們讀生命教育繪本。幼兒園老師稱孩子了解生命,才會珍惜生命。
這件事也登上微博熱搜↓
對於這樣的課程
大部分網友覺得很有必要
教會孩子理解死亡、敬畏生命
▼
也有網友覺得孩子過早思考生命的死亡
不是好事
▼
還有網友表示
死亡教育應該被普及
當孩子問我們關於生死的問題
我們到底該如何回答?
▼
你認為對孩子來說,
死亡教育有必要嗎?
在你小的時候,或者你的孩子,有問過你這樣的問題嗎?「爸爸媽媽,什麼是死亡?你們會死嗎?」你當時收到的回答,或者你對孩子的回答還記得嗎?
華東師範大學一份調查顯示:63%的家長「難以接受向孩子開展和死亡相關的活動。
《南方都市報》一項調查數據發現:在接受調查的300名家長中,僅有13.6%的人會認真回答孩子提出的關於死亡的問題,而超過60%的家長選擇避而不答。
而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在研究兒童對死亡的認知時認為:「在2到7歲的時候,孩子對死亡所產生的焦慮雖然短暫,但會一再發生。因為從小缺乏死亡教育,當至親至愛的人離開,就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在歐美國家,死亡教育與「德智體美勞」一樣,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國超級育兒師凱薩琳·梅維斯就說過:「有一節很難,但我們必須教會孩子:那就是告訴他們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死亡教育不僅出現在歐美國家的繪本中,也出現在他們的學校教育裡,很多學校專門設置了死亡教育課,觀察植物的枯萎,為死去的小動物開追悼會,為故去的親人做紀念冊,甚至到殯儀館躺到棺材裡親身體驗死亡。
孩子害怕的並不是死亡本身,因為死亡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是無法想像出來的;他們害怕的是分離,害怕被拋棄。避而不談,換來的是孩子更深的恐懼和焦慮。但如果孩子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給到他的是巨大的安全感,以及焦慮的消除。這些安全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他們構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有無可替代的正向作用。
而在我們的文化裡對死亡一直保持諱莫如深的態度,目前國內相關的教育也十分缺乏,面對孩子這些問題我們不知道怎麼回答,也無法回答好,最終只好選擇不談。
來源:湖北經視綜合新浪微博
編輯:崔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