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一部電影《漂亮媽媽》,以非常平民化的視角展現了下崗女工孫麗英獨自撫養兒子鄭大的故事。
鄭大天生失聰,需要助聽器才能聽清楚外面的聲音。
這部樸素、簡單、近乎白描的小電影,感動了很多人。
其中有一段,講到孫麗英的老公鄭佩東出車禍死了,孫麗英非常傷心難過,兒子鄭大卻不知道。
孫麗英就拿來了兩隻蝦,說:「鄭大,這隻蝦是死的,這只是活的,懂嗎?」
鄭大不知道什麼意思,只是一直說蝦紅了,蝦紅了。
孫麗英痛苦難耐,近乎咆哮地說:「鄭大,你爸爸已經死了。」
鄭大似懂非懂,拍著手開心地喊著:「爸爸紅了,爸爸紅了。」
無疑,鞏俐扮演的孫麗英,是在對鄭大做早期的死亡教育。
然而,在很多成年人的意識裡面,這個話題太沉重、太沉重,對孩子談的話太殘酷、太殘酷。
很多人的潛意識裡面,認為死亡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在生活的很多個方面都要刻意迴避;好像只要我們不提起,死亡就永遠不會發生。
面對人生中的失去,面對生命裡的死亡,我們該不該向孩子談論死亡呢?可以嗎?有這種可能嗎?
作為中醫幼兒園、國學幼兒園、中國特色幼兒園的倡導者、建設者和推動者,果雪兒攜手北京師範大學幼兒國學教育課題組,推出了國內第一套幼兒園中醫啟蒙健康教育主題活動繪本,在108個活動主題中,直接涉及到死亡教育的就 有3個。
我們來了解下。
其中一個是故事「神農嘗百草」。
講了神農氏為了救百姓水火,解黎民病痛,遍嘗百草,最後因嘗了斷腸草,而斷送了性命。
神農氏,嘗百草;
中國藥,最古老。
神農氏為了世代人民的健康,創中醫,制本草。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奉他為藥王神,並建了藥王廟,塑了神農像,四時香火祭祀不斷。
神農氏死了,卻並沒有離去。
他已經化作了千秋萬代的春風浩蕩,帶來青翠的燕子呢喃和牧歌陣陣;
化作了夏夜的漫天繁星,閃耀著鑽石般不熄的光芒;
化作了金色的萬丈陽光,以及陽光下那金色的谷穗蕩漾;
化作了神州大地皚皚白雪,好像一個純潔的童話夢境。
還有一個,直接以「生命」作為主題,講述了人之一生的五個階段。
人生長,壯老已;
此身體,終與始。
也許有些教師和家長會有所擔心,這樣會不會嚇著孩子啊?甚至會認為,小孩子怎麼可以理解死亡這樣深奧的話題呢?
其實呢,當果雪兒的幼師與幼兒一起互動討論生命的話題時候,自然而然就涉及到了死亡,而且會發現在3-6歲的年齡階段,很多幼兒已經多多少少具備了面對死亡的經驗。
經過了一個暑假,因為沒有及時澆水,男孩果子發現幼兒園教室裡的一盆花死掉了。
幼兒園放學回家的路上,女孩小雪和媽媽突然發現,一隻流浪狗跑過來,被一輛疾馳的小汽車碾壓死掉了。
今年春天,小明的爺爺感染了新冠病毒,奶奶說爺爺很可能就會死去;沒有想到,後來爺爺康復出院了。
……
在幼兒的現實生活之中,死亡和性一樣,是不可避免的事件。
只是因為成年人自身的恐懼、敏感、迴避,死亡教育一如性教育一樣,遠離了幼兒。
伴隨著死亡教育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實施,果雪兒驚喜地發現,幼兒並沒有表現出成年人想像中的那般恐懼、害怕;而且,小傢伙們會非常好奇這樣的話題。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同樣的,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對於包括每一個小朋友在內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至關重要。
果雪兒了解到,就在12月19日,央廣網報導,江蘇省常州市五星幼兒園裡,已經為小朋友們開設了死亡教育課程。
面對死亡這個成年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話題,小朋友們可謂腦洞大開。
有的說:「我怕死的原因就是因為我不想變成泥土。」
有的說:「我想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有的說:「我明白了人只能活一次,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有的說:「我們大家、昆蟲(等)小動物們也都是有生命的。」
家長看過後,這樣表示:「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對生命的尊重、理解。」
還有家長表示:「我覺得這其實很好,特別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的時候,讓小朋友以這樣一個特別的角度去切入,去了解死亡、了解生命,進而讓他們來敬畏生命、珍惜生命,過好每一天。」
果雪兒認為,與其刻意迴避死亡問題,不如直接而坦誠地與幼兒一起面對;這樣更能消除幼兒對死亡的恐懼,讓他們理解死亡是生命過程中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當然,死亡教育作為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歸根結底還是要融匯於愛的教育,落實於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愛。
向死而生,面死而活,就好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樣,在新冠疫情防控過程中,小朋友會更加自覺地參與進來。
這樣,在清明時節,小朋友參觀烈士紀念館,會很自然地獻上一束花,鞠上一個躬。
這樣,在觀看抗美援朝影視作品時候,小朋友對其中的中國志願軍,會更多一份敬重。
這樣,在參加模擬「汶川大地震」的地震演習中,小朋友會更加認真,感同身受。
這樣,哪怕面對家裡面的一盆君子蘭,小朋友也會給與太陽般無私的關愛。
這樣,在媽媽收留一隻奄奄一息的流浪狗之後,小朋友也會給與一份小小的照顧。
……
宇宙蒼茫,月明星稀;
死亡環伺,生命不息。
作者簡介
黃潤然實戰型中國特色幼兒園培訓師,移動網際網路+現代化學前教育品牌指導師,「做一名幸福幼獅(幼師)」的倡議發起人。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智慧及移動網際網路思維,服務過近千家幼兒園,洞悉學前行業政策趨勢,擅長幼兒園園長崗位培訓、幼師崗位師德建設、國學幼兒園及中醫幼兒園品牌打造,促進更多幼兒園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現為北京果雪兒國學教育團隊成員,北京師範大學幼兒國學教育課題組專家,北京市保護未成年人先進個人。
中醫幼兒園,國學幼兒園,新時代中國特色幼兒園,北京果雪兒學前國學幼兒園教育研發服務中心,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階段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首都國學.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
紮根首都北京,深耕細播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與發展
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五進工程
1、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機關事業單位
2、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幼兒園學校
3、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街鄉社區
4、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家庭
5、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企業公司工廠
北京國學講座,就找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
北京漢服服裝及漢服禮儀宣講教育活動,就找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
傳統文化教育與傳統美德教育課程,就找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
首都國學.果雪兒學前幼兒園國學教育
果雪兒,學國學,小朋友,最快樂!
幼兒國學玩起來
國醫養國娃,國學為國家
中醫特色幼兒園、國學特色幼兒園、中國特色幼兒園建設的倡導者、推動者、實踐者、研發者;
國內第一套3到6歲幼兒中醫啟蒙健康教育繪本;
中小學生及幼兒園幼兒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
中小學生及幼兒園幼兒中醫藥文化知識讀本;
關愛幼師健康倡議者;
全民中醫啟蒙健康教育發起者;
中醫幼兒園公益聯盟組織者。
點個「在看」,願您的所有遇見,皆是美好
點個「在看」,養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一場終身修行
點個「在看」,成長自我,是今生的使命和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