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多支持,歡迎轉發
今天想和大家談談關於死亡的問題,這個字眼可能會引起很多人的不適,我們常常忽略和躲避的話題。01
全國人大代表
建議全民開展「死亡教育」
全國人大代表顧晉建議全民開展「死亡教育」,讓人們尊重死亡,尊重生命。
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網友們熱議,有不少人為這個提議舉雙手贊成。
時常覺得國人缺乏愛的教育、死亡的教育,不說愛,忌諱死。但現實是殘酷的,不是我們忌諱,我們不談,就不會發生。
只要提到「死亡」一詞,我們都會談之色變,至於父母,更不會跟孩子講死亡教育了。
家長避而不談,是想保護孩子,不想讓他們看到生活的殘忍,但這在另一方面,卻是一種傷害。
02
死亡教育,永遠不早
最近,看到很多關於死亡的新聞,讓人痛心不已。
3月3日,河北省石家莊市,一個五年級的男生,因當天早晨家長訓斥其上網課不積極,一氣之下便從樓上跳下輕生。
3月26日,河南平頂山一個13歲孩子在1小時內相繼跳樓2次。
第一次孩子站在3樓陽臺的頂端上,就在消防員進行勸說時,孩子突然沿著電線往下跳,所幸是皮外傷,救下後被送往醫院救治。
正當消防員救援完成返回時,孩子再次爬上醫院的7樓,情緒激動,對樓下大喊大叫,於是消防員折返緊急開展救援。
3月27日,在深圳龍崗區,兩名只有14歲的初中女生相約墜樓,後經搶救無效雙雙身亡。警方初步認定是輕生。
3月30日,山西晉城某中學15歲花季少女小範,因聽網課時間不夠,她被班主任三次移出網課群,因情緒低落,她在31日凌晨0時那天從16樓樓頂墜下死亡.4月3日,河北邯鄲市一位11歲哥哥牽著9歲妹妹的手,從家中4樓樓頂跳下。雖然最後命保住了,但都身受重傷。至於跳樓原因,父母稱是受遊戲誤導。報導中孩子的父母說道:「兒子近期經常在玩《迷你世界》和《和平精英》兩款手遊。
女兒醒來後說,哥哥告訴她遊戲中從樓上跳下不會死,便拉著她的手從樓上跳了下去。」
網友評論說「11歲的孩子連最基本的生命安全意識都沒有。不知道跳樓的後果,真的難以置信。不能光讓遊戲出來背鍋,父母自身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是現實生活中,又在無時無刻上演類似的故事。或不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或不珍惜其他動物的生命。
為了個人樂趣,山東理工大學範某虐殺80多隻貓。
一個個悲痛事實的發生,一條條鮮活生命的逝去,讓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是父母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對生命如此不珍惜,完全無敬畏之心,令人心痛。正如教育思想家蒙臺梭利所講:「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有正確認識了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更加尊重生命、熱愛生活。」讓全民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死亡教育」不可缺席,「死亡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03
白巖松:「中國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餘華在最新的《收穫》上寫了一篇文章,有一個細節令我很感興趣。餘華當初在浙江時是醫院的子弟,那個時候醫院和家屬宿舍都在一塊,他家的對面就是醫院的太平間,所以他見慣了,免疫了。夏天浙江太熱了——終於有一天,餘華找到了一個最涼快的避暑地方:太平間。每天中午他都到對面看看,只要床上沒人就去睡會,絕大多數睡得很舒服,但也經常被家屬給趕走,因為有人要送到這個床上。
當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那麼忌諱死亡,談論死亡更多一點,人們慢慢就會免疫,更理性地看待它。就像餘華敢睡在太平間,一個孩子都能不產生畏懼,就因為他見過太多。而中國人如果要談多了,慢慢也就會去了這個忌諱。」
但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死」是個忌諱,對孩子來說更是忌諱。所以,對於「死亡」,幾乎全憑孩子邊成長邊自行領悟。
我們過於忌諱這個話題了,其實死亡和出生一樣,每一秒鐘都有無數人在來往於這個世界,只有平靜的面對,不憚於談論,將死亡看成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才會不畏懼死亡,在面對的死亡的時候,也更能好好的告別。
04
死亡教育,如何進行
首先父母自己對生死有正確的看法,不忌諱談論。往往父母的交談和日常行為,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比如親人逝去,孩子問我們時,很多父母會說:去了很美的地方;去了一個很遠的地方了;上天堂了···死亡對於小孩是抽象的,家長可以用生活中熟悉的東西,向他們展示。
死去的蝴蝶、腐爛的水果、甚至破裂的泡泡,藉助這些自然界的事物,向孩子傳遞死亡的概念。讓他們對死亡會有更加清晰的認識,當死亡降臨在自己親人身上時,他們將不會那麼恐懼了。
通過看一部死亡教育片,畫面展示,讓孩子覺得死亡不再抽象,讓孩子明白,死亡不是真正的逝去,遺忘才是永恆的消亡。以畫畫、寫信等方式寄託對逝去的親人寄託哀思,並告訴他們雖然他們和我們不在一個世界,但是會感受到我們愛與思念。05
死亡教育,已在行動
死亡這個話題,沒人能繞過去,我們也看到現在很多人都在努力教育中。
從中華遺囑庫發布的最新白皮書關於市民對訂立遺囑的看法可見,2013-2019 年間,群眾對遺囑看法,認為不必要訂立遺囑的比例在持續下降;在 2019 年認為一定要有遺囑的人群佔 46.87%,越來越多人不再忌諱訂立遺囑。從而可見,現在人已經越來越不怕談論死亡。而是通過對死亡的認識,更好的用好現在的每一天,充實每一天,珍惜每一天。中華遺囑庫的使命是推動遺囑進入每個中國家庭,以幫助他們解後顧之憂,傳和諧家風。死亡教育道路雖任重道遠,但我們永不放棄,「死亡教育」勢在必行。我們正視死亡這個話題,是為了讓孩子對生命有所敬畏,我們談論「死」,是為了讓孩子重視「生」。對孩子來說,死亡教育其實是一場最好的生命意義教育。請把這篇文章傳播出去,別再讓孩子因無知而跳樓的事件,再次上演了。多讓一個父母看到,或許就少一個人間悲劇。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未經授權或洗稿者必究你會覺得現在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還為時過早嗎?
你和孩子談過「死亡」這個話題嗎?
你是怎麼和孩子談的呢?
長按關注我們
中華遺囑庫的使命是推動遺囑進入每個中國家庭;宗旨是解後顧之憂,傳和諧家風。中華遺囑庫建立了一整套遺囑服務流程,是中國遺囑專業服務的開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