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則新聞,看了讓人惋惜。
西安一名9歲女孩,因為沒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家中跳樓,當場身亡。
當天下午四點,女孩還發語音和媽媽說,老師布置的作文只剩25分鐘了,自己完成不了,媽媽沒在意,只讓女兒快點寫完。
直到六點多,女孩的爺爺打開房門,才發現孩子不見了,窗戶開著,悲劇已經發生了。
最近幾年,新聞報導常有青少年自殺事件。例如,河南省鹽城市第一中學高一學生宋林,因上課和同學講話被老師批評,回家後跳樓身亡;甘肅的小傑因寒假作業未完成被父母訓斥,跑到屋外喝農藥自殺身亡……
孩子們為何如此輕易捨棄花一樣美好的生命?
背後的原因是複雜的,外因有很多,縱然有教育體制的弊端、家長的高壓政策,以及一些社會的垃圾文化的影響,比如一些電子遊戲裡可以多次復活生命,讓孩子誤以為生死輪迴就像遊戲一樣結束了可以重新開始。
但是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孩子壓力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很多,從小失去的自由和父母過高的期待都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還有青少年個體對生命的淡漠,針對青少年群體生命教育的缺失都導致了一個個悲劇的發生。
何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要教人認識生命,保護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探索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價值的活動。任何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
如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教育孩子珍惜生命,從善待一花一草、一鳥一蟲開始
在幼小的孩子眼裡,並沒有「生命」的概念,給他們講大道理也聽不懂,不妨從引導他們善待周圍的花草樹木、飛鳥魚蟲開始最初的生命教育。
一朵小花、一隻小蟲都是有生命的,要教會孩子愛護花草樹木,生命沒有貴賤之分,每一種生命都有權利得到尊重和保護。
當然,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媽媽懷孕、養育他長大的艱辛,讓孩子明白生命來之不易,也不會再有重來的機會,從小學會熱愛生活和周圍的事物。
當看到親人去世或影視劇中的人物死亡時,孩子就會好奇地向家長提問:「死是怎麼回事?」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會產生恐懼,往往會避而不答,或欺騙孩子「他睡著了」或「他出遠門了」。這其實是對生命教育的一種迴避。會讓孩子對生命產生一些誤解,比如,人死後也許會活在另一個地方,或者他以後還會回來。
提到死亡,可以與孩子進行討論,比如問孩子:你怎麼看待死亡?生命是否可以重來?通過討論告訴孩子生命是有限的,是不可逆的。家裡有親人死亡的時候,最好讓孩子參加告別儀式或追悼會。通過這些儀式,讓孩子明白死亡是人生一件重大的事情,知道人的生命從此結束,並讓孩子有機會與這個親人在情感上進行告別。
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他知道:你必須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你選擇去公園,就得頂著烈日;你選擇玩蹦極,就要努力克服膽小;你想要一隻小狗,就要儘量照顧好它;你做錯了事,更要負責任;打破了鄰居的玻璃,你要道歉並賠償;忘了寫作業,你要接受處罰。
生活中除了學習以外,還有很多有趣的事,父母要善於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學習美術,讓孩子在創作中抒發自己的想法;學習鋼琴,讓孩子在音樂中恢復心靈的寧靜;適當的放鬆,在運動中釋放自己的情緒。
沒有誰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孩子從小被父母捧在手心裡,走路怕摔倒,喝水怕燙著,父母幫孩子避免了可能接觸到的危險,卻也阻擋了孩子親自體驗挫折的經歷,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父母說再多的大道理都不如讓孩子親自體驗一次更加印象深刻,不要怕孩子走彎路,人生的路都要自己走,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要讓孩子自己學會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孩子堅強、樂觀、豁達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老師、家長一味說教的結果,而是從自己點滴的經歷中汲取的力量。
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成績更重要,父母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制定目標,不要盲目的逼孩子去做他力所不能及的事。
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