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殺引發的思考: 讓我們對每一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2020-07-27 不悔餘生
孩子自殺引發的思考: 讓我們對每一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可貴的了,失去了生命,談什麼都沒有意義了。道理也許我們每一個成年人都懂,但對於那些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也許是懵懵懂懂的。我們暫且先不說什麼大道理,請看看下面這些事例再去討論吧!

3月3日,河北石家莊,一名12歲學生因上網課不積極被家長訓斥後,從樓上跳下,經搶救無效身亡。

3月24日,河北邯鄲,一名9歲學生因沒有完成作業被老師點名批評,最終承受不了壓力,從15樓跳下,經搶救無效身亡。

4月7日,江蘇南通,一名15歲初二男孩從19樓墜落,經搶救無效身亡。

4月12日,陝西商洛,一名初三女孩從三層教學樓跳下,經搶救無效身亡。

4月13日,安徽合肥,一名15歲學生因在學習上和父母發生爭執,爬出陽臺揚言要跳樓,幸好被派出所營救。

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的女孩開學第一天跳樓自殺,經搶救無效身亡。

4月23日,安徽郎溪,一名初一女孩,在開學第一天從4樓宿舍跳下,在舍友的目睹下用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生命。

5月6日,西安一名9歲的女孩因為無法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從15樓跳下,經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6月4日,江蘇常州河濱小學五年級學生廖可馨在其作文課後翻越欄杆跳樓身亡。

6月6日,中北大學軟體學院18級學生時某在當日下午14時的課程補考中有作弊行為,被監考老師發現收其試卷,便離開考場,跳樓自殺。

6月23日,寶雞高新區五小六年級學生陳某因對考試成績不滿而從相鄰單元樓頂跳樓自殺。

……

孩子自殺引發的思考: 讓我們對每一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從小學生到中學生甚至大學生,這一件接一件的跳樓事件讓人震驚不已!為什麼這些年幼的孩子,會決絕地選擇以自殺這樣極端的方式來結束自己有無限可能的人生?這不能不引起我們每一個成年人的重視!

試問一下每一位做父母的,你們在說到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是不是討論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更多的是緊緊地盯著自己孩子試卷上的那個數字,盯著孩子的學習表現,把孩子的價值簡單地定格在每一個冰冷的數字上!卻很少蹲下身子去問問孩子內心的想法,去排除他們內心的憂慮!

「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學習並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我們是否該摒棄對孩子的不斷的施壓?

誠然,這些孩子的自殺的原因是多樣的,不能單純的歸咎於家長、老師或者社會某一個單獨領域的責任。

但我想,孩子那麼輕率的選擇自殺這種方式來結束自己的未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對生命價值、對死亡意義的缺乏思考。因此,無論是家長、學校還是社會,更應該對每一位孩子進行生命的教育,幫助孩子認識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開展各種各樣以提升孩子的精神生命為目的的教育活動,最終教會孩子體會到生命的幸福感,發自內心的感恩和珍惜生命!

孩子自殺引發的思考: 讓我們對每一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相關焦點

  • 我們應該給孩子怎樣的生命教育?
    美國華盛頓大學在每一位新生入學的時候隨後,其他各國也紛紛對生命教育進行實踐。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為生命教育注入了新的內涵。生命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每個人都擁有珍愛自己生命的態度,還應該教人尊重他人的生命、敬畏大自然中的生命。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我們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人生在世,總有我們無法解決的難題,並不是每道生活問題都有標準答案。當人生走直路不通時,就要學會繞彎,學會取捨。當挫折像小石頭一樣擋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可以一腳把它踢開;而當挫折像一座大山橫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只能繞開走。以形象的比喻教育孩子,也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教育效果。
  • 一位精神科醫生的觀察:厭學、自殺、抑鬱…什麼毀了我們的孩子?
    我們來看看現在的教育,對不起,我接下來要說的話可能要得罪各位,我們的教育是在幫助孩子成長,還是在毀掉一代孩子?大約從2000年開始,每當寒暑假的時候,大量的學生會來住精神病院,他們網絡成癮,焦慮,強迫,他們和父母關係出現了嚴重的破裂問題,父母有勇氣把孩子送到精神病院去,可見真的沒有辦法收拾了。
  • 沒有天生想去自殺的孩子,只有後天讓孩子自殺的教育
    因為我家孩子不願意回學校上學的問題,我最近看了很多關於孩子自殺的新聞,關注了很多孩子教育的問題,也讀了一些課程,亦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厭學的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說在疫情期間上網課開始,因為沉迷網絡,導致沒有認真在網上學習,甚至說是假學習,整整三個多月在浪費,導致五月開課後發現自己一竅不通,完全跟不上去。
  • 父母哭死:中大碩士自殺引發的思考...
    教育的目的到底錯在那兒?——由4月16日晚中大碩士自殺引發的思考...2014年4月16日,中山大學一碩士上吊自殺,遺書:論文、找工困難重重,無顏面對家人經中大確認,死者為該校歷史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專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蔡某某(男)。警方初步排除他殺, 死者遺書稱,畢業論文、找工作困難重重,無顏面對家人。層出不窮的類似事件,讓人扼腕嘆息之餘,不禁思考,我們的教育,到底該如何進行?
  • 一位精神科醫生的北大觀察厭學自殺抑鬱是什麼毀掉了我們的孩子?
    我見過很多非常優秀的孩子,我現在跟大家所說的也都是在名校中最優秀的學生們,他們中的很多都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屢次三番嘗試放棄生命。有一個理工科的優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級時完成了研究,達到了博士水平,這是他導師告訴我的,他屢次三番嘗試放棄自己的生命。他當時兩次住院,用了所有的藥物,所有電抽搐的治療方法。
  • 一位精神科醫生的北大觀察:厭學、自殺、抑鬱…是什麼毀掉了我們的孩子?
    我見過很多非常優秀的孩子,我現在跟大家所說的也都是在名校中最優秀的學生們,他們中的很多都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屢次三番嘗試放棄生命。有一個理工科的優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級時完成了研究,達到了博士水平,這是他導師告訴我的,他屢次三番嘗試放棄自己的生命。
  • 9歲女孩跳樓自殺,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但是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孩子壓力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很多,從小失去的自由和父母過高的期待都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還有青少年個體對生命的淡漠,針對青少年群體生命教育的缺失都導致了一個個悲劇的發生。生命教育就是要教人認識生命,保護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探索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價值的活動。任何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如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 兒童自殺頻發,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小豪卻一臉痛苦地對我說,他早就寫好了遺書,如果爸爸再逼他學習,他就自殺。旁邊的老師們,聽到小豪的話後都哄堂大笑。其中一位男老師更是笑著打趣他:你又沒有老婆孩子,父母有你哥照顧,不用你養老,你一無所有,還寫啥遺書?
  • 男生持刀捅死兩女同學,我們欠孩子一堂生命教育課!
    至於更多的案件信息,我們留待官方渠道發布,不去妄加猜測。只是在匪夷所思和痛心之外,想和大家聊聊案件背後,給我們孩子教育帶來的一些警示和啟示——我們是否欠孩子一堂生命教育課?!在國內,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1分鐘就有2人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
  • 媽媽,梵谷為什麼要自殺?| 生命教育(一)之如何談論自殺
    兒子:我記得,他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藝術家,但是他的生活太艱難了,還得了精神疾病,最後他覺得太難太難了就自殺了。媽媽:我們這一輩子都會遇到幾次太難太難了的時刻,那如果真的感覺生活的確太難了要怎麼辦呢?媽媽:在我們很難的時候,找到能夠幫助我們的人,這是一件非常幸福和幸運的事情。有一些人,他們的生活真的太難太難,又找不到能夠真正幫到他們的人,他們找了很久很久,感覺活得太痛苦太痛苦了,所以有些人會選擇自殺。但其實,他們自殺並不是想結束生命,也不是想逃避問題,而是想結束痛苦。
  • 9月10日--世界預防自殺日:「孩子,你為什麼要自殺」
    ;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亡;自殺是15-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我們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有喪失活動興趣、飲食和睡眠是否改變、思考和注意集中是否變得困難、是否總是抱怨生活無趣等等。特殊的反常:無原因就將自己平日視為重要的東西拋棄(扔了、送人了);近期經常缺課,或做今後不上學的計劃;開始與朋友和家人疏遠;開始有攻擊行為和無禮行為;聲稱要自殺。
  • 一場「孩子的生命教育」沙龍:孩子,沒什麼事兒值得用生命去換取
    接下來,小娟打開PPT,開始講「孩子的生命教育」。 之所以要搞這樣一場主題沙龍,是因為最近不斷出現的一個接一個令人痛心的孩子自殺事件。 只要打開網絡,不管你願不願意看,接二連三的孩子自殺事件會撲入你的眼帘,而且年齡越來越小,自殺的原因事件越來越輕微,輕微到讓你覺得都不值一提。
  • 對一篇作文引發的血案再思考
    有網友據此批評並詛咒他們,我想有娃在讀的家長都懂得這種操作,家長們習慣性點讚罷了,未必一味自私,不懂共情,他們也未必知道現場發生過什麼,正如兩周過去了,身為社會公眾的我們不但對女孩自殺的真正原因仍不清楚,在觀察和反思的角度上也需要再思考。中科院黃臻博士現在負責品質力量研究中心,圍繞兒童非智力因素教育展開探索。
  • 生命教育如何做?怎麼給不同年齡的孩子講生命的逝去
    於是,一場由「死亡」引發的生命教育正式啟動。從生死概念到是否給皮球蟲舉辦葬禮,從埋葬方式的選擇到葬禮工具的選擇,從皮球蟲故事的續寫到生命教育繪本的閱讀,幼兒園老師引導孩子們進行了一場近距離的生命之旅。適時地給孩子補上死亡教育這一課非常必要其實 ,從小到大,我們最缺少的教育,不單單是死亡的教育,還有性的教育、愛的教育。對死亡唯恐避之不及,對性討論嗤之以鼻,對親人,對朋友的愛意表達更是不擅長。
  • 教育最大的失敗:學生自殺!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那些逝去的生命告訴我們:教會孩子活下去,是教育的首要責任。花未開已殘,鳥未飛已殤。留下的是殘破的家庭,是此生一片陰霾的父母。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是殘酷生活的打壓下潰不成軍?是愛的缺失?是心智的不成熟?都不是,又都有些關聯。
  • 魂斷可可西裡,出走西雙版納:孩子的生命和死亡教育,須儘早抓起
    女孩生前就有輕生的念頭,她跑去無人區,有一個可能性就是奔著自殺去的。該事件才發生不久,又一位南京畢業生在跟男友吵架之後獨自前往西雙版納,之後失聯。倘或有人去世,也不想讓孩子參加喪禮,因為我們不想讓孩子太早接觸殘忍的現實。然而,即便各種阻攔,並不代表孩子就不思考。其實,孩子從幼兒時就已經開始注意到周圍的生老病死、也不可避免地對「我是怎麼來的?」「死是怎麼回事」等問題產生疑問。
  • 小學生自殺事件:孩子不珍惜生命,浪費生命的原因是什麼?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每逢學期期末之後就會傳來有小學生自殺的事件。從小學5年級女孩繆可馨因對老師的作文評語無法接受跳樓自殺,到複課後,網友分享的數據:上海市跳樓自殺學生24人,其中浦東新區14人,小學生3人。我們都無法相信身在如此美好的時代,竟然有這麼多孩子選擇輕生。
  • 厭學、自殺、抑鬱…是什麼毀掉了我們的孩子?
    一位高考狀元在一次嘗試自殺未遂後這樣說到。我們面對著幾個問題: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什麼,我們內心當中有嗎?如果我們沒有,我們怎麼給到他們?我們的教育是在幫助孩子成長還是在毀掉一代孩子?我們來看看現在中國的情況。
  • 每年十萬學生自殺,生命教育的缺失,讓父母悔不當初
    其實大部分原因,是生命教育的缺失,請問有多少父母認認真真的跟孩子討論過:什麼是生命?死亡又意味著什麼?《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指出:中國兒童自殺居世界第一,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孩子死於自殺,8個自殺未遂。十萬青少年自殺,背後對應的是十萬個破碎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