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南平:新時代中國經濟學理論創新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

2020-12-14 求是網

  黨的十九大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判斷,並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這在當今中國面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並且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徵程的關鍵時刻,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正因為如此,在理論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學者們圍繞十九大報告,各抒己見,從不同角度學習闡釋十九大精神。這種局面是十分可喜的。但應當看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外交、黨建等各個領域,涉及全球性、全國性、地區性等不同範圍,更涉及從宏觀、中觀到微觀的各層側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我們應該自覺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統領當前和今後中國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我們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中;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立足大局,把握規律;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解決掃除經濟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相機抉擇,開準藥方,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產生深遠影響;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經濟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賦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新的時代內容,在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五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經濟學的理論創新是我們完成十九大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奮鬥目標的思想基礎。一方面,當今中國的經濟發展迫切需要經濟理論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創新;另一方面,當代中國經濟學必須跟上時代進步和實踐發展的步伐。因此,在攻堅克難的經濟改革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二、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導中國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當代中國經濟學的理論創新,以什麼作為指導呢?一般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其理論旗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因而中國經濟學的理論創新,應該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經濟理論為指導。二是認為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應該借鑑當代西方經濟發展的理論成果,以當代西方經濟學為指導來創新中國經濟學。這兩種觀點是互為補充的,但只強調某一點,則有將兩者割裂開來之嫌,陷入照搬照抄的泥潭,都不利於中國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在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由於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在不同程度存在照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具體結論和蘇聯經驗的問題,給我國經濟建設造成了一些失誤。改革開放以來,有些人又出現照抄西方經濟理論,奉西方經濟學為圭臬的傾向,幹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這些經驗教訓值得經濟學界認真研究和吸取。

  當今中國經濟學的理論創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是理所當然的。這是因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其本身就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理論基礎的。毛澤東說: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基於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實踐經驗,並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形成的經濟理論,因而具有客觀真理性、理論創新性。從這個意義上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我國的改革開放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僅經濟體制改革就涉及許多方面的內容,但碎片化的經濟理論難以系統解決深層次的經濟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直接來源於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直接針對我國經濟改革和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

  三、新時代中國經濟學理論創新的主要任務和根本要求

  從歷史上看,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的經濟學理論是參考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而形成的。儘管毛澤東對這種理論提出過批評,老一輩經濟學家也為這種理論的改變作出過各式各樣的努力,但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收效不大。如果仍按這種理論來構建新時代中國經濟學體系,必然難以回答在市場經濟歷史不長的中國,為什麼可以取得比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的西方國家更大的成就?難以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為什麼能引領全球經濟的增長和發展等重大問題。如果以西方經濟學理論來構建新時代中國經濟學體系,則難以回答為什麼西方經濟學的不少理論觀點會在中國失靈?會出現若干深層次的經濟矛盾和問題?歷史與實踐都昭示人們,構建新時代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只能依據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實踐,反映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客觀要求。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成為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從本質上說,新時代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研究對象是當今中國的經濟關係,包括當今中國的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關係;我國的所有制關係和分配關係;我國的生產方式、交換方式及其與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等上層建築的關係,等等。在具體內容上,應沿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問題導向,深入研究主要矛盾的具體形式、本質內涵、形成原因和發展趨勢。而要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應研究新時代經濟改革和發展的主要任務、方針政策、體制機制和戰略步驟。這些都需要經濟學界與實踐工作者來共同探索。

  新時代中國經濟學的理論創新還涉及方法問題。方法正確,創新就事半功倍。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做好經濟工作,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從根本上講,經濟學理論創新要麼採用唯物的、辯證的方法,要麼採用唯心的、形上學的方法。新時代中國經濟學的理論創新,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掌握事物矛盾運動、實事求是等唯物辯證的科學方法,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的規律性成果,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新境界。

  (作者系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經濟學家》編輯部原主任)

相關焦點

  • 2017年思想理論領域主要熱點問題
    三是把握好大會的主要精神和歷史貢獻。大會的歷史性決策和歷史性貢獻,是將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理論創新成果概括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且把這一思想寫進黨章,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這是黨的十九大理論創新的最大亮點和集中體現。
  • 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創新
    在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的中心內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指導和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涵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方面面內容。
  • 「黨建治學」李洪峰:新時代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根本任務
    李洪峰:新時代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根本任務黨建治學這就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指引下不斷開創新局面、提升新境界。 提升理論發展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開放的、不斷充實和完善的理論體系。
  • ...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方法和實踐的創新研究」開題...
    他指出,只有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數據時代如何在承繼傳統優勢的同時結合新要求而完成不同維度、不同層面的創新這一時代命題,並且回應技術代入、介入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本色、立大德樹新人的底色得以鞏固的現實問題,才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負黨和人民的期待和重託。
  • 新時代意識形態理論創新的方法論特徵
    這意味著我國發展正在步入鄧小平說的「發展起來以後」的時期,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如何用「中國理論」指導解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價值」凝聚形成「中國力量」,如何在滿足「物質溫飽」的同時滿足「精神溫飽」,在保持「政治獨立」的同時確保「精神獨立」,在高樓大廈林立之時民族精神大廈也能巍然聳立,是新時代必須探索解決的重大問題。
  • 石建勳:當代中國經濟學成長壯大的主要路徑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經濟取得巨大發展成就,也推動中國經濟學取得一系列創新發展成果,逐漸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回顧70年來的發展脈絡可以發現,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堅持科學的研究方法,同時吸收借鑑一切有益的經濟學研究成果,是中國經濟學創新發展的主要路徑。
  •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新時代思想的理論特質
    摘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傑出典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貫穿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的活的靈魂,學習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必須要真正領會其科學方法論,從而指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 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的理論創新與政策主張
    原標題: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的理論創新與政策主張   2013年以來,面對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挑戰,以及結構調整面臨的瓶頸制約,中國的「新供給經濟學」研究群體提出了從供給側發力應對現實挑戰、破解瓶頸制約的一套認識和建議。「新供給」新在哪裡?
  • 「自主理論創新、引領學科發展」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五...
    他希望研究院在未來的發展中始終踐行「理論創新,知成一體」的理念,不斷夯實學科基礎,紮根中國、著眼世界,努力建設引領世界理論新思潮的經濟學研究中心,在機遇無限、大有可為的新時代譜寫創新發展、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嶄新篇章。
  • 洪永淼觀點| 中國經濟學至少四個領域實現獨創性理論突破
    院長  洪永淼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和王亞南經濟研究院01  中國經濟學的內涵與意義中國經濟學教材體系建設是培養新時代創新型經濟學專業人才和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經濟學科的一個重要環節。編寫高質量、系統化的中國經濟學教材,首先需要對中國經濟學的內涵有一個科學的認識。
  • 中國理論創新的基本特徵及其時代意義
    當代中國發展需要中國理論的回應,世界歷史進程需要中國理論的出場。用中國理論回答中國問題,概括中國經驗,解讀中國道路,已經成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面臨的迫切任務。所謂中國理論,既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其最新成果,也包括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中的相關理論。
  • 洪永淼觀點|中國經濟學至少四個領域實現獨創性理論突破
    院長 洪永淼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和王亞南經濟研究院01 中國經濟學的內涵與意義中國經濟學教材體系建設是培養新時代創新型經濟學專業人才和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經濟學科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當今中國與世界政治經濟條件下,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學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及其發展變化趨勢,在此基礎上,探索制度改革和政策創新,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與廣大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國經濟學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為中國經濟建設和經濟全球化服務,這是中國經濟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也是中國經濟學家應該秉持的學術立場。
  • 《新供給經濟學》新書發布 賈康:過去主流經濟學理論認知框架不對稱
    新供給經濟學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面對挑戰有感而發,為了不負時代而做出的理應追求的創新。同時,賈康指出,再複製式的推出「四萬億2.0版」的空間已經十分狹窄,比較高水平的理性管理的有效運用勢在必行。 據悉,此次論壇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山西經濟出版社聯合主辦。
  • 經濟學的任務是人的行為的分析
    說它承前,一方面是因為這部著作繼承發展了門格爾、龐巴維克、韋伯等人的學術思想;另一方面是因為它集成並發展了米塞斯《民族、國家和經濟》《經濟學的認識論問題》《官僚體制》《反資本主義的心態》等論著的主要思想,包括了經濟學、哲學以及歷史問題的論述。它已經被譯成義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等九種文字。
  •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思想淵源和時代意義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迫切需要,是宣傳思想工作守正創新、開創新局的一個重大舉措。為了確保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工作成效和目標,需要明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思想淵源和時代意義。
  • 重大理論創新適應時代的發展
    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這是重大理論創新。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理論上必須反映這種變化。這是提出了三項原則:在對中國和世界的清醒認識上與時俱進,清楚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在三項原則中,前面兩項是條件,後一項是具體內容。具體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中國化是聚焦中國問題,時代化是凝聚時代精神,大眾化是成為群眾的思想武器。這樣的馬克思主義是能夠解決中國問題的,是體現時代精神精華的,是被群眾所掌握的,因而必然是有生命力的,是能夠放射出真理性光芒的。
  • 新時代 新思想 新覺醒
    原標題:新時代思想覺醒   深入學習理解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理論內涵、實踐基礎、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有必要首先抓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重大政治論斷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實現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   「不忘初心」,銘記誓言,是傳承事物初始因素、激發內在活力的要求,
  • 軍報:毛澤東軍事思想使中國兵學理論進入新時代
    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傳統兵學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關於戰爭的智慧精髓。與此同時,在過去數千年的戰爭歷史當中,西方世界也積澱了內容豐富、特點鮮明的軍事戰略文化。可以說,東方智慧和西方兵學理論,構成了當今世界軍事思想文化的主要內容。  「兵之勝道先勝」。
  • 當代中國主流經濟學究竟是什麼
    近年來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所謂當代中國的主流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其理由是西方經濟學像自然科學一樣具有「普適性」,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理論基礎。這涉及到要不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導地位和指導作用等根本性問題。對此,經濟理論界必須認真予以回答。
  • 「八個統一」: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根本遵循
    這「八個統一」圍繞一個主題,就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八個統一」貫穿一條主線,這就是守正創新,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蘊含著一個科學方法,就是唯物辯證法,「八個統一」直面思政課的八大矛盾和問題,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深刻闡述矛盾雙方的相輔相成的關係、主要與次要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