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花朵財經研究院
近日,深圳奧尼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奧尼電子)向深交所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招股意向書》申報稿,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3000萬股,募資8.09億元,保薦機構為東興證券。
奧尼電子的老闆名為吳世傑,但其履歷則有些眾說紛紜。
「 1 」
創業之謎
在一場經濟對談中,著名經濟學家、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特地跟張一鳴求證了一件事:「你和美團王興都是福建龍巖人,據說你們的父輩還都認識,這是一個小概率的事情……TMD裡面兩個人是龍巖的。」
其實,奧尼電子的老闆吳世傑也是福建龍巖人。
業內的說法是,福建人愛去海外闖蕩,上世紀90年代初,吳世傑在外闖蕩,偶然認識了微軟工程師Paul Greim,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奧尼國際。當時,歐美網際網路迅猛發展,奧尼國際主攻電子元件、硬碟存儲,使吳世傑賺到了第一桶金,隨後回國創業。
但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吳世傑是1969年生人,30歲之前,就是1998年之前,一直在賣藥材,這也是福建的一個傳統行當。
1998年,與高中同學林忠成立了南昌慧海,做批發零售業。2001年,吳世傑和兄長成立石家莊聯信科技,最後還是做批發零售。2003年底,吳世傑到深圳,設立科美世通,做MP3和U盤,而後發現攝像頭商機,2005年成立奧尼電子,主做攝像頭,2008年開始做小音響,一直到2011年,奧尼還請了明星周筆暢做奧尼小音響的代言人。
隨後視頻監控興起、行車記錄儀普及、再接著視頻直播風起,攝像頭還是成了奧尼電子的主業。
哪一種更可信?
花朵財經研究院認為,兩段記錄很可能都是真實的,如今的奧尼電子53%產品銷往海外,應該與吳世傑早年在外闖蕩認識的渠道人脈不無關係。
另一方面,生於1969年的龍巖人吳世傑如今已年過半百,遠不如年輕的張一鳴、王興一樣擁抱技術,事實上,早年的批發零售在吳世傑身上烙下了很深的痕跡,如今的奧尼電子聽起來似乎是現代產業,骨子裡依然是利潤微薄的零件組裝批發生意,對技術上投入興趣並不大。
「 2 」
利潤微薄,生產用工技術落後
2017年至2019年,奧尼電子營業收入分別為3.04億元、2.95億元、5.28億元,而-404萬元,259萬元,4877萬元,即使以財報最好看的2019年計算,淨利潤也在10%左右,而此前淨利率不足1%,甚至虧損。
這使得公司無力投入真正技術研發,生產水平自然也難令人滿意。
企查查上顯示,2016年,奧尼電子與工人蒙海衛發生爭議,起因是工人蒙海衛在工廠工作期間遭受工傷,構成十級傷殘。事發後,奧尼電子對此工人拒付賠償、拒付補助金並停發工資,引起該工人起訴。
兩者可謂相輔相成,生產技術低下引發工傷,生產技術低下伴隨的微薄利潤賠不起補助金。或許是奧尼電子經營狀態的一種寫照。
時至今日,奧尼電子還因為惡劣的生產條件遭到鄰近企業員工的投訴。
2020年10月29日,奧尼電子鄰近企業員工在深圳市寶安區區委書記留言板上,投訴奧尼電子的液壓設備噪聲過大、頻率太高、持續時間太長。
「 3 」
核心元件依賴進口,實為組裝廠
在奧尼電子的採購商名單中,常年居第一位的是深圳市信利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來自深圳信利康的採購金額佔到採購金額的25%以上。深圳信利康主要從事進口貿易供應鏈管理,為奧尼電子提供的是IC晶片和傳感器。
穿透深圳信利康可以看到最終供應商,奧尼電子的主控IC晶片和傳感器都依賴於外國供給。一方面在國際風雲迭起的今天,這意味著奧尼電子的產品與技術供應並不穩定,另一方面依賴國外產品和技術,能留給奧尼電子的利潤空間就非常有限了。
「 4 」
客戶存疑
花朵財經研究院梳理奧尼電子招股書還發現,奧尼電子的客戶實際上並不太穩定、變動很大。
2017年第一大客戶採購金額3041萬元,到了2018年卻消失不見,前五大客戶中再不見蹤影。究竟是何原因丟掉這個大客戶?
2018年前三大客戶,全部從2019年前五大客戶中消失,這究竟是產品技術不行還是客戶不存在?
2019年第一大客戶、第二大客戶,分別是2018年第四大和第五大客戶,採購金額分別為3472萬元、3440萬元,是2018年採購金額的3倍多。但是到了2020年上半年,這兩家公司的採購金額均不足2019年金額的一半,其中Swann採購金額甚至不足2019年的四分之一。2020年排第一的客戶是此前三年都未排進前五名的客戶AverMedia。
很難理解一家有著穩定業務的公司,前五大客戶能這樣走馬燈似的換。這些客戶即使真實存在,奧尼電子也未能與其建立穩定的業務合作關係。
「 5 」
客戶還是競爭對手?
奧尼電子的一個說明還補充了缺少穩定客戶的緣由,除了技術、除了生產條件,還有公司的策略。
考慮到代工利潤微薄,奧尼電子公司嘗試自有品牌,但是自有品牌與客戶又可能有一天兵戎相見,這叫客戶如何能放心?
「 6 」
存貨暴增,現金流吃緊
奧尼電子的存貨已經連續四年增加。
2020年存貨金額更是暴增近一倍,消費電子更新快,這裡的攝像頭減值30%就足以抹去奧尼電子的全年利潤。這還沒考慮相應的收入銳減。
與此同時,奧尼電子欠供應商款項也是越來越多。
2017年末欠供應商金額6000萬元,但是2020年6月30日欠款金額已經達到1.19億元,接近翻倍。
但是,2020年初上市前突擊入股的資金,奧尼電子卻不能動用,似是有抽屜協議。
扣掉入股的5000萬,奧尼電子的帳面資金甚至不夠付供應商的貨款。此外還有借款、員工薪酬,現金流可以說是相當緊張了。
不過,近期奧尼電子上市申報受理,應該是快到股民買單的時候了。
但是微薄的利潤、落後的生產技術條件,真的能走出困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