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之後,香港再無「港女」

2020-12-24 上遊新聞

「姐姐」的熱潮一浪又一浪,中年女性話題頻頻引發熱議。電影市場上,「紫發姐姐」楊千嬅也帶著新作《麥路人》回歸。

今年上半年,她的一首16年前的舊歌《處處吻》還意外在內地翻紅,成為一大懷舊金曲。楊千嬅被稱為「千禧年之後新港女」,相比風華絕代的林青霞、張曼玉等前輩們,楊千嬅更像「餘春嬌本嬌」,但對於新一代港女,楊千嬅又是一個難以逾越的存在。

楊千嬅

自2013年楊千嬅憑藉《春嬌與志明》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之位後,這一位置就一直被香港老牌女演員和內地女演員佔據著,香港女演員年輕一代中再無「上位」之人。

內地市場崛起把握話語權,人才發展重心同樣轉向內地。相較不斷崛起的大花小花、仍然相對活躍的香港男演員,香港女演員的現狀或許更令人唏噓。大眾對她們的印象更多也停留在了那個,青霞喝酒、張敏回頭、朱茵眨眼、祖賢穿衣的黃金年代。

千禧年之後,香港再無「港女」

千禧年前後,孕育著香港「最後一批」女演員。

1995年,一直懷有歌手夢的楊千嬅辭去穩定的護士工作,跑去參加了TVB和華星唱片舉辦的《新秀歌唱大賽》,最終憑藉一首《秋來秋去》拿下季軍,以歌手身份正式出道。父親還因此氣得好久沒有跟她說話。兩年後,楊千嬅逐漸向演員發展,在《隱形怪傑》《美味天王》等多部作品中亮相,但更多還是客串出演,初登螢屏的她此時的演技也略顯青澀。

這一年,剛從瑞士國際酒店管理大學畢業回港的佘詩曼,在母親和朋友的鼓勵下參加了香港小姐選美比賽。在最後的五強爭奪戰中,曾志偉提問道如果落選怎麼辦,佘詩曼笑著說:「我想不會的。」自信如她,後來的佘詩曼也成功拿下季軍,隨後與TVB籤約,正式進入演藝圈。

香港小姐選美比賽

雖然當時香港小姐舞臺已經成為一大「造星工廠」,但港姐總還是會被大家冠以花瓶、演技差的標籤,受到大家的質疑,佘詩曼也不例外。直到2000年,由她主演的《十月初五的月光》打破香港電視收視新記錄,她也藉此獲得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我最喜愛的電視角色」,以及「我最喜愛的拍檔」獎等獎項,進一步走進大眾視野,得到觀眾認可。

在佘詩曼奪得港姐季軍的第二年,同樣從國外畢業返港的張栢芝被星探發掘,搭檔黃宗澤拍攝了一支檸檬茶廣告,開始走紅,並被大眾賦予「翻版林青霞」的稱號。而這支廣告也讓張栢芝走進了周星馳的視野,並順利出演了那部經典之作——《喜劇之王》,就此成名。

張栢芝

世紀之初,楊千嬅憑藉《新紮師妹》和《天生一對》兩部喜劇電影,開始在業內嶄露頭角。略帶傻氣的喜劇角色不僅讓她成功贏得了路人緣,也為她後來的演藝生涯打開了更大市場。戲外,「大笑姑婆」人設的逐漸養成也讓楊千嬅圈粉無數,成為香港女星中最特別的一位。

同一時期,林嘉欣在爾冬陞導演的介紹下籤入星皓,正式來到香港發展。許鞍華導演的《男人四十》便是她的銀幕首秀。這部作品為她同時贏得了金馬獎和金像獎的最佳新人和最佳女配角四項大獎。後來,《異度空間》《戀之風景》等又為她帶來了多達十幾次的影后提名,直到《百日告別》為其贏來影后桂冠。

林嘉欣

另一邊,楊千嬅憑藉2005年《千杯不醉》提名金馬影后,七年後終於憑藉「最佳女主角」餘春嬌拿下當年金像獎影后,頒獎禮現場,楊千嬅喜極而泣。

楊千嬅

而在她們之後,香港再無年輕女演員站上這一位置。

香港女演員的黃金時代,也從這裡開始落幕。當然,新世紀之後,後起之秀依然不斷湧現。但相較於前輩們,後來者不管是從自身實力還是影響力上都稍遜一籌。從重要獎項的獲得上看,她們也大都止步於「提名」階段。

比如Twins組合出道的蔡卓妍與鍾欣潼。出道第二年,蔡卓妍就憑藉《常在我心》提名金像獎最佳新人,被觀眾寄予深厚期待。後來,《戲王之王》《雛妓》《非分熟女》也的確為她拿下過三次金像獎影后提名,但都遺憾落選。

相比蔡卓妍,鍾欣潼的演員之路則更顯平淡,鮮少有「含金量高」的獎項傍身。此外,當年那起轟動演藝圈的「豔照門」事件,其實也對包括她在內的很多演員的職業生涯造成影響。

鍾欣潼與蔡卓妍

除此之外,梁洛施(《伊莎貝拉》)、薛凱琪(《分手說愛你》)、周秀娜(《29+1》)、鄧麗欣(《空手道》《金都》)等等都曾角逐過金像獎影后之位,但同樣沒能拿下頭獎。

2011年,在TVB耕耘近十年的胡杏兒,憑藉《怒火街頭》和《萬凰之王》拿下三項大獎,成為首位「三料視後」。但這一結果也在當時飽受爭議,很多人認為TVB明顯是在「造馬」,並稱她為史上「最水」視後。實際上,在人才流失、創作力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下,當時的TVB早已失去往日風採。胡杏兒,包括後來蟬聯兩屆視後的胡定欣,都未能藉此撬動更大機遇。

顏卓靈、文詠珊則是當下香港新生代女演員中值得關注的代表。2013年,剛剛20歲的顏卓靈就憑藉《狂舞派》入圍了金像獎和金馬獎的最佳女主角,後來主攻內地市場,在電影《尋龍訣》和網劇《原生之罪》中都有著出彩表現。

顏卓靈與文詠珊

模特出道的文詠珊後投身演藝事業,後也將演藝重心轉向內地,憑藉《赤道》和《寒戰2》兩次提名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未來,在新版《天龍八部》和王晶執導的新版《倚天屠龍記》中,文詠珊也擔任著王語嫣、趙敏這樣的重要角色。

可以看到,在市場風向之下,後起之秀們也更多將事業重心置於內地市場。但在內地市場人才濟濟的激烈競爭背景下,平庸之人更難出頭。

前輩息影、新人難出、市場擠壓,探究港女落寞真相

從人才輩出到青黃不接,香港女演員的斷層也標誌著一個時代的逝去。

這背後,首先與香港電影產業自身的發展離不開關係。1992年,香港電影市場迎來大爆發。《審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記》等多部爆款影片的出現,讓本土票房突破了12億港幣,港產片的海外收入也達到了18億港幣。

這一年,是香港電影最為輝煌的一年。但也是從這裡開始,香港電影走上了下坡路。低谷出現在1997年前後。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好萊塢電影崛起、臺灣投資方撤資、盜版泛濫...香港電影市場陷入危機之中。根據數據統計,這一時期,香港電影項目產量從以往的三百多部減少到五十部左右。

2003年,內地與香港籤訂CEPA協議,規定從次年元旦開始,港片不受配額限制在內地發行,合拍片享受國產片待遇。政策鼓勵下,再加上內地市場的崛起,大批香港導演、演員開始北上,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創作主力的轉移也讓香港電影,包括TVB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整個影視行業的下行最終也影響到香港演員的發展。面對沒落現狀,演員紛紛改行、新人不願入行,優秀演員的挖掘和培養自然是不容易的。2013年,被稱為香港「造星工廠」的TVB藝員訓練班正式停辦,另一「女演員造星工廠」——香港小姐選美比賽的影響力也日漸下降,香港急需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出現。但即使到現在,這一模式還尚未探索出來。如今活躍在行業的香港女演員大都是由模特出道而來。

此外,根據CEPA協議,在合拍片中,內地主要演員的比例不得少於影片主要演員的三分之一,其他主創人員可以不受比例限制。王晶在接受採訪時就曾闡釋過這一政策對香港女演員造成的影響:「拍合拍片,大家都喜歡用香港男星,但按照合拍片的規矩,如果用香港男星,女一就儘量用內地的,這樣一來,香港女演員就沒有了機會。」王晶還以佘詩曼為例,坦言香港還有不少演技派女演員,如果是在以前,早就跳出來大紅大紫了。

市場萎縮外,還有前因,即前輩演員的大範圍離場。息影,是黃金一代香港女演員的普遍選擇。有的歸隱家庭,有的定居海外。新世紀之前,林青霞、鍾楚紅、王祖賢、邱淑貞等,這些曾扛起香港電影黃金時代大旗的女演員們先後宣布退出影壇。主力慢慢退場,但新生力量卻沒有及時跟上。

前輩演員的離場,新人力量的薄弱,再加上本土市場的落寞,以及內地競爭市場下的有限生存空間,香港女星的璀璨時代也最終成為了過去。

北上拍戲、參加綜藝、短視頻帶貨,香港女演員的新出路

黃金時代已經逝去,新時代的「港女們」亦在積極求變。

如今,香港女演員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仍然專注香港本土市場(這類演員在內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要略低一些),還有一類則將目光轉向內地,積極在內地市場尋求發展空間。比起電影女演員,電視劇女演員似乎更容易在內地獲得表現機會。

2006年,李彩樺就來到內地,出演了《昭君出塞》《杜拉拉升職記》等一系列作品。2011年《回家的誘惑》的播出不僅打破了多項收視紀錄,也讓飾演「小三」艾莉的李彩樺成功在內地走紅。這一年,佘詩曼也與TVB轉籤「部頭約」,並轉入內地發展,近年來播出的《延禧攻略》《鬢邊不是海棠紅》等爆款作品中都有著她的身影。

而電影女演員在大銀幕上更多還是「花瓶」角色。比如,《廉政風雲》和《掃毒2》中的金馬影后林嘉欣,《九龍不敗》和《反貪風暴3》裡的鄧麗欣,《反貪風暴4》和《葉問外傳:張天志》中的周秀娜等等。當然這也跟銀幕上女性角色缺失的大環境不無關係。

除了演戲,參加綜藝也逐漸成為香港女演員在內地的一大選擇。從早期的《極速前進》《火星情報局》,到近來的《妻子的浪漫旅行》《新生日記》,已經化身「綜藝咖」的應採兒,幾乎每年都會在幾檔綜藝節目中現身。

Angelababy比較特殊,出生於上海13歲時前往香港念書,算是成長於香港,也在香港以模特身份出道。隨著人才北上大潮,Angelababy也將事業重心轉入內地,憑藉《奔跑吧》等綜藝節目迅速打開知名度,影視作品也演了不少,當然口碑不太行。如今的Angelababy可謂內地資源全面開花,而她早不是「港女」了,在2013年就被納入內地新生代「四小花旦」。

近幾年,表演類綜藝的發展也讓觀眾看到了不少香港女演員的身影。鍾欣潼和顏卓靈就出現在了去年播出的《演員請就位》中,在前不久該綜藝公布的第二季參演嘉賓中,胡杏兒也出現在了名單之列。隨著節目的播出,闖入觀眾視野的她們必然也會吸引起觀眾的注意。

此外,隨著短視頻、直播平臺等的崛起,入駐平臺、品牌帶貨也越來越成為很多人的營業手段。去年年末,張栢芝在短視頻平臺上重現《河東獅吼》經典臺詞的第一條視頻,在發布後的3小時時間裡就突破了300萬點讚量。如今,張栢芝的帳號粉絲已經突破了1300多萬,發布的54條視頻中涉及口紅、香水、手錶等十多個產品的推廣,櫥窗中也陳列著多款在售商品。

從繁華到落寞,香港女演員黃金時代的逝去,亦是整個香港影視行業發展的縮影。作為影視作品的表演者,演員人才是行業市場的一大核心競爭力。因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如何形成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提高演員的業務水平,以及在新時代下,如何創作出更為豐富的女性角色,提高女性創作者的地位等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七年前,楊千嬅拿下金像獎影后之後,有記者曾問道,這是否是「港女的逆襲」。

楊千嬅坦言:「我一直相信香港女演員是有希望的。你看,過去劉嘉玲和葉德嫻多厲害!我覺得我們並不缺乏機會,只要我們準備好,用最好的狀態去迎接每個角色就可以了。我一直覺得,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這是楊千嬅的心聲,同時也值得所有「港女」實踐。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港女「落幕」時-虎嗅網
    楊千嬅被稱為「千禧年之後新港女」,相比風華絕代的林青霞、張曼玉等前輩們,楊千嬅更像「餘春嬌本嬌」,但對於新一代港女,楊千嬅又是一個難以逾越的存在。楊千嬅自2013年楊千嬅憑藉《春嬌與志明》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之位後,這一位置就一直被香港老牌女演員和內地女演員佔據著,香港女演員年輕一代中再無「上位
  • 港女典範有哪些?真是讓人無語
    說到「港女」這號人物,相信很多同學們在來香港之前,就沒少聽說關於她們的新聞…比如讓本王一直記憶猶新的,莫過於那位宣稱「有樓才有高潮」的高潮女:鄧湤鉮(Seasun)Emmm…本王我也不是不知道香港住房這
  • 黃偉文填詞,Kay媽演唱,「港女」這個有爭議的詞也變得溫和了
    「任何港女,都想這日期。」在網絡用語中,「港女」是用以貶稱有自戀傾向、拜金主義和媚外的香港女性。港女當然,以上特徵的「港女」只是特指在香港生活的一小部分女性,並不是說香港的全部女性。而「港女」的物質特性和公主毛病,也不僅僅是香港這個島上的特殊產物,每個國家女生當中,都或多或少的有著「港女」特徵:」港女「們差不多人手一隻「LV」、「Prada」,醒目的LOGO在地鐵裡格外晃眼,就好像給自己貼上了高貴的標籤,挎著一個名牌手袋,甚至比挎著一個男人更值得炫耀;
  • 「從輝煌到寒酸」:驚豔時代的「港女」,現在怎麼樣了?
    其實在很久以前,港女是一個貶義詞,指的是那些徘徊在充滿物質的鎏金社會,超級拜金,無文化,又無精神的香港女人。可自從TVB的港女們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中,才讓我們對她們有了另外的了解。之後,溫碧霞回到學校念書,消失在大眾視野3年的時間。1986年,她再度復出,同梁朝偉搭檔拍攝了《地下情》。溫碧霞的作品幾乎都是大尺度的,因此她承受了許多外界的輿論壓力。
  • 臺灣拒收「港女箱屍案」嫌犯陳同佳 蔡英文到底在怕什麼?
    命案牽連臺灣選舉陳同佳是去年震驚港臺的「港女箱屍案」的嫌犯。去年2月,他在與香港女友潘曉穎赴臺遊玩期間將其殺害,之後逃回香港。今年3月香港警務處曾派人赴臺會談,但由於港臺沒有引渡協議,導致陳同佳無法來臺接受司法調查。香港警方只能以涉及盜竊及處理贓物罪將其入獄,陳即將在23日出獄。
  • TVB塑造的香港女星,都有同一個特點
    再看港劇的時候,會覺得香港女星會有一種很顯著的特點,一下子就能讓我們把她們和內地女星區分開,但是這種特點到底來自於哪兒,誰也說不清,於是大家就給她們起了一個專有名詞「港味」。但其實高海寧並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她其實是南京人,2008年的時候參加了港姐選拔賽,在這之後才開始進入了香港的演藝圈發展,不過因為高海寧長期的在香港工作生活,這才逐漸的也有了香港女人的獨特風情。
  • 關於(千禧年)耶穌基督再來的事情
    答:耶穌基督再來的事情一共有三種的理論,有一個理論是千禧年前論,第二個是千禧年論,第三個是千禧年後論。唐崇榮牧師還有一種理論是沒有千禧年理論。那麼,在整個教會歷史中間,馬丁·路德、加爾文等最偉大的改教家,都不相信千禧年前論,多數都相信沒有千禧年。
  • 「港女箱屍案」!馬英九責難蔡英文這句話如雷霆萬鈞
    「港女箱屍案」嫌犯陳同佳在臺殺害女友潘曉穎潛回香港的兇嫌陳同佳傳出23日出獄後將赴臺投案,遭蔡英文當局以可能落入「一中框架」陷阱為由拒絕,掀起漫天風暴。22日下午,臺灣陸委會致函港府,臺方將派員到港押解陳同佳,希望特區政府給予協助。
  • 「曾經有多輝煌,現在就有多寒酸」:驚豔時代的「港女」怎樣了?
    其實在很久以前,港女是一個貶義詞,指的是那些徘徊在充滿物質的鎏金社會,超級拜金,無文化,又無精神的香港女人。  可自從TVB的港女們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中,才讓我們對她們有了另外的了解。  她們獨立、真性情,堅強又勇敢,不管是在劇中的形象,還是在生活中的真實經歷,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一批女性。
  • 「 回不去的千禧年」
    你還記得千禧時代嗎?當時有五百多名香港影藝界人士:劉嘉玲和當時還是男友的梁朝偉抗議香港《東周刊》刊登女星被虐寫真聲援受害者劉嘉玲劉嘉玲本人也親自上臺發言作出聲討從此世間就再無程蝶衣了梅豔芳也是同年12月30日選擇了離開我們2004年「中國有我,
  • 千禧年和最後審判
    不同的是,獸已經丟在火 湖裡,撒但只是被囚禁在無底坑中。2. 基督臺前的審判(v4):這裡的寶座和 11 節的白色大寶座不 同,乃是審判神家裡的人——主的教會和門徒,乃是向主交帳。審判不是為了定罪,而是為了賞賜。(彼前 4:17;林後 5:10)3. 第一次的復活(v5):為主殉道的聖徒首先復活了,那些持 守了神真道的也復活了;他們要與主基督一起作王一千年。
  • 香港,再無地產大佬!
    這「四大家族」一度富可敵國,成為香港房地產黃金時代的最深印記。如今,鬥轉星移,香港再無地產大佬。01悍匪與巨富時鐘撥回到23年前。隨後,香港取消旨在徹底解決居住問題「八萬五建房計劃」(每年建設85000套公屋),大幅縮減供地計劃,供求失衡之下,香港樓市再回主升浪。(參閱《一降價就退房維權,誰慣壞了中國購房者?》)
  • 香港人婚姻觀:結婚不為房 離婚財產AA制
    港女30歲未出嫁者大有人在,有人甚至從未嘗過拍拖的滋味。在香港,男女比例失調的趨勢,早已不算是新聞。最新數據顯示,30至34歲組別是待嫁「重災區」,每10名港女,只有8.43名港男相對應。更有說法稱,目前相當比例的港男在內地長期工作,成了「出口逆差」,而港女卻是「出口順差」。
  • 「港女」和我們的打扮哪不同?為啥我們會一眼認出她們的「港味」
    這兩年「港女」變成了貶義詞,香港媒體和男人要洗刷香港女人的時候,就把這個汙名化了的詞拎出來用。所以咱今天也別港女港女的了,聽起來像好大一坨火藥味,就「香港女生」吧。說到「香港女生」,你們第一時間會想到邊個?小編認為,百分之五六十的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徐春嬌。
  • 2030年,千禧一代的未來戰爭
    千禧一代已經陸續走入高考考場了,但更大的挑戰在2030年。人有遠慮,才有近憂。千禧後父母們的焦慮,來自遙遠將來的競爭壓力。2030年的世界什麼樣?面對千禧後們的未來戰爭,儲備多少兵器似乎都不夠用。  203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至少主流經濟學家們是這麼預測的。我們姑且認可這個美好願景。只是對某些中國人而言,伴隨而來的並非風光,而是焦慮。屆時,中國人口紅利耗盡,中國獨特的倒金字塔人口結構讓當下每位父母憂心,對子女投資的回收遙遙無期。  當下父母的焦慮,是未來競爭壓力的預演。
  • 《千禧曼波》Millennium Mambo
    》Millennium Mambo2001年05月24日00:39:26 網易報導 Cube Hou Hsiao-hsien 攝影:李屏賓Lee Ping-Bing 主演:舒淇、高捷、鈕承澤 片長:119分鐘 官方網站:www.sinomovie.com/mambo 年代:2001年臺灣出品 入選第54屆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
  • 烏茲別克數學家聲稱解決千禧年大獎難題
    (原標題:烏茲別克數學家聲稱解決千禧年大獎難題)
  • 自《無間道》之後,香港電影墮入了「無間地獄」
    自2000年以來,香港電影界出現了很大程度的信心喪失和恐慌,都覺得經濟不景氣,香港電影業因此走進低谷。就在這哀鴻一片之時,2003年有一部系列電影橫空出世,用非常細膩的手法,展示了香港電影警匪片當中的精華之所在,同時也收穫了超高票房,這個系列電影票房總計有一億多港幣,可以說極大程度地振奮了香港電影人的信心,這部片子就是《無間道》。《無間道》系列電影一共有3部,大家都非常熟悉無間道的劇情。
  • 千禧年大獎難題之始與未終
    經過深入的思考和充分的準備,我提交了十項可行的項目方案,包括其中的第八項——「千禧年大獎」計劃。當時,「千禧年」這個話題在全球如火如荼,我對這一計劃青睞有加。而阿蘭·孔涅(Alain Connes)、安德魯·懷爾斯(Andrew Wiles)和愛德華·威滕(Edward Witten)這幾位享譽世界的數學家們也陸續加入了這項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