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世家大族,他們盛極一時,富可敵國,強大到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不過在時間的衝刷之下,這些家族紛紛衰落,最終土崩瓦解。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中的千古名言:「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便道盡了這其中的盛衰興敗,滄海桑田,讀來令人感慨不已。
01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有一個家族它歷經了數百年的風雨,富貴傳承了十五代之久,卻依舊傲然佇立在歷史的潮流之中,薪火相傳,綿延不絕。直到今天,還仍然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它就是蘇州最牛「貴族」——貝氏家族。
貝氏家族從明朝開始發展壯大,之後便從浙江遷往蘇州,在蘇州逐漸站穩腳跟後,便慢慢開始涉足於商業,政治文化等領域,一躍成為了當時的蘇州「四大家族」之一。它從明朝開始,經歷了無數的天災人禍和政治改革,卻依舊綿延十五代,屹立數百年而不倒。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家族能夠一直流傳至今呢?
我們先從一個名人說起,他就是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世界級美籍華人建築師,被譽為「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貝聿銘。貝聿銘出生於廣州,祖籍江蘇,他的背後正是名震一方的貝氏家族。他曾經主持建造了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中國香港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日本美秀美術館等等。作為一個建築師,貝聿銘手上的作品隨便拎一個出來都可以享譽世界。他的名字,就代表著巔峰,令人難以企及。
貝聿銘的祖父就是著名的上海銀行創辦者,貝聿銘的父親更是擔任過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並且還是中國銀行的創始人之一。除此之外,貝聿銘的祖輩貝潤生還曾在1917年豪擲9900銀元買下蘇州獅子林,並在園內設立祠堂。電視紀錄片《世界華人》中貝聿銘就曾說過,獅子林以前是他家的,並且只是把其當作花園。就是這樣一家族,骨子裡卻一直信奉著誠信至上,樂善好施,德行為重的信仰,這也是貝氏家族,能夠一直流傳至今的原因。
02
貝氏家族起家之時幹的是販賣藥材的生意,他們在當時最為講究誠信,所有商品絕不以次充好,也決不嚴重溢價。每逢天災人禍,貝氏家族還總會站出來為那些沒錢治病的人免費問診開藥。如此一來,貝氏家族在江浙一帶名聲大噪,備受尊敬。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和他們合作,貝氏家族也因此積累了大批的人脈和資金。漸漸地,他們開始涉足於其他領域,並一躍成了為蘇州「四大家族」之一。貝聿銘的祖父貝潤生還開辦了中國第一個新式幼稚園,並為蘇州的慈善行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除此之外,貝氏家族還十分重視以德為本,重視教育。解放前夕,資產階級在中國的地位越來越低,無數人拖家帶口開始遠走國外,生怕自己日後遭到清算。當時在中央銀行有很多人利用職務之便,捲走了大批公款逃跑,貝聿銘的父親作為中央銀行總裁,在遠走美國的時候,卻沒有動過銀行裡的一分錢。因為在他的教育裡,誠信二字早已在骨肉裡生根發芽了。這就是一個胸懷坦蕩,接受過良好教育,擁有君子之風的人才能做出來的事。「有名而不驕傲,有權而不貪婪」,這正是貝氏家族的教育理念,也是貝氏家族代代堅守的信念。
值得一提的是,貝氏家族的女子也絲毫不弱於男人。貝聿銘母親莊氏,乃是清朝國子監祭酒的女兒。自小知書達禮,溫婉端莊,學富五車。而貝聿銘的妻子盧愛玲(原名盧淑華)女士畢業於哈佛大學,學識更是過人。正所謂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必定有一個成功的女人,貝聿銘後來在建築上取得的成功也離不開路書華的幫助。並且路書華對於子女的教育也十分重視,他們育有三兒一女,兒子們都畢業於哈佛大學,女兒則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有所建樹,可謂是虎父無犬子。
結語
《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反觀流傳百年的貝氏家族,人才濟濟,一直秉承著祖訓,德才兼修,溫恭自虛,樂善好施,擁有富貴而不貪婪,擁有名望而不驕傲,這才是一個家族流傳久遠的治世之道。
參考資料:
《孟子》
《烏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