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氏家族:傳承近六百年的家族,擁有千套地產,後代多為哈佛學霸

2021-03-03 金融小羅非

引言

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春秋名人幾乎都是貴族出身,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士族的勢力更是一度能左右政權。然而隨著科舉制度的興起,門閥制度逐漸迎來了敗落和無法避免的衰弱。《孟子》中有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但世事無絕對,也有許多家族以德傳家不但延續了家族輝煌,也延續了富貴。

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春秋名人幾乎都是貴族出身,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士族的勢力更是一度能左右政權。然而隨著科舉制度的興起,門閥制度逐漸迎來了敗落和無法避免的衰弱。《孟子》中有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但世事無絕對,也有許多家族以德傳家不但延續了家族輝煌,也延續了富貴。

蘇州貝氏就是這樣一個家族。這個家族從 明朝中期到現在,已經傳承了17代。在被試立穩腳跟後,曾經涉足商業、政治、財經、文化等各個領域,經歷了數百年的變遷,這個家族不但屹立不倒,而且代代人才輩出。

▲貝聿銘照片

01

貝聿銘可能是近代貝氏家族中最出名的人物,許多人一聽到這個名字,立刻就會想起矗立在香港的中銀大廈,或是 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 但實際上貝聿銘在現代建築上的造詣遠不止於此。出生於1917年的貝聿銘,曾經創造出無數驚豔世界的作品: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 美國國家美術館、蘇州博物館、中國駐美大使館等等。

很多人都知道貝聿銘出生於蘇州貝家,但是可能不知道貝氏家族已經興盛了接近600年。 明朝中期,貝氏先祖在江浙一帶憑藉經營藥房成為了富甲一方的商人,後來整個家族遷到蘇州,成為了蘇州名門望族之一。 貝聿銘的祖父貝哉安可以說是當時最著名的金融大亨之一,曾協助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新型旅行社。

▲明朝藥鋪畫像

貝潤生與貝哉安同為貝家的第13世孫。與自己的兄弟不同,貝潤生被稱為顏料大王,他在1917年曾花費80萬銀元從國民政府手中購買了獅子林,並花費巨資和長達7年的時間對之休整重建,在解放後,貝氏後人將獅子林捐贈給了國家。 貝聿銘的父親貝 祖詒 則繼承了貝哉安的金融事業並將之擴大,他還曾經擔任中央銀行總裁,也是中國銀行的創始人之一。

02

貝家家族中人才輩出,不管是從商、從政還是讀書做學問,都可說是箇中翹楚,這種情況跟貝氏的家族教育觀念是分不開的。貝家家風極正,對子孫後代的教育問題非常看重,宋代詩人蘇軾在《和董傳留別》中寫道:「腹有詩書氣自華。」貝家人雖然是經商發家,但是對於子孫的學業教育,待人處事方方面面的言傳身教都特別重視,這也是貝氏家族能夠傳承幾百年沒有衰亡的根本原因。 貝家沒有不事生產的公子哥,雖然他們家財萬貫,在貝家最富裕的時候,他們在上海擁有上千套房產。但是他們的子孫後代卻不被允許坐吃山空,而是都要認認真真去讀書。

▲貝氏全家福(左一是貝聿銘)

貝潤生和貝哉安兩人曾經在蘇州資助開辦了中國第一個新式幼稚園,還對許多教育事業捐款捐物,除了對於自家子弟,他們對於貧困家庭的子弟讀書也非常關注。貝氏的通婚對象也常常會選擇一些文化底蘊深厚的世家女子,貝聿銘的母親莊氏就是清朝國子監祭酒的女兒,不但知書達理且頗有文採。莊氏病逝後,貝聿銘的父親再娶蔣士雲,蔣士雲不僅是「北京四美人」之一,更是以才學出眾。

03

貝聿銘的妻子陸書華也畢業於哈佛大學,在兩人成婚後,相敬如賓,恩愛美滿。可以說貝聿銘在事業上的成功,離不開陸書華的支持。 而陸書華對於孩子的教育也非常重視,花了很大的心思培養後代。

▲貝聿銘與夫人陸書華

貝聿銘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這三個兒子全部畢業於哈佛大學,除了長子因病離世,另外兩個兒子 貝建中和貝禮中都跟父親一樣進入了建築行業,成為了極其優秀的建築師。女兒貝蓮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法律,畢業後也成為行業中的翹楚。

貝聿銘的孫輩也就是第17代貝家子孫,都是非常出色的年輕人,如今在社會上也十分活躍。 貝建中的女兒Olivia Pei畢業於哈佛大學社會學專業,在畢業後先後進入思科公司、visa工作,現在在Lime擔任戰略策劃組管理人員。貝禮中的女兒Anna Pei出生於1997年,現在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學習藝術史。

▲Anna Pei與父親貝禮中、祖父貝聿銘

結語

一個家族想要傳承下去,光靠金錢的支撐顯然是不夠的。如果不能形成一個正面向上的家族文化,肯定是「富不過三代」的。因為這種名門望族的富裕,並不只是金錢上的富裕,其實以許多大富豪的家產來算,足以養活三代人,並且生活水準依舊令普通人望塵莫及。然而一旦失去了積極向上的家族精神,那麼便很快會衰落下去。

一個家族想要傳承下去,光靠金錢的支撐顯然是不夠的。如果不能形成一個正面向上的家族文化,肯定是「富不過三代」的。因為這種名門望族的富裕,並不只是金錢上的富裕,其實以許多大富豪的家產來算,足以養活三代人,並且生活水準依舊令普通人望塵莫及。然而一旦失去了積極向上的家族精神,那麼便很快會衰落下去。

參考資料:

《孟子》

《和董傳留別》

相關焦點

  • 擁有近千套上海的房子,後代都要去哈佛讀書,這個家族已富到17代
    不過,雖然富過了四代甚至更多代的家族比較少,卻不是沒有,其中,有一個家族便是如此,其不但衝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這個「魔咒」,而且已經富到了17代,而其便為蘇州的貝氏家族。對於貝氏家族,不少人或許沒有多少印象,可是有著「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之稱的貝聿銘卻為不少人所熟知,而他也是蘇州貝氏家族中的第十五代的傳人。
  • 流傳了數百年,家族後代名氣傳遍全球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富豪家族資產也是非常雄厚,據傳其在我國的上海擁有上千套房子。在上海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對於普通人來說擁有一套房就是奢望了,上千套房又是何種概念呢?貝氏家族算是起源蘇州地區,當時是靠著行醫賣藥過日子,家族的產業也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斷累積著,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後逐漸成為了蘇州地區有名的富豪家族。貝氏家族能夠源遠流長主要是其家族後代「懂事」,並不像其它富二代一樣只知道貪圖享樂,貝氏家族的後代中多是「優秀」的富二代,這也直接促使了貝氏家族的傳承。
  • 中國「最牛」家族:在上海有近千棟房屋,子孫後代都要進哈佛讀書
    這個家庭是蘇州的貝氏家族。也許很多人不熟悉貝氏家族,但你應該聽說過貝聿銘的名字。去年5月16日,被譽為「最後一位現代建築大師」的貝聿銘逝世,享年102歲,令無數人哀悼。貝聿銘是貝氏家族的第15代,也是國內外著名的美籍華裔建築師。1917年,貝聿銘出生於廣州,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畢業後,貝聿銘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學習。
  • 此家族在上海有近千套房屋,後代幾乎都畢業於哈佛,富過17代!
    有一個傳奇家族,是中國唯一富過17代的家族,在世界上也被稱為是一個奇蹟。這個家族在經濟發達、房價極高的上海,有著近1000套房屋,家族的子孫後代也幾乎全部畢業於哈佛大學,這個家族就是貝氏家族。貝氏家族起源於明朝時期的貝蘭堂一代,並一直延續至今,且家族勢力依然強大,富裕程度難以想像。貝蘭堂原本是浙江金華戶籍,後來移居蘇州。
  • 建築名家貝聿銘的背後:百年家族富貴延續17代,上海有千套房產
    大部分家族都是第一代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第二代守持家業,而第三代便坐吃山空,走向衰落。但是在中國有一個家族卻逃脫了這個怪圈,他們家族已經傳承了17代,到如今依然欣欣向榮,在上海擁有千套房產,家族內人才輩出。
  • 富了17代的家族:上海擁千套房屋,子孫後代都要進哈佛讀書!
    然而,中國有一個家族可以說比李嘉誠家族更強大。它不僅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而且達到了世界罕見的第17代。這個家族從明朝就開始繁衍到現在,生命力非常旺盛。那這個家族是誰呢?這就是蘇州貝氏家族。很多人可能不熟悉貝氏家族,但你應該聽說過貝聿銘的名字。貝聿銘是貝氏家族的第15代,也是國內外著名的華裔建築師。一、 貝聿銘1917年出生在廣州。
  • 富到第十七代的家族:在上海擁有900套房,子孫後代都去哈佛上學
    貝聿銘是1917年生人,大學畢業後到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的建築專業繼續深造,逐漸在建築行業擁有一席之地。上世紀60年代,貝聿銘不僅創辦自己的建築企業,還先後拿到全球性質的多個建築學獎金,被外界稱之為「全球建築大師」,他的代表作品都是舉世聞名的建築,其中包括羅浮宮、蘇州博物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等等。應該說貝聿銘有資格代表一個年代的建築行業。
  • 中國唯一富過17代的家族:上海有近千棟房屋,後代進哈佛成為傳統
    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大部分財富被少數人控制,「馬太效應」可能成為現實,而今天要說的這個家族,不僅富了三代,而且都到了十七代。想想看,這個家族的力量只能用難以想像的方式來形容,並沒有因為後代走向沒落。相反,他們從長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繼續將家族企業推向新高度,這個家族就是蘇州貝氏家族。對於這個家族,可能很多人沒聽說過。
  • 這個家族的富貴傳承了17代,上海有數套房產,子女進哈佛讀書
    據相關史料記載,在當時的上海華城,貝家擁有1000套房產。可以說,上海的房子一直以來都是非常的昂貴,通過貝家擁有的房子,也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當時貝氏家族的富裕程度。客觀的說,是貝潤生將貝氏家族推上一個頂峰。 但是,貝聿銘的祖父貝理泰也是當時貝氏家族的優秀人物,他涉足金融行業,讓貝氏家族的資產得以合理的投資使用。
  • 百年貴族——蘇州貝家:傳承17代長盛不衰,子孫相繼進入哈佛
    然在中國卻存在這樣一個家族,他長盛不衰,傳承17代富貴不減,它就是蘇州貝家,什麼才是真正的名門貴族?大概就是像貝氏家族這般,雖然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洗禮,卻依然熠熠生輝,百年傳承,代代不衰。百年積累,薪火相傳貝氏家族在明朝時期以買賣藥材為生,幾經輾轉,慢慢的在浙江地區經營藥店藥材生意,因為他們家的信譽良好,生意漸漸做大,成為當時浙江地區富甲一方的的商家,財富積累的速度也與日俱增。之後他們從浙江地區遷往蘇州地區,並且成為蘇州聞名的四大家族之一。
  • 這個家族為啥富了16代,還富而不奢?
    因為其實他不僅來自於一個百年名門望族,家族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而且整個家族還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在複雜的時代大背景下,狠狠地「富了十六代」,連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獅子林都曾是他家的老宅....少年時期貝聿銘在獅子林那麼,貝氏家族到底用了啥方法,可以一直富貴繁盛這麼多年呢?
  • 蘇州最牛「貴族」,獅子林曾是其私家花園,後代有三子畢業於哈佛
    不過在時間的衝刷之下,這些家族紛紛衰落,最終土崩瓦解。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中的千古名言:「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便道盡了這其中的盛衰興敗,滄海桑田,讀來令人感慨不已。01不過凡事皆有例外,有一個家族它歷經了數百年的風雨,富貴傳承了十五代之久,卻依舊傲然佇立在歷史的潮流之中,薪火相傳,綿延不絕。
  • 都說富不過三代,蘇州貝氏家族如何富過十五代,依舊傳承良好
    「貝」這個姓很少見,但是也讓我想起了今年上半年去世的建築設計師貝聿銘,同樣也很知名,且活了一百多歲。沒有人會不知道羅浮宮,但是或許不是所有人知道羅浮宮前那獨一無二的玻璃金字塔建築,是出自世界知名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之手。
  • 【家族傳承】李錦記:我們用「家族憲法」撬動百年傳承
    2002年李錦記設立「家族委員會」,制定「家族憲法」,嚴格用制度進行家族建設,李錦記的家族管理和企業經營思路開始變得清晰。 10餘年後的今天,李錦記的「家族委員會」被家族企業們奉為學習對象。「家族委員會」的工作不是如何改善企業經營狀況,而是如何從戰略上規劃家族建設,包括『家族憲法』、家族價值觀的傳承及下一代甚至下兩代的培養。」
  • 百年家族的背後代表了整個社會階層的固化
    反思什麼呢,反思為什麼國內沒有百年企業,沒有傳承久遠的家族,然後就會用國外的某某企業,某某家族作為正面教材,對國內的社會環境大肆批判,什麼國人不修德行,企業賺黑心錢,應試教育禁錮思想什麼的,然後又拿不出切實的證據,著實令人費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國外的所謂百年家族。
  • 匯樂上院,一席疊墅傳承家族榮光!只有少數人能擁有!
    傳承千年的四合院,百年歷史的老洋房,城市中價值連城的「瑰寶」。隨隨便便拎出一套四合院/老洋房,總價少則千萬,多則十數億(瑟瑟發抖)。房子不僅僅是裝載肉體的殼殼,好房子,更可以承載一個家族的榮耀,一個家庭的歡聲笑語,一段美好時光的回憶。不光可以留給下一代一處資產,更能留給下一代一份寶貴的回憶。
  • 施華洛世奇:百年家族,不止一個「閃光點」
    6月19日,在施華洛世奇誕生地——奧地利瓦騰斯山谷中,《哈佛商業評論》對話Robert Buchbauer,探索這家百年家族企業傳承的密碼。如今,施華洛世奇歷經五代家族成員經營管理,這一核心精神始終從未改變。  「品牌傳承最重要的是榮譽和對歷史的尊重。過去品牌歷史中有許多很好的東西,是我們不能遺忘的。我們需要充分利用這些元素,去再創造,而不是半途拋棄它們。我們珍視這些元素,合理利用並做升級,使它們展現出全新面貌。這是百年來維繫品牌傳承最重要的事。也正因如此,我們的品牌影響力才是久遠和深刻的。
  • 飲水少年:家族財富傳承需要注重品牌資產管理
    縱觀西方很多知名的頂級富豪家族,都有自己家族知名的商業品牌,其品牌資產價值巨大,品牌影響力輻射整個世界,比如愛馬仕家族,打造香奈兒品牌的維德摩爾家族等等,家族辦公室行業在幫助家族做傳承時,不僅要考慮物質財富的傳承,也要考慮品牌傳承,幫助家族建立品牌影響力。品牌影響力既指家族品牌形象,也指商業品牌資產管理。
  • 金樂琦:家族基金會有助於家族價值觀的傳承
    股權結構的重組與集中,是家族基業牢固的關鍵慈傳媒《中國慈善家》:華人財富家族的傳承,哪些家族可為成功的代表案例?大陸比較推崇的有李錦記家族。金樂琦:在香港,傳承成功的家族代表有李錦記、利豐。在新加坡,有餘仁生。
  • 慈善:打造長期的家族傳承
    儘管"家族傳承"這一概念在中國剛剛興起,但同亞洲其它地區一樣, 中國富豪家族對此表現出日益濃厚的興趣,需求也越來越大。(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近日發布的《2014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2013年,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私人財富增長31%,達37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