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春秋名人幾乎都是貴族出身,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士族的勢力更是一度能左右政權。然而隨著科舉制度的興起,門閥制度逐漸迎來了敗落和無法避免的衰弱。《孟子》中有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但世事無絕對,也有許多家族以德傳家不但延續了家族輝煌,也延續了富貴。
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春秋名人幾乎都是貴族出身,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士族的勢力更是一度能左右政權。然而隨著科舉制度的興起,門閥制度逐漸迎來了敗落和無法避免的衰弱。《孟子》中有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但世事無絕對,也有許多家族以德傳家不但延續了家族輝煌,也延續了富貴。
蘇州貝氏就是這樣一個家族。這個家族從 明朝中期到現在,已經傳承了17代。在被試立穩腳跟後,曾經涉足商業、政治、財經、文化等各個領域,經歷了數百年的變遷,這個家族不但屹立不倒,而且代代人才輩出。
▲貝聿銘照片
01
貝聿銘可能是近代貝氏家族中最出名的人物,許多人一聽到這個名字,立刻就會想起矗立在香港的中銀大廈,或是 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 但實際上貝聿銘在現代建築上的造詣遠不止於此。出生於1917年的貝聿銘,曾經創造出無數驚豔世界的作品: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 美國國家美術館、蘇州博物館、中國駐美大使館等等。
很多人都知道貝聿銘出生於蘇州貝家,但是可能不知道貝氏家族已經興盛了接近600年。 明朝中期,貝氏先祖在江浙一帶憑藉經營藥房成為了富甲一方的商人,後來整個家族遷到蘇州,成為了蘇州名門望族之一。 貝聿銘的祖父貝哉安可以說是當時最著名的金融大亨之一,曾協助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新型旅行社。
▲明朝藥鋪畫像
貝潤生與貝哉安同為貝家的第13世孫。與自己的兄弟不同,貝潤生被稱為顏料大王,他在1917年曾花費80萬銀元從國民政府手中購買了獅子林,並花費巨資和長達7年的時間對之休整重建,在解放後,貝氏後人將獅子林捐贈給了國家。 貝聿銘的父親貝 祖詒 則繼承了貝哉安的金融事業並將之擴大,他還曾經擔任中央銀行總裁,也是中國銀行的創始人之一。
02
貝家家族中人才輩出,不管是從商、從政還是讀書做學問,都可說是箇中翹楚,這種情況跟貝氏的家族教育觀念是分不開的。貝家家風極正,對子孫後代的教育問題非常看重,宋代詩人蘇軾在《和董傳留別》中寫道:「腹有詩書氣自華。」貝家人雖然是經商發家,但是對於子孫的學業教育,待人處事方方面面的言傳身教都特別重視,這也是貝氏家族能夠傳承幾百年沒有衰亡的根本原因。 貝家沒有不事生產的公子哥,雖然他們家財萬貫,在貝家最富裕的時候,他們在上海擁有上千套房產。但是他們的子孫後代卻不被允許坐吃山空,而是都要認認真真去讀書。
▲貝氏全家福(左一是貝聿銘)
貝潤生和貝哉安兩人曾經在蘇州資助開辦了中國第一個新式幼稚園,還對許多教育事業捐款捐物,除了對於自家子弟,他們對於貧困家庭的子弟讀書也非常關注。貝氏的通婚對象也常常會選擇一些文化底蘊深厚的世家女子,貝聿銘的母親莊氏就是清朝國子監祭酒的女兒,不但知書達理且頗有文採。莊氏病逝後,貝聿銘的父親再娶蔣士雲,蔣士雲不僅是「北京四美人」之一,更是以才學出眾。
03
貝聿銘的妻子陸書華也畢業於哈佛大學,在兩人成婚後,相敬如賓,恩愛美滿。可以說貝聿銘在事業上的成功,離不開陸書華的支持。 而陸書華對於孩子的教育也非常重視,花了很大的心思培養後代。
▲貝聿銘與夫人陸書華
貝聿銘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這三個兒子全部畢業於哈佛大學,除了長子因病離世,另外兩個兒子 貝建中和貝禮中都跟父親一樣進入了建築行業,成為了極其優秀的建築師。女兒貝蓮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法律,畢業後也成為行業中的翹楚。
貝聿銘的孫輩也就是第17代貝家子孫,都是非常出色的年輕人,如今在社會上也十分活躍。 貝建中的女兒Olivia Pei畢業於哈佛大學社會學專業,在畢業後先後進入思科公司、visa工作,現在在Lime擔任戰略策劃組管理人員。貝禮中的女兒Anna Pei出生於1997年,現在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學習藝術史。
▲Anna Pei與父親貝禮中、祖父貝聿銘
結語
一個家族想要傳承下去,光靠金錢的支撐顯然是不夠的。如果不能形成一個正面向上的家族文化,肯定是「富不過三代」的。因為這種名門望族的富裕,並不只是金錢上的富裕,其實以許多大富豪的家產來算,足以養活三代人,並且生活水準依舊令普通人望塵莫及。然而一旦失去了積極向上的家族精神,那麼便很快會衰落下去。
一個家族想要傳承下去,光靠金錢的支撐顯然是不夠的。如果不能形成一個正面向上的家族文化,肯定是「富不過三代」的。因為這種名門望族的富裕,並不只是金錢上的富裕,其實以許多大富豪的家產來算,足以養活三代人,並且生活水準依舊令普通人望塵莫及。然而一旦失去了積極向上的家族精神,那麼便很快會衰落下去。
參考資料:
《孟子》
《和董傳留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