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家族的背後代表了整個社會階層的固化

2020-12-17 叮咚看社會

經常可以在網絡上看到許多反思,姑且稱之為反思吧。反思什麼呢,反思為什麼國內沒有百年企業,沒有傳承久遠的家族,然後就會用國外的某某企業,某某家族作為正面教材,對國內的社會環境大肆批判,什麼國人不修德行,企業賺黑心錢,應試教育禁錮思想什麼的,然後又拿不出切實的證據,著實令人費解。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國外的所謂百年家族。以自由燈塔國的亞當斯家族為例,你以為這個家族是靠勤勤懇懇的工作和高潔的品格維持了近兩百年的權勢煊赫麼?那就太天真了,這個家族的成員曾經擔任過華盛頓政府中的兩屆副總統,第二屆總統,第六屆總統,在近兩百年的時間內他的家族成員還曾是美國眾議院的議員,參議院的議員,立法會成員乃至國務卿。你以為這個家族僅僅只是擁有龐大的政治權利麼,他還是波士頓財團的掌權家族之一

亞當斯家族成員

絕望麼?更加絕望的是燈塔國實行的是「精英教育」,上層人有專門的貴族學校,他們學習禮儀,學習尖端的知識,實行嚴格的教育,每天學習十二個小時甚至更久。這些家族常年向常春藤高校進行捐贈,一紙推薦信就可以輕而易舉的進入哈佛,布朗等世界著名高校。

至於國內公知推崇的「快樂教育」?那是普通人的東西,讀完高中上個社區大學(類比國內的遠程教育)然後安安分分祖祖輩輩的繼續當個普通民眾吧,如果不幸再來一場大病,那不好意思,流浪漢的帳篷有你一頂。

我就納了悶了,你的腦子要不停的思考不停的記憶,這是一個勞動的過程,它(學習)怎麼能是快樂的呢?要知道「懶」的基因是刻在人類的骨子裡的(這一點從各種替代性工具不斷被發明就可以看出來,甚至可以說是科技發展的原動力之一),你在反對自己懶的欲望,所以你很快樂?

當然,在中國歷史上也有所謂的百年家族,不,是千年家族。他們叫做「五姓七望」,即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這七大家族自春秋戰國起便是公卿世家,直至唐代,這中間一千三百多年的時間裡,歷朝歷代的朝政皆被把持,大小官員不是宗親就是故舊,甚至到了唐代科舉制大規模推行之後,唐代宰相裡有接連十位出自隴西李氏,八位出自範陽盧氏。至於我們所驕傲的大唐詩歌的一批代表人物,王勃、王之渙、王昌齡、王維等,他們皆是出自太原王氏。

唐代詩人王維

這些家族後代憑藉良好的教育,龐大的社會關係網,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高高在上。所幸,科舉制的出現為普通民眾撕開了一道口子,再加上五代十國的戰亂,最終消逝在歷史當中。

珍惜現在的中國吧,通過高考你可以有往上走的機會。安安分分做生意,你可以創造財富,實現財務自由。至於那些幻想「善良」的百年家族拯救你的人,聽我一句勸,移民去燈塔國吧。

高考前的中國學子

相關焦點

  • 楊繼繩:警惕社會階層的固化
    「社會階層固化」的話題再次浮出水面。而新華社原高級記者楊繼繩的《中國當代社會階層分析》一書最新修訂本近日出版,該書對農民、農民工、工人、私有企業主、知識分子、官員等社會群體進行了分析。  為此,本報記者圍繞「社會階層的流動與固化」專訪楊繼繩。
  • 誰說社會階層已經固化?打破社會階層固化很容易!
    這幾天,有篇文章在網上瘋傳,大意是說中國的社會階層已經相當固化,普通民眾的上升通道正在關閉。若非天生奇才、相貌出眾,在這個時代,想實現社會階層的躍遷,比買彩票中大獎還難。難道沒有天賦、才華和美貌,就真的沒有可能打破現有階層嗎?
  • 社會階層固化,怎樣才能逆襲人生?
    所以,階層固化乃至僵化,必然激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激化了社會矛盾,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不可估量的災難。 那麼整個社會就會出現要麼不願意奮鬥,要麼奮鬥沒有意義,這樣,整個社會就會失去活力和動力,社會再怎麼進步?
  • 社會階層固化的成因與對策
    上世紀80—90年代末,中國的工人、農民這兩大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迅速分化。其間所有制結構調整和分配模式的變化加劇了階層的多元性。但是不到20年的時間,階層分化的速度趨緩,開始呈現固化趨勢。科學看待中國社會階層現狀,對有效落實政策,完善社會管理,保障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 階層固化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以前一直覺得是制度和文化讓階層形成了固化,信了好像就是在告訴自己,努力掙扎啥啊,再努力也已經被牢牢固化了,沒用的。現在回過頭再來看,這不正是標準典型的慫逼思想、弱勢文化嗎?所以哪裡有什麼階層固化,有的只是被錯誤觀念束縛下的無知與短視。因為不懂事物發展背後的規律與原則,因為不懂人性原理,所以無法通過原理和原則推算出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事情,也正是因為算不出,所以看不到,所以一臉懵逼不相信。正是因為不相信,所以短視。
  • 美國的危機:階層固化
    但是2008年發生的金融大危機,讓很多人開始產生懷疑,甚至看到美國國內由於貧富差距和階層固化而產生的矛盾激化。該矛盾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得到徹底的爆發。美國這個國家到底怎麼了?美國是否因貧富差距而導致階層固化問題?如果真的存在,這個問題有多嚴重?「美國夢」是否已經不再可能?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談談這個問題。先來回答是不是。
  • 韓國社會階層固化嚴重
    該報告接著指出,韓國不僅社會貧富分化嚴重,而且 「社會的階層流動性較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大衛·利普頓2015年2月4日在出席首爾大學的一場研討會時也指出:「韓國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非常困難,中產階層正在崩潰。」  2010年8月,韓國開發研究院(KDI)公布了近10多年間韓國社會上流階層、中產階層、貧困階層家庭比率變化的分析資料。
  • 無關的流動感知:中國社會「階層固化」了嗎?
    我們認為,如果「階層固化」漸已成為社會現實,那麼在宏觀層面,過低的流動率會使得公眾總體的自我流動感知惡化,觸發人們對「階層固化」的關注:流動感知越向下,固化關注度就越高。反之,如果「階層固化」並非現實而只是一種預警,社會流動率並沒有降低到危險點,那麼公眾對「階層固化」的關注和自身的流動感知就不會存在關聯。
  • 不是階層固化,而是你的階層固化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階層固化的含義社會學把由於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而形成的,在社會的層次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稱為社會階層。各階層之間流動受阻的情況就稱為階層固化。早就有學者發出警告,21世紀中國的社會階層流動已經呈現出同代交流性減弱,代際遺傳性加強的趨勢,「拼爹遊戲」、「官二代」、「貧二代」和「蟻族」都是階層固化的產物。現在越來越多的事情都被【物化】了比如,婚姻裡面,有錢就有選擇權支撐選擇的是能力,而能力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錢。
  • 網際網路階層固化?倒也不盡然
    於是,關於網際網路階層固化的說法不脛而走。本文作者對這個現象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思考,與你分享。或許不是什麼「網際網路階層固化」,是我們的想像力還不夠。世界的發展總是千絲萬縷的,緩慢的自然進化都會出現新物種,何況富有靈性的人類智慧,所以時代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每個時代變遷的同時,都會誕生全新的、更偉大的企業,至少中國目前幾乎沒有百年企業,兩百年學府。學府可能超過兩百年,但阿里未必能活102歲,就像馬雲評價俞敏洪一樣,未來中國的教育一定在,新東方未必在。
  • 中國已經形成階層固化?
    美國社會大致分為精英階層、中產階層、貧窮階層,而且這三個階層基本已經固化了。假如你現在處於貧窮階層,那你的上幾代和你的家族後代可能一直都在這個階層,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子承父業。 中國是什麼情況呢?
  • 有效解決階層固化問題,才能擴大中產階級數量,構建小康社會
    隨著「三個代表」觀點的提出,中國社會新的階層結構得到認可,新的社會階層被認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在此情況下,政府和社會都期望發育龐大的中等收入階層以建立社會穩定的橄欖型結構。而且目前呈現出階層固化的狀態。階層固化:概括地說就是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在不同階層的地位趨於穩定,階層間垂直流動性減弱,底層群體向上努力的機會被堵塞,個人社會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受家庭作用的影響,個人通過後天的努力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
  • 中國社會階層固化趨勢加速 縱向流動通道漸狹窄
    中新網6月27日電 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最新一期刊登蔡志強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國至今尚未形成穩定的橄欖型社會結構,中間階層總體比例較小,階層固化的趨勢明顯加速。表現為社會縱向流動的通道日漸狹窄,下層社會向上流動受阻,社會結構調整速度變慢,制度變革與調整的動力減弱;大量剛剛擺脫貧困狀態的階層,面臨著難以共享發展成果的窘迫境地。
  • 30歲李子柒逆襲:階層固化不可怕,怕的是思維固化
    階層固化一直以來是比較扎心的話題。曾經,北京的文科狀元熊軒昂說了一段話,大致是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而他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因而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在學習上比農村孩子走了很多捷徑。熊軒昂的話引發了我們對階層的思考,寒門真的難出貴子了嗎?
  • 清北畢業生到街道:學歷階層固化的隱憂
    背後的事實:學歷階層固化 在我們質疑是否是「人才浪費」的同時,我們不要忽略了,這些清北學生往往是帶著「光環」和「尚方寶劍」下到基層的,大多清北博士生直接安排在正科、副處的崗位上,不需要與那些普通院校畢業生參加「公考」同臺競爭,不需要一步步按部就班地晉升。甚至在一些單位、一些行業清華北大的「金字招牌」也成為了選拔晉升「特權」符號。
  • 階層固化了嗎,從剪一次頭髮10000塊的理髮師說起
    當今社會正流傳著一種階層固化,寒門難出貴子的說法。聽起來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我奉勸大家千萬不要被這樣的說法左右。這種說法會成為你偷懶的藉口,讓你終生碌碌無為,最後還自我安慰果然是階層固化了。每個表面光鮮的成功背後都有難以言道的辛酸和付出。當你行進在成功的正確道路上,或者馬上接近成功,只要再努力拼一把,衝刺一下,就可以夢想成真時。如果這時聽信了階層固化的說法,覺得你的出身平凡,再怎麼努力也是白搭,結果怎樣可想而知。
  • 把公立學校辦好,才能夠讓中國社會階層固化來得緩一點
    隨之加劇的,是整個社會對於教育的焦慮。 許多公立學校的成績,連所在地的平均分數都達不到,私立學校儘管競爭激烈、學費昂貴,學生和家長依然趨之若鶩。公立與私立教育兩極化的發展趨勢,讓社會階層日益固化。
  • 楊繼繩:權力市場經濟導致中國社會階層固化
    本書通過詳細而權威的數據資料與研究成果,梳理了中國各社會階層的演變及現狀,並提出如何使各階層和諧相處的根本辦法。本期《讀藥》為此採訪了楊繼繩。這本書的主題是如何保證社會和諧讀藥:本書的初版至今已隔多年,據聞之前的版本曾有過「被禁」風波,此次出版的過程是否順利?
  • 心理學:這世界上根本沒什麼階層固化,只是你又窮又懶罷了
    社會學家是這麼形容階層躍遷現象的,隨著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分工成為必然的趨勢。 社會分工導致財富、社會地位、職位的分化,階層分化是伴隨著社會分工出現的必然結果。
  • 教育不公導致英國社會階層固化
    原標題:教育不公導致英國社會階層固化 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學生中有50%來自私立學校,英國社會80%的要職也由私立學校的畢業生擔任。1/3的國會眾議院議員、半數的高級醫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都來自僅僅容納英國7%人口的私立學校。 去年11月,英國前首相梅傑指出,英國社會仍被私立學校培養的精英階層以及富裕的中產階級主導,有影響力的機構中很難見到工薪階層背景人士,社會流動性幾乎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