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形成階層固化?

2020-12-25 騰訊網

美國社會大致分為精英階層、中產階層、貧窮階層,而且這三個階層基本已經固化了。假如你現在處於貧窮階層,那你的上幾代和你的家族後代可能一直都在這個階層,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子承父業。

中國是什麼情況呢?

其實,中國的階層固化在第一輪改革開放、第二輪房地產、第三輪網際網路的發展紅利中,已經基本形成了雛形,讓把握住時代機遇的人事半功倍,水漲船高,首先坐上人生財富的快班車,成為先富裕起來的人。

現在,財富階層跨越的門檻更加高了,在中國,需要靠資本運作帶來的財富增長率超過了靠努力勞動帶來的財富增長率。

大白話解釋一下就是:不論你有多努力,你掙錢的速度也趕不上有錢人投資掙錢的速度了。打個比方,你拼死拼活的努力,每年比上一年多掙10%;而有錢人坐在家裡,投資幾個項目,年化收益15%。你的原始資金是10萬,他的初始資金是100萬。會算數的可以算一下,你的財富水平什麼時候可以趕上有錢人。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任何事都有個例,我們也沒必要較真,絕大多數的情況是這樣而已。在不知不覺中,平民階層,好像正在慢慢的喪失機會。

階層固化更像是客觀的因素。不是下面的不想爬上去,而是上不去,做不到。比如農民階層,老人留在老家種地,年輕人外出打工,造成了很嚴重的留守兒童問題。年輕人走出去能幹什麼呢?男人到工地,風吹日曬賣苦力;女人到工廠,每天10個小時以上的出勞力。這樣的情況,不用過多的舉例,大家都有所觀察或體會。農民階層拼命想掙更多的錢,但能做的無非就是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掙點辛苦錢,可任憑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緊巴巴過日子的命運。機會、視野、眼界、格局、資本、資源,像千斤巨石一樣,壓得抬不起頭來,更別說突破階層的枷鎖

而有錢人的生活確實更好一些,可以得到更好的居住條件,更好的生活體驗,能接觸到更優質的圈子,可以更自由的安排自己的時間,有收益風險比很高的投資項目時,夠得著參與的門檻。所以大家就有一個共識:越有錢的人掙錢越快。

說了這麼多,那社會底層的人真的沒有機會了嗎?中國的階層固化真的已經形成了嗎?

其實不然,目前還是有突破的機會。但前提是,我們一定要改變窮人思維,去學習富人思維,一定不要局限在出賣勞動力,出賣自己的時間這條路上。每個人都要有一顆自己當老闆的心,要想著辦法的買別人的勞動力,買別人的時間,讓別人為自己打工。我們還應該學習投資,學習運用資本,學會整合資源,抓住確定性的機會。

教育方面,要把下一代培養成懂經濟、懂金融、會寫作、會演講、會英語、會編程的人。在這幾個方面是實現階層躍遷的最重要能力。

以上信息資料由金谷華夏基金小編轉載整理自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進行刪除。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

相關焦點

  • 不是階層固化,而是你的階層固化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階層固化的含義社會學把由於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而形成的,在社會的層次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稱為社會階層。各階層之間流動受阻的情況就稱為階層固化。早就有學者發出警告,21世紀中國的社會階層流動已經呈現出同代交流性減弱,代際遺傳性加強的趨勢,「拼爹遊戲」、「官二代」、「貧二代」和「蟻族」都是階層固化的產物。現在越來越多的事情都被【物化】了比如,婚姻裡面,有錢就有選擇權支撐選擇的是能力,而能力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錢。
  • 無關的流動感知:中國社會「階層固化」了嗎?
    內容提要:學界對當代中國社會是否已經「階層固化」存在分歧,亦缺乏明晰的科學檢驗方法。本文考察公眾對自身階層流動情況的感知和對「階層固化」話語關注之間的關聯,以對這一命題進行實證檢驗。不過,從主觀階層定位和輿情傳播的視角,我們可以研究在「階層固化」關注焦點的形成過程中,人們的真實階層流動感知是否真正扮演了重要角色,以此邏輯推演進行間接的檢驗:我們認為,公眾對「階層固化」的關注,既可能由真實的過低的社會流動率所引發,也可能被其他原因諸如社會精英的預警呼聲或者其他宏觀經濟社會文化因素所引導。
  • 社會階層固化的成因與對策
    上世紀80—90年代末,中國的工人、農民這兩大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迅速分化。其間所有制結構調整和分配模式的變化加劇了階層的多元性。但是不到20年的時間,階層分化的速度趨緩,開始呈現固化趨勢。科學看待中國社會階層現狀,對有效落實政策,完善社會管理,保障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 資料:「階層固化」挑戰中國(圖)
    文章感嘆,貧富差距加大的趨勢日趨嚴重,「階層固化」所導致的嚴峻社會現實已經擺在我們面前,再不可漠視。  近年來,「農民工二代」、「貧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壟二代」(全家幾代人都在國有壟斷企業)的概念日漸清晰,人們感到改變命運的渠道越來越窄。由社會底層向中間階層以及更上階層流動的難度真的越來越大了嗎?
  • 中國社會階層固化趨勢加速 縱向流動通道漸狹窄
    中新網6月27日電 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最新一期刊登蔡志強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國至今尚未形成穩定的橄欖型社會結構,中間階層總體比例較小,階層固化的趨勢明顯加速。表現為社會縱向流動的通道日漸狹窄,下層社會向上流動受阻,社會結構調整速度變慢,制度變革與調整的動力減弱;大量剛剛擺脫貧困狀態的階層,面臨著難以共享發展成果的窘迫境地。
  • 直面中國階層固化的現實,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經濟觀察報 陶舜/文 就當下中國而言,階層固化了嗎?答案因人而異。有人說固化了,因為通過教育,階層會遺傳。有人說階層固化論不成立,當今中國著名的企業家如馬雲、王衛、劉強東等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著名演員王寶強就是農民家庭出身。
  • 誰說社會階層已經固化?打破社會階層固化很容易!
    這幾天,有篇文章在網上瘋傳,大意是說中國的社會階層已經相當固化,普通民眾的上升通道正在關閉。若非天生奇才、相貌出眾,在這個時代,想實現社會階層的躍遷,比買彩票中大獎還難。難道沒有天賦、才華和美貌,就真的沒有可能打破現有階層嗎?
  • 階層固化,你有感了嗎?
    最近,很多大V告訴我們:美國的階層固化那是非常嚴重的。原因嘛,因為美國是一個自由資本主義國家,這樣的國家中社會各階層人員的流動,受到了資本流動的制約,於是美國社會窮者恆窮,富者恆富,社會階層呈現出越來越板結的情況……巴拉巴拉這個結論我認同,原因嘛,有必要掰斥掰斥。
  • 楊繼繩:警惕社會階層的固化
    「社會階層固化」的話題再次浮出水面。而新華社原高級記者楊繼繩的《中國當代社會階層分析》一書最新修訂本近日出版,該書對農民、農民工、工人、私有企業主、知識分子、官員等社會群體進行了分析。  為此,本報記者圍繞「社會階層的流動與固化」專訪楊繼繩。
  • 網際網路階層固化?倒也不盡然
    於是,關於網際網路階層固化的說法不脛而走。本文作者對這個現象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思考,與你分享。或許不是什麼「網際網路階層固化」,是我們的想像力還不夠。如果從這種角度上說,網際網路似乎還處於年輕四射的少年時期,所以還談不上什麼網際網路階層固化。馬雲在談創業的機遇時說,「當初微軟做起來的時候,人們都說沒人能超越微軟,後來出現了雅虎;人們說沒人能超越雅虎,後來又出現了eBay;人們覺得eBay已經很了不起了,又出現了谷歌;當人們覺得谷歌已經像太陽一樣無法被超越了,又出現了Facebook。
  • 社會階層固化,怎樣才能逆襲人生?
    縱觀中國歷史長河,就是一部社會階層開化、固化、僵化、優化的演變過程。 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吳廣大澤鄉揭竿而起,掀開了改朝換代的大幕。貴族世襲,帝王世襲的結果就是不斷固化、僵化了官僚機制,進而國家機器難以運轉,社會矛盾不斷激化,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周而復始,國家和人民深受其難。
  • 階層固化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以前一直覺得是制度和文化讓階層形成了固化,信了好像就是在告訴自己,努力掙扎啥啊,再努力也已經被牢牢固化了,沒用的。現在回過頭再來看,這不正是標準典型的慫逼思想、弱勢文化嗎?所以哪裡有什麼階層固化,有的只是被錯誤觀念束縛下的無知與短視。因為不懂事物發展背後的規律與原則,因為不懂人性原理,所以無法通過原理和原則推算出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事情,也正是因為算不出,所以看不到,所以一臉懵逼不相信。正是因為不相信,所以短視。
  • 楊繼繩:權力市場經濟導致中國社會階層固化
    讀藥:近幾年來,關於當代社會階層分析出了好幾本書,你這本書和其它書有什麼不同?楊繼繩:是的,市場上有梁曉聲的《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有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當代社會階層研究報告》,還有其它。這說明階層問題是全社會都十分關注的問題。這些書各有千秋。
  • 美國的危機:階層固化
    但是2008年發生的金融大危機,讓很多人開始產生懷疑,甚至看到美國國內由於貧富差距和階層固化而產生的矛盾激化。該矛盾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得到徹底的爆發。美國這個國家到底怎麼了?美國是否因貧富差距而導致階層固化問題?如果真的存在,這個問題有多嚴重?「美國夢」是否已經不再可能?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談談這個問題。先來回答是不是。
  • 階層固化焦慮下最大的投資機會!
    回到前文的討論,既然你我時運不濟,那階層真的就已經固化了嗎?3)階層真的固化了嗎?不得不承認的一點就是,階層它真的已經開始在慢慢走向固化了。無論中國還是西方,社會階層的分化一直存在且不可能完全被消除,因為那樣不科學。
  • 心理學:這世界上根本沒什麼階層固化,只是你又窮又懶罷了
    階層固化vs階層流動 要證明階層固化是否存在,首先要明白什麼是階層固化,什麼是階層流動,這兩者的關係又是什麼。 社會學家是主要研究階層躍遷現象的群體,偶爾會有經濟學家也對階層現象感興趣。
  • 有效解決階層固化問題,才能擴大中產階級數量,構建小康社會
    階層是指由於經濟、政治、社會地位等因素不同而形成的社會集團,本質上是作為一定所有制形式和勞動方式的產物。階層劃分主要受收入狀況及所從事的經濟活動影響,在一定階段還受意識形態影響。我國傳統意義上的階層劃分,主要是以所從事的職業來對人群的身份進行界定,自古以來有士農工商的社會結構劃分。
  • 階層固化嚴重!20年後,我們的孩子是在幼兒園學外語,還是學貓叫
    但是另一所學校裡學生玩樂、嗑藥、墮胎的情況比比皆是,形成鮮明的對比。說白了,學校檔次不同,源於家長的階層不同。美國已經進入階級固化階段。從奮鬥即可成功的「美國夢」到階層固化,其實並沒用多久。1959年,帕特南即將高中畢業,那時的美國還是一片機遇的樂土。家鄉小鎮上,富人、律師、碼頭工人、餐廳服務員都住在同一條街。
  • 階層固化,究竟是不是神話?究竟有沒有人能打破它?
    「階層固化」仿佛成了現今眾說紛紜的一個高頻詞。階層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它伴隨社會分工必然出現,它是社會發展的變化符號,正是不同階層的打亂和重組,才形成了社會的熱鬧和進步。階層有上、中、下之分,與之匹配的變量有經濟、社會互動、政治。
  • 韓國社會階層固化嚴重
    3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了「經濟增長成果的分配——亞洲的不平等分析」報告,顯示截止到2013年,韓國前10%上流階層的收入佔整體收入的比重為45%。這是亞洲國家中的最高值。韓國這個收入比重1995年為29%,18年後猛增了16個百分點。而同一時期內亞洲國家整體的上流10%收入佔有率平均只增長了1~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