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階層固化?倒也不盡然

2020-12-2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網際網路發展至今,似乎沒有新的需求了,創新的東西越來越難。大公司掌握著大部分的資源和客戶,小公司只能在溫飽線上掙扎。於是,關於網際網路階層固化的說法不脛而走。本文作者對這個現象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思考,與你分享。

或許不是什麼「網際網路階層固化」,是我們的想像力還不夠。

就像我小時候聽了爺爺講述愛迪生發明電燈泡的故事,從此就愛上了發明創造,但是總覺得我要發明的電器好像都有了,什麼電視機、洗衣機、電話座機、空調機都已經被發明了,陷入了不知道發明什麼電器的尷尬境地,於是故步自封的認為這些就是我們生活的所有電器了。

但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手機,破壁機,洗碗機,蒸蛋機各種新興產品應運而生,而且出現了萬物互聯的概念,一個移動終端就可以控制周圍世界,於是慢慢認識到世界是多元的,只要有需求,就會出現對應解決方案和產品。

那麼問題來了,未來還有我們認知範圍以外的網際網路產品或服務出現嗎?

答案是:一定有。

世界的發展總是千絲萬縷的,緩慢的自然進化都會出現新物種,何況富有靈性的人類智慧,所以時代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每個時代變遷的同時,都會誕生全新的、更偉大的企業,至少中國目前幾乎沒有百年企業,兩百年學府。

學府可能超過兩百年,但阿里未必能活102歲,就像馬雲評價俞敏洪一樣,未來中國的教育一定在,新東方未必在。如果從這種角度上說,網際網路似乎還處於年輕四射的少年時期,所以還談不上什麼網際網路階層固化。

馬雲在談創業的機遇時說,「當初微軟做起來的時候,人們都說沒人能超越微軟,後來出現了雅虎;人們說沒人能超越雅虎,後來又出現了eBay;人們覺得eBay已經很了不起了,又出現了谷歌;當人們覺得谷歌已經像太陽一樣無法被超越了,又出現了Facebook。

在國內也是這樣,就在幾年前很多人都以為BAT壟斷了中國的網際網路,我也一廂情願地認為阿里之後再無規模電商,但出現拼多多;百度之後再無規模信息化公司,但出現了今日頭條。

騰訊的社交又很穩定嗎,似乎也不盡然。各種興趣社交、陌生社交、熟人社交、視頻社交蠢蠢欲試,至少讓騰訊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就被顛覆了,人言「焦慮的騰訊」一點也不誇張。

所以網際網路階層固化的 「固」是雞蛋殼的「固」還是石頭的」固「,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檢驗,至少目前來說還沒堅硬到石頭的地步,因為網際網路企業變化速度太快了!

比如聚美優品,幾年前和京東還有的一拼,現在呢?比如中興,被處罰前,都是一直標榜華為的,如今呢?為了償還美國,中興賣了很多旗下公司,從同學那裡獲得消息,稱公司好幾個項目回不了款,就是因為中興子公司破產,中興裁業務主攻5G。

比如頭條反超百度;比如現在戴爾,仍是一流公司,但現在位置已經岌岌可危了,網際網路不增長就是虧損;再比如雅虎、瑞星殺毒、人人網、OFO等衰落中的網際網路企業,

在網際網路的衰落世界裡,可能沒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概念,就像諾基亞的隕落。

與其說網際網路階層固化,不如說是網際網路企業的思維固化。

這個是對企業的,對個人就更不用說了,相比傳統行業,IT網際網路或許仍然是階層上升的最好選擇。不然你去搞搞房地產、搞搞新能源,那如何破解網際網路的階層固化呢?

我覺得有三點可以參考。

一、抓住小程序與短視頻風口

小程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確實讓每一個創業者都有自己的聲音,在此不贅述。短視頻也確實是一個風口,我之前關注了一個美語說得很流利的美女,或許是第一眼看起來漂亮而關注的吧。

我關注的時候她只有兩個posts,當她有266個posts的時候,她居然開始賣課了。有兩門課程《美式發音》¥299和《日常口語》¥399,兩門課程訂單量都過萬了,直接引導到淘寶售賣,對她來說短期內獲得1000萬不是什麼難事,這個額度相當於一個普通創業公司的A輪了,她還只是草根長河中的一朵浪花而已……

人民廣場的鋼琴實體店一年賣不了多少臺鋼琴,但是通過快手抖音一天可能就會賣出好幾臺。諸如散打哥帶貨、劉一手走量刷關注就不說了,農民通過短視頻創作一躍而成為月入千萬的大戶,這已不再是稀有的神話之說。

一定程度上,短視頻創作本身也體現著社會資源的跨階層流動,對社會也具有重大意義,所以短視頻是一個巨大的藍海,是繼微信公眾號後的又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平臺。未來高手在民間,當全民被激發後,未來明星可能也會大量在民間誕生,短視頻會很形象地造就一批既會賺錢又有名氣的人。

重點是全民參與,這是史無前例的。這裡有大量商業場景有待挖掘,在這裡還沒有看到明顯的網際網路階層固化,就看網際網路人的悟性和思維是否固化了。

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堅信一點,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只要有夢想,只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依然還有巨大機會和想像空間。

二、精心化運營小而美的公司

把別人不願意做的,做不了的做到極致。就像任總說的磨豆腐,你把豆腐磨好了,磨到行業第一,你就是贏家。

有產品經理用omnigraffle畫原型的嗎,有人使用Omni Group系列的軟體嗎,感覺如何……

OmniFocus 最佳的GTD時間管理工具,可能沒有之一OmniGraffle 讓畫流程圖也變成一件有樂趣的事情OmniOutliner 一款強大到可能替代Word和Pages的生產力軟體OmniPlan 一款高大上的項目管理軟體

他們的軟體我都付費了,兩個字:[極致]。他們有一個吊炸天的理念:做最好的產品,只要自身足夠好自然會有市場去追捧,你愛用不用。

Omni Group可以說是一路緊隨Jobs,從NeXT隨後蘋果,自家的產品開發也和Apple一貫的精益求精相匹配,甚至有人為了使用Omni的應用轉而使用蘋果的產品,可見其魅力之大。這是真正殺手級的應用,即使收費昂貴粉絲依舊,這就像手機裡Apple,汽車裡的BMW一般。

更重要的是這家公司員工並不多,百人級別,還相當賺。,但他們很拼,夜以繼日地工作。他們有時每周工作超過 80 個小時,平時工作時間是 60 到 70 小時。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的企業能把產品打磨到這個程度嗎?

我也相信世界是守恆的,無論是能量還是資源,對於有限的資源只要去力爭,資源肯定會有所傾向的。

三、尋求差異化加大創新力度

對於那些看起來不可一世的大公司,也有弱點,通病盡犯,流程繁雜、效率低下,必然會降低創新能力。年初申報一個項目,年終通過了,但網際網路的時間點過去了,網際網路時代瞬息萬變,大公司沒有辦法快速適應外界的變化,所以小公司不會有大公司尾大不掉的麻煩,敏捷迅速。

在這種情況下,能不能帶動團隊內部經常腦暴如何創新求生存,差異求通道,這樣的問題思考久了,思路也會不斷出現。

不管階層固不固化,創新思維始終不能固化,引起階層固化的大公司僵化或許是小公司的機會。

對於很多新生的公司,總有很多人擔心會被大公司兼併收購,但很多時候,被大公司關注那是因為你確實產生了經濟效益,而且未來可期。但是,恭喜你,你已經跨入新的階層了……

或許40、50歲的企業大齡高層偶爾感嘆階層固化,但30歲的中堅力量不能。

奮鬥的年輕人生而就是為了打破階層固化,否則年輕的階層都定型了,不流動了,國家的活力在哪裡?未來在哪裡?帶來的社會問題也必然隨之加劇,對於網際網路的階層固化,我們年輕人可聽而不可服。

本文由@陸訊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不是階層固化,而是你的階層固化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階層固化的含義社會學把由於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而形成的,在社會的層次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稱為社會階層。各階層之間流動受阻的情況就稱為階層固化。早就有學者發出警告,21世紀中國的社會階層流動已經呈現出同代交流性減弱,代際遺傳性加強的趨勢,「拼爹遊戲」、「官二代」、「貧二代」和「蟻族」都是階層固化的產物。現在越來越多的事情都被【物化】了比如,婚姻裡面,有錢就有選擇權支撐選擇的是能力,而能力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錢。
  • 中國已經形成階層固化?
    美國社會大致分為精英階層、中產階層、貧窮階層,而且這三個階層基本已經固化了。假如你現在處於貧窮階層,那你的上幾代和你的家族後代可能一直都在這個階層,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子承父業。 中國是什麼情況呢?
  • 社會階層固化的成因與對策
    上世紀80—90年代末,中國的工人、農民這兩大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迅速分化。其間所有制結構調整和分配模式的變化加劇了階層的多元性。但是不到20年的時間,階層分化的速度趨緩,開始呈現固化趨勢。科學看待中國社會階層現狀,對有效落實政策,完善社會管理,保障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 社會階層固化,怎樣才能逆襲人生?
    所以,階層固化乃至僵化,必然激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激化了社會矛盾,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不可估量的災難。 02:社會階層固化,就會引起一系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一旦社會階層固化,就像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勢必會一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 無關的流動感知:中國社會「階層固化」了嗎?
    我們認為,如果「階層固化」漸已成為社會現實,那麼在宏觀層面,過低的流動率會使得公眾總體的自我流動感知惡化,觸發人們對「階層固化」的關注:流動感知越向下,固化關注度就越高。反之,如果「階層固化」並非現實而只是一種預警,社會流動率並沒有降低到危險點,那麼公眾對「階層固化」的關注和自身的流動感知就不會存在關聯。
  • 楊繼繩:警惕社會階層的固化
    「社會階層固化」的話題再次浮出水面。而新華社原高級記者楊繼繩的《中國當代社會階層分析》一書最新修訂本近日出版,該書對農民、農民工、工人、私有企業主、知識分子、官員等社會群體進行了分析。  為此,本報記者圍繞「社會階層的流動與固化」專訪楊繼繩。
  • 階層固化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以前一直覺得是制度和文化讓階層形成了固化,信了好像就是在告訴自己,努力掙扎啥啊,再努力也已經被牢牢固化了,沒用的。現在回過頭再來看,這不正是標準典型的慫逼思想、弱勢文化嗎?所以哪裡有什麼階層固化,有的只是被錯誤觀念束縛下的無知與短視。因為不懂事物發展背後的規律與原則,因為不懂人性原理,所以無法通過原理和原則推算出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事情,也正是因為算不出,所以看不到,所以一臉懵逼不相信。正是因為不相信,所以短視。
  • 30歲李子柒逆襲:階層固化不可怕,怕的是思維固化
    階層固化一直以來是比較扎心的話題。曾經,北京的文科狀元熊軒昂說了一段話,大致是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而他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因而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在學習上比農村孩子走了很多捷徑。熊軒昂的話引發了我們對階層的思考,寒門真的難出貴子了嗎?
  • 美國的危機:階層固化
    但是2008年發生的金融大危機,讓很多人開始產生懷疑,甚至看到美國國內由於貧富差距和階層固化而產生的矛盾激化。該矛盾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得到徹底的爆發。美國這個國家到底怎麼了?美國是否因貧富差距而導致階層固化問題?如果真的存在,這個問題有多嚴重?「美國夢」是否已經不再可能?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談談這個問題。先來回答是不是。
  • 韓國社會階層固化嚴重
    3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了「經濟增長成果的分配——亞洲的不平等分析」報告,顯示截止到2013年,韓國前10%上流階層的收入佔整體收入的比重為45%。這是亞洲國家中的最高值。韓國這個收入比重1995年為29%,18年後猛增了16個百分點。而同一時期內亞洲國家整體的上流10%收入佔有率平均只增長了1~2個百分點。
  • 階層固化,你有感了嗎?
    最近,很多大V告訴我們:美國的階層固化那是非常嚴重的。原因嘛,因為美國是一個自由資本主義國家,這樣的國家中社會各階層人員的流動,受到了資本流動的制約,於是美國社會窮者恆窮,富者恆富,社會階層呈現出越來越板結的情況……巴拉巴拉這個結論我認同,原因嘛,有必要掰斥掰斥。
  • 直面中國階層固化的現實,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經濟觀察報 陶舜/文 就當下中國而言,階層固化了嗎?答案因人而異。有人說固化了,因為通過教育,階層會遺傳。有人說階層固化論不成立,當今中國著名的企業家如馬雲、王衛、劉強東等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著名演員王寶強就是農民家庭出身。
  • 階層固化,究竟是不是神話?究竟有沒有人能打破它?
    「階層固化」仿佛成了現今眾說紛紜的一個高頻詞。階層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它伴隨社會分工必然出現,它是社會發展的變化符號,正是不同階層的打亂和重組,才形成了社會的熱鬧和進步。階層有上、中、下之分,與之匹配的變量有經濟、社會互動、政治。
  • 資料:「階層固化」挑戰中國(圖)
    文章感嘆,貧富差距加大的趨勢日趨嚴重,「階層固化」所導致的嚴峻社會現實已經擺在我們面前,再不可漠視。  近年來,「農民工二代」、「貧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壟二代」(全家幾代人都在國有壟斷企業)的概念日漸清晰,人們感到改變命運的渠道越來越窄。由社會底層向中間階層以及更上階層流動的難度真的越來越大了嗎?
  • 階層固化了嗎,從剪一次頭髮10000塊的理髮師說起
    當今社會正流傳著一種階層固化,寒門難出貴子的說法。聽起來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我奉勸大家千萬不要被這樣的說法左右。這種說法會成為你偷懶的藉口,讓你終生碌碌無為,最後還自我安慰果然是階層固化了。如果這時聽信了階層固化的說法,覺得你的出身平凡,再怎麼努力也是白搭,結果怎樣可想而知。雖然社會一直在發展變動,成功的難度也確實受時間和趨勢的影響,但階層永遠不會固化,只要你足夠努力。最近看到這樣一個真實案例,是對階層固化這種說法最好的反擊。
  • 清北畢業生到街道:學歷階層固化的隱憂
    背後的事實:學歷階層固化 在我們質疑是否是「人才浪費」的同時,我們不要忽略了,這些清北學生往往是帶著「光環」和「尚方寶劍」下到基層的,大多清北博士生直接安排在正科、副處的崗位上,不需要與那些普通院校畢業生參加「公考」同臺競爭,不需要一步步按部就班地晉升。甚至在一些單位、一些行業清華北大的「金字招牌」也成為了選拔晉升「特權」符號。
  • 人民日報:社會階層固化趨勢加劇 一代窮世代窮
    侄女的反應倒很平靜:「上四年大學,一年得花兩萬多,到頭來工作還是不好找,不如現在出去打工。」侄女說,在她就讀的鄉鎮高中,升學率低,上好大學難,棄考的同學屢見不鮮,「除非你考上一線名校,否則念書的路也不平坦。」讀書改變命運,這是我們從小認定的道理,然而在侄女這代人眼中,這條路越來越難。過去10多年間,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增大,但農村生源在重點大學所佔比例卻逐年下降。
  • 誰說社會階層已經固化?打破社會階層固化很容易!
    這幾天,有篇文章在網上瘋傳,大意是說中國的社會階層已經相當固化,普通民眾的上升通道正在關閉。若非天生奇才、相貌出眾,在這個時代,想實現社會階層的躍遷,比買彩票中大獎還難。難道沒有天賦、才華和美貌,就真的沒有可能打破現有階層嗎?
  • 中國社會階層固化趨勢加速 縱向流動通道漸狹窄
    中新網6月27日電 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最新一期刊登蔡志強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國至今尚未形成穩定的橄欖型社會結構,中間階層總體比例較小,階層固化的趨勢明顯加速。表現為社會縱向流動的通道日漸狹窄,下層社會向上流動受阻,社會結構調整速度變慢,制度變革與調整的動力減弱;大量剛剛擺脫貧困狀態的階層,面臨著難以共享發展成果的窘迫境地。
  • 「階層固化」擔憂時有出現,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
    今年高考以來,網上輿論場一些觀點認為讀書對於改變階層固化的能力越來越弱,並引起了一定共鳴。6月23日,北京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一段視頻引爆網絡,再一次引發了輿論對階層固化的關注和討論。他提到「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通俗來講,就是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種」。一些網民對他的觀點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