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固化,你有感了嗎?

2020-09-03 華媒社

最近,很多大V告訴我們:美國的階層固化那是非常嚴重的。原因嘛,因為美國是一個自由資本主義國家,這樣的國家中社會各階層人員的流動,受到了資本流動的制約,於是美國社會窮者恆窮,富者恆富,社會階層呈現出越來越板結的情況……巴拉巴拉

這個結論我認同,原因嘛,有必要掰斥掰斥。


美國私立學校的教學水平要遠遠超過公立學校,地球人都知道。美國8所「常青藤」大學如哈佛、普林斯頓、哥倫比亞等大學中,除康奈爾大學公私兼具以外,其他學校都是私立。私立不僅意味著高昂的學費,還有很多頗具操作空間的明規則。這意味著一個普通的學生,即使具備了足夠的學識素養,但是想要進入好的大學就讀也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接受名校教育,將自己的孩子與普通人的孩子區分開來,資源多的家庭子女與窮人孩子的命運軌跡於是徹底分叉,名校畢業生找到更好的工作,結識更多與自己同等優秀的朋友,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機會走上成功的道路。

這種狀況是否美國獨有,先打個大大的問號。

聊聊中國農村,四十年前的中國農村。老王家有仨孩子,全家人節衣縮食,支持最有天賦的老三上學。老三通過努力考上重點大學。重點大學,你懂的,通常學費不高,而且有一定的補貼,一家人扛得住。老三大學畢業,幾乎一定可以進城找到一個諸如公務員、國企員工或外企員工這樣的好工作。老三會千方百計地幫助自己的兄弟姐妹進城,幫助全家人實現收入的躍升和身份的轉換。

這是制度優勢嗎?不一定。

還記得我們歷史上的一些特殊時期嗎?中國精英階層人數銳減,形成斷層。之後,政府採用了通過高考來選拔培養人才的機制。當時的高考對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而言是公平的。那段時期,大學生供不應求,只要能考上大學,通常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很重要的一點,那個時期缺少資源雄厚的人跟草根爭資源。換言之,一場大災難,不經意間提高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的階層流動性。

現如今,高考依然是世界上看起來最公平的考試。但農村與大城市的教育資源能比嗎?學區房是想買就能買得起的嗎?學區房的指定,你懂嗎?

說一個小數字,北大清華的農村學生比例已經從30年前的30%左右,下降為不足10%。


任何一個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出現一批資源豐富的精英階層,他們是搶奪社會資源的主力軍,是階層固化的元兇。

幸運的是,我們的制度優勢,讓資源的調試存在未來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不是階層固化,而是你的階層固化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階層固化的含義社會學把由於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而形成的,在社會的層次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稱為社會階層。各階層之間流動受阻的情況就稱為階層固化。早就有學者發出警告,21世紀中國的社會階層流動已經呈現出同代交流性減弱,代際遺傳性加強的趨勢,「拼爹遊戲」、「官二代」、「貧二代」和「蟻族」都是階層固化的產物。現在越來越多的事情都被【物化】了比如,婚姻裡面,有錢就有選擇權支撐選擇的是能力,而能力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錢。
  • 網際網路階層固化?倒也不盡然
    於是,關於網際網路階層固化的說法不脛而走。本文作者對這個現象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思考,與你分享。或許不是什麼「網際網路階層固化」,是我們的想像力還不夠。與其說網際網路階層固化,不如說是網際網路企業的思維固化。這個是對企業的,對個人就更不用說了,相比傳統行業,IT網際網路或許仍然是階層上升的最好選擇。不然你去搞搞房地產、搞搞新能源,那如何破解網際網路的階層固化呢?我覺得有三點可以參考。
  • 中國已經形成階層固化?
    美國社會大致分為精英階層、中產階層、貧窮階層,而且這三個階層基本已經固化了。假如你現在處於貧窮階層,那你的上幾代和你的家族後代可能一直都在這個階層,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子承父業。 中國是什麼情況呢?
  • 階層固化背後的本質是什麼
    以前一直覺得是制度和文化讓階層形成了固化,信了好像就是在告訴自己,努力掙扎啥啊,再努力也已經被牢牢固化了,沒用的。現在回過頭再來看,這不正是標準典型的慫逼思想、弱勢文化嗎?所以哪裡有什麼階層固化,有的只是被錯誤觀念束縛下的無知與短視。因為不懂事物發展背後的規律與原則,因為不懂人性原理,所以無法通過原理和原則推算出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事情,也正是因為算不出,所以看不到,所以一臉懵逼不相信。正是因為不相信,所以短視。
  • 階層固化了嗎,從剪一次頭髮10000塊的理髮師說起
    當今社會正流傳著一種階層固化,寒門難出貴子的說法。聽起來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我奉勸大家千萬不要被這樣的說法左右。這種說法會成為你偷懶的藉口,讓你終生碌碌無為,最後還自我安慰果然是階層固化了。當你行進在成功的正確道路上,或者馬上接近成功,只要再努力拼一把,衝刺一下,就可以夢想成真時。如果這時聽信了階層固化的說法,覺得你的出身平凡,再怎麼努力也是白搭,結果怎樣可想而知。雖然社會一直在發展變動,成功的難度也確實受時間和趨勢的影響,但階層永遠不會固化,只要你足夠努力。
  • 無關的流動感知:中國社會「階層固化」了嗎?
    我們認為,如果「階層固化」漸已成為社會現實,那麼在宏觀層面,過低的流動率會使得公眾總體的自我流動感知惡化,觸發人們對「階層固化」的關注:流動感知越向下,固化關注度就越高。反之,如果「階層固化」並非現實而只是一種預警,社會流動率並沒有降低到危險點,那麼公眾對「階層固化」的關注和自身的流動感知就不會存在關聯。
  • 階層真的越來越固化了嗎?你該如何面對孩子的20年後
    階層固化並非空穴來風美國有一部書《我們的孩子》,是哈佛大學教授羅伯特 帕特南研究著作,在這本書裡,他們追蹤了107位美國各地的年輕人和他們的家庭情況,分別考察了下層社會家庭,中層家庭和上層家庭在的家庭資產情況和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這些孩子之後的發展,他們發現:階層固化並非是空穴來風。
  • 心理學:這世界上根本沒什麼階層固化,只是你又窮又懶罷了
    這幾年階層固化被人們高頻率的提及,非常熱衷於提階層固化的無疑是大眾媒體。 事實真的像大眾媒體說的那樣發生階層固化了嗎?我們的努力究竟會在階層躍遷中扮演什麼角色?
  • 90後的社會「階層」逐漸固化,你的孩子在哪一層?
    就不能聽一些鋼琴曲嗎?」作為一名老師,朋友妻子潛意識裡認為這種歌曲既不能給孩子們帶來價值觀上的正確引導,也不能培養孩子們的審美和樂感。但是,在那個環境下,孩子只能學到這些。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妻子和一位在一線城市工作的朋友聊天,說起了這件事,自然就好奇問道:「大城市的幼兒園也是這樣教的嗎?」
  • 社會階層固化,怎樣才能逆襲人生?
    所以,階層固化乃至僵化,必然激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激化了社會矛盾,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不可估量的災難。 02:社會階層固化,就會引起一系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一旦社會階層固化,就像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勢必會一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 楊繼繩:警惕社會階層的固化
    「社會階層固化」的話題再次浮出水面。而新華社原高級記者楊繼繩的《中國當代社會階層分析》一書最新修訂本近日出版,該書對農民、農民工、工人、私有企業主、知識分子、官員等社會群體進行了分析。  為此,本報記者圍繞「社會階層的流動與固化」專訪楊繼繩。
  • 社會階層固化的成因與對策
    上世紀80—90年代末,中國的工人、農民這兩大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迅速分化。其間所有制結構調整和分配模式的變化加劇了階層的多元性。但是不到20年的時間,階層分化的速度趨緩,開始呈現固化趨勢。科學看待中國社會階層現狀,對有效落實政策,完善社會管理,保障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 階層固化,白關的窮人奮鬥還有用嗎?
    實際上,「量身定做」正是白關的窮人和富人在現實地位差距上的真實折射,也是白關窮人和富人階層固化的真實表現:窮人一代不如一代,富人一代比一代強。   還是回到高考這個話題上,相同的年齡,不同的付出,最終卻讓青春時付出多的,學習好的,反而有個不怎麼樣的人生:這都是階層固化惹的禍。學習差爛學校,卻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學習好很努力卻一直迷茫的活著,並不見得有什麼前途。
  • 直面中國階層固化的現實,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經濟觀察報 陶舜/文 就當下中國而言,階層固化了嗎?答案因人而異。有人說固化了,因為通過教育,階層會遺傳。有人說階層固化論不成立,當今中國著名的企業家如馬雲、王衛、劉強東等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著名演員王寶強就是農民家庭出身。
  • 「階層固化」擔憂時有出現,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
    有學者撰文分析認為:「高房價是階層固化的表徵,學區房不僅是學票,更是階層晉升的入場券;誰也不甘心、也不敢在這場資產盛宴中置身事外。」3月,「中產教育鄙視鏈」觀點在網絡熱傳。在「階層固化」不斷升溫、民眾擔憂情緒進一步滋生過程中,主流媒體通過各類渠道對這種說法給予駁斥,對於網絡信息去偽存真、網民情緒扶正抑偏、網民憂慮的答疑解惑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輿論引導的力度。比如,《人民日報》6月13日的評論文章《社會穩定不等於階層固化 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暢通社會流動通道》,旗幟鮮明地指出社會對「階層固化」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 30歲李子柒逆襲:階層固化不可怕,怕的是思維固化
    階層固化一直以來是比較扎心的話題。曾經,北京的文科狀元熊軒昂說了一段話,大致是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而他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因而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在學習上比農村孩子走了很多捷徑。熊軒昂的話引發了我們對階層的思考,寒門真的難出貴子了嗎?
  • 只有1%的人能看明白:你的階層固化,就在日復一日「看見」之中
    不管你對階層的定義用何等標準,總是可以分出個高中低的。今天老胡所講的「階層固化」,並非階級主義,並非指財富的優劣或地位的高低,而是做人的層次。而是讓我們懂得,物種都會進化,並非你已經為人,就達到了最終狀態,我們存在的主題之一就是不斷地讓自己進化,這包括你的知識、眼界、言談舉止、思想格局等等。階層固化,就是停止了自我進化。
  • 美國的危機:階層固化
    但是2008年發生的金融大危機,讓很多人開始產生懷疑,甚至看到美國國內由於貧富差距和階層固化而產生的矛盾激化。該矛盾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得到徹底的爆發。美國這個國家到底怎麼了?美國是否因貧富差距而導致階層固化問題?如果真的存在,這個問題有多嚴重?「美國夢」是否已經不再可能?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談談這個問題。先來回答是不是。
  • 韓國社會階層固化嚴重
    3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了「經濟增長成果的分配——亞洲的不平等分析」報告,顯示截止到2013年,韓國前10%上流階層的收入佔整體收入的比重為45%。這是亞洲國家中的最高值。韓國這個收入比重1995年為29%,18年後猛增了16個百分點。而同一時期內亞洲國家整體的上流10%收入佔有率平均只增長了1~2個百分點。
  • 英式「自由主義」適合中國嗎?英國階層固化嚴重嗎?比之中國如何...
    X 英式「自由主義」適合中國嗎?英國階層固化嚴重嗎?比之中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