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真的越來越固化了嗎?你該如何面對孩子的20年後

2020-08-08 jason媽咪有辦法

階層固化並非空穴來風

美國有一部書《我們的孩子》,是哈佛大學教授羅伯特 帕特南研究著作,在這本書裡,他們追蹤了107位美國各地的年輕人和他們的家庭情況,分別考察了下層社會家庭,中層家庭和上層家庭在的家庭資產情況和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這些孩子之後的發展,他們發現:階層固化並非是空穴來風。

  • 首先從教育資源上來:中上層家庭的孩子,一般會進入價格昂貴的私立學校,而下層的孩子都是進入公立學校,其教育資源差別很大。
  • 其次,在教育投入上也不同:中上層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培養孩子上投入更多,這個投入不光是在金錢上,還有高質量的陪伴上。

那裡面有句話說:你沒有看到中上階層對孩子的用心程度,窮人也看不到。

那麼,真的是寒門再難出貴子?處於底層階層的家庭孩子就真的只能混在底層嗎?

思維與格局的不同也造就了階層固化

其實,這裡面真的有一個思維和格局的問題。

之前曾經看過一個報導,長春一個居民,為了讓老公在回家前能有一個免費車位,在寒風中帶著孩子在車位那裡坐了3個多小時。

真的很心疼這個孩子,因為父母給他傳遞的價值觀是:3個小時不重要,在寒風中身體被吹得冷冷地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個不花錢的車位。

世界首富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句話:一旦你有了省錢的腦袋,就沒有精力培養一個賺錢的腦袋,所以窮得很穩定。

這句話真的很毒,毒雞湯一樣,但是卻毒得讓人幡然醒悟。

在經濟學領域,有個時間成本的概念,就是把時間當做貨幣,當你的時間過去時,就像把那些鈔票花出去了,那些鈔票不再屬於你,但是,鈔票還可以賺回來,時間可以逆流嗎?

而我們每個人,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每一天,都是自己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

當父母每天只是想著如何花費大量時間來省錢時,就很難再有遠見去讓孩子見識遠方

這樣怎麼可能不階層固化?

所以說,從更深層次的原因上來說,固化更多的是思維和格局,這是根本原因。

網絡時代的發展,已經讓全世界都變得扁平化,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也促使世界更加更公平化了。

就從教育資源來看,只要有網絡,各個城市,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村落,也可以擁有相同的來自網絡上資源。而像我們小時候,連連課外書都很少,每天看的主要就是課本,所以知識面等並不足,面對大城市來的親戚家小姐姐,那時候真的感覺自己見識短的不止是一星半點。

而無論你在什麼地方,不論是貧窮還是中層,想逆襲,就應該賦予孩子更大的格局和思維,而不是只看見眼前利益。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籤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讚並轉發!

相關焦點

  • 階層固化嚴重!20年後,我們的孩子是在幼兒園學外語,還是學貓叫
    如果說中美存在幾十年的發展時間差,那麼帕特南筆下的美國現狀,有可能就是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即將面對的明天。小鎮的湖岸被開發為別墅,成了富人區,而窮人則慢慢聚集在另外的區域,「我們的孩子」變成了「你的孩子,我的孩子」,再也沒了相親相愛的氛圍,兩撥人交流漸少。在帕特南從年輕到年老的半個世紀,階層固化的過程已經完成。
  • 90後的社會「階層」逐漸固化,你的孩子在哪一層?
    掛了電話,朋友妻子就開始嘆氣:「別人的孩子在幼兒園學外語,我們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學貓叫。階層固化,從三歲已經開始了。」不久後,朋友和妻子就決定舉家遷往大城市。別墅換成不足70平的老舊單元樓,每天擠著公交地鐵上班。做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孩子,能夠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 階層固化,你有感了嗎?
    最近,很多大V告訴我們:美國的階層固化那是非常嚴重的。原因嘛,因為美國是一個自由資本主義國家,這樣的國家中社會各階層人員的流動,受到了資本流動的制約,於是美國社會窮者恆窮,富者恆富,社會階層呈現出越來越板結的情況……巴拉巴拉這個結論我認同,原因嘛,有必要掰斥掰斥。
  • 「階層固化」擔憂時有出現,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
    今年高考以來,網上輿論場一些觀點認為讀書對於改變階層固化的能力越來越弱,並引起了一定共鳴。6月23日,北京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一段視頻引爆網絡,再一次引發了輿論對階層固化的關注和討論。他提到「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通俗來講,就是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種」。一些網民對他的觀點表示贊同。
  • 美國的危機:階層固化
    但是2008年發生的金融大危機,讓很多人開始產生懷疑,甚至看到美國國內由於貧富差距和階層固化而產生的矛盾激化。該矛盾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得到徹底的爆發。美國這個國家到底怎麼了?美國是否因貧富差距而導致階層固化問題?如果真的存在,這個問題有多嚴重?「美國夢」是否已經不再可能?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談談這個問題。先來回答是不是。
  • 不是階層固化,而是你的階層固化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階層固化的含義社會學把由於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而形成的,在社會的層次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稱為社會階層。各階層之間流動受阻的情況就稱為階層固化。早就有學者發出警告,21世紀中國的社會階層流動已經呈現出同代交流性減弱,代際遺傳性加強的趨勢,「拼爹遊戲」、「官二代」、「貧二代」和「蟻族」都是階層固化的產物。現在越來越多的事情都被【物化】了比如,婚姻裡面,有錢就有選擇權支撐選擇的是能力,而能力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錢。
  • 「感謝貧窮」的北大學霸打臉「階層固化論」,孩子的未來不必認命!
    一位大V對此的評價獲得了廣泛共鳴:貧窮沒有什麼好感謝的,姑娘,該感謝的,是你母親對知識的渴求與對兒女成才的執著,是你自己的努力與上進,你應該感謝自己沒有把「階層固化」一說當回事,沒有因為物質上的貧困就認命、就自棄。
  • 30歲李子柒逆襲:階層固化不可怕,怕的是思維固化
    階層固化一直以來是比較扎心的話題。曾經,北京的文科狀元熊軒昂說了一段話,大致是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而他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因而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在學習上比農村孩子走了很多捷徑。熊軒昂的話引發了我們對階層的思考,寒門真的難出貴子了嗎?
  • 資料:「階層固化」挑戰中國(圖)
    今年9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長篇通訊《社會底層人群向上流動面臨困難》,提出一個疑問:窮會成為窮的原因,富會成為富的原因嗎?文章感嘆,貧富差距加大的趨勢日趨嚴重,「階層固化」所導致的嚴峻社會現實已經擺在我們面前,再不可漠視。
  • 網際網路階層固化?倒也不盡然
    編輯導讀:網際網路發展至今,似乎沒有新的需求了,創新的東西越來越難。大公司掌握著大部分的資源和客戶,小公司只能在溫飽線上掙扎。於是,關於網際網路階層固化的說法不脛而走。本文作者對這個現象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思考,與你分享。或許不是什麼「網際網路階層固化」,是我們的想像力還不夠。
  • 直面中國階層固化的現實,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經濟觀察報 陶舜/文 就當下中國而言,階層固化了嗎?答案因人而異。有人說固化了,因為通過教育,階層會遺傳。有人說階層固化論不成立,當今中國著名的企業家如馬雲、王衛、劉強東等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著名演員王寶強就是農民家庭出身。
  • 無關的流動感知:中國社會「階層固化」了嗎?
    在2011年前後,「階層固化」一詞開始逐漸引發輿論熱議(蔡志強,2011;李煜,2011;顧駿,2011;唐昊,2012;辛明等,2011)。圖1展示了我國2011年到2016年以來,「階層固化」一詞在全國各省2億用戶新浪微博、10萬家網站網頁和BBS論壇出現的標準化頻率曲線圖。
  • 楊繼繩:警惕社會階層的固化
    日前,《南方周末》發問:窮孩子沒春天———寒門子弟為何離一線大學越來越遠?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幾位本科生在清華2010級學生中做的抽樣調查顯示,農村生源佔總人數的17%,可在當年的高考考場裡,全國農村考生的比例是62%。  「社會階層固化」的話題再次浮出水面。
  • 中國已經形成階層固化?
    美國社會大致分為精英階層、中產階層、貧窮階層,而且這三個階層基本已經固化了。假如你現在處於貧窮階層,那你的上幾代和你的家族後代可能一直都在這個階層,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子承父業。 中國是什麼情況呢?
  • 英式「自由主義」適合中國嗎?英國階層固化嚴重嗎?比之中國如何...
    英國階層固化嚴重嗎?比之中國如何?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就英國來說,自由主義曾經是他的旗幟,不過這也有古典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之分,前者希望搞小政府,個人自由自在的發財,這在本身力量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是可以的,因為世界其他國家玩不過你,搞這種自由自在肯定是強者勝,得利更多,不過後來情況變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美國德國日本都崛起了,這時候英國還搞古典自由主義,倡導自由放任那一套,導致國家力量被重視關稅保護國家提出產業革命的後進國家超越了,所以後來出現了新自由主義
  • 階層固化焦慮下最大的投資機會!
    回到前文的討論,既然你我時運不濟,那階層真的就已經固化了嗎?3)階層真的固化了嗎?不得不承認的一點就是,階層它真的已經開始在慢慢走向固化了。無論中國還是西方,社會階層的分化一直存在且不可能完全被消除,因為那樣不科學。
  • 未來20年,你的孩子將面臨怎樣的階層分化?
    也許你會問:美國的教育和社會狀況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如果說中美存在幾十年的發展時間差,那麼帕特南筆下的美國現狀,有可能就是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即將面對的明天。所以,這可能是一本「洩露天機」的書:未來,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殘酷。 本文原文來自:書單 01.
  • 你的孩子,未來20年將面臨怎樣的階層分化?
    如果說中美存在幾十年的發展時間差,那麼帕特南筆下的美國現狀,有可能就是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即將面對的明天你在美國是工薪階層?對不起你的孩子只能上公立,你連有錢人的後代都見不到。想上好大學?對不起,你們來自「義務教育」高中的申請好大學基本看不到,就算要了你你也讀不起。
  • 你的孩子, 未來20年將面臨怎樣的階層分化?
    也許你會問:美國的教育和社會狀況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如果說中美存在幾十年的發展時間差,那麼帕特南筆下的美國現狀,有可能就是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即將面對的明天。所以,這可能是一本「洩露天機」的書:未來,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殘酷。
  • 只有1%的人能看明白:你的階層固化,就在日復一日「看見」之中
    經過一年、兩年、三四年這樣娛樂式的學習後,很多人發現自己並沒有提高,反而多了一些對現實的抱怨。因此對學習的內容和方法提出了質疑,這樣真的能改變職場發展,能提升能力嗎?為什麼很多企業反而在採購專業的課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