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蹲著腿,左手拿紙,右手拿剪刀,視線在前方側坐著的遊客身上和剪紙上來迴轉換,手裡剪刀快速轉動……一分鐘後,於隆手裡方方正正的紙張變成了人像。仔細一看,於隆剪出來的側面人像惟妙惟肖,與真人神似,贏得圍觀遊客頻頻點頭:「這個像,確實像……」一個多月以前,於隆來到成都寬窄巷子。剪紙作為非遺文化,他覺得這裡的文化氛圍足夠,能讓更多人認識剪紙,同時也能增收。大家看到只需一分鐘的人像剪影,背後是他堅持了13年的學習。
13年的功底
一分鐘剪出側臉剪影
1月4日,於隆在寬窄巷子一家奶茶店前,簡易地擺著自己的攤子。桌子上放著一些剪好的成品,桌前是一個椅子,遊客往上坐一兩分鐘,一張側臉剪影便立刻成型。
每次開始剪影前,他會招呼兩句:「大家看好了,看我的表演……」話音剛落,「手起刀落」,一張正正方方的絨布紙變成了側臉人像,引得周圍人驚嘆「真的像」!上一個人離座,很快,下一個人又坐了上去。
於隆剪影的姿勢很獨特。為了方便觀看客人,他半蹲著,儘量和客人在一個水平線上。開始剪影前,他和客人交流的時候,基本就對他們的樣子有了大概的印象。真正剪的時間,大約在一分鐘左右。
↑於隆的攤子。
↑於隆現場剪影。
「我從事這一行13年了。平均下來一分鐘能剪一個人,有的人複雜一點一分多鐘,我最快的速度是20秒。」於隆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現場剪影之外,他還會雕刻正面人像,載體是紙張、樹葉、蘋果等。「不過正面雕刻很花費時間,起碼要半個小時,做的人比較少。」
↑正面人像雕刻。
↑於隆葉雕。
由於長時間使用剪刀、刻刀,他右手包著創可貼,不是因為有傷口,而是因為有老繭。
從小受家裡影響學會剪紙
人像剪影精髓是神態
於隆今年31歲,出生在重慶。他從小看著家裡人做剪紙,剪窗花、剪禮花……耳濡目染,小時候的他也能拿著剪刀做做樣子。
「小時候就是喜歡,但沒想到會做成職業。」於隆向記者表示,自己大學畢業沒多久,他放棄了籤好的工作,決定專職做剪紙,這一剪就是13年。
10多年前,於隆專門到深圳跟師傅學習人像剪影。他有剪紙基礎,人像剪影就是在剪紙上創新發展來的,只不過手上的紙不是剪成窗花一類東西,而是按著人像剪出輪廓,這和一般剪紙固定的花式區別在於,每個人長得不一樣,每張剪紙剪出的樣子自然也不一樣。
「沒有學過美術,就是日積月累的技術,最主要是抓住人的神態,比如下巴。最難剪的是小孩和老人,小孩愛動坐不住,沒有辦法在一個地方坐著不動,只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記住他的特徵,記在腦海裡。」
到成都之前,於隆在桂林和重慶都待過。去年11月中旬,於隆決定留在成都寬窄巷子。他考察了一陣,覺得這裡的文化氛圍可以待下去,能讓更多人認識剪紙,同時也能增收。
↑遊客圍觀。
紅星新聞記者 劉成夢 攝影報導
編輯 彭疆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