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七
人們常說,中國人喜歡存錢,大多數數據證明,這種觀點不是憑空捏造的。 中國的儲蓄率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 2015年,全國人均收入儲蓄超過4萬元,居世界第三位。 而第一名和第二名都是石油大國。有人說,這是否意味著我國已經快要成為發達國家了?
其實說到我們中國人喜歡存錢,不是因為我們有那麼多錢要成為發達國家了,而是因為我們的"飢餓記憶"太深、太長。事實上,就在20或30年前,大多數人還在為溫飽擔憂。 雖然現在好多了,但是人們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 而且,中國人口眾多,社會福利也不完善。 因此,在這種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我們要為來年的生活打好基礎,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所以儲存率並不能證明我國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那麼,發達歸家的標準是什麼呢?
發達國家的定義標準是較高的人均GDP和社會發展水平,通常以2萬美元作為分界線。發達國家是指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較高,人民生活水準較高的國家,又稱高經濟開發國家。
發達國家經濟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高,產業結構先進,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一般大於60%。
二:經濟運行機製成熟,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健全,經濟發展很有優勢,並有比較完善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三:經濟國際化程度高,外貿對外出口方面比較多,質量總體高,外貿在世界貿易總額中佔據較大份額,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跨國公司高度發展。
而我國式發展中國家,而"發展中國家"多用來形容一個國家人民生活水平較低,社會發展不夠完善,產業結構以第一或第二產業佔較大比例。同樣,這個概念不適用於來衡量綜合國力。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綜合國力已遠超大部分發達國家,較為典型的有中國,印度,土耳其,以色列,越南等。
那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區別顯而易見,二者的區別大致體現在人民生活水平,社會生活便利度與產業結構上。那麼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哪呢?
先來看2019年的情況,2019年美國GDP為21.43萬億美元,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中國2019年GDP為99.08萬億元人民幣,按美元計約14.5萬億美元,與美國依然有較大的差距。比美國少6.93萬億美元,中國GDP為美國GDP的67.7%。那麼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我國人口多,貧富差距太大。最近在總理答記者問時表示: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月收入1000元,是什麼概念,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數據也充分證明了我國貧富差距有多大。在我國2020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之後,下一步,應該縮小我國的貧富差距。
那麼我國距離成為發達國家還有多遠?
從可預測的未來5年來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我國年平均經濟增速大約為5.8%,那麼到2024年,我國GDP總量將達到20.97萬億美元,人均達到1.48萬美元左右,但這已經是不少的成就了!
另外,國際上發達國家的標準除了看GDP,還要看國家的工業化水準、科學技術水準、受教育程度、平均壽命等等因素。
所以,中國要成為發達國家,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根據國家總體發展規劃,本世紀中業(2050年左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當然,我們都希望這一提案能夠早日到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
本文由企業先鋒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