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寶寶所謂的陪伴,是「真」的嗎?

2020-08-22 貝唯他

《媽媽是超人》中有個有趣的環節,

明星媽媽們一出場就面臨著一場「入學考試」,

黃聖依只得了28分倒數第二!

缺少陪伴跟兒子零默契

場面一度很尷尬

很多人都在diss黃聖依:

「再高配的留守,都不如愛和陪伴更富有」

「窮養富養,都別甩手養!」

「著急復出,不如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

……

「陪伴」這個話題,又高頻出現在大家眼前。

畢竟對於很多媽媽來說,要工作、

要幹家務、要……

老媽子們每天忙得跟陀螺一樣,

要是能像明星一樣有錢有閒就好了!

現實中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陪娃好嘛!!

現在,是時候給大家看看——

德國媽媽是怎樣

一人帶倆娃,還能高質量陪娃


以下內容來自悠悠媽在德國的見聞:


1帶老二陪老大上早教課

德國媽媽每天送老大上早教課、幼兒園的時候要帶著老二一起,多累啊!

在我們潛意識裡總覺得家裡應該有人幫忙,但在德國,家裡是沒老人和保姆幫忙的。所以不管是運動課還是音樂課,由於早教班都安排在工作日,有了二胎的德國媽媽也只好把二寶帶著一起去。早教老師會貼心地專門另闢一個角落鋪一塊軟墊在地上,供二胎寶寶活動,媽媽們一邊陪大寶上早教,一邊還要顧著一旁的二寶,一點也不輕鬆。

早教課上的孩子們也對新來的小寶寶充滿了興趣,他們時不時跑過去觀察一下小寶寶在幹嘛,和小寶寶互動一下;而小寶寶呢,從小就跟著大哥哥姐姐們一起免費蹭課,有很多機會與家人以外的人接觸,社交生活豐富,見世面,薰陶浸潤,早教的精髓不就是這樣的嗎?


2走到哪帶到哪,帶寶寶一起經歷生活

購物

在德國超市裡,常常能看到爸爸或媽媽把寶寶背在胸前,一邊逛超市,一邊自言自語地對寶寶描述著手上正在做的事。再大一點的孩子會和父母一起認識和挑選食物,由孩子來付款。


做飯

德國媽媽在做飯的時候,都是把孩子放在旁邊的餐椅上,讓孩子能夠看到媽媽手頭上正在做的事情,切菜的時候遞一塊蔬菜給孩子嘗嘗,一會兒和孩子互動一下,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語言輸入。


出遊

國內家長的看法多是,孩子太小,少帶出去點好,等大了再帶出去。德國家長卻去哪都把寶寶帶著,不因為小寶的出生而限制父母的活動範圍,更不覺得把孩子帶出去是件壞事。也許寶寶不知道什麼是世界,但那時候,TA已經看到了世界。


會友

有了娃後,把朋友的邀約都拒絕了,因為要帶娃,沒時間?明明可以帶著娃一起去會友啊!德國人有了孩子,社交聚會是一樣也不落下,把孩子帶在身邊,常常跟著父母出去見世面,從小出入各種社交場合和party,長大了遇到社交場合一點也不怯場,因為早就習以為常。

生活就是最好的早教,最好的早教不在早教班,而在生活的耳濡目染裡。高質量陪伴,既不需要一整天都圍著娃轉,也不應以犧牲自己的生活為代價。父母過好自己的生活,活出精彩,孩子自然會吸收和效仿——這一點,德國父母每天都在身體力行地做著。


也許有人說,這是德國!

在中國,家有倆娃也要上班,根本不能一直陪著啊!

貝媽想說的是:


高質量的陪伴並不是

時間的累積


我們明白孩子需要陪伴的道理,也時常因為陪寶寶時間少而感到愧疚。

可是,下班回到家或者假期周末,又真的陪娃了麼?

✘ 陪吃飯:

左手筷子,右手手機,孩子就交給iPad了!

✘ 陪睡覺:

像完成任務,哄寶寶閉眼睡覺,自己卻側身刷手機!

✘ 陪外出:

推著寶寶或牽著孩子,不是接電話,就是瞄著手機!

✘ 陪玩耍:

把孩子丟進室內遊樂場,在外圍看手機、聊天、發呆。

✘ 陪興趣課:

孩子和老師在一起,父母和手機在一起。

……


說好的陪伴,不過是讓寶寶獨自去玩,我們待在一旁,要麼忙著刷手機微信、接電話、打遊戲,要麼和旁人聊得火熱。

我們更像是孩子的秘書、保姆、導遊或司機,唯獨不是孩子最需要的夥伴。我們所謂的「陪伴」,不過是個假象,關心的僅僅是餓不餓渴不渴的「假陪伴」。


高質量的「真陪伴」是什麼樣


真陪伴是心無旁騖全心全意和寶寶在一起,哪怕是做一件很小的事:

一起讀書、講故事,就算只有15分鐘,那也是專屬你們的時間;

一起聽段音樂唱唱歌,摟著寶寶看一集動畫片;

一起坐在沙灘上聽海浪的聲音,講解大自然的知識……

✔ 真陪伴,是靜靜地聆聽寶寶訴說,即使咿咿呀呀。沒有指責,沒有輕視,沒有打斷,很單純,很欣賞,很專注,很幸福。

✔ 真陪伴,不摻雜工作,不帶著情緒,不帶有目的和功利,全心的走近寶寶,冷靜平和,眼裡有愛。

✔ 真陪伴,是與寶寶有坦誠的交流,在TA需要的時候,及時回應。關照TA的情緒,給TA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 真陪伴,是跟寶寶協同合作,以讓寶寶參與到家務等生活瑣事中,不嫌棄寶寶慢、做不好、幫倒忙。

✔ 真陪伴,是給寶寶空間,讓TA去體會傷心、失落,讓TA有機會嘗試錯誤並發現改正方法,激發寶寶內在的力量。

……

每個人的精力其實都差不多。

能三頭六臂,一天只睡五六個小時就保持精力充沛的超人媽媽,畢竟是少數。身為職場媽媽,我們不必苛責自己,更無需過分內疚。只要懂得管理時間,懂得陪伴的精髓,寶寶就不會感到缺失母愛。相反,寶寶會因為有一個敢於拼搏、漂亮幹練的媽媽而感到驕傲,這種驕傲會激勵寶寶一生。

3歲以前,是寶寶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

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是不斷給TA穿上鎧甲的過程。

相關焦點

  • 你想過嗎?為什麼「羊水」不叫「牛水」「人水」?
    「羊水」這個詞我們聽得多了,但真要寫出來時,可有不少準媽媽會寫錯別字——「氧水」。胎寶寶是被包裹在羊水中長大的,這麼一想,「氧水」似乎更「名正言順」一些,但為何偏偏要叫「羊水」?嬰兒出生時包裹著的一層薄膜看上去像羊腸,因而被古代醫生稱之為「羊膜」,包裹在羊膜裡的液體就被稱為「羊水」。
  • 你家孩子是「高敏感」寶寶嗎?你能走進TA的內心世界嗎?
    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氣質類型,「敏感」也不例外。每一位「高敏感」寶寶,都是墜落凡間的天使。父母所要做的是——溫柔地對待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愛與理解。重新定義「高敏感」寶寶美國心理學家伊萊恩·阿倫在《天生敏感》一書中提到:高敏感是一種先天個性,人群中有15%-20%的孩子具有這樣的個性(男女比例相同)。他們一般人更關注周圍環境,做事習慣三思後行,富有同情心、更聰明、敏銳和富有創造力。
  • 「Know Kids」育兒,鼓勵大於讚揚。
    ,寶寶剛會說話的時候自己完成一件事情也會自己誇自己「真棒」,那麼我的擔憂是寶寶會不會因為「表揚」才有動力做事情。這裡的「表揚」實際上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和實際的情況是存在一些偏差的,我們對孩子的「表揚」實際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到的是「認可」的作用,而「寶寶你真棒「這樣的語言方式,我傾向於使用「讚揚」這個詞來形容。那讚揚是對孩子有更大幫助的嗎?讚揚又有什麼學問嗎?
  • 不愁寶寶出門理髮,你也能做寶寶專屬的「魔發師」
    對於寶爸寶媽來說寶寶理髮可是一大難事出門理髮吧✔寶寶怕生人,哇哇大哭不配合✔特殊時期,公用理髮器不衛生✔憂心髮廊髒亂吵,大排長龍✔帶娃外出hin不方便在家理髮吧✔零經驗,害怕手抖傷到寶寶✔噪音太大,嚇到寶寶同樣令人苦惱
  • 嬰兒使用寶寶霜後變「大頭娃娃」?你家的寶寶面霜安全嗎?
    激素可以給寶寶用嗎?含糖皮質激素類的藥膏是皮膚科的常用藥,雖然長期外用有很多不良反應,但只要根據病情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使用,一般不會出現不良反應或能將不良反應降至最小。一般來說,正規的藥品都會標明成分,在說明書也會詳解使用方法和不良反應。然而因為激素的效果顯著,經常會被不法商家違法添加到消字號和械字號產品中。
  • 「甩鍋」的英文是「throw pot」?(還真不是)
    我說完了完了你的肥白減了,她就會很無奈地說:「這不能怪我,實在是現在這涼爽的天氣適合進食,讓我胃口大增。」於是我建議她把今天的句子多跟讀幾遍,希望她能對自己的甩鍋行為有個清晰地認識哈哈哈哈,你們也不許偷懶喲▼注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桔子口語」公眾號點擊菜單欄「跟讀打分」就可以對今天句子跟讀打分啦!⬇️
  • 教育∣早教班這個「坑」,跳或不跳由你決定
    兒保醫生還把閨蜜批了個體無完膚:「你看上去也是讀過書的人,作為母親,你怎麼對孩子的早期教育這麼不上心呢!你看孩子各方面的發育都比同月齡的寶寶差!>一樣嗎?一說到「早教」,很多父母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早教班。其實「早教」和「早教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 看看這0~5歲孩子的語言能力評估表,你家寶寶合格了嗎?
    黃佳真治療師提到,別小看嬰幼兒的學習效率,儘管剛出生的小Baby,看似終日呼呼大睡,但人類的語言學習不是被動的,「從一出生後,寶寶就開始『主動』學習語言囉!」→ 惱人的構音異常仔細聆聽,你家寶貝是否會把「小朋友都笑我」這句話,說成了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咬馮友都要喔」。當心!您的孩子可能有「構音異常」問題!幼童常見的「口齒不清」現象,在臨床上被解釋為「機能性構音異常」。
  • 寶寶可以喝「開奶茶」或「七星茶」嗎?
    作者:寶寶知道 阿喵圈裡有不少媽媽問:「可以給孩子和七星茶嗎?」現在分享給大家!什麼是「開奶茶」和「七星茶」?「開奶茶」與「七星茶」是家傳戶曉的嬰幼兒涼茶,常用於小兒受驚夜啼、痰熱積滯、乳食內積的情況。
  • 寶寶的這些嬰語,你能讀懂嗎?
    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可能是寶媽最煎熬的一段時光。誒,怎麼哭了,剛剛不是還好好的嗎?嘴巴一動一動的,是不是又餓了?搖頭啥意思?擺手又是啥意思?......迷一樣的溝通方式,讓很多新手寶媽摸不著頭腦,搞得養娃全靠猜。其實家長們可以通過一些寶寶的行為、表情來了解寶寶當下的狀態和要求,這也就是所謂的「嬰語」。
  • 「漲姿勢」寶寶拉肚子,怎麼辦?
    媽媽經常提到寶寶拉肚子了!怎麼辦?危險嗎?居家該如何照顧?怎麼餵食?何時該就醫?哪些嚴重狀況需要住院?該如何預防寶寶拉肚子呢?所謂的「腹瀉)必須是和寶寶平日固定的大便型式、次數來做比較,當其所含水份增多,可能帶有黏液或顏色有所改變,大便次數也較平常增加才算數。
  • 寶寶有痰要吃藥嗎?關於「痰」媽媽必知的 10 個真相
    寶寶喉嚨裡有痰,咳咳咳不出,嗓子裡呼嚕呼嚕聽著好難受。「痰」這個黏黏糊糊的小東西,是每個媽媽都曾經歷過的難題。有痰往往成了使用抗生素、霧化吸入以及服用所謂化痰藥的理由。孩子有痰就是呼吸道感染了嗎?根據痰液的顏色能判斷是否細菌感染嗎?有痰時必須吃化痰藥、抗生素、做霧化嗎?
  • 4 個男人做了一條「不用洗的內褲」,你敢穿嗎?
    想法設法製作一條「穿兩周都可以不用洗的內褲」。It's amazing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後回復「免洗」,獲取這條免洗內褲的連結。\ 回歸簡約但單單只是款式簡單,捨去花裡胡哨的圖案設計,就叫極簡嗎?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所謂的極簡,是「少,但要好」。
  • 怎麼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1,所謂 「環境營造」,就是指在 我們關注不到孩子的時候,也就是注意力不在他身上的時候,比如在家辦公的情況下,給到孩子一個可以幫助他獨立成長和吸收的的環境。逐步讓他適應獨立,並且給到他信心和肯定,傳遞 「你長大了,你是可以自己跟玩具和書本成為好朋友」的觀念。同樣,親子閱讀的過程也是,逐步從陪伴閱讀到適時陪伴,讓他珍惜爸爸媽媽給他講故事的機會,最終的目標也是去向讓他自己閱讀,解放我們自己的時間。
  • 連個好友驗證都懶得寫,這就是你所謂的「連接」?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把時間浪費在現階段還高攀不起的一些人身上
  • 「禁忌咒紋」的OP主題歌已確定使用May『n的「Belief」
    「禁忌咒紋」的OP主題歌已確定使用May『n的「Belief」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 「高潮」真能助孕嗎?「高潮」懷上的寶寶質量會更高嗎?
    而且很早之前,也有所謂的科普公眾號曾經言之鑿鑿地說過這種P話:是的!看看這個日期,羊醫生已經耿耿於懷了很多年了!那麼今天,咱們就把高潮延續下去,繼續講講高潮對受孕和寶寶質量是否有什麼影響。01先來闢謠。
  • 別讓「秋老虎」傷了寶寶,秋季寶寶如何養肺?
    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自立秋開始,雖然夏季高熱的餘溫仍在,但溫度逐漸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且早晚溫差變大。
  • 「理所當然」就是正確的嗎?
    所謂的女性特質,並不是刻在基因裡的。建構主義者進一步指出,女性之所以普遍表現出細心溫柔的品質,是因為在父權制社會下,「家庭主婦」成為女性的主要身份。女性被期待為能將家庭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能給丈夫提供情感上的撫慰,還能慈愛無私地將後代撫育成人。
  • 擺脫寶寶的「分離焦慮」,這8招就夠了!「悅寶園分享」
    安全型依戀關係的表現為:「雖然爸爸媽媽離開視線,但是寶寶仍然很安心,比方知道爸媽在陽臺曬衣服或其他地方,不會拋下自己。」有些寶寶哭鬧久了,大人卻忽略了孩子的需求而置之不理,導致寶寶逐漸對大人產生疏離感,分離焦慮則更加明顯。長期遭受疏忽的寶寶在長大後可能會產生「無法信任別人」、「沒有安全感」、「對他人較為疏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