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是「高敏感」寶寶嗎?你能走進TA的內心世界嗎?

2020-09-15 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


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氣質類型,「敏感」也不例外。每一位「高敏感」寶寶,都是墜落凡間的天使。父母所要做的是——溫柔地對待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愛與理解。


重新定義「高敏感」寶寶


美國心理學家伊萊恩·阿倫在《天生敏感》一書中提到:高敏感是一種先天個性,人群中有15%-20%的孩子具有這樣的個性(男女比例相同)。他們一般人更關注周圍環境,做事習慣三思後行,富有同情心、更聰明、敏銳和富有創造力。


也正是因為「高度敏感」的特質,他們比普通孩子心思更為細膩,也更容易受傷害。這種特質到底會發展成優勢,還是演變成劣勢,主要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


高敏感寶寶的特點:

「D·O·E·S法則」


1)D:

Depth of Processing(深度處理)

高敏感寶寶有著與生俱來的洞察力,思想也會比普通寶寶更深刻,因為深思熟慮,所以有時會顯得扭扭捏捏、優柔寡斷。「想太多」「小大人」,可能就是他們經常被貼的標籤。


2)O:

Overstimulate(過度活躍)

高敏感寶寶,由於行為抑制系統太活躍了,可能每走半步,都要思考一個世紀,做事往往謹小慎微,三思而後行。但也容易過度消耗大腦的能量,並且讓自己焦慮到無法思考。


3)E:

Emotionally Reactive(情緒高反饋)

高敏感兒童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更強,也更能感知人間疾苦,對陌生人傾囊相助。但同時,他們也容易受別人情緒左右,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常會因此而陷入負面情緒中。


4)S:

Sensitive to subtle stimuli(細節敏感)

高敏感寶寶的神經系統,比一般孩子更發達。他們更容易留意一些常人所不易察覺的細節,也容易為細節所困擾,是個「完美主義者」。處於喧囂和陌生的環境中,他們更是會不知所措。



●●●


丹麥心理治療師伊爾斯·桑德說:「高敏感不是病,而是一種天賦,是上天賜予的一份厚禮。」


高敏感兒童身上,具備很多常人沒有的優勢。如果培養得當,他們會表現得優雅而有禮貌。長大以後,也會在科學、法律、醫療、教育、藝術等領域,擁有傑出成就。


而這個過程,也需要父母付出更多耐心,陪伴他們成長。不能因為自家寶寶具有「高敏感」特質,就貼上「事兒多、脾氣怪、性格孤僻、膽小害羞」的標籤。這樣不但會影響別人如何看待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間,影響孩子如何看待自己。


1)多一份接納,少一點比較

只有去接納,才能更好的應對。家有「高敏感」寶寶,父母更應多去學習專業的育兒知識,理解孩子的某些行為,只是因為感官過於敏感導致的,進而給孩子更多關愛和接納。


2)多一份鼓勵,少一點責備

當「高敏感」寶寶有苦惱和負面情緒時,請認真傾聽孩子的情緒,而後以積極、正向的故事化語言給孩子做引導。同時,家長積極的態度也會在潛移默化間影響孩子,讓孩子擁有樂觀的心態。、


3)多一份引導,少一點武斷

在與孩子的日常相處過程中,了解孩子的情緒特質和心理特質。比如: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容易出現焦慮、不安、恐懼、退縮等情緒,提前給孩子一些心靈上的撫慰。


4)多一份溫柔,少一點暴躁


在孩子出現敏感反應後,家長首先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為孩子樹立榜樣。另外在孩子出現情緒反應時,適時讓孩子掌握一些控制情緒的小方法,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


世上最好的愛,不是用一雙有力的手去抓住孩子這朵雲。而是把自己變成一朵雲,慢慢靠近孩子這朵雲,告訴它,我們是一樣柔軟。

相關焦點

  • 開學第二周,這些問題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開學第二周了,不知道各位家長的心情是「美滋滋」還是「苦哈哈」呢?當寶莉在跟媽媽去幼兒園的路上時,她確實是捨不得離開媽媽,「哭泣」就是她最直接的情感表達。當她進入幼兒園,看到同齡的小朋友、親切和藹的老師和新鮮的小玩意時,在這個當口她就是很開心,也就不會哭泣了。家長需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哭泣,如果這樣做了,傳達給孩子的信息就是「讓孩子別捨不得大人」,這實際上是很殘忍的。
  • 你用過數到三教育孩子嗎?這樣教育孩子會帶給父母無法承受的後果
    產後帶娃的過程中,如果自己家寶寶非常乖巧,那絕對是一件令老母親非常欣慰的事情,但孩子還很小,很多時候你說的話他們都聽不懂,這時如果你叫他們配合的時候就總會把你的耐心消磨掉,暴跳如雷的生氣就成為一個帶娃母親的常態了。此時媽媽們最想的就是如果可以一鍵暫停就好了,那樣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按下。當然不會有這樣的按鈕了,如是媽媽們發明了一個「偉大的方法」:[數到三]。
  • 你對寶寶所謂的陪伴,是「真」的嗎?
    ,都不如愛和陪伴更富有」「窮養富養,都別甩手養!」「著急復出,不如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陪伴」這個話題,又高頻出現在大家眼前。德國家長卻去哪都把寶寶帶著,不因為小寶的出生而限制父母的活動範圍,更不覺得把孩子帶出去是件壞事。也許寶寶不知道什麼是世界,但那時候,TA已經看到了世界。
  • 是時候唱反調了:你總想給孩子改掉的壞習慣,對ta真的有好處
    ta們空間敏感期(0~6歲)的常見行為,那是ta正在努力地認識世界的證明,也是ta智力逐漸加載的表現。」「所以你看,一個扔東西的小小動作就有這麼多種可能性,怎麼能用打手板草率地解決呢?我明明覺得和小狗玩了一天,可媽媽卻說我們家根本沒養狗;那天不小心把家裡的花瓶碰倒了,正巧有親戚來家裡做客,我既怕丟了面子,又怕被打PP,死活不承認做錯了事……看著嘴硬的我,「熱心」的親戚,又來給媽媽出主意了:「孩子說謊,你就拿針扎他的嘴,保證他下次不敢了!」
  • 看看這0~5歲孩子的語言能力評估表,你家寶寶合格了嗎?
    → 惱人的構音異常仔細聆聽,你家寶貝是否會把「小朋友都笑我」這句話,說成了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咬馮友都要喔」。當心!您的孩子可能有「構音異常」問題!幼童常見的「口齒不清」現象,在臨床上被解釋為「機能性構音異常」。
  • 寶寶霜讓嬰兒變「大頭娃娃」,你家嬰兒用品安全嗎?父母能做什麼
    通過「老爸測評」發布的視頻,了解到她的症狀是全身腫脹,面部僵硬,汗毛瘋長。出生幾個月後,柚子的體重增長速度驚人,大約每個月都能長3斤。此外,她的身體各處還長出了密集的汗毛,完全不是嬰兒正常發育的狀態。發現異常後,柚子的父母帶她求醫,但經過檢查,各項指標顯示正常。醫生懷疑是餵養過度,建議她的父母控制奶量。
  • 「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這樣回答,讓孩子受益終生
    看不到媽媽就等於媽媽消失了,什麼時候回來不清楚,孩子難免焦慮。所以等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這個疑問的時候,我們應該感到高興,那是孩子對我們的眷戀,而且他們已經開始在思考著這個世界事物之間的聯繫。「什麼是上班?為什麼要上班?」這個看起來簡單的問題,是培養孩子看問題角度、將來對待工作態度的重要機會,千萬可別弄砸了。
  • 你家孩子,有自己「隱秘的角落」嗎?
    但我們今天想聊的,不是那條「心形曲線」,不是張東升約你「一起去爬山」,也不是朱朝陽的「黑化歷程」。我們想談的,是一個中國大多數家長都忽視的問題:你的孩子,能在城市裡,找到那個讓他們開心的那個「隱秘的角落」嗎?
  • 家裡越亂,寶寶越聰明!你信嗎?
    ,匆匆把孩子拉開嗎?、討厭的、喜歡的都會出現在寶寶的塗鴉中,這也是一條父母走進寶寶內心世界,更了解寶寶的捷徑。你家也有這樣的寶寶嗎?只要是夠得著的、拉得動的抽屜、柜子,無一倖免。所以,請別粗暴制止寶寶翻箱倒櫃的行為,只要確保安全(手別被抽屜掩到,寶寶別被櫃門夾到,危險物品藥品、易碎的和你貴重的金戒指等,通通放到寶寶夠不到的地方),放手讓寶寶去探索,或陪ta一起探索。
  • 你想過嗎?為什麼「羊水」不叫「牛水」「人水」?
    「羊水」這個詞我們聽得多了,但真要寫出來時,可有不少準媽媽會寫錯別字——「氧水」。胎寶寶是被包裹在羊水中長大的,這麼一想,「氧水」似乎更「名正言順」一些,但為何偏偏要叫「羊水」?嬰兒出生時包裹著的一層薄膜看上去像羊腸,因而被古代醫生稱之為「羊膜」,包裹在羊膜裡的液體就被稱為「羊水」。
  • 什麼是高敏感基因,你家兒童是否具有這種高敏感基因?
    轉載你家是否有這樣的孩子?以上問題的答案如果全部是Yes,那麼恭喜你,你家有一枚高敏感寶寶。我家悠悠是,她爸爸馬克思也是,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好好談談這一概念。如何定義高敏感?擁有高敏感基因的人,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都無法強迫自己變得不敏感。不要對孩子說:「這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你怎麼那麼愛哭?」,而是試圖理解她的情緒,陪她在情緒裡待一會。
  • 寶寶霜讓嬰兒變「大頭娃娃」,你家嬰兒用品還安全嗎?愛子心切的...
    通過「老爸測評」發布的視頻,了解到她的症狀是全身腫脹,面部僵硬,汗毛瘋長。 而且,斷奶後的柚子,體重依然增長異常,同時還出現了「發育遲緩」的跡象。 父母一再輾轉求醫。後來,有醫生懷疑,柚子的異常發育可能與某激素藥膏有關,建議停止給柚子使用嬰兒霜。 停用某品牌嬰兒霜之後,柚子的身體發育終於出現了好轉。 01. 你家嬰兒用品還安全嗎?
  • 寶寶的這些嬰語,你能讀懂嗎?
    今天,就讓我們來測試一下,看看你是否能讀懂這些瘋狂「嬰語」。媽媽們可以這樣做:在給寶寶檢查尿不溼之前,先把所有需要的物品都先準備好。然後用語言和寶寶溝通你將要做的事情:「寶貝,你是不是尿尿了/拉臭臭了?媽咪幫你檢查一下好不好呀?」對於已經會翻坐爬走的寶寶來說,換紙尿褲的過程又好比是一場「近身肉搏」。
  • 書心驛站 |《多向思考者: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Ⅰ
    今天向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叫做《多向思考者: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這本書是由法國心理諮詢專家,被譽為「國民心理師」的[法]克莉司德·布提可南撰寫的。主要講的是法國「國民心理師」克莉司德.布提可南在20多年的諮詢實踐中,與數萬名諮詢者——「高敏感人群」直接接觸和對話,記錄下來了他們的所思所想。
  • 大人出門如何跟寶寶say拜拜,你學會了嗎?
    ,這樣見不到人就不會哭鬧,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寶寶三個月左右就能認出誰是媽媽了,在這個時候如果寶媽單獨出門,如果跟寶寶說「媽媽出去上班或者出去買東西,要到什麼時候回來」寶寶可能是聽不懂的,但是如果寶寶超過兩三個小時見不到媽媽就會開始哭鬧了,一是餓了,二是長時間見不到媽媽,寶寶開始缺乏安全感了。所以家有小月齡寶寶的寶媽出門最好可以在三個小時內就回來。
  • 家有「吃醋娃」,媽媽還能誇別人嗎?
    相關研究也表明,1~2 歲是大部分孩子嫉妒心理發展最迅速和強烈的時期。所以,當孩子出現嫉妒行為時,媽媽們不必過於擔心,這是正常的認知發展過程,也代表著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到了新階段。簡單來說,嫉妒的背後是因為「在乎」。是一份需要被看見和接納的「在乎」。孩子看到媽媽誇別人,會嫉妒是本能守護。
  • 你就用力摧殘你家孩子吧!
    身為家長的你,是不是找各種網路班,給孩子「學習」?!就因為各種廣告鋪天蓋地的打,你都信了!真覺得網路班、「數位學習」,又方便又能學習!你真的評量評量過,有用沒用?甚至有害沒害?『你發現你家孩子一看電視就安靜了嗎?』『你發現你家孩子一拿平板就高興了嗎?』
  • 孩子愛「討價還價」是件壞事嗎?
    暑假已經過去半個多月,孩子倒是開心了,苦的是父母。除了每天在辦公室忙碌,回家還要和小傢伙「鬥智鬥勇」。不是和你商量多看點動畫片,就是要求你給他獎勵,但孩子愛討價還價一定是件壞事嗎?所以,應對孩子的要求,我們可以「套路」一點。假設你的底線是「最多再看10分鐘」。當他提出再看一集時,嚴肅告訴他「最多5分鐘」;他說「15分鐘」,你可以說「不行」;他說「10分鐘,就10分鐘」,你也要表示很為難「好吧,最多10分鐘」。
  • 高敏感人群10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優點
    如果你是高敏感的人,那麼你以一種其他人無法理解的方式,更強烈的思考和感受事物,這是一些人對敏感和情感脆弱的負面看法,使一些高敏感的人很難接受和愛他們自己。但是事實上高敏感人群有非常多的優勢,以下是你你們可能不知道的,高敏感人群的10個優點:第一,很敏感高敏感,正如它的名字所顯示的那樣,雖然感覺有時像是一把雙刃劍;因為感受的很多,很深也會讓人喘不過氣,敏感是一種天賦,它使人心腦善良、富有同情心、會更關心別人,溫柔地對待他人,這就是為什麼高敏感人群是你能見到的最善良最溫柔的人
  • 你還在讓孩子發自內心地「熱愛」學英語嗎?別傻了!
    要充分培養孩子的內驅力,思想教育工作要到位,讓他發自內心熱愛學習……這個思路,是對內驅力的誤解。「發自內心地熱愛英語」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謬誤。話雖如此,我自己也犯過這樣的錯誤。一年前,我第一次把孩子送去英語機構,是一個死貴的外教小班,用的是國外的教材,從自然拼讀開始教。顯然,女兒無法適應這套不知所云的東西,覺得不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