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討價還價」是件壞事嗎?

2020-08-28 美贊臣中國

暑假已經過去半個多月,孩子倒是開心了,苦的是父母。除了每天在辦公室忙碌,回家還要和小傢伙「鬥智鬥勇」。不是和你商量多看點動畫片,就是要求你給他獎勵,但孩子愛討價還價一定是件壞事嗎?

1 「討價還價」體現重要能力 它說明

自我意識up↑

言語智商up↑

社交能力up↑


隨著大腦皮層發育,寶寶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

現在的他,開始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為了爭取「利益」,會跟你討價還價。

為了「支援」他自己的想法,嘴皮子當然要跟上。

儘管愛「抬槓」,但不得不說,孩子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真是槓槓的。

孩子「討價還價」,鍛鍊的是一種社交技巧——協商。

也就是,表達自己的意願,通過耐心溝通,說服別人,尋求「共贏方案」

回想一下,第一次買衣服時,是不是也不敢砍價?但買多了,開口就敢砍一半。

而且,技巧都是要練習的。

2 「還價」成功,孩子會變得更自信

除了日常鼓勵

還要適當賦予孩子

「掌控感」

把握兩個準則:

不要一味地拒絕。

如果還價從不成功,他可能會認為「協商沒有用,還是放棄吧」。

不要一味地讓步。

協商的目的是讓彼此「都滿意」,在角力時,要守好底線。

比如睡前要刷牙。

孩子說「媽媽,我想待會兒再刷」,可以讓步,約好一起刷牙的時間。

孩子說:「媽媽,我不要刷牙」,那就不能妥協了。

3 總給機會孩子「討價還價」,他會不會得寸進尺?

關鍵是掌握好「度」

別讓討價還價太容易

一個很典型的「砍價」心理:

如果店家一口就答應了,是不是覺得「虧了,應該再砍一點」;如果來回還了幾次價,店家才答應,是不是覺得買得「物超所值」?

其實,孩子也會這樣想的!

當他提出「再看5分鐘(動畫片)」,如果我們一口答應,他下次可能會要求「再看一集(大概20分鐘)」。

所以,應對孩子的要求,我們可以「套路」一點。

假設你的底線是「最多再看10分鐘」。

當他提出再看一集時,嚴肅告訴他「最多5分鐘」;

他說「15分鐘」,你可以說「不行」;

他說「10分鐘,就10分鐘」,你也要表示很為難「好吧,最多10分鐘」。

與其單純的Yes/No,不如給他提供選擇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要「討價還價」,是因為「沒得選」。

比如:先吃飯還是先看電視。

如果你說「不準看了,先吃飯」,而這個結果顯然不是孩子想要的,他可能就會說「讓我再看5分鐘」。

但如果你給他兩個選項:

1.先吃飯,吃完飯能看20分鐘;

2.再看10分鐘,看完吃飯。

那他應該就會有答案了。

4 討價還價不僅不是壞事,其實,還是一種本事

工作上、生活上,其實我們也常常「討價還價」。

比如「主編,能不能明天再交稿啊?」「老公,今天你做飯好不好?」只是,我們更願意把它稱之為「協商」。

同理,孩子問「媽媽,我能不能再玩10分鐘?」「媽媽,我可以吃一塊餅乾嗎?」也是在「協商」呀。

這樣換位思考一下,是不是發現,「討價還價」其實是孩子在靈活變通地達成目標的方式,也是一種本事,不是嗎?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按他天生的習性栽培,才能綻放最美的花兒。

對於孩子「討價還價」的行為,你有不一樣的看法嗎?會怎麼應對呢?

很期待你能和我們一起探討,

分享養娃心得!

文末下方留言區等你!


相關焦點

  • 孩子學會討價還價提條件?爸媽可以這樣應對
    其實,孩子討價還價,其實不是壞事啊! 1.儘管愛「抬槓」,但不得不說,孩子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真是槓槓的。孩子「討價還價」,鍛鍊的是一種社交技巧——協商。也就是,表達自己的意願,通過耐心溝通,說服別人,尋求「共贏方案」。
  • 【好文】該不該跟孩子討價還價?
    小莉的話:看臺灣媽媽寫的育兒文章,常常感覺戳到了痛點,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汪培珽的《愛孩子也愛自己的七堂課》,洪蘭的《好孩子,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教育》都讓我獲益良多。回複數字111過來可看此文。 帶領父母成長團體多年,接觸過許多用心學習、努力成長的父母,發現只要有心吸收相關新知、演練溝通技巧,親子關係都能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然而,要真正落實「人人平等」的精神、建立「尊重孩子」的態度,卻需要敏銳的自我覺察力,以及願意放下「威權」身段的勇氣。 其中,幾個例子留給我特別深刻的印象。
  • 孩子總愛「討價還價」,這樣做比發脾氣有效
    讓他把房間收拾一下:「收拾完可以吃個零食嗎?」帶孩子的日常瑣事已經足夠讓人煩惱了,再加上一個不聽話、不配合,總是「討價還價」和家長周旋的孩子,更是讓人焦頭爛額,很多時候就控制不住朝孩子發脾氣。更多的家長是不知道該怎麼管,擔心任由孩子這樣發展下去,會越來越不聽自己的話,沒有規矩,養成壞習慣。為什麼孩子愛「討價還價」?
  • 孩子總愛「討價還價」,這樣做比發脾氣有效
    讓他把房間收拾一下:「收拾完可以吃個零食嗎?」帶孩子的日常瑣事已經足夠讓人煩惱了,再加上一個不聽話、不配合,總是「討價還價」和家長周旋的孩子,更是讓人焦頭爛額,很多時候就控制不住朝孩子發脾氣。更多的家長是不知道該怎麼管,擔心任由孩子這樣發展下去,會越來越不聽自己的話,沒有規矩,養成壞習慣。一、為什麼孩子愛「討價還價」?
  • 孩子凡事都要討價還價,煩死了!家長試試這3招,比發火有用多了
    孩子吃飯時要討價還價 孩子睡覺時要討價還價 甚至在有些家庭,孩子討價還價的現象還不限於此。 刷牙、洗手、寫作業……總之沒有事情是孩子不能跟家長講條件的! 你不同意?撒潑打滾立馬安排上!>1、為什麼孩子會跟你討價還價?
  • 令人頭疼的「孩子不愛吃飯」問題,有解了!教你孩子秋冬養護方法
    我家孩子為什麼不愛吃飯???原以為本著「可以寵愛但絕不溺愛」的初心去管教孩子,實際上發現根本難以辦到。」和「新手家長」帶孩子時出現的小兒飲食問題。,媽媽們心裡就不平衡了,「別人家孩子吃那麼多,我家孩子吃這麼點兒能夠嗎?」
  • 「我沒錯,都是因為XX」,孩子愛甩鍋怎麼改?
    ……小調皮做了「壞事你可能像個複讀機念上了幾十遍,也只換回孩子嘟起小嘴眼淚汪汪的一句「我!沒!錯!」。如果是這樣,那就深吸口氣,再想想究竟為什麼。,咱就像「法官」在判決,秉持「不甩鍋,也不當背鍋俠」的宗旨,好好溝通,才能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必要時還可以和其他小朋友或是證人重組現場~ 隨後,該道歉就道歉,該賠償就賠償。
  • 你對寶寶所謂的陪伴,是「真」的嗎?
    《媽媽是超人》中有個有趣的環節,明星媽媽們一出場就面臨著一場「入學考試」,黃聖依只得了28分倒數第二!,都不如愛和陪伴更富有」「窮養富養,都別甩手養!」「著急復出,不如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陪伴」這個話題,又高頻出現在大家眼前。
  • ​娃幹啥都討價還價?談判專家推薦的這個方法,保證「藥到病除」
    你有沒有一個變著花樣討價還價的娃?因為刷牙:(早上)「媽媽,我今天可不可以不刷牙?」「不行,每天都得刷。」(晚上)「我今天早上已經刷過牙了,可以不用刷了。」因為睡覺:「媽媽,我可以再看一集動畫片再去睡覺嗎?」
  • 娃幹啥都討價還價?談判專家推薦的這個方法,保證「藥到病除」
    孩子討價還價,並不是什麼壞事!為啥要治他? 討價還價意味著啥? BBC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裡》兒童行為研究專家,把孩子的自我意識比喻成洋蔥。 伴隨孩子漸漸長大,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心裡想要什麼,就會想辦法去爭取,自己不想做什麼就會想辦法逃避。
  • 日本父母給小孩取名「哆啦咪發嗦啦西」,是認真的嗎?
    他特別想改名的原因是因為他的本名叫「王子様」(王子殿下)…… 於是這件讓大家有點哭笑不得的事引發了媒體的紛紛討論,大家認為這種名字會給本人帶來一些不良影響,同時也給許多頂著奇怪名字但還不能夠改名的年輕人很大的鼓勵。
  • 日語中的「勉強」為什麼是學習的意思?
    ,只能勉強度日」。那麼,中文的「勉強」和日語的「勉強」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語義差別呢?「勉強」一詞出自儒家經典之一的《中庸》,其中提到「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勉強」在這裡表示的意思是「盡力而為」(《漢語大詞典》),這與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雖然能力不夠或不情願卻還盡力去做」等意思有所不同。
  • 少兒舞蹈培訓的老師很兇,是壞事嗎?
    少兒舞蹈培訓的重要組成有老師、孩子、家長。當然還有相關協會、院校、培訓機構,這些可以說構成了少兒舞蹈教育活動的全部,而老師無疑是這個體系的關鍵。有的學員覺得老師很兇,很怕,這是壞事嗎?今天童藝夢·小天鵝就和各位寶媽聊聊很兇的老師。
  • 中國家長,欠孩子一堂「生死教育課」
    在《明星大偵探》中,所有關於「死」、「殺」、「兇手」、「兇器」等詞彙都要加上引號。郭德綱在節目中的一句:絕對不死在你的前面,變成了絕對不「死」在你的前面。這還不是什麼雷人的,畢竟以上節目中談及的都是真正符合「死」這個定義的,下面這些,就真得讓人迷惑了。
  • 讓孩子學會「捍衛」,學會愛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小女孩的奶奶很不滿地嘀咕:「真是個霸道又自私的孩子……」婆婆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也氣鼓鼓地上樓了。我知道,在老一輩人眼裡,孩子不會「分享」就是「自私」,孩子不會「禮讓」,就是沒教養。但我不這麼想!」和「懂事」害得很苦。
  • 父母沒有原則,孩子就會和他們「討價還價」
    相信很多父母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孩子越大,越會講條件:寫個作業前要求吃零食才肯寫;要孩子睡覺的時候,必須多看一集動畫片才能去睡;不能看電視了?得讓我吃個冰淇淋……總是和孩子鬥智鬥勇,感覺心好累,身體被掏空。
  • 【諮商信念】我們如何「學習愛自己」的途徑
    這個論點無誤,不過「愛自己」是個模糊概念,從小到大社會、教育或家庭都很少這麼談它,也沒有具體可學習的典範。我們到底如何自然知曉「愛自己」呢,根據溫尼考特的客體關係論,母親是我們人生第一個對照的客體,有了親子關係與反饋,我們開始確認自己是誰、重不重要,以及探索世界的初始動機。
  • 「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
    一個抑鬱症的孩子在複診,看見小孩子在看書,於是醫生表揚了一句孩子真用功。本來表揚孩子是一件好事,沒想到母親卻說出一句帶有鄙夷和嘲諷味道的話:「用功,假用功。」因為有些父母自認為培養孩子抗挫能力的「教育」,把孩子的自信一點一點消耗掉,磨滅掉。孩子的控訴他們不是沒聽過,只是很多父母都沒意識到自己的「刀子嘴」,對孩子影響有多深。
  • 8歲前,千萬別逼孩子做這4件事,否則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我害怕」時,我們應該怎麼做?要用足夠的耐心,陪伴孩子慢慢克服恐懼,把「不要怕」,變成「我陪你」。讓他在被理解、被鼓勵的正向激勵下,安心長大。」這句話,在「未成年人最不喜歡家長說的五句話」裡,排名第一。
  • 從開學的相關英文,學「打折」跟「特賣」的常見用法
    隨著我國已將疫情成功控制,全國各地開始陸續復學,同學們已經收拾好心情返校了嗎?每當聊聊到開學這個話題時,都可以發現當中有許多英文單詞,就讓我們一起從開學季這個主題,學會一些相關的詞彙和英語用法吧!On sale因為使用on作為介詞,意思為正在某件事情上,故表示「特價銷售中」。 For sale使用for表示「為了」,意思則為「求售」。例句:The blender is on sale for 40 dollars.(果汁機目前美金40元特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