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該不該跟孩子討價還價?

2021-02-22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小莉的話:看臺灣媽媽寫的育兒文章,常常感覺戳到了痛點,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汪培珽的《愛孩子也愛自己的七堂課》,洪蘭的《好孩子,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教育》都讓我獲益良多。或許不能說臺灣人比我們的素質高多少,但在當家長這件事情上,人家的確比我們更專業,更用心。

說回正題,帶孩子出門,說好買這個,結果孩子偏要買那個,說好一天看一集電視,結果孩子偏偏看完還不願關,為此不得不跟孩子不斷討價還價,你是不是也經常有這種感覺,在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裡太多時間都像個小販一樣在「討價還價」、「鬥智鬥勇」?

其實,如何與孩子建立健康的互動模式,很多人喜歡那種教你幾招就能如何如何之類的文章,老實說這類招數小莉真的沒有,這類文章我也從來不推薦,因為方法永遠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關鍵在於你如何將吸收到的正確理念和自己的實踐相結合,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試著多照照孩子這面鏡子,找到自己的不足,做個不討價還價的家長吧。

另外再次推薦前幾天小莉原創的那篇關於超市母女的分析文章,受到很多媽媽好評。回複數字111過來可看此文。

帶領父母成長團體多年,接觸過許多用心學習、努力成長的父母,發現只要有心吸收相關新知、演練溝通技巧,親子關係都能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然而,要真正落實「人人平等」的精神、建立「尊重孩子」的態度,卻需要敏銳的自我覺察力,以及願意放下「威權」身段的勇氣。

其中,幾個例子留給我特別深刻的印象。有位媽媽和多年不見的老友們約好一同晚餐,下了班就趕著去幼兒園接女兒,一路興奮的告訴孩子:「晚上媽媽要帶你去見我的幾位好朋友,今天到超市只能進去一下下,買些水果和麵包就要走了,沒辦法像以前一樣又逛又玩。我們要趕時間,你先答應媽媽不可以要求買任何東西,好不好?」女兒眨著大眼睛似懂非懂的點頭道:好,我今天不能買東西。

未料當媽媽挑著水果時,女兒卻拿了一個小盒子從文具部跑來:「媽媽,這個盒子好可愛喔,可不可以買這個?」媽媽提醒她:「我們不是約定好了嗎?今天你不能買東西喔!」女兒有點失望的將文具盒歸了位,不一會兒又興衝衝拿了一個小娃娃跑過來說:「媽媽,這個娃娃會跳舞耶!」這位媽媽耐住性子答道:「我知道你很喜歡,但是這個娃娃看起來不是很耐用,大概只能玩個幾次吧!改天我們到百貨公司買品質好一點的,百貨公司的雖然貴一點,但你可以玩久一些呀!」女兒說:「可是你很少帶我去百貨公司嘛!而且百貨公司又沒有這麼漂亮的!」即使嘴巴裡抱怨著,女兒還是把小娃娃歸回原位,乖巧的跟著媽媽去排隊結帳了。   

收銀機前的展示櫃正促銷著全家都喜愛的口香糖,女兒指著廣告開心的提醒媽媽,媽媽也很歡喜的拿了一條口香糖說:「好,這個大家都喜歡吃,而且你今天也很乖,就當做給你的獎勵吧!」結帳後母女倆愉快的趕赴聚會地點。

這對母女互動順利流暢,最後皆大歡喜,看似成功的溝通,其實卻隱含著一般父母不易覺察的「自我中心」之深層態度。我問了這位媽媽:「既然是做為女兒很乖的獎賞,如果她喜歡的小娃娃和展示櫃促銷的零食價格差不多,你願不願意買給她這個小娃娃?」「是全家要吃的零食,為什麼要說是給她的獎品?」這位媽媽楞了一下,若有所悟的笑了起來。

孩子自我克制的表現確實值得鼓勵,然而媽媽言語上的肯定,如:「你今天能夠依照約定來做,真是不容易!」「你愈來愈懂事了!」等說法,對於提升孩子的自信,效果更勝過任何物質獎賞。在結帳時臨時決定買口香糖來獎勵孩子的自律,更容易讓孩子對於原先約定的原則產生疑惑。明明說好除了水果和麵包之外不能買其他東西,結果卻是依照媽媽的喜好與判斷來決定買或不買。若平時家中習慣存放一、兩包口香糖隨時可食用,那麼,讓孩子清楚了解買口香糖是為家裡補貨用的,就不容易引起混淆和疑惑。    

此外,既然約定好今天不買額外的東西,又提到「改天到百貨公司買好一點的」,豈不是自找麻煩?如果女兒發現貨架上有跟百貨公司賣的同款商品而且價格更實惠,那麼今天到底要不要買給她呢?

記得還有一位媽媽,為了牙齒健康之故,平常管制兒子吃糖甚嚴。孩子生日當天收到一大盒糖果的禮物,媽媽知道必得放寬規定,於是找來兒子商量一天吃幾顆糖果比較恰當。五歲多的小男孩想了想,開口說:「我一天吃三顆就好了」,媽媽馬上回應:「那你一天吃兩顆好了。」兒子沒再說什麼就接受了媽媽的規定,因此媽媽覺得這是一次圓滿的互動。

事實上,孩子提出一天吃三顆已經自律甚嚴,但即使孩子的要求合理,許多父母仍然習慣和孩子討價還價,最終雖然順了父母的意,卻讓孩子產生「自己做的決定永遠不夠好」的自我概念,無法增長孩子的信心。我當下問這位媽媽:「如果兒子說一天兩顆就好,你會不會說一天吃一顆好了;如果孩子說只要一顆就好,你要不要考慮乾脆叫他不要吃好了?」這位媽媽當場哈哈大笑,也對於自己的威權有所覺察。    

管教孩子時先想清楚合理的行為底線,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在這個範圍內,父母不只應該痛快的答應,更要為孩子的自我節制喝採;如果孩子的要求超過合理的範圍,就需要說明底線在哪裡,並且溫和而堅定的執行;如果孩子的要求讓我們發現自己原來規範並不合理,那麼,就清楚的告訴孩子修正的理由。凡此種種都能夠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講道理、重民主的個體。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我們願意拋開面子、放下身段,做個不討價還價的父母,就能從親子互動中看到自己的盲點、逐漸成為更成熟的爸媽。(作者:楊俐容,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畢業,資深親子教育工作者;原文刊載於臺灣《親子天下》,如打動你,請點擊右上角轉發)

……………………………………………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每天給孩子一個好聽的故事


這是一個播音系畢業的媽媽在親子閱讀五年,和孩子讀了上千本書之後開的帳號,每天給孩子們講一個經典的繪本故事,寶貝們也可以點播自己喜歡的故事,我相信和好聽的故事做朋友,孩子一定能擁有快樂的童年!微信號:xiaolijianggushi

英文故事回顧

回復56可聽《we are going on a bear hunt》

回復63可聽《The Three Bears》

回復 69可聽《Don't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

回復 93可聽《Farmer Duck》

中文經典故事回顧

回復64 可聽《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啦》

‍回復89可聽《都是放屁惹的禍》‍

回復 37可聽《肚子裡的火車站》

回復 7 可聽《我是霸王龍》系列兩個故事

回復 76 可聽《城裡最漂亮的巨人》

回復 30 可聽《警官巴克爾和警犬葛芮雅》

回復 87 可聽《女巫科而娜杜耶》

回復 60 可聽《活了100萬次的貓》

回復 66 可聽《古利和古拉與古魯力古拉》

回復 12 可聽《好髒的哈利》系列四個故事

相關焦點

  • 【育兒百科】該不該與孩子討價還價?
    和孩子去逛街,原本說好只買衣服,結果孩子又要買玩具;朋友送了一盒巧克力,跟孩子約定一天只能吃一塊,結果卻是過一會撒撒嬌又吃一塊,過一會耍耍賴又吃一塊……你是不是也經常有這種感覺,跟孩子相處的時間裡太多時候都像個小販不停地在
  • 新時代的年輕人,買東西到底該不該討價還價?附實操方法!
    那麼,這些討價還價的人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呢?買東西時應不應該還價呢?如果你是商家,如何才能讓別人不討價還價呢?不光如此,還將店鋪所有資源給吹了一遍,例如貨架都是實木的,地理位置好等等。然而,對方當時卻並不是想要買店鋪,準備轉身離開時,沈騰大喝一聲站住,便來了一場讓人印象深刻的討價還價的現身說法。用沈騰的話說,我的確是開了價,而且超出了你的預期價格,但有個詞叫做討價還價啊,你們總得還啊。
  • 「媽媽,我想再玩五分鐘」,孩子總是討價還價家長該怎麼做?
    家長已經明確提出要求,孩子還是一拖再拖,討價還價不斷試探父母的底線。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到底該怎麼做?,她都會心軟,不去就不去,這樣的行為險些讓孩子被幼兒園勸退。在孩子討價還價的時候,家長到底該怎樣做呢?
  • 孩子總是討價還價是好事,很多父母都做錯了
    你看,就早上短短一個小時而已,她就跟你討價還價無數回,老母親憋著一肚子火,強忍住儘量不噴出來!孩子吃飯慢的時候,我會說:「吃快一點,吃完給你看電視哦。」可能是效果太好了,我不知不覺就入坑了,不管是學習方面,還是生活方面,只要她不配合的話,我就會失去耐心,跟她講條件。久而久之,她也學會了提條件,討價還價,而我還因此怒吼她?與其說她討價還價惹惱我,不如說是在她身上看到了那個曾經沒有耐心和非常懶惰而討價還價的我,還不願意直視和改變。
  • 感情中,最不愛跟你討價還價的三個星座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十二星座裡,這三個在感情中,最不愛跟你討價還價的星座吧!白羊座當你和白羊座相愛之後,你很少發現他們跟你斤斤計較,不管他們付出了多少,或者付出了多長時間,他們都還會一如既往低去付出。就算你不夠愛白羊座,甚至你可以當面跟他們說你還愛得不夠深,他們也不會跟你計較,而是笑一笑說明白了,然後該為你做什麼還是一如既往地去做,一點也沒有跟你討價還價的意思,這讓你非常感動。雖然白羊座脾氣來的時候,可能會跟你吵起架來,但是並非他們小心點,而是他們的性格本來就是這樣,沒過多久等他們氣消了還是一樣回來哄你,可見他們的心非常寬。
  • 父母沒有原則,孩子就會和他們「討價還價」
    孩子們就跟成精了似的,非常善於利用自己的「籌碼」來和父母談判,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孩子會成為「談判專家」?一,模仿父母的行為都說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經常會想,孩子這麼能耐,都是跟誰學的?然而都是跟你學的。
  • 孩子總愛「討價還價」,這樣做比發脾氣有效
    帶孩子的日常瑣事已經足夠讓人煩惱了,再加上一個不聽話、不配合,總是「討價還價」和家長周旋的孩子,更是讓人焦頭爛額,很多時候就控制不住朝孩子發脾氣。更多的家長是不知道該怎麼管,擔心任由孩子這樣發展下去,會越來越不聽自己的話,沒有規矩,養成壞習慣。為什麼孩子愛「討價還價」?
  • 孩子總愛「討價還價」,這樣做比發脾氣有效
    帶孩子的日常瑣事已經足夠讓人煩惱了,再加上一個不聽話、不配合,總是「討價還價」和家長周旋的孩子,更是讓人焦頭爛額,很多時候就控制不住朝孩子發脾氣。更多的家長是不知道該怎麼管,擔心任由孩子這樣發展下去,會越來越不聽自己的話,沒有規矩,養成壞習慣。
  • 孩子和你「討價還價」怎麼辦
    □尚娟    易鵬媽媽最近被6歲兒子「討價還價」的行為弄得心煩意亂:晚上,你要求他彈一小時鋼琴,他會花半個小時跟你講條件:「周末帶我去動物園,要不彈完琴我可以吃三塊巧克力!」早上,希望他在喝過牛奶後刷次牙,他說:「行吧,但今晚光看動畫片不學拼音……」易鵬媽媽發現自從在家裡「發揚民主」、「與兒子平等對話」後,兒子哪怕在穿什麼襪子上都攪纏……    看透孩子「討價還價」的心理活動    孩子為何愛討價還價?
  • 孩子愛「討價還價」是件壞事嗎?
    儘管愛「抬槓」,但不得不說,孩子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真是槓槓的。孩子「討價還價」,鍛鍊的是一種社交技巧——協商。 也就是,表達自己的意願,通過耐心溝通,說服別人,尋求「共贏方案」。回想一下,第一次買衣服時,是不是也不敢砍價?但買多了,開口就敢砍一半。而且,技巧都是要練習的。
  •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家長先別發火,對付孩子這3招輕鬆搞定
    ……這種孩子和家長,家長跟孩子,相互之間的「討價還價」是不是太熟悉,現在育兒就碰到了很多這樣的瓶頸,讓我們不得不去跟孩子談條件,孩子也有樣學樣地跟著你談條件。但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是希望孩子聽話,為了孩子好才出此下策
  • 該不該為孩子「計劃」人生?(深度好文)
    我們的教育目標不可避免地與人生目標密切相關,父母為孩子設計的教育計劃,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孩子的人生計劃。許多中國父母會把為孩子設計人生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設計的多是讓孩子接受什麼層次的教育,讀哪所學校,從事什麼工作,找個什麼樣的愛人,在哪裡安家,等等。可是,人生中總有許多我們計劃不了的事件發生,往往那些不在計劃之中的事情才最有可能改變我們的人生。
  • 教育心理學:不要讓孩子在時間上「討價還價」
    關注小明說心理,人生路上不迷失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慢慢地學會了和父母討價還價。除此之外,孩子們還會把這種討價還價的技巧熟練地應用在任何一件事情上。當父母要求他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都會提出一個要求,不是要求向後推遲幾分鐘,就是要求給予獎勵,比如獲得一個禮物或是看一集動畫片。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在很多孩子身上,也讓許多的父母頭疼不已。其實,孩子討價還價的根源完全出在父母身上。
  • 孩子凡事都要討價還價,煩死了!家長試試這3招,比發火有用多了
    孩子吃飯時要討價還價 孩子睡覺時要討價還價 甚至在有些家庭,孩子討價還價的現象還不限於此。 刷牙、洗手、寫作業……總之沒有事情是孩子不能跟家長講條件的! 你不同意?撒潑打滾立馬安排上!>1、為什麼孩子會跟你討價還價?
  • 讓孩子停止討價還價,家長不要輕易妥協
    孩子似乎總能摸準我們的軟肋,他們愛撒嬌能撒潑,我們發現自己很容易就陷入到討教還價的拉鋸戰中。該如何做到溫和而堅定呢?一位媽媽分享了自己的做法,你覺得妥當嗎?說說你的看法吧。  上個禮拜我正在超市購物,聽著售貨員一件一件地掃描貨品,發出「嗶」、「嗶」的聲音。
  • 父母該不該跟孩子哭窮
    1現在有這樣一種教育模式,就是父母跟孩子哭窮。窮人家的父母跟孩子哭窮,是為了激勵孩子從小自力更生,給自己爭氣,不要攀比,從小要勤儉節約,體諒家裡的不易。也有一些富人家的父母,跟孩子隱藏自己家裡有錢這個事實,怕孩子花錢大手大腳,揮霍無度,貪圖安逸,不思進取。這看似都很合理。實則蘊藏著諸多隱患。
  • 做一個懂得跟孩子「討價還價」的父母!
    文/伏櫪老馬近日,一則兒子霸佔父母房產賺租金,最後父子訴諸法院的新聞受到網友的熱議。北京一個父親一套80平方米的三居室,被兒子強行出租,導致老兩口常年有家不能歸。最後,不得已訴諸法庭。我們在痛斥這個不肖兒子不孝順的同時,應該對我們的教育,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做出更深層次的反思。
  • 該不該讓孩子玩手機,其實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自控
    該不該讓上中學的孩子玩手機?01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觀點:「給孩子玩手機,就是毀孩子的一生。」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在父母與老師的監管下不玩手機,到了大學會變本加厲的玩,仿佛要把以前不玩的時間追回來似的,以至於不能自控。文章最後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可能不讓孩子不接觸手機,最重要的不是孩子該不該玩手機的問題,而是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玩手機,讓孩子在小時候就要學會自控,學會自律。
  • 李峰:「不得跟組織討價還價」的豐富內涵
    四是要挾組織式討價還價。有的幹部自恃資格老、經歷多、貢獻大,目無組織、目無規矩,不顧大局顧局部、不為組織為個人,當個人想法與組織想法不一致、組織決定與個人意願不吻合時,或者牢騷滿腹、消極以待,或者以甩手不幹「撂挑子」要挾組織,把個人置於組織之上。五是無理要求式討價還價。
  • 孩子學會討價還價提條件?爸媽可以這樣應對
    到底是好還是壞呢?其實,孩子討價還價,其實不是壞事啊! 1.隨著大腦皮層發育,寶寶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現在的他,開始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為了爭取「利益」,會跟你討價還價「還價」成功,孩子會變得更自信家長要適當賦予孩子「掌控感」,首先不要一味地拒絕。如果還價從不成功,他可能會認為「協商沒有用,還是放棄吧」。其次,不要一味地讓步。協商的目的是讓彼此「都滿意」,在角力時,要守好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