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停止討價還價,家長不要輕易妥協

2020-12-13 寶寶知道

孩子似乎總能摸準我們的軟肋,他們愛撒嬌能撒潑,我們發現自己很容易就陷入到討教還價的拉鋸戰中。該如何做到溫和而堅定呢?一位媽媽分享了自己的做法,你覺得妥當嗎?說說你的看法吧。

  上個禮拜我正在超市購物,聽著售貨員一件一件地掃描貨品,發出「嗶」、「嗶」的聲音。突然我聽到了一個小女孩的說話聲。她看起來還在上幼兒園的年紀,正在央求媽媽給她買一個櫻桃味的棒棒糖。

「媽媽,我能買這個嗎?」小女孩問。

「不行哦,親愛的。」媽媽笑著說。

「但是媽媽,我沒吃過這一種。」

「家裡已經有很多糖了。」媽媽提醒她。

「但是沒有這一種呀。」

「我說過了,不行。」媽媽回答道,一邊開始翻閱旁邊的娛樂雜誌。

小女孩發現說不通媽媽,於是發起脾氣來。她的小臉漲紅,開始大聲抱怨媽媽不公平,媽媽對她不好。

緊接著她開始使用另一個策略:哭。她一邊哭一邊說話,故意很大聲地喘氣,製造出誇張的效果。

「好吧好吧,你把那棒棒糖放到購物車裡吧。」那位媽媽妥協道,「但是晚飯之前不能吃哦。」

「我能在車上咬一口嗎?」小女孩問。

「我們上了車再說。」

小女孩頓時破涕為笑。

我要說的是,雖然我自己也並不是一個完美的母親,但我知道這位媽媽剛剛拿什麼跟女兒做了交易。她的原則。她給了一個壞脾氣的孩子想要的糖果,卻助長了孩子討價還價的壞習慣。但事實上,她不需要也不應該那麼做。

看透孩子「討價還價」的心理活動

其實一開始,「交換條件」都是家長主動提出來的,「只要你今天好好彈琴,周末我就帶你去坐過山車」,「考到100分,就給你買滑板。」所以,現在在付出辛苦之前,我想知道我究竟能得到什麼好處。

為什麼大人能熬夜看電視而小孩子不能?為什麼大人星期天可以逛街小孩子就必須上興趣班?這不公平!公平的辦法是我能得到一點補償,比如每星期吃兩次肯德基。

為什麼總是大人來發布命令?為什麼他們總要來打斷我們的遊戲,要我們幹這幹那?可以講條件,多少可以換回點自由。

一旦孩子習慣於「討價還價」

在任何事情上都做交易,很可能造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被動狀態」

孩子會計較任何事情的「即時效益」,看不到好處就不做,如此下去,孩子便不會出於強烈的興趣去學習新東西,也不會有探索精神,更不會有責任心和同情心。他的人生會喪失所有的主動權,任何事情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而且「不談妥條件就不做」。當「談判」成了習慣,每一次「談判」成功後,孩子就在準備下一次的「交易」了。

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爭議上

雙方進行拉鋸式的談判,孩子從家長口中擠牙膏般擠出點「利益」,浪費了雙方的時間,使孩子專心思考及行動的時間變得很少。

家長的權威受到挑戰和磨損

最終,你會發現作為家長,你對局面失去了控制。你的嘴皮都磨破了,卻還未對晚上睡前洗澡達成協議。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會引發長時間的和談,你還有權威嗎?

轉載自:http://www.babyxy.cn/conntent/kxjy/2965.html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babyxy.cn)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教育心理學:不要讓孩子在時間上「討價還價」
    除此之外,孩子們還會把這種討價還價的技巧熟練地應用在任何一件事情上。當父母要求他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都會提出一個要求,不是要求向後推遲幾分鐘,就是要求給予獎勵,比如獲得一個禮物或是看一集動畫片。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在很多孩子身上,也讓許多的父母頭疼不已。其實,孩子討價還價的根源完全出在父母身上。
  • 一提要求孩子就愛討價還價?別急,這幾個辦法教你見招拆招!
    這樣的場面並不少見,家長們和孩子進行各種條件的交換。讓孩子停止某種行為或者完成我們的某項要求,我們就滿足他的某項願望。父母答應讓孩子做某事或者為他們提供獎勵,實際上就是在和孩子講條件。長此以往,孩子就習慣了講條件的模式。孩子習慣了討價還價,會有哪些危害呢?
  • 「媽媽,我想再玩五分鐘」,孩子總是討價還價家長該怎麼做?
    為人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樣的,每當面對孩子討價還價,難免會心軟妥協。久而久之,形成慣性妥協,只要孩子一求自己,家長就是好好好。但是,這樣真的好嗎?所以,在孩子討價還價時,家長的一味妥協,只會喪失在家庭中的權威和話語權。
  •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家長先別發火,說不定是自己"惹的禍"
    現在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孩子實在太精了,對於不想做的事情總有各種辦法跟家裡人談條件。,就算是爸媽也不可能總是對孩子的條件妥協。分析其實不難看出,一個愛討價還價的孩子,很大可能是家長自己惹出來的禍,在孩子年幼時許以條件讓孩子聽話,圖省事只要孩子不闖禍,卻忘了教育孩子很多事情即使沒有報酬也是必須要去做的,並不是任何事都是為別人而做。
  • 孩子和你「討價還價」怎麼辦
    孩子還可能會想:為什麼總是大人來發布命令?為什麼他們總要來打斷我們的遊戲,要我們幹這幹那?講條件多少可以換回點自由。    什麼都「討價還價」 會使孩子被動成長    一旦孩子習慣於「討價還價」,在任何事情上都做交易,很可能造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被動狀態」。
  • 父母沒有原則,孩子就會和他們「討價還價」
    二、父母沒有原則很多父母永遠都在跟孩子讓步,明明已經明確的拒絕了孩子的請求,轉眼之間,因為不忍心,又或者因為孩子哭鬧,所以又妥協了。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請求並不是真心想要的,更多的是一種試探。遇到孩子出乎意料的請求時,父母應該要懂得去分辨,什麼是孩子真正想要的,什麼是孩子隨口說說的,再來決定要不要跟孩子妥協,同時也要幫助孩子清楚地判斷,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如果父母一直毫無底線,什麼都答應,那孩子當然會得寸進尺,同時也會讓孩子不能很好的娶判斷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
  • 孩子總用「哭」來解決問題,該不該妥協?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做
    ,一旦家長妥協了之後,在孩子有限的認知裡,哭就成了很好的與家長溝通的方式。所以,面對喜歡用哭鬧解決問題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是不輕易妥協。記得之前在《媽媽是超人》中,有這麼一幕:胡可帶安吉和小魚兒一起去超市採購時,小魚兒想要拆口香糖和哥哥一起吃。她看到了,趕緊上前勸說「沒有交錢的時候不可以打開」。小魚兒不依,為了讓媽媽滿足自己,他哭了起來。
  • 孩子學會討價還價提條件?爸媽可以這樣應對
    當孩子漸漸成長後,就會開始慢慢「忽悠」家長了。下面這些場景,有沒有覺得熟悉呢?儘管愛「抬槓」,但不得不說,孩子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真是槓槓的。孩子「討價還價」,鍛鍊的是一種社交技巧——協商。也就是,表達自己的意願,通過耐心溝通,說服別人,尋求「共贏方案」。
  • 和孩子溝通,他卻討價還價?適度溝通即可,不可影響父母的權威性
    2,輕易妥協,一味順從孩子 我們時常在生活中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說不吃飯了,家人就隨著孩子,在後面追著餵飯;孩子磨磨蹭蹭敷衍的寫作業時,家長好聲好氣的哄著學習;孩子吵著鬧著要一些不合理的東西,父母咬咬牙也要的滿足。孩子一抗爭,父母就妥協。
  • 孩子總愛「討價還價」,這樣做比發脾氣有效
    帶孩子的日常瑣事已經足夠讓人煩惱了,再加上一個不聽話、不配合,總是「討價還價」和家長周旋的孩子,更是讓人焦頭爛額,很多時候就控制不住朝孩子發脾氣。更多的家長是不知道該怎麼管,擔心任由孩子這樣發展下去,會越來越不聽自己的話,沒有規矩,養成壞習慣。為什麼孩子愛「討價還價」?
  • 不給孩子買玩具就打滾哭鬧?比起吼罵妥協,家長這樣做效果更好
    家長常用的解決方法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都會多多少少碰到孩子孩子喜新厭舊的問題。剛剛買回來的玩具一會就不喜歡了,下次在商場看到喜歡的玩具又要家長買買買,不給買就哭給你看。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們通常會採用如下解決辦法。吼罵在面對孩子總是看到喜歡的就想買的行為時,有些家長會採取吼罵的方式來讓孩子停止這種「心理需求」。
  • 孩子總愛「討價還價」,這樣做比發脾氣有效
    帶孩子的日常瑣事已經足夠讓人煩惱了,再加上一個不聽話、不配合,總是「討價還價」和家長周旋的孩子,更是讓人焦頭爛額,很多時候就控制不住朝孩子發脾氣。更多的家長是不知道該怎麼管,擔心任由孩子這樣發展下去,會越來越不聽自己的話,沒有規矩,養成壞習慣。
  • 養娃是場「外交」,當你的娃學會要挾、討價還價,談判技能不能缺
    小幸欣然接受,但挑食的毛病總不改,每當媽媽勸他好好吃飯,他都小腦袋一歪,開始討價還價:「明天買薯條,我就吃飯。」幸媽不知該哭還是該笑:「這麼小就學會要挾大人,長大後還了得?」同事笑道:「別著急,育兒專家說過,孩子會討價還價說明情商高!」孩子討價還價是喜是憂?
  • 孩子愛耍賴怎麼辦?不要一味地妥協,家長掌握三點搞定「熊孩子」
    孩子愛耍賴怎麼辦?不要一味的妥協,家長掌握三點搞定「熊孩子」各位家長肯定經歷過孩子耍賴的情況,即便是自己的孩子非常乖,非常聽話,那麼也會知道一些別人家的孩子不聽話耍賴的情況,那麼遇到孩子耍賴怎麼辦?一味的妥協肯定是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的,那麼要解決根本問題的話,家長們就要注意這三點。
  •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家長先別發火,對付孩子這3招輕鬆搞定
    ……這種孩子和家長,家長跟孩子,相互之間的「討價還價」是不是太熟悉,現在育兒就碰到了很多這樣的瓶頸,讓我們不得不去跟孩子談條件,孩子也有樣學樣地跟著你談條件。什麼事都要談條件,討價還價,一次兩次家長也就忍了,總是這樣也是弄得心煩。
  • 孩子愛「討價還價」是件壞事嗎?
    暑假已經過去半個多月,孩子倒是開心了,苦的是父母。除了每天在辦公室忙碌,回家還要和小傢伙「鬥智鬥勇」。不是和你商量多看點動畫片,就是要求你給他獎勵,但孩子愛討價還價一定是件壞事嗎?>① 不要一味地拒絕。
  • 致買房者的一封信,看房時不要輕易「討價還價」!
    一味的講價,往往你就已經在看房、買房的路上步入了錯誤的思維,很容易因為一個99折、98折、一個贈品入手一套原本不是那麼滿意或者喜歡的房子;  當你走出售樓處,回到家中清醒過後,意識到衝動消費,覺得有點後悔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很少有人願意或者有魄力捨棄那1-5萬的購房定金吧,所以你只能繼續支付尾款買這套不稱心如意的房源,未來的居住過程中這件事會持續被你記起或者提起,所以請各位再看房的過程中不要輕易或者隨意討價還價
  • 孩子總用哭來解決問題怎麼辦?家長該不該妥協?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不要做一直妥協的家長孩子哭的時候到底該向孩子妥協嗎?很多家長都會像上面的家長一樣被迫妥協。家長們不要以為自己一次次的妥協就可以換來安靜,殊不知這樣會為以後埋下禍根。小魚兒看到媽媽不吃這一套後,瞬間停止了哭聲,也慢慢向媽媽靠近。
  • 洪蘭:學習的根本是自製和自律,家長別因為孩子的耍賴而輕易妥協
    洪蘭教授還說:「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要教會他自製和自律,我們發現這是一個學習的一個根本自治和自律,可是要做到這一點,其實很不容易,因為孩子會耍賴,大部分的父母只要孩子一耍賴,哎呀,算了,算了,就給他了,就妥協了,那就不可以。」
  • ​娃幹啥都討價還價?談判專家推薦的這個方法,保證「藥到病除」
    底線是要有,也不要把孩子框得太死。其實每個人都會為了爭取自身權益討價還價。比如買東西我們會砍價,成功後內心會有說不出的滿足感。對於孩子而言,與父母談判的過程中,就是孩子尋找和肯定自己掌控感的過程。所以,不涉及原則和底線的問題,在我能接受的範圍內,我會允許CC議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