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唱反調了:你總想給孩子改掉的壞習慣,對ta真的有好處

2020-10-21 六層樓醫生

點擊頭像關注六層樓醫生,學習更多女性健康知識和兩性交往知識哦~

圖片設計: 方冰 | 責任編輯: 會玩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導言


鏘鏘鏘!今天又是活潑可愛的小小團當班!鑑於上次非常成功的「團仔首秀」(具體表現為,小小團的「誇誇群」規模又壯大了不少

),小小團忍不住又來和大家嘮嗑啦。


其實呀,往事不堪回首,小小團也有過一些「黑歷史」,還曾經收穫過「小煩人」的「榮譽稱號」。


有一些特別關心我的親戚朋友,總是來給媽媽出謀劃策,讓她幫我改改「壞習慣」。But,那些小事情在媽媽眼裡根本無傷大雅,為此還跟ta們battle了幾個回合。


你問我是咋知道的?因為我就是這齣大戲的VIP觀眾啊,我甚至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小團媽三戰「糾正派」!


花生瓜子準備好,好戲上演啦!


01

第一回合:吃 or 不吃


▲圖片設計:方冰


話說,小小團打從出生起就有一個愛好——吃手,每次吃得那叫一個陶醉啊!雖然從一開始嘬著指頭不松嘴,到後來逐漸放過小手,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但有的親戚看到了我「吧唧吧唧」、哈喇子直往外流的樣子忍不住又要操心了:


「給娃手上塗點辣椒,辣他幾回就好了!」


哈?!我才剛出生沒多久,看我辣成那個樣子,你們的心不會痛嗎?幸好,作為防守方,媽媽及時擋住了親戚發出的大招:


「有一大半的孩子小時候都會吸吮手指,對剛出生的小寶寶來說,這還有撫慰和鎮靜的好處呢。」


媽媽反擊成功,但她的話還沒說全。其實,當我們到4~7個月的時候,手的精細動作會快速發展,逐漸練就了抓、取的技能,這時不僅「手嘴搭配,吃著不累」,還能使我們的口腔獲得感覺上的刺激,促進大腦發育,這樣一來,我們就會變得更聰明啦。


而且,只要保持小手手乾淨衛生,7個月以下的弟弟妹妹喜歡吃指頭,爸媽都不用太擔憂,還有一些「嬌氣」的寶貝到了8個月左右還會偶爾吸指頭,這也沒什麼問題。


小小團揮手警告


注意哦,我這裡說的是7個月以下的小寶貝,要是小朋友們都4、5歲了,還在吸手指呢,那就得注意了,這可能會影響口腔上壁以及牙齒的排列


爸爸媽媽們可以先溫和地提醒ta們,不行的話再使用「厭惡療法」(比如在手指上塗苦的東西、戴「護指」

)。這些都不管用,那就去看醫生吧,醫生可能會在口腔中安裝一個裝置,防止手指對上顎或牙齒施加壓力。


不建議用安撫奶嘴哦,在我眼裡這就是找了另一個東西代替手讓我吮吸,治標不治本。


02

第二回合:扔 or 不扔


▲圖片設計:方冰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嘴被「禁錮」的時間太久了,等我稍稍長大後,手就開始「放飛自我」了,逮著什麼扔什麼。於是,第二波攻擊又來了:


「你就拿尺子打他手板,這樣他就不敢再扔了,你們小時候都是這麼過來的。」


嗯嗯嗯???這次我還來不及把小手藏到背後,就開始心疼我的老母親了。看樣子,媽媽小時候是被揍得不輕,先是把我最愛的手抓球遞給我玩,接著就聲情並茂地開始了科普:


寶寶扔東西其實是ta們空間敏感期(0~6歲)的常見行為,那是ta正在努力地認識世界的證明,也是ta智力逐漸加載的表現。而且,別小看『』這個動作,這也是需要能力的,它意味著寶寶的肌肉正在發育,肢體協調能力正在提升


「當然啦,扔東西除了代表著寶寶機體的成長,也反應了ta表達情緒的欲望,比如當ta想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可能就喜歡扔扔東西來『博眼球』;當ta餓了累了困了生氣了,也可能通過扔東西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所以你看,一個扔東西的小小動作就有這麼多種可能性,怎麼能用打手板草率地解決呢?


看到媽媽一口氣說了這麼多,小小團偷偷地在心裡給她點了個贊!可不是嘛,你看這雙手,它就是不聽我的使喚呀~


在扔東西的這個問題上,媽媽也知道這並不一定是我能控制得住的,所以她就想出了好多好方法,讓我扔著開心,她看著放心。小小團就爽快地分享給大家吧:


1. 當我們開始扔東西時,爸媽們可以讓我們扔個夠,找合適的東西讓我們扔,在這小小團隆重推薦我的心頭寶——手抓球;


▲圖片來源:Google


2. 要告訴我們什麼可以扔、什麼不能扔,在哪兒可以扔、在哪兒又絕對不能扔。只要你們好好跟我們講道理,我們都是很聽話的;


3. 萬一我們用扔東西來發洩自己的小脾氣,可不能直接上手打,可以教我們用其他方式平復情緒呀,比如上次我因為生氣而扔東西之後,媽媽教我做了幾次深呼吸,那感覺可比扔東西好多啦;


4. 一味地講大道理,我們真的會不耐煩的,不如在這時多親近親近我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光可是拯救不開心的最佳「藥方」。


03

第三回合:罵 or 不罵


▲圖片設計:方冰


「壞習慣」就是個圈兒,當我逐漸長大不再「動手」之後,問題又兜兜轉轉回到了我的嘴上——我學會說謊了。


我明明覺得和小狗玩了一天,可媽媽卻說我們家根本沒養狗;那天不小心把家裡的花瓶碰倒了,正巧有親戚來家裡做客,我既怕丟了面子,又怕被打PP,死活不承認做錯了事……


看著嘴硬的我,「熱心」的親戚,又來給媽媽出主意了:「孩子說謊,你就拿針扎他的嘴,保證他下次不敢了!」


幸好,我有一個慈愛的老母親,看著我差點被嚇得屁滾尿流(真·字面意思),趕緊化身天使攔住了親戚:


3~5歲正是孩子想像力最天馬行空的時候,別說他能想像和狗玩一天,就是他說自己是超人能拯救世界,咱們也不用驚訝。」


只要他沒有傷害到其他人,不用太幹預,他願意的話,我甚至可以化身女超人和他一起『做做夢』!」


「要是他沉迷於編故事,混淆了現實世界和幻想中的世界,可咋辦?」親戚發出靈魂一問。


「那就得告訴他如果一直編故事,爸爸媽媽以後可能不會再相信你的話了。正好,我可以給他講講《狼來了》的故事,讓他意識到說謊的危害。」


聽到這,小小團鬆了一口氣,我可以繼續放飛我的想像力啦!不過,雖說這次我躲過了一劫,但之前我因為做了錯事不承認,還是受到了懲罰:


媽媽不僅讓我面壁思過,還對我說,本來我犯的只是一個小錯誤,但由於我「死鴨子嘴硬」,懲罰程度升級。聽到這,我再也不敢撒謊了。


哦,對啦,要是有的小朋友想得到表揚而選擇撒謊,那爸爸媽媽就要先反思一下了,你們對我們的期望是不是太高了,如果以我們的實際情況根本達不到,那我們可能會因為不想辜負你們而選擇說謊。


這時,只要爸媽們和我們好好聊聊天,說出你們的期望,我們就會明白誠實才是最重要的品德,努力做個聽話的寶寶的~


最後呢,小小團還想到前幾天一個小夥伴生氣地對我說:「明明爸爸之前說過要戒菸,可那天又在他身上聞到了煙味,他說了謊,為什麼不懲罰他呢?」


你看,我們有時候可以輕而易舉地識破家長的謊言,爸爸媽媽可是我們的榜樣呀,如果我們跟著你們學會了撒謊,那你們怎麼忍心責怪我們呢?


而且,在我們的世界裡,說謊就是說謊,甭管「善意的」還是「惡意的」,在我們這裡一視同仁。所以,只要是謊話,就別在我們面前說啦,我們都來做誠實的人吧~



這3種情況,只是小小團成長路上「壞習慣」的冰山一角。然而,看完我的故事,你是不是覺得這些習慣其實並沒有很「壞」,在很大程度上還對我的成長有幫助呢~


所以啊,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爸爸媽媽還是要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碰上一些「用著都說好」的方法時,別盲從,要像小團媽一樣勇敢地唱唱反調,保護寶寶健康快樂地長大!


記得點個 轉發 哦,如果你喜歡小小團的話,歡迎來評論區說說你還想聽我聊點什麼,我們下次再見~


點擊頭像關注六層樓醫生,學習更多女性健康知識和兩性交往知識哦~


參考文獻

[1] 謝爾弗.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M]. 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相關焦點

  • 孩子總丟三落四?想讓孩子改掉壞習慣,家長要先學會「犯懶」
    很多時候往往是當孩子找不到東西時,父母的關注總是"非常及時到位",事事都為孩子想周全,這樣一來,孩子就必然"記不清楚東西放在哪裡了"。事事都想不周全,反正父母早就為自己考慮周全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依賴性,什麼也不用考慮,進而導致"丟三落四"習慣的養成。
  • 孩子壞習慣很難改掉?那是家長做法有誤,三招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因為當孩子作出這些錯誤行為的時候,家長並沒有嚴厲管教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在家長的縱容之下,孩子漸漸地就會將這些錯誤行為當作是一種習慣,過後是很難改掉的。比如孩子玩耍的圈子,又或者是孩子在學校當中和別人相處時,學習了一些壞習慣。他們並不知道這些壞習慣是錯誤的,所以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之下,孩子的壞習慣就會漸漸形成,並且很難改掉。孩子壞習慣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不論如何家長,都應該要幫助孩子去改正,但是家長的做法如果錯誤的話,也會給孩子帶來影響。那麼對待孩子壞習慣時,哪一些做法是錯誤的呢?
  • 孩子總愛「唱反調」?你可能被孩子「套路」了
    「唱反調」!孩子總跟父母唱反調怎麼辦>過分寵溺、遷就和保護,養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叛逆的壞習慣。比如孩子告訴你渴了,你給他水喝,他反而不開心了,因為他內心其實是想喝飲料。他們希望藉助「唱反調」,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理解。
  • 心理專家教你怎麼改掉壞習慣
    但你應該知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名言吧!一個人犯錯誤,往往是從並不起眼的小事開始的。「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壞事雖小,但日積月累,就會從量變導致質變,最後躍進犯罪的泥坑。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不想讓老師同學看不起你,不想讓你爸爸媽媽傷心、失望,那麼就痛下決心改掉那些壞習慣吧!下面我教你怎麼去改變壞習慣,你一定要照著做喲!
  • 如何改掉孩子的壞習慣
    如何改掉孩子的壞習慣不要讓孩子養成打斷別人講話的習慣當你說話時,孩子也許迫不及待的想告訴你一些事情或者問你某些問題。如果我們放縱不管,長期發展下去,孩子會越發的以自我為中心,認為隨時發言是自己的權力,理所當然。這不僅不禮貌,更對以後的學習生活造成影響。孩子在學校首先是聽老師的講述,如果這時候孩子被個別問題困擾著,甚至是打斷老師講話,都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不良的影響。
  • 如何讓孩子改掉粗心的壞習慣
    但孩子們的學習和他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小事情小錯誤的發生,雖然孩子們都沒有認真的去對待,比如說在我家大寶學習上的粗心。因為我們也知道粗心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而這些不僅孩子身上會有這樣的壞毛病,我們這些當父母的也會有。雖然有些時候說吧!
  • 孩子吃飯總挑食!想要改掉壞習慣,家長巧用「普雷馬克原理」
    張姐近來很煩惱,今天又被孩子的老師請到學校,這已經是開學後,孩子第3次沒有寫完作業請家長了。老師覺得孩子應該收收心了,總不寫完作業會影響成績。張姐和老師談了之後,便決定加大對孩子的學習輔導。於是晚上的時候,張姐提出要陪同孩子一起寫作業。當張姐已經準備好了的時候,孩子卻總是不配合。
  • 如何讓孩子改掉磨蹭的壞習慣?
    「你能不能快點,再磨蹭下去上學就吃到了!」「你怎麼這麼慢,這麼點作業寫了3個小時還沒寫完?」…………你是不是每天都在碎碎念念的嘮叨中度過?孩子為什麼磨蹭?怎樣才能讓他改掉磨蹭的壞習慣呢?造成孩子磨蹭的原因通常有兩個:一是孩子的時間觀念差。在他的思想中還沒有形成時間觀念,不知道什麼時間該幹什麼,做事情缺乏緊迫感!二是因為孩子對當前自己所做的事情興趣不夠。比如寫作業磨蹭的孩子,是因為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不夠,寫作業只是為了應付老師而已。那麼,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改掉磨蹭的壞習慣呢?
  • 怎麼改掉孩子說髒話狠話的壞習慣
    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孩子不知道從哪學了髒話回來,到處亂講:「屁屁、臭臭、你滾、打si你……」你開始緊張起來,趕緊問他:「你從哪學的?以後不許說這種話。再說不允許你吃飯!」「臭媽媽,我不喜歡媽媽啦,我要把媽媽丟出去。」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網上有說這種情況不能說也不能管,否則孩子會覺得有趣,更喜歡說這些話。也有說必須要管,不然孩子分不清是非好壞。
  • 讓孩子改掉動不動就用手揉眼睛的壞習慣
    在自己多年的人生經歷中,發現擁有一個好的視力,真的是太重要了。在我們的生活裡,只要你留心去觀察,你會發現那些視力不太好的人,眼神也沒有那些視力好的人那樣靈敏,看起來有點呆滯。眼睛比較亮的,總有那麼一股精氣神,讓人看著也會賞心悅目。我們自己這一輩子,視力如何,已經不能發生太多的改變。但是我們的孩子還小,一切都是嶄新的,想有所改變,也都來的及。
  • 盤尼西林法則:如何改掉孩子的壞習慣?父母要注意這「3個階段」
    不只是孩子,相信很多成年人也深有同感,這些壞毛病從小帶到大,時常懊悔自己小時候沒有改掉,長大後再想改就更難了。為什麼孩子的壞習慣這麼難改掉呢?,一開始孩子可能不配合、反抗,到了中期開始往好的方向改變,後期的時候,眼看表現良好,父母就有可能鬆懈。
  • 頭髮油膩是因為有這三個壞習慣,改掉這些壞習慣,發質會越來越好
    頭髮油膩是因為有這三個壞習慣,改掉這些壞習慣,發質會越來越好!特別是到了夏天以後,天氣是非常炎熱的,有的時候我們便會大汗淋漓,不洗頭的話真的是讓人受不了,那麼在這時候大多數的人他們都會選擇1~2天來洗一次頭髮,如果短髮甚至會每天清洗,那麼在梳頭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現頭髮脫落,有的時候我們頭一天洗的頭髮,等到第2天便會變得非常的油膩,這是因為我們在洗頭的時候有了這三個壞習慣,改掉這些習慣,就會讓我們的發質變得越來越好。
  • 不想讓孩子變笨,父母就要改掉這些壞習慣
    在學校有老師教他們學知識,但是回到家裡父母的教會他們怎麼做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什麼樣子孩子就模仿什麼樣子。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所以會寄予厚望。有個好的期望是好的,但並不是單單靠期望那麼簡單,還得看父母怎麼做,如果父母的做法不對,不僅幫不到孩子,還會影響到孩子,使得孩子變笨。如果各位父母看到這裡不認可,不要著急請你往下看,我相信你看完本期分享你就都明白了。
  • 別逼孩子改這9個「壞習慣」,其實好處多多!管太多反而害了ta
    導讀:別逼孩子改這9個「壞習慣」,其實好處多多!管太多反而害了ta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逼孩子改這9個「壞習慣」,其實好處多多!管太多反而害了ta!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新生兒黃疸、溼疹是「胎毒」,想減輕,需要孕媽媽改掉3個壞習慣
    導語:新生兒很多都會有黃疸、溼疹等情況,雖然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不用太過擔心,但是這也屬於【胎毒】,想要避免或者減輕這種症狀的出現,孕媽媽需要改掉3個壞習慣。新生兒一般會有黃疸情況出現,正常屬於生理性的黃疸,有可能持續2周左右。
  • 如何改掉這個壞習慣
    這既是提醒他人注意不要再打擾自己了,同時也告訴自己: 我不開心不自覺皺眉頭不是壞習慣,但是很容易形成川字紋,影響面部美觀。平常只要多多提醒自己,控制自己不要皺眉頭,放鬆心情,自然就會改掉。下面我們看看這些網友提供改掉皺眉的小妙招:@王慢慢:直到去年有個朋友對我說你怎麼老愛皺眉頭,又有翻到朋友偷拍的我的照片也是各種皺眉,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是真的很醜呀。
  • 寶寶老愛挖鼻孔 這樣改掉壞習慣
    也許某一天,你會發現寶寶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愛挖鼻子。無論你怎麼跟他說不要挖,他就是不聽,哪怕聽了,過後也會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又開始挖鼻子了。
  • 改掉8個壞習慣,別影響孩子成長
    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重要的是這位「老師」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若要讓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健康,我們做父母的必須以身作則最關鍵,首先改掉自身的壞習慣。「自尊來自牛仔褲是否合身或體重有多輕。」五、借酒澆愁工作一天不順心,回家就想喝一杯。這給孩子傳達的信息是,酒是緩解壓力的極佳方式。
  • 孩子睡前總有3個「壞習慣」,青春期很難長高,當心虧了10釐米
    眾所周知,孩子身高除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還有就是外界條件。遺傳的話這個就靠自己爸媽了,沒得選擇。然而外界條件,只要父母們運用好,幫助孩子孩子長到理想身高也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小芳的父母就很懂得為他們三姐弟長個子,儘管父母身高都沒有超過165釐米,可他們姐弟三個,長大之後身高都有170,真的是太驚人了。
  • 一個小遊戲,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如果還是按以前的老辦法,批評教育,根本無濟於事,可能更加引起孩子的逆反。所以,這時候,家長朋友應該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遊戲,讓孩子樂於糾正壞習慣。魯迅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高爾基說:「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