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美國大學生給5歲上海女孩當「書僮」,竟被中國虎媽式教育折服

2021-02-19 INSIGHT視界

文 | Alice

From  外灘教育

微信號:TBEducation

前天收到一封特別郵件,是我的18歲的美國朋友Linda發來的。她上半年在上海的兩個家庭做了半年的互惠生,回美國已經兩個月。

作為一個剛剛親歷了中國虎媽式教育的美國女孩,她對教育的看法經歷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最近一封郵件對此有一個開放的討論,她回美國後的反轉讓我深感意外。

郵件中提到:

「當我第一次去中國, 作為互惠生陪伴叮噹的時候, 我簡直震驚了: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5歲孩子學這麼多東西!我當時覺得「虎媽式」教育對孩子太殘忍。

可當我從上海回到美國後,發現我的家庭以及周圍的孩子除了讀、寫,其他什麼都不會。很多美國孩子還在浪費非常多的時間看電視,閒晃;而同年紀的叮噹卻會彈鋼琴,騎馬,遊泳,能流利使用英語溝通

我意識到叮噹受到的教育要好很多,我又想起叮噹在虎媽教育方式下其實享受很多學習的過程,這樣就不能說是殘忍的教育方式。

你知道美國大學學習一點兒也不輕鬆,所以我在想美國家長是否應該向虎媽式教育學習?這樣,美國學生進入大學能輕鬆點……觀察到叮噹的教育和美國我身邊孩子教育的對比,我現在對教育的看法改變非常大……」

要講清楚Linda和她的上海虎媽的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我認識Linda是在她住在上海第二個互惠家庭期間,我們每天同一時間去幼兒園接孩子。正巧我兒子和她的寄住家庭的孩子Abby是好朋友,經常一起玩,自然我們也就聊得多了,慢慢地我開始了解她的經歷。 

 Linda來自美國俄亥俄洲,是社區大學的學生。她有著美國人喜歡探險的精神,對美國以外的國家充滿好奇。作為一個歐美年輕人,想體驗異國文化,深入當地生活,最經濟的方式就是通過互惠生項目去目的地國家居住三個月到六個月,在匹配家庭陪伴看護小朋友換取自己機票以及食宿。

既然是「互惠生」,顧名思義這個項目的特點就是「平等」和 「互惠」。加入計劃的青年與寄住家庭以互惠互利的關係共同生活。寄住家庭為互惠生提供一切生活所需,每月支付他們零用錢,互惠生則為家庭照顧孩子,做簡單的家務,同時體驗當地的生活。互惠生一般被寄住家庭視為家庭成員之一。

去年,Linda在美國申請互惠生項目,經過面試以後,很快匹配到了兩個上海家庭。Abby家之前她在另一個家庭住了三個月。當我問起那段經歷,當時,她第一句話就是:我的第一個住家媽媽真的很瘋狂,她就是一個上海虎媽!

被Linda稱為上海虎媽的林女士,看起來非常慈愛。初次見面,林媽媽就用有限的英文表達了她對Linda加入這個家庭的歡迎。第二天早晨,林媽媽擔心Linda吃不慣中式早餐,特意為她準備了蛋糕作為早餐。

然而,Linda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在早餐上吃過蛋糕,但考慮到林媽媽的熱忱,她還是將蛋糕吃了個乾乾淨淨

不料,這樣一來林媽媽以為Linda喜歡吃蛋糕,隔三差五地就用蛋糕當早餐。這讓Linda感到哭笑不得:這簡直是催肥的節奏啊!不得已,Linda只好用微信翻譯,告訴林媽媽,自己願意和她的女兒一起吃中式早餐,這才結束了以蛋糕當早餐的生活。

儘管有這樣的小插曲,Linda還是挺滿意林媽媽一家作為她的寄住家庭的。特別是林媽媽的五歲女兒叮噹,簡直是個小天使。第一次見面,叮噹就很親切地叫Linda姐姐,性格也很可愛乖巧,Linda十分喜歡陪伴她。不過,在接觸了林媽媽的「虎媽教育」後,Linda卻一度感到困惑。

作為互惠生的Linda,在叮噹家的「工作」就是每周陪伴叮噹30到35個小時。叮噹白天去幼兒園,她陪叮噹起床,吃早飯;幼兒園放學後,她要一直陪伴叮噹直到睡覺。

18歲的Linda其實還是個大孩子,她喜歡聽音樂和唱歌。一開始,Linda陪伴叮噹的時候,會和她一起聽英文歌,還會教她一起唱。叮噹的樂感很好,基本聽兩遍就能跟著一起唱,這樣的時刻,讓兩個人都覺得很快樂。

然而,這樣歡樂的場景被林媽媽撞見了,林媽媽立刻明令禁止兩人再一起唱歌。理由是唱歌會讓叮噹在學習中分心,她希望叮噹跟Linda系統地學習英語。第二天,林女士就給了Linda一份當月學習指導時間表

 叮噹四月學習計劃


1.  學習20-30個新單詞,並且告訴我學習了哪些新單詞。我會給叮噹做測試,需要她能夠用英文解釋詞彙意思以及正確運用。

2. 每天複習叮噹在幼兒園學的知識。

3. English Time 學習兩篇課文,至少一周一篇新的,一篇學過的,而且在能日常生活中運用。

4. 每天至少閱讀5本繪本,而且需要確保叮噹真的讀懂以及理解繪本裡的故事。

5. 每周學習一篇新概念英語,需要認識,背誦會翻譯裡面所有詞彙。

6. 兒童的學習的方式需要不斷重複記憶,強化記憶,因此每周複習之前所學的非常非常重要。

註:表中標註的「休息」以及「上課」時間 ,

叮噹需要額外學習:騎馬,遊泳,數學,邏輯,

跳舞,書法,演講和畫畫。

最初,Linda對這份工作表完全不能接受。她覺得叮噹基本沒有玩耍的時間;而這麼大的美國小孩兒幼兒園接回來都在玩啊,玩才是這麼大孩子的主要「任務」。

林媽媽對Linda的問題只是簡單回答:在中國,尤其是上海,小孩面臨的競爭就是這麼激烈,大的環境跟美國完全不同,所以請Linda遵守她的「工作約定」。

Linda雖然心有疑慮,但是出於對林媽媽一家的尊重,和自己的「職責」約定,她還是很快進入角色,認真執行這份時間表。當然這也離不開乖巧的叮噹的全力配合。

為了能跟Linda一起唱英文歌,玩角色扮演遊戲(林媽媽後來發現叮噹通過唱英文歌也能掌握一些英語詞彙,便允許她們唱,條件是必須完成每天的學習計劃),叮噹經常提早完成每天學習任務,好跟Linda一起唱歌,玩耍。

Linda還提到一個小細節,每天早上起來,林媽媽就把叮噹去幼兒園需要穿的衣物鞋子按照順序擺好。這樣可以保證叮噹吃飯加準備好出門的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Linda覺得這簡直就是軍事化管理!更不可思議的是,叮噹每天出門都非常快準備好,能準時出門,她可才是個五歲的娃呀!

實際上,Linda一直覺得自己挺幸運,不僅陪伴的叮噹乖巧可愛,林媽媽一家對她也很好,還帶她去了北京,一起爬長城。這段旅行是Linda在中國的生活中最精彩的一段。她從心底裡感激林媽媽一家給她這個機會,叮噹也很興奮能跟美國姐姐一起爬長城。

但令她深感意外的是,林媽媽仍然布置了旅途中的學習任務:每天早上Linda陪叮噹一起學習英語一個小時;在飛機或者車上,Linda輔導叮噹一起閱讀英文書。晚上林女士會自己輔導叮噹的語文和數學。

Linda說,在美國如果說出去旅行就是純玩兒,很少有家長給學齡前的兒童制定學習計劃,如果孩子在看書,那也是打發旅途中的無聊。

不過,奇特的是,叮噹對於媽媽給自己的「任務」雖偶有抱怨,感到很累,但大多數時候,她是欣然接受的。Linda很難想像,一個美國同齡孩子會對這樣的安排不反抗。在Linda看來,林媽媽在生活中對叮噹的照顧無微不至,是個出色的養育者;在指導叮噹學習的時候,又像個苛刻而嚴厲的老師。

作為旁觀者的Linda,對於這樣的母女關係感到新鮮有趣,漸漸地,她融入了這個小家庭,也從質疑到「服從」和接受了林媽媽的要求和安排。

對於Linda來說,中國的這段經歷可能是永生難忘的。她看到了上海的繁榮,也看到了中國孩子面臨的激烈競爭和教育壓力。她最自豪的是,在她離開以後,叮噹已經可以當媽媽的小翻譯了,可以自信地說英語、唱英語歌。

當這樣一個青春陽光的女孩子告訴我,她回國後對比了身邊拼命玩耍的美國孩子後,她現在完全贊同虎媽式教育,這引起我作為兩個孩子媽(一個四歲半,一個兩歲半)的思考。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個人一直堅信「你是什麼人比對孩子做了什麼要更重要」,比起培養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等生,我更傾向於培養出一個擁有自由意志和能活出真實自我的孩子。因此以前我對虎媽式教育方式一直持有批評的態度。

但是在深入看了關於虎媽教育的報導以後,我發現我和大多數家長一樣可能並沒有全面了解虎媽教育。我以前只看到了形,可能沒有看到神。

比如最著名的虎媽蔡美兒,大家都知道她為兩個女兒設置的十大戒律,自稱「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努力。」

但是我以前並不知道的是,蔡美兒允許孩子們長大後做她們真正喜歡的事;她還為孩子聘用美國老師進行教學,老師總有辦法讓孩子們和事情建立起豐富的感覺聯繫。

發展心理學家艾莉森· 高普尼克在2016年出版的「園丁與木匠」(The Gardener and the Carpenter: What the New Science of ChildDevelopment Tells U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一書中,把六歲前幼兒的學習模式稱為「發現式學習」(Discovery Learning),六歲以後的學習模式稱為「掌控式學習」(Mastery Learning)。並且不斷強調六歲前「玩」是孩子的主業而非副業。

在我看來虎媽式教育從幼兒就開始強調掌控式學習,忽略了發現式學習。比如叮噹,她可能將來一路上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全面的教育,進入世界五百強公司,然後有個門當戶對的婚姻。她的人生是在母親的掌控下發展完成,不太會偏離家庭預設的軌跡,也不太會給自己一個驚喜的人生,更不大可能成為改變世界的人。至少目前,我們的社會還是需要這樣勤懇優秀的人才。

而從小被父母鼓勵發現式學習的孩子,如果六歲以後父母再稍加掌控式引導,這個孩子不一定會接受最精英的教育,進入上流階層,但是一定是一個能做遵從自己內心的決定,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生活的人。

 

我的兩個孩子現在都還不到六歲,我依然堅定地採取非虎媽式教育,等到六歲以後可能會採取更多幹預和引導。教育方式沒有優劣的劃分,對於每個父母而言,無非就是在一系列教育的現實和理想一系列矛盾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最後引用蔡美兒在華盛頓郵報採訪的一句話結尾:

「我個人認為,西式教育過於強調「創意」,中國教育卻過於強調紀律和刻苦鑽研。其實,兩種教育方式應達到一個理想的平衡狀態,孩子才會長成我們期待的那樣。"

本文所涉人物均採用化名。

本文系授權發布,By Alice,From  外灘教育,微信號:TBEducation,外灘教育(ID:TBEducation)中國K12國際教育領先媒體,並系列化提供面向中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優質在線課程。加粗,且字體大小、顏色須與正文一致。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本期推薦閱讀:

後臺回復關鍵詞【教育】,閱讀文章《這部豆瓣9.1、全球5億人看過的恐怖片,拆穿了中國教育的騙局》

相關焦點

  • 「虎媽式教育」強勢回歸,如何培養孩子植根中國文化的國際化思維?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虎媽式教育」這個詞在教育圈高頻被提起。 虎媽的女兒如今已被哈佛和耶魯雙雙錄取,而她本人也是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2011年她將自己的教育過程寫成文字出版,引發了中西方對教育問題的激烈爭論。
  • 曾經聲震美國的虎媽蔡美兒,如今9年過去了,她的孩子成才了嗎
    蔡美兒是美國耶魯大學的一名華裔教授,經營教育事業的同時,蔡美兒也重視對兩個女兒的栽培和教育。蔡美兒對兩個女兒採取的是虎媽式教育方式,女兒們也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學有所成,蔡美兒的虎媽式教育也因此聲震美國。
  • 好物分享|應採兒「虎媽式教育」如何教育出小甜豆Jasper?6條家規值得借鑑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的父母大都溺愛孩子,容易對孩子心軟,但也還有一種「狠心」的父母,對孩子採取的是「虎爸虎媽式教育」。因為生活在溫室裡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太弱,容易玻璃心,而對孩子採取「虎爸虎媽式教育」,能夠培養孩子的堅強、勇敢、獨立和韌性。
  • 【專訪】上海哈羅副校長Kelly Wailes:我不認為中國父母都是虎媽式...
    千禧年後,該學校加快國際化步伐,開始在全球設立分校,其中大部分位於亞洲,有三所在中國,上海哈羅是最年輕的一個。因為與英國皇室的淵源,建校兩年之後,這所國際學校才迎來一場正式的開校典禮,英國愛德華王子特地到場作為皇室見證者。與此同時到來的還有新任副校長Kelly Wailes。
  • 曾經聲震美國的虎媽蔡美兒,現在9年過去了,她的孩子成才了嗎
    蔡美兒是美國耶魯大學的一名華裔教授,經營教育事業的同時,蔡美兒也重視對兩個女兒的栽培和教育。蔡美兒對兩個女兒採取的是虎媽式教育方式,女兒們也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學有所成,蔡美兒的虎媽式教育也因此聲震美國。蔡美兒對兩個女兒的教育極其嚴格。大女兒索菲婭在7歲時因一首鋼琴曲沒彈好,媽媽就罰她從晚飯後一直練琴到深夜,期間還不讓她喝水和上廁所,媽媽用這樣的懲罰性教育來督促孩子練琴。
  • 世界知名的三個虎媽教育出的孩子怎麼樣了?比起形式,方式更重要
    用威脅、咒罵、利誘、賄賂等種種高壓手段來教育孩子,很多專家曾預言,這位虎媽教育的孩子很可能變成冷酷,呆板,甚至可能精神有問題或者有自殺傾向這樣的可憐蟲,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這位媽媽的孩子怎樣了呢?在虎媽「逼迫」之下,兩個女兒也都已成年。23歲的索菲亞,哈佛畢業,年僅20歲的小女兒露露,現在哈弗大學藝術歷史系讀書。並沒有專家預言的那樣,成為「可憐蟲。」
  • 9年前華人虎媽的教育方式受追捧,如今咋樣了?結局讓人失望了
    近年來,除了在官方層面上的學習交流外,家庭教育的模式也開始向國外看齊,其中,9年前名震海內外的華人虎媽式教育受到了熱捧。 9年前名震海內外的華人虎媽,孩子養成材了嗎?
  • 上海10歲男孩書店內公開猥褻5歲女孩
    有一位ID名為「這裡張聰吖」的網友在新浪微博上發出求助帖,其鄰居的5歲女兒被侮辱,想讓大家關注和幫忙轉發,請大家有小孩的離這家人遠一點,不希望別人家孩子再受侮辱。事情發生在上海七寶萬科西西弗裡書店。侵犯的男孩今年10歲,而當事人被侮辱的女兒今年僅僅5歲。剛開始的時候,男孩誘騙小女孩跟他去男廁所,小女孩不從。男孩便帶著小女孩走到了書店轉角的地方,但書店的那個桌子較高擋住了大人視線了,所以沒有及時看到。男孩還特意看了看兩邊都沒有人才動手的,明顯是有意而為之。
  • "虎媽教育"下3個女兒各個成材,中國寶媽效仿卻無效,缺了什麼
    大家對於書中虎媽採用的教育方式爭論不休,有效仿的,有批判的,甚至她的這種教育方式被美國人批判為&34;,那麼虎媽的教育方式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在這樣的高壓教育之下,虎媽的三個女兒也很爭氣,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老大索菲亞進入了美國最高法院進行工作。老二考取了哈佛大學藝術歷史系,老三在學校成績也非常優秀,這樣的成果似乎印證了虎媽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有效可行的。
  • 20歲女孩減肥變成弱智 智力水平相當於6歲孩子
    南京超五成學生跟風減肥  20歲女孩減肥變成了弱智 智力水平和6歲孩子差不多  龍虎網訊 金陵晚報記者報導 夏天,是胖子們最恨的季節。但,盲目減肥也會引發不良後果,20歲的女孩瘋狂減肥後,變成了弱智,智商水平猶如6歲孩子。專家認為,減肥不能隨便做,也不是想減哪就減哪,必須找專科醫生作出正確科學的測量和療效評估。
  • 5歲男孩簡歷引爭議,父母真的剝奪了孩子的童年嗎?
    近日,博主@開八發出上海一個5歲小孩的簡歷,使輿論迅速聚焦於孩子的「家庭教育」。
  • 老楊觀點:虎媽式助力只能守住下限,自驅力才是提升上限動力之源
    最近長風大野的文章《文科媽被逼輔導理科娃,中國式虎媽的超人之路》在朋友圈廣為流行這篇文章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共鳴,尤其是一些有家裡並不省心的娃的家長的更有感觸。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小謝最後考入武漢大學,從這個其實已經很棒,但略有不完美的結果出發,我試著做出這樣解讀:那就是對孩子而言,虎媽式的助力只能避免其下限,但只有孩子的自驅力才是提高上限的動力之源。
  • 虎媽教育不是人人行,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法寶,溝通理解不能忘
    大家對於書中虎媽採用的教育方式爭論不休,有效仿的,有批判的,甚至她的這種教育方式被美國人批判為&34;,那麼虎媽的教育方式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在這樣的高壓教育之下,虎媽的三個女兒也很爭氣,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老大索菲亞進入了美國最高法院進行工作。老二考取了哈佛大學藝術歷史系,老三在學校成績也非常優秀,這樣的成果似乎印證了虎媽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有效可行的。
  • 應採兒的「虎媽式教育」火了,獲得網友點讚: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更是獲得網友的點讚,本來應採兒是在外國長大的,她的性格給我們的感覺是教育孩子都會很放養,但她在節目裡的表現使我們感到非常驚訝,她對兒子有著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在節目中有幾幕她們的母子互動是很值得我們拍手稱讚的,而且她在網絡平臺上分享了她的育兒視頻,更值得我們學習。視頻中他們一家人在進行「拍電影」的親子活動,因為大兒子飾演的是導演,所以錯過了弟弟飾演閃電俠的衣服。
  • 18歲女孩懷孕5個月做引產 男友竟執意手術費AA
    18歲的女孩妍妍(化名)來醫院做引產手術,一旁的男友執意手術費用應該雙方都負責,認為AA制比較合理,雙方一度扯開嗓子互相詆毀。    陪妍妍一起來醫院還有她的姐姐。姐姐告訴記者,妍妍和男友已經戀愛兩年多了,期間也談婚論嫁,但是雙方父母都不知情。之前,男方慌稱自己家有房,具備結婚條件,把其妹妹騙在一起同居。
  • 18歲高中生迎娶14歲初中生?全球每3秒就有一個未成年女孩進入童婚
    視頻傳出以後,網友紛紛瞠目結舌:這樣的婚姻竟仍存在於21世紀。未滿14歲的女孩身心遠未成熟,且沒有達到我國的性同意年齡,若沒有當地政府的及時介入,落後的「童婚」將對那位少女的未來產生可怕的影響。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美國相關公益組織發現,「童婚」在世界上仍佔到每五位女孩就有一位的高比例。
  • 【感動中國】西單9歲小提琴女孩:賣藝為大學生哥哥交學費(附視頻)
    自從西單女孩任月麗從這裡走紅以後,很多文藝青年便加入到在西單尋找機會突破的行列隊伍中。每逢周末,西單地鐵站過道裡賣唱的人很多,但能給聽眾帶來感動的卻很少,能讓觀眾駐足聆聽的更是少見。然而,周末西單地鐵通道一位9歲小提琴女孩,悠揚的琴聲吸引了匆匆行人,圍觀者甚多。泡兩個半月西單以來,第一次看到這麼多人圍觀一賣藝者,也許是她給很多人帶來了感動。
  • 18歲女孩宿舍產子藏屍,17歲男孩不堪「羞愧」揮刀自宮:無知,害了多少孩子?
    2016年5月17日,20歲的女大學生潔潔,在廁所裡蹲著,下身流血,原來她懷孕已經十個月了。於是,就在宿舍裡,在閨蜜的幫助下,就這樣她完成了生產過程,生下一名6斤4兩重的男嬰。有統計顯示:大學生中60.5%接受性解放、性自由,67.1%接受婚前性行為,近七成大學生接受未婚同居行為。
  • 15歲讀碩、18歲讀博,中科大神童謝彥波,為何被美國列為潛在危險
    也就是這一年,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迎來了史上最小的大學生,年僅11歲的謝彥波!謝彥波上完5年小學以後,跳過了整個中學階段,上了大學,之後更是開掛一般,15歲讀碩,18歲讀博,曾一度被國內媒體譽為「最有可能獲諾獎的人」。就是這個開了掛的孩子卻在25歲在美國留學時被美國當局認為是「潛在的危險」而遣送回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曾火遍美國的「虎媽」蔡美兒,如今9年過去,她家孩子成才了嗎?
    這樣的高壓教育在美國顯得格格不入,因此也"火遍"了美國。不過蔡美兒的虎媽式教育也是不斷在調整的,雖然要求嚴格,但是很少採用懲罰性的教育,因為她認為懲罰性的教育會讓孩子有抵抗逆反的心理。現如今已經相隔9年。蔡美兒的大女兒在耶魯大學深造,並且之後順利成為了一名二級少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