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長風大野的文章《文科媽被逼輔導理科娃,中國式虎媽的超人之路》在朋友圈廣為流行這篇文章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共鳴,尤其是一些有家裡並不省心的娃的家長的更有感觸。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們為小謝同學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廖老師的全身心投入所感動,也佩服其強大的學習能力、執行能力,一位文科生,在畢業20多年後去輔導一位高中理科生,這巨大跨越的艱難想必經歷過高中文科學習的人都會有所了解。
在感動之餘我們也有些許遺憾,為廖老師未能實現助力小謝同學考入清北而遺憾,更為小謝同學未能自我奮發自律自強將自己實力完全展現而遺憾。但遺憾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論是對廖老師對小謝同學,還是作為讀者的我們。
小謝最後考入武漢大學,從這個其實已經很棒,但略有不完美的結果出發,我試著做出這樣解讀:那就是對孩子而言,虎媽式的助力只能避免其下限,但只有孩子的自驅力才是提高上限的動力之源。
01
了解一些事實
小謝的家庭環境、長郡中學、小謝自身的智力水平、親子關係。
首先要了解,小謝同學是2018年高考,現在小謝已經是武漢大學大三的學生了,這是2018年的故事。
小謝同學的父母都是大學畢業,父親長風大野是見多識廣的作家,母親廖老師是一位要強的老師,這樣的家庭組合對小謝同學而言已經是非常高的起跑線了,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資質天賦和習慣總體而言就不會太差。
關於長郡中學,這個必須得強調一下。長郡中學在全國的中學排名中都是非常靠前的,可以說相當於人大附在北京、衡水中學在河北這樣的一個水平。而湖南考生本就是非常優秀的,而長郡中學就是湖南的執牛耳者,每年國家奧賽集訓隊基本都能看到長郡中學學子的身影。2020年湖南省高考理科裸分狀元也就自長郡中學。
關於小謝自身的智力水平。能夠考入這樣一所高中,小謝自身的實力可以說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了。這是他在高中階段能夠不斷突破,成績一度進入年級排名前30名的基礎。
關於親子關係,這其實應該是非常值得大書特書的,只是在虎媽式助力中,大家對此忽略了。小謝同學的一家的親子關係非常好,長風大野老師在另一篇文章提高在高中備考期間,他的父母從鄉下來負責做飯,提供後勤支持,他本人為孩子提供語文方面的輔導支持,廖老師為孩子負責理科的輔導,全家分工清楚,團結一致。廖老師的學習計劃可以說相當的嚴苛,算是一種高壓的學習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並沒有看到有的家裡那種媽媽輔導孩子學習後出現的雞飛狗跳、媽媽哭孩子鬧的狗血景象。廖老師制定學習目標,小謝同學基本能同步執行,全家配合的很好。這樣和諧的親子關係才是廖老師虎媽式輔導能成功的基礎。
02
虎媽做了什麼?
從小謝同學考入高中,全家就搬家到長郡中學邊上,放棄家裡的大房子,擠進狹窄的小房子,就為了讓孩子能上學更方便。從一入學就為孩子各科請了單科的輔導老師,每周都的輔導費能達到1000元,每個月下來能達到4000元了,在長沙這個收入水平並不高的城市,這個教育支出不可謂不高。而在發現單科輔導不行之後,廖老師親自下場,自己和孩子一起學習,買各種輔導資料,自己做題,總結思路,整理錯題,理清學習思路,然後再督促孩子學習,檢查孩子的學習成果,這樣的深度參與孩子學習的虎媽式輔導,我只能嘆為觀止。很多家長都會說督促孩子學習,參與孩子學習,但能夠參與到這樣程度的恐怕寥寥無幾,而且還得考慮廖老師是文科出身,已經畢業20多年了,從文科到理科這個轉變有多難。
我只能說小謝同學真的很幸運,能有這樣負責、肯為他付出一切的父母。
03
如果沒有虎媽的助力會怎樣?
小謝同學最後考入了武漢大學,雖不比清北,但也是僅次於C9的老牌名校,可以說是不錯的結果了。
從廖老師來說,對這個結果她未必滿意,她的目標是清北,也付出了讓孩子能夠考上清北的全部努力,只是最後還是差了一點。但我們應該知道,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是廖老師託著小謝同學取得了最後的這個結果。
如果沒有廖老師這樣的託舉,按照小謝同學的努力程度,這樣的結果肯定是不可能的。小謝同學入學後高一成績是年級的200名到600名,中間一度考入前100名,但是小謝同學高三前玩了3個月手機,成績就掉到了年級300多名,考前幾個月再次玩手機、和女同學浪漫的展望未來、練習字體,這讓他的成績落入250-120名之間,如果不是廖老師的及時制止和嚴防死守,最後小謝同學恐怕無論如何都考不到最後的220名,考入武漢大學。
是廖老師的虎媽式的陪讀,讓小謝同學避免了高考大滑坡,沒有廖老師的虎媽式的助力,小謝同學想考入武漢大學也只能是望洋興嘆。
04
有自驅力的高考狀元
與小謝同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長郡中學的師弟,今年湖南省高考理科裸分狀元尤遊宇寰同學。長風大野老師在其文章中記錄,2015年小謝同學初三畢業,正好和遊同學租住在同一小區單元。晨跑時就發現遊同學跑步就認認真真,從不偷工減料,有強大的意志力和執行力。而在那時,遊同學是從常德考過來的外地生,父母不在身邊陪讀,自然也無法輔導,而陪著他的只有他的奶奶,負責他的飲食起居。初一時遊同學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奶奶擔心,遊同學卻胸有成竹,並不擔心。不但智力高,遊同學情商也一樣高,對於社會問題看法也理性成熟,初一的作文已經具有高考水平。進入高中後,遊同學選的打競賽升學的路線,不料2020年政策突變,非國家隊員不能保送或降分,遊同學浪費了13個月準備競賽的時間,高三階段再備戰高考。父母家人著急,但遊同學依然不急,將在殘酷競賽中練出來的品行發揮盡致,最後在高中一舉成為湖南省理科狀元。
在遊同學的身邊,我們沒有看到父母的虎媽式的助力,都是遊同學一個人的努力,父母能做到也就是做好後勤保障而已。但這並不妨礙遊同學成為高考狀元,他成功的一切都在其自身的品質中已經註定了,他就是靠著自驅力前進。
05
選擇
天下的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有更大成就!這種希望在孩子的教育目標上,就是考入理想大學。
但不是每個子女都能成龍成鳳,作為父母我相信大多數人也都是有自知自明的,自己的子女有什麼樣的能力,能大概達到什麼樣的水平,自己心裡不會想的太離譜。作為父母會傾其所有為孩子助力,需要父母親自上場的時候,父母也都在所不辭。
但不得不承認,孩子的人生父母是無法替代的。
父母的努力只能夠守住讓孩子的下限儘量別太低,但如果希望孩子有更大成就,最終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獨自面對。
我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還是會選擇虎媽式的教育方式,這是父母能夠給孩子最直接有力的支持了。我們也要相信,父母能夠給孩子做的最終還是有限的,最後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對自己的人生,那麼越早能夠激發孩子的主動性、自驅力,對孩子就越有利,這要求父母在握緊和放手之間進行權衡,怎樣選擇,只能靠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去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