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來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帶著娃一起成長。
有些父母認為,給孩子吃好喝好,把最好的資源都留給他們,這裡就是「富養」了。其實不然,真正的富養不在乎物質,而是精神和心靈上的滿足。
為什麼這麼說呢?
孩子間的差距能有多大?這位80後寶媽就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
當孩子還1歲的時候,這位寶媽就開始自己帶著娃自由旅行,從國內遊到國外,從蒼茫草原遊到沙漠戈壁,一行就是7年之久。
如今,這對母子已經走遍了超過50個國家,經歷了非常多的酸甜苦辣和人情世故,這位寶媽還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書,記錄下了這段珍貴的親子時光。
談及當年的決定,這位寶媽仍然不悔:
「我們是非常普通的家庭,但我想盡我的能力,讓孩子從小就見識到世界的遼闊寬廣。」
其實,很多父母都會選擇用旅行的方式,帶孩子認識這個世界。一來能讓親子關係更上一層樓,二來能讓孩子的眼光和格局變得更高。
旅行的意義,在於離開原來枯燥無味的生活狀態,接觸新的生活狀態和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接觸到不同的人和事,不僅能鍛鍊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共情能力,還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探索欲望。
孩子的接觸面廣了,才能讓自身的眼光和格局變得更加開闊。眼光和格局開闊的孩子,在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中才能奪得一席之地。
有時候,孩子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開的。人家的父母,經常帶孩子出去旅遊、見識新鮮事物;而你只會讓孩子「學學學」,整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又怎麼會不落後於他人呢?
或許很多家長會說,旅遊的前提是得有錢啊,沒有錢遊什麼?其實不然,除了帶娃旅遊之外,還有很多帶孩子「看世界」的方式,比如有趣的地理圖書繪本。
這套《地理兒童繪本》,薇婭在直播的時候,短短5分鐘就賣出了兩萬套,可見有多受家長們的青睞。
這套地理繪本分為《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兩大冊。《中國地圖》主要介紹我國各個地方的人文地理知識,以及主要省份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重點知識等。
《世界地圖》主要是介紹七大洲四大洋的詳細內容,不同的氣候、各國標誌性的建築、自然環境、地區沒事和人文地理等。
給孩子買一套這本書,能讓孩子「足不出戶」也能感受到外面的世界。這本書,既能當百科全書又能當地圖,孩子閒來無事翻一翻,在不經意間就能增長見識,開闊視野。
這樣一套書,價格也不貴,也就一兩杯奶茶的錢,少喝一兩杯奶茶,給孩子一個「環遊世界」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