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親子旅行:80後小夫妻抱娃窮遊 3歲寶寶足跡遍10國
大海邊2歲半的沉思者。圖片由「青春河邊巢」提供。
在一塵不染的馬爾地夫沙灘上,一個剛2歲半的娃,坐在柔軟的沙裡,面對一望無際的浩瀚大海,如一個沉思的哲人一樣,安靜地看了整整10分鐘。也許,這位「大海邊2歲半的沉思者」與清風海浪和陽光擁有了一場誰也看不懂的無聲交流。
這個小娃叫小錕,4月大就開始了人生第一場旅遊,1歲就開始了人生第一場境外遊,至今,他已做了3年的旅遊小達人了,遊歷了10個國家50個城市!
娃娃來自通州大運河河畔的一個三口小家,這個小家庭是北京市「首都最美家庭」之一。他的爸爸媽媽楊青錕和陸春都是80後,給自己的家取了一個非常詩意的網名叫「青春河邊巢」。
最近,媽媽陸春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作為北京親子旅遊圈裡的知名達人,陸春認為親子遊是一個以孩子為主的慢節奏深度遊,是一場愛和成長的旅行。
親子旅行鍛鍊了小錕的獨立能力,媽媽陸春珍藏了大量小錕自己提拖行李箱的照片。2014年的杭州靈隱寺親子行,媽媽陸春驕傲地記錄:「小傢伙的行李箱一定是自己管理的,這不,已經開始跟著了嘛,回頭率永遠都是100%!」圖片由「青春河邊巢」提供。
親子遊是慢節奏的「深度遊」
據了解,目前,北京「抱著娃去旅遊」的親子遊還不算多見。多數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太小記不住東西,旅行途中的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危險也表示擔心。但這些對陸春小兩口而言,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在他們眼裡,旅遊就是一件特別好玩的事情。「剛開始我也挺擔心,但聽兒科醫生說寶寶3歲以前是視力發育關鍵期,多接觸外界,孩子視覺機能會更敏銳。我也相信他其實是有感知能力的。」
在陸春看來,親子旅行並不是讓孩子刻意去記住什麼,這是一場愛的旅行,是一場親子關係的不斷融合,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僅僅反應在日常的生活中,在外旅行更是一種親子關係的體現和升華。至於旅行中大家擔心的各種危險,在家裡也是遇得到的,旅行的時候只是需要更細心,陸春說。
親子遊可不是走馬觀花的「到此一遊」,「很多人不帶孩子旅遊嫌孩子拖累了自己的行程,但親子遊最大的不同是家長需要調整自己的節奏來配合孩子。」
什麼是親子旅行深度遊?用陸春的話來說,就是平常出遠門旅遊,一定是帶著小錕一個地方待上個5、6天,慢走慢行,發現細節,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比如,去泰國旅遊,跟團旅旅遊的人只有半個小時時間騎大象,陸春夫婦倆卻帶著小錕就騎了2個小時,越走越有趣,最後小錕發現大象的腿站在石頭上可以抬起來,開心得大笑,「帶著娃娃旅行,就好像我們自己也重新走了一遍童年路啊。」
到現在,陸春夫婦和小錕的足跡已經延伸到韓國、新加坡、馬爾地夫等10個國家50多個城市,遍及大半個中國。」陸春透露了下一次的旅行計劃:「再去一次韓國首爾,那裡還有一些可能別人都有一些別人聽都聽過的地方,比如那個堪比迪斯尼的遊樂園。」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