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是如何從一個街頭混混成為九千九百歲的?

2021-03-03 濤哥說評書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濤哥說評書」,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崇禎元年十一月初六,也就是是崇禎皇帝剛登基三個月後。在距離京城不遠的阜城縣一個小客棧裡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國的大事。曾經權傾朝野的九千歲、大太監魏忠賢上吊自殺了。消息傳到北京,崇禎皇帝喜上眉梢的同時還稍微有點意外。他真的沒想到顯赫一時的魏公公這麼不禁嚇。他還沒怎麼著呢,魏忠賢就自我了斷了。魏忠賢死後崇禎皇帝開始大規模清查「閹黨」。但是清查了一段時間之後,崇禎皇帝還是決定放棄了。電影《繡春刀》片段:崇禎皇帝表示不再清查閹黨 電影中的這個片段表現出了當時崇禎真是的心境,魏忠賢的閹黨實在太龐大了。如果真的全部清查出去,恐怕崇禎手底下就無人可用了。那麼魏忠賢的勢力曾經大到什麼程度呢?我們先來看看魏忠賢的職稱都有哪些。欽差總督東廠官旗辦事、掌惜薪司、內府供用庫、尚寶監印、司禮監秉筆、總督南海子、提督寶和等店太監。宮中內司官職的一把手他全部佔盡。同時還掌握著皇家秘密警察——東廠的控制權,和替皇帝批閱奏章的行政大權。魏忠賢閹黨的勢力有多大呢?明朝最高的官職是內閣大學士,共四人。魏忠賢的閹黨佔了3個。再次一級的是六部尚書和督察員左都御史,共7人閹黨佔了5人。從地方上來看,各地最高官職總督巡撫的30人中,閹黨佔了13人。再往下數那就不計其數了。難怪後來崇禎皇帝查到最後,把他自己的查煩了。當時魏忠賢實際已經掌控了從中央當地方的幾乎所有的軍政大權。他的權力實際上已經超越了當時的天啟皇帝。成為了大明朝實際上的統治者。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舉國上下士大夫階層對魏忠賢的巴結已經到了讓人不恥的地步。當時的禮部尚書顧秉謙就想投靠魏忠賢當個乾兒孫,但是他年紀比魏忠賢還大,不好意思叫魏忠賢乾爹。於是他就想出了一個絕招,讓自己的兒子認魏忠賢當幹爺爺,這樣自己就變向成了魏忠賢的乾兒子。但是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這樣一個權力大過皇帝的人。其實本人並沒有什麼本事。魏忠賢出身寒微,大字不識一個。本是一個市井無賴。那他是怎麼樣從一個市井無賴坐到權傾朝野的呢?這一切還要從他的童年說起。隆慶二年,魏忠賢出生在今河北省肅寧縣的一戶普通農家。本名魏進忠。他從小家境貧寒,沒讀過書。魏忠賢生來就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整天就是偷雞摸狗、吃喝嫖賭、打架鬧事。讓這個本來就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最後以至於把他的父親都氣死了。母親無奈帶著他改嫁。為了讓他收心,母親給魏忠賢取了一個媳婦,後來他還有了一個女兒。但是結了婚後的魏忠賢依然惡習不改,繼續吃客嫖賭,弄得是家徒四壁。後來媳婦受不了就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之後魏忠賢賭博賭得喪心病狂,竟然把自己的親生女兒賣了當童養媳來還賭債。到了最後,魏忠賢真的已經輸到了傾家蕩產、妻離子散、一無所有的時候。債主找上門,把還不起錢的魏忠賢一頓暴打。為了躲避債主追債,也為了給自己找一個出路。他被迫決定進宮當太監。但是想當太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明朝,有專門為太監做閹割手術的機構,叫廠子。而且做這種手術的價格不菲,一般要五到六兩白銀,沒有錢的必須要有宮中有權勢的太監做擔保。在那個醫學不發達的年代,在命根子上挨上一刀是要冒著生命危險的。因此即使有專門機構做手術,術前也要籤訂「生死狀」。

但當時的魏忠賢已經窮到連飯都吃不起了,哪來的五兩銀子做手術呢。無奈,魏忠賢只能咬著牙自行閹割。這一刀下去,他失血過多倒在了血泊裡,差點丟掉性命。幸好附近寺廟裡的一個老和尚發現了他,把他抬到廟裡包紮傷口,悉心照料這才撿回了一條命。拼上了一條命才換來做太監的資格,本想著進了宮就能衣食無憂甚至飛黃騰達了。但是沒想到,當他一路乞討來到北京之後,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他連進宮門的資格都沒有。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宦官最為繁盛的時代。在魏忠賢之前就有明英宗時期的大太監王振和明神宗時期的大太監劉瑾權傾一時的先例。所以當太監就成了當時貧苦人民升官發財的一條新路子。明朝中葉,有一次宮中大規模招收太監,本來擬定只招收1500人,結果引來了兩萬多人來報名。其中多數都是閹割過後,多年沒有進宮的可憐人。而魏忠賢就不幸成為了落選的可憐人中的一個。因為明朝的太監還有為皇帝處理政務的職責。所以明朝宮廷招收太監極其嚴格,一般選取十幾歲,樣貌英俊,機制聰穎的少年入宮。入宮之後要經過嚴格的文化教育,從中選取優秀者組成皇帝的御用秘書班子。魏忠賢閹割的時候已經22歲了,早已過了最佳報名年齡,再加上他一臉的流氓相。這場大規模的太監「選秀」怎麼也挑不上他。像他這樣進不了宮的太監叫「無名白」,無名白的境遇一般十分悲慘。多數淪落為乞丐,甚至餓死街頭。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有一天魏忠賢聽說宮中的最有權勢的司禮監秉筆大太監孫暹的私宅要招收傭人。魏忠賢前去報名,並幸運地被留下了,成了這個奴才的奴才。魏忠賢總算有了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了。魏忠賢雖然是個市井無賴,但他也在市井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溜須拍馬,唱曲逗樂等。因此他把大太監孫暹哄得十分開心,很得孫暹賞識。後來就在孫暹的推薦下,魏忠賢終於進入皇宮,當了一個最低級的太監——火者。火者是太監金字塔的最底層。幹得是最髒最累的活,還得受別的太監的欺負。後來魏忠賢還得了個外號叫「傻子」,這個外號從何而來已經無從考證。但這至少證明當時魏忠賢的境遇有多麼悲慘,是個人就能欺負他。魏忠賢進宮的時候已經23歲了,年齡太大又目不識丁。他被認為是最沒有前途的太監,多數人認為魏忠賢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有誰能想到他日後會權傾朝野呢?一個好漢三個幫,魏忠賢的命運還是被一個貴人改變了。經過多年的磨礪,魏忠賢終於熬到在甲子庫當差。在這裡他認識了一個同姓魏的太監魏朝,他們結拜為兄弟關係十分密切。魏朝是太子的近侍太監。後來太子得了一個兒子,他就是後來的天啟皇帝朱由校。於是魏朝就介紹魏忠賢給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做「辦膳」,也就是管理夥食。一般說來,魏忠賢的這次機會可以說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因為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他服侍的又是太子的長子,也就是未來的太子。等這個孩子當了皇上,魏忠賢那可是鹹魚翻身,從此富貴逼人。但是,魏忠賢似乎高興得太早了。他進入太子的慈慶宮當差不是進入了一個安樂窩,而是進入了一個隨時可能掉腦袋的險惡境地。太子朱常洛可以說是明朝歷史上最落魄的太子了。他是萬曆皇帝年輕時臨幸一個宮女所生的兒子。雖然是長子,但是並不得萬曆皇帝喜愛。當時萬曆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是鄭貴妃,而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最得萬曆喜愛,萬曆一直想立朱常洵為太子。但明朝立太子的祖制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朝臣們的一再幹預下,萬曆皇帝只能勉強先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所以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從一開始就是岌岌可危。

不當太子還好,當了太子朱常洛就成了鄭貴妃的眼中釘肉中刺。鄭貴妃時不時的就敲打他一下,似乎時不時的就想要了他的命。而朱常洛這個太子當得也十分窩囊,他就像林黛玉一樣,在宮裡「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行一步路」。連吃個飯都成了莫大的挑戰,生怕哪道菜裡有毒。主子的日子都不好過,這當奴才的自然也沒有好日子過。終於有一天,可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當魏忠賢正哄著小王子朱由校玩的時候。突然外面一陣嘈雜,只見一個手持棗木棍子的彪形大漢突然闖進了慈慶宮,打傷了幾個守門的太監後直闖正殿,這可把魏忠賢和小皇子朱由校嚇壞了。後來此人被趕來的御林軍制服,這才沒有釀成禍端。這就是明末三大疑案中的第一案「梃擊案」。皇宮大內守衛森嚴,怎麼會有人闖進來持棍傷人呢?這個人到底是什麼來頭呢?闖宮的大漢名叫張差,35歲,是薊州一個靠打柴為生的窮人。此人說話顛三倒四,一看就是有點精神疾病。而歷朝歷代敢擅闖皇宮的人多數都是精神病。於是刑部就按照瘋子闖宮的路子,說張差「失智癲狂」,想就此結案。但是張差所闖的恰恰是太子所在的慈慶宮,聯想到太子此時的危險境地。此事突然變得十分敏感,朝臣們一時間議論紛紛。當時把持朝政的東林黨人紛紛上疏爭辯,要求徹查此案。而事情發展到這突然又峰迴路轉。五月十一日刑部主事王之寀私審張差,得到了與此前完全不同的證詞。據張交代,他是經同鄉馬三舅和李外父介紹,認識了一個老太監。老太監告訴他拿著木棍直闖慈慶宮見人就打。而後來經過馬三舅和李外父交代,指使他們的兩個太監竟然是鄭貴妃宮裡的執事太監龐保和劉成。這下子問題可就嚴重了,這「梃擊案」一下子就成了鄭貴妃想要謀害太子的一個陰謀。但是仔細想想,這件事情也不免蹊蹺。歷朝歷代想要謀害皇嗣的案子很多,手法也多種多樣。讓一個痴痴傻傻的瘋子那個木棍直接衝到太子宮裡把太子打死。這種方法也似乎太弱智了一點。退一萬步講,就算張差衝到了太子宮裡,他也未必認得哪個是太子。鄭貴妃不至於傻到這種程度。如果張差真的是受人指使,那指使他的人肯定不希望他傷害太子,而只是想造成一種轟動效應。而一旦事情鬧大,最受傷害的無疑是鄭貴妃。那麼這件事到底是不是鄭貴妃幹的呢,「梃擊案」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明確的說法。後來鄭貴妃在萬曆的保護之下倖免於難。張差被處斬,龐保和劉成兩個太監被刑斃。這件事情就這麼糊裡糊塗地過去了。五年之後,也就是萬曆四十八年,太子朱常洛終於戰戰兢兢地熬出了頭,這年七月萬曆皇帝突然撒手人寰。八月初一,他登基成了光宗皇帝。原先的仇敵鄭貴妃也見風使舵,忙著過來巴結。送來八位美女供她享樂。這朱常洛真可以說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一朝當了皇帝就一頭扎進了酒色之中無法自拔。怎耐他這小身子骨禁不起他這麼折騰,登基後十天他就病倒了。但是光宗怕有人謀害他,竟然信不過太醫,卻讓掌御藥房太監崔文升給自己診病,怎奈這個崔文升是個庸醫,居然給皇帝開了瀉藥。光宗吃了腹瀉不止,從此病入膏肓。後來他又聽說鴻臚寺丞李可灼有仙丹可治病,於是就讓李可灼進獻了兩顆「紅丸」,吃下第一顆後光宗的確感到病情好轉。怎料第二天吃了第二顆紅丸後就一命歸天了。這就是明末三大疑案的第二案「紅丸案」。皇上死得不明不白,「紅丸案」後東林黨人趁機發難,暗指鄭貴妃是幕後主謀。但實際上,光宗的死鄭貴妃沒撈不到任何好處。因為後來登基的不是他的兒子朱常洵,而是朱常洛的長子朱由校。朱由校從小是魏忠賢一手帶大的,跟魏忠賢感情頗深。他的登基為魏忠賢的專權鋪平了道路。

但是,此時距離他把持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力還差一步。那就是因為,此時把持小皇帝的還不是他,而是朱由校的養母,光宗的寵妃李選侍。

很快,光宗剛死,李選侍就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一場驚心動魄的政變平息後,東林黨人竟意外的把皇帝的控制權交給了他們日後的仇敵——魏忠賢。這就是明末三大疑案中的第三案「移宮案」。

光宗駕崩當日,東林黨領袖楊漣、左光鬥等人來到乾清宮哭臨,也就是進行遺體告別。按照禮數,作為兒子的朱由校應該在場才對。但是楊漣怎麼也看不到小皇帝的身影。原來小皇帝朱由校已經被李選侍藏了起來。李選侍這鬧的是哪出呢?

原來,當光宗朱常洛死的時候李選侍還沒有爬到皇后寶座,因此熹宗登基她是不能當太后的。於是她乾脆把小皇帝藏起來,以此作為跟群臣討價還價的籌碼,要求群臣擁護她當皇太后。

楊漣和左光鬥都是忠肝義膽的大臣,哪能允許李選侍在這胡來。於是雙方就在宮廷中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皇帝爭奪戰」。楊漣帶著東林黨人衝進後宮四處尋找,後來還是在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的幫助下,在乾清宮的一個角落找到了朱由校。於是朱由校被東林黨人呼呼啦啦的一群人簇擁到文華殿,接受群臣朝拜。

李選侍看陰謀破產,又不甘心。於是乾脆賴在乾清宮不走。非要群臣給她一個名分不可,怎奈東林黨人毫不示弱。幾次三番地去乾清痛斥她。最後沒了籌碼的李選侍受不住東林黨人的強大攻勢,悲悲切切的離開了乾清宮。走的時候連東西都來不及收拾。

「移宮案」過後,東林黨人自恃擁護熹宗上臺有功,他們彈冠相慶,等待熹宗著封賞。但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經過了這幾次三番的宮廷風波之後,膽小的小皇帝已經嚇壞了。這時的他多麼需要一個他能信任的人來保護他。而此時他最信任的人就是從小陪伴他長大的太監魏忠賢。

東林黨人好不容易清除了李選侍,沒想到竟客觀上幫助魏忠賢清除了他專權的最大障礙,從此魏忠賢終於正式登上政治舞臺。而魏忠賢上位之後首先要清除的就是在「移宮案」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太監王安。

王安學識淵博,忠肝義膽,在「移宮案」中立下大功。於是熹宗朱由校下旨升他為司禮監掌印太監。這可是後宮太監的最頂峰。根據當時的慣例,官員得到晉升一般要向皇帝假意推脫一下,以表示自己不貪圖功名利祿。但這一次王安似乎有點謙虛得過了頭,他非但上疏表示自己不能擔任掌印太監一職,還帶領自己的手下到西山去遊玩,顯示自己的高風亮節。本想著回來就能新官上任呢,沒想到他一回來沒有升官反被貶。他被一下子發配到南海子去當淨軍,也就是清潔工。可憐他一把年紀,還是個高級知識分子,就去幹那粗重的體力活,後來還被閹黨活活勒死。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此時的熹宗已經全然由魏忠賢控制,魏忠賢對熹宗說:「這個王安不識抬舉,您給他升官他還不做,應該狠狠地罰他,以振朝綱」。熹宗是一個很沒有主見的人,於是就聽了魏忠賢的教唆,把王安貶去做清潔工,讓魏忠賢做了司禮監的秉筆太監。

魏忠賢竟然做了秉筆太監,這件事一下子就成了一個大笑話。為什麼呢?因為秉筆太監不是一般人。他是專門替皇上批閱奏章的高級秘書,明朝的皇帝多數都懶於朝政,所以一般批閱奏章這樣繁瑣的事情都交給秉筆太監去處理。所以秉筆太監一般都是由學識淵博,有多年行政經驗和政治經驗的太監來擔任,所以歷屆秉筆太監都不乏大才子。而魏忠賢是個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估計他連筆怎麼拿都不知道。他怎麼能當秉筆太監呢?於是東林黨人開始紛紛上疏彈劾魏忠賢,從此拉來了「閹黨」和「東林黨」鬥爭的序幕。當時的朝政主要把持在東林黨人手裡,而那些反對東林黨的人就急需找到一個有實力對抗他們的主人。魏忠賢的出現給了他們新的契機,於是他們逐漸投奔到魏忠賢的門下形成一股勢力,史稱閹黨。魏忠賢專權之後,開始對東林黨人開始了大規模的屠殺。我手裡拿著的這本書叫《東林點將錄》,是當時閹黨主要成員之一左副都御史王紹徽所編寫的。這本書是什麼內容呢,實際上就是他獻給魏忠賢的一份東林黨黑名單。我選一部分給您念念:開山元帥 託塔天王南京戶部尚書李三才 總兵都頭領二員:天魁星及時雨大學士葉向高 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書趙南星,等等等等。聽到這您是不是有點耳熟。沒錯,這本書就是仿照《水滸傳》裡的一百單八將的梁山好漢的名單編寫的。那王紹徽為什麼要這樣寫呢。原來,魏忠賢就是個文盲,他從來不看書。但是他年輕的時候十分喜歡聽水滸的評書,對水滸裡的人物如數家珍。於是王紹徽就投其所好,用這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向魏忠賢提供了一份東林黨的黑名單。天啟四年,魏忠賢開始對東林黨的大規模血腥清洗。從這年十一月開始,六個月內被魏忠賢革職或調任的東林黨人就有75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東林黨領袖楊漣和左光鬥。後來他們又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關進大牢。閹黨用「土囊壓身,鐵釘貫耳」的殘酷刑罰折磨楊漣,楊漣鐵骨錚錚拒不認罪,最後他們將一枚大鐵釘釘入楊漣頭部,將他殘忍殺害。同一天,左光鬥也慘死獄中。其他東林黨成員被殺者無數。把東林黨人撤職殺光了魏忠賢還不解恨,他還要從意識形態上徹底打倒東林黨。我手中拿的這本書叫《三朝要典》,是魏忠賢以熹宗皇帝的名義頒布的一本具有正史意義的史書。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呢就是徹底摸黑東林黨。徹底抹殺東林黨在三大案中的功績,並從道德上對東林党進行批判。說他們結黨營私、徇私舞弊、禍亂超綱,把東林黨塑造成為國家公敵的形象。說道這您可能有個疑問,東林黨也算人多勢眾,權傾朝野。為什麼面對魏忠賢的屠殺和清洗,他們顯得這麼不堪一擊呢?難道熹宗朱由校就一點都不知道嗎?他當然知道,如果不是熹宗的縱容魏忠賢也不可能這麼囂張跋扈。朱由校是歷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他最大的興趣不是處理朝政而是做木匠活。我手裡拿的是一本明朝史書《甲申朝事小紀》,其中說明熹宗「凡手用器具,皆自為之。性又急躁,有所為,朝起夕即期成。成而喜,不久而棄」,「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大概意思是說熹宗皇帝做木工活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經常是廢寢忘食。這本王士禛所寫的《池北偶談》也記載:「明熹宗在宮中,好手制小樓閣,斧斤不離手,雕縷精絕」。據說熹宗經自己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用了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床板可以摺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摟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嘆服。既然皇帝有這樣的愛好,那魏忠賢就極力迎合。於是熹宗就天天沉迷在木匠的世界裡,把所有朝政大事都丟給魏忠賢管。這才給魏忠賢的專權留下了空子。魏忠賢挾天子以令諸侯,逐漸掌握了帝國的最高行政權力,和皇家秘密警察東廠錦衣衛的控制權。東林黨人當然不是魏忠賢的對手。

當東林黨人被徹底清除之後,魏忠賢的閹黨就開始把持朝政。就像我們節目開頭講的那樣,閹黨成員開始遍布從中央到地方的各個角落。後來閹黨樹立權威,開始了一場對魏忠賢厚顏無恥的「造神運動」。

大約從天啟五年開始,皇帝對魏忠賢的褒獎和朝臣對魏忠賢的讚頌不斷增多。從這一年的正月到次年十月,這23個月裡。魏忠賢收到皇帝的各種封賞達21次之多,幾乎每個月一次。到最後魏忠賢被晉升為「上公」,這是明朝除朱姓皇族之外的最高爵位了。


有了皇帝的示範,大臣們也紛紛效仿。他們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唱讚歌」運動。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各級官吏在公文中連篇累牘地稱頌魏忠賢的才能、功勳和德行。從最初的「籌國心勤,緝奸法密」,發展到後來的「頌騰朝野,職任擎天,功標浴日」等駭人聽聞的語言。以至於後來一切有關奏疏的公文中必須含有對魏忠賢稱頌的內容,否則就被認為有異端思想而遭到懲戒。

那一年山海關軍情緊急,京城加緊防範,東廠也開始了在京城捉拿奸細的行動。這時,有一個叫武長春的無業游民在妓院裡喝多了胡說八道,他說他是遼東叛將李永芳的女婿。東廠認為此人大有油水可撈,就把他帶回去嚴刑拷打。果然拷打出了一個金國奸細。魏忠賢抓到了重要奸細,這事可了不得了。

我們來看看當時天啟皇帝頒布下來獎勵他的聖旨,是這樣說的:「魏忠賢赤心為國,殫力籌邊,前此屢著奇功,今又潛消大釁,不煩亡矢遺族之費,堪比斬將擎旗之功,勞在封疆,賞易超格。」似乎魏忠賢在京城抓到了一個無關痛癢的奸細,比袁崇煥拼死在寧遠守城的功勞還大。幾天之後,兵部核功,乾脆把寧遠守城的功勞也算在了魏忠賢頭上。為了獎勵這樣的「奇功」,各項賞賜封賞前後鬧了一個月。

說了這麼多還不算完,從天啟六年開始,全國又颳起了一股為魏忠賢建「生祠」的狂潮。生祠就是為活著的人建祠堂。在古代,只有孔子、關公這樣的聖人才有資格建祠堂。給一個活著的太監建祠堂那更是亙古未有的奇事。這說明當時的閹黨已經正式把魏忠賢推上了一個神明的位置。對他的讚頌已經到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據統計,從天啟六年開始全國各地為魏忠賢建立的生祠就有92座之多,很多在魏忠賢倒臺時還未建成。這些生祠多數是建的金碧輝煌,以致勞民傷財。甚至連著名的抗金名將袁崇煥都給魏忠賢建過生祠。

 {免責聲明:文章引至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被人稱為「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為什麼鬥不過年僅17歲的崇禎?
    被人稱為「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為什麼鬥不過年僅17歲的崇禎? 魏忠賢最風光的時候,被人稱為「九千九百歲」,這和萬歲就差了一百歲,那些巴結魏忠賢的人都紛紛給魏忠賢立生祠,甚至還有人肉麻到說要將魏忠賢和孔子並列,可見明朝時期無恥的人有多少,只不過這一切都是有一個東西在作祟,這就是至高無上的皇權,而魏忠賢隻手遮天卻鬥不過年僅17歲的崇禎,也是因為皇權。
  • 16歲少年崇禎,如何用三個月弄死了魏忠賢?
    眼看著22歲的熹宗皇帝快不行了,而他身下又沒有子嗣,明熹宗的張皇后急了,農曆八月十一日這一天,趁著這一天勢傾朝野的魏忠賢不在,張皇后急忙問熹宗皇帝,「陛下萬一不諱,大事如何?」平日裡嬉戲玩耍的朱由校,這會卻清楚起來,說,那肯定是我的弟弟、信王朱由檢了。
  • 改名字後在宮裡混得風生水起,魏忠賢得意了一時,卻能沒得意一世
    明朝的某一天,一個人聲嘈雜的賭場裡面,人群裡面有一個興致勃勃地沉迷於賭術的男子,出了賭場以後,又跑到了其他的地方去喝酒,每每都要喝一個酩酊大醉。認識他的人都表示十分地嫌棄這名不學無術的男子,整天就是混跡在街頭,跟那些流氓地痞沒什麼兩樣,甚至於那些人還沒有出息。這個男子名叫李進忠。
  • 史上第一大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是何許人也?他是明代熹宗時期的太監,而且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監之一,被稱為「九千九百歲」。
  •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這種觀點簡直荒謬至極
    最近看了幾篇有關魏忠賢的文章,竟然有人說,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關於這種說法我真的不敢苟同,好像魏忠賢死了大明就立即亡了一樣,其實大明在魏忠賢死後存在了十七年。東林六君子的死標誌著東林黨徹底垮臺,之後朝野上下均以魏忠賢馬首是瞻。魏忠賢當政,任人唯親,賣官鬻爵,權勢如日中天,號稱九千九百歲,只比萬歲差百歲。權利不可能被分享,因此政治平衡就不可能存在。所謂政治平衡就是無休止的鬥爭,為了反對而反對,徒增大明內耗罷了。如果在上有明太祖明成祖這樣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下有張居正楊廷和這樣經天緯地的文臣;在外有戚繼光李如松這樣運籌帷幄的武將,大明怎麼會有黨爭。
  • 魏忠賢發明一種酷刑,足以讓你怛然失色
    說到酷刑,在歷史朝代中,都是層出不窮,一代比一代殘忍,咱們電視上最經常看到的酷刑是,五馬分屍,腰斬,活埋,梳洗等等,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明朝太監魏忠賢在掌管東廠時發明的一種酷刑。明朝大太監魏忠賢,原名叫李進忠,從小就是街頭小混混,家境出生貧窮,但是魏忠賢在沒有進宮時,也是不本分的,據說,嫖娼是赫赫有名的,只要是有紅燈青樓的地方,他都去過魏忠賢除了嫖娼之外,對賭博也非常痴迷,曾經也開過賭場,搞的自己輸個精光,在還沒進宮前,魏忠賢也有結婚過,並且還有一個女兒,但是他對生活平庸並不滿足,從此就染上賭博,他覺得賭博可以讓他精神上得到滿足,可以快速光宗耀祖
  • 格蘭傑軼事:險些成為街頭小混混 結婚先斬後奏
    NBA的美國本土球星有一半以上都是貧苦出身,在黑人球員中這個比例更高,如果不是籃圈和球場改變了他們的生命軌跡,他們現在或許就是汽車工人、餐館侍應、泥瓦匠……更慘一點的可能會淪為毒品販子、黑幫成員,或者是無所事事的街頭小混混。現在步行者隊當家球星丹尼·格蘭傑與他父親老格蘭傑的故事,頗具代表性。
  • 天啟帝在位時,魏忠賢可謂權勢滔天,可最終卻敗給了一位女子
    圖片:魏忠賢人物漫畫一、魏忠賢的起家魏忠賢算是一個勵志楷模,作為一個不學無術的草根子弟,能夠從明朝的社會最底層,躋身成為明朝的最高統治者之一,這個過程,不能不說這不是勵志的事情。但是,魏忠賢的勵志恰好是晚明社會的悲哀,因為一個如此品行的人上位,明朝安能不亡?
  • 大太監魏忠賢升職記
    魏忠賢入宮後的第一份工作是火者。所謂火者,泛指受閹的奴僕,說白了就是打雜的,具體從事掃地、打水、倒馬桶之類的事,魏忠賢(此時還叫李進忠)的主要職責就是倒馬桶。雖說是皇城內最低賤的工作,魏忠賢為了得到這份工作卻頗費了一番周折。魏忠賢本名魏四,本是北直隸肅寧的一個無賴,混跡於街頭,喜好賭博,迷戀酒色。
  • 朱由校死前讓弟弟繼位後善待魏忠賢,魏忠賢結局如何?
    朱由校拿不定主意,魏忠賢又在從中作梗,胡亂派兵,導致不斷戰敗。熊廷弼被抓進牢裡,被魏忠賢陷害,後被處死,朱由校失去了能打勝仗的良將。後金軍發展愈發迅猛,戰無不勝,一路勢如破竹,明軍甚至提起後金軍就開始害怕。當時的明朝可謂是內憂外患,毫不安寧。《明史》「忠賢少孤貧,則酒肉勢利不足齒矣。「
  • 魏忠賢之謎—可憐的傻子進了宮,稀裡糊塗地成為了大領導
    因此,把一個原本註定要貧困一生的孩子送進宮中,以此換來一家人的溫飽甚至發達,對這一家人甚至對這個孩子來說不啻於一樁合算的生意。    不過,和大多數出身肅寧的太監比起來,魏忠賢的例子仍是特殊的。一般人是在幼年時由家人做主淨身,而他是在已經娶妻生女的二十二歲盛年,毅然自閹。這個事實,反映出這個人的性格中確實有某種敢作敢當的不凡素質。
  • 魏忠賢與全球化
    ,更想不到50年後北京紫禁城裡,一個叫魏忠賢的狠毒文盲太監的出場,也是自己改行做海盜後,蝴蝶效應的一環。武裝起來的哥倫布在當地行事手段極殘酷,其實他第一次登陸巴哈馬群島時就強姦了一個九歲的小女孩,正式上班後,他強制土著男子去採礦,女的留下開山耕田種木薯,造成骨肉分離,夫妻常常八到十個月才能見一次面,誰不聽話,「就拿刀在他們身上割幾片肉下來」,根據傳教士卡塞斯的記錄,他在古巴親眼目睹了哥倫布沒人性的行為,土著女性在田地裡忍飢挨餓超負荷勞動,沒有奶餵小孩,三個月就看到有
  • 街頭「小混混」鄧超,怎麼會混成如今這樣?
    一個學生背著書包,走在一條安靜的小路上。忽然,一個聲音喊住了他:「小子,站住!」學生側頭看去,一位頭髮染得五顏六色的小混混,從牆後竄了出來,搖頭晃腦、氣勢十足的走到了他身邊。沒等他問個幹什麼,小混混便一巴掌拍在了他的腦袋上,厲聲問他:「有煙沒?」學生搖了搖頭,隨即趕忙從兜裡掏出一把洋糖,遞到了他手中。小混混樂了樂,接過洋糖豪氣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高聲說:「以後有人敢欺負你,你就報我的名號,我叫鄧超,朋友們抬愛,特意給我取個綽號叫「鄧一刀」。」
  • 閹黨領袖魏忠賢,差點替崇禎背了個大黑鍋
    魏忠賢並不想窮困潦倒一輩子,迫於生計又急於找出路,便動起了自宮當太監的念頭(魏忠賢是自宮的,一般人很難辦到)。  當時魏忠賢已年過20,錯過了當太監的黃金年齡,白給人家都不要,老天著實開涮了魏忠賢一把。為了生存,魏忠賢打過雜討過飯,到司禮監秉筆太監孫暹府上當過差。
  • 先說說校園霸凌和街頭混混的發生
    (順便提一句,本縣最好的高中縣一中,一屆大概一千多人,本科升學率也只有一半,其他各個高中也就二三十人,所以我縣只有一流和三流,)所以,毫無疑問,全縣的小混混都聚集在了三流高中,因為有錢或者有權的人都會把自己的孩子弄到縣一中,所以三流高中沒有什麼富二代官二代。高一是一個動蕩不安的年級,拉幫結派、打架鬥毆,欺凌弱小。
  • 《魏忠賢》河間府突然走出了一個狠毒少年
    22歲的魏忠賢,混到今天,比最底層的一般叫花子還少了點兒東西,成了「沒勢群體」的一分子,命運曲線可以說跌到最低谷,是否就該反彈了呢? 果然,這機會讓他等到了。 當一個人喪失了全部的資源和機會、沒法正常在社會上謀生的時候,他只有兩種選擇——毀滅或瘋狂。
  • 明朝宦官魏忠賢靠什麼走上權利的巔峰?魏忠賢真是小人得志
    像這樣一個宦官,他是如何權力的高峰呢?史料記載,魏忠賢雖然是一個閹人,可是他長得很俊美,深得朱由校乳母客氏的喜歡,兩人暗地裡偷偷交往。這件事讓熹宗知道後,熹宗不但不反對,還很支持魏忠賢和他乳母在一起。客氏作為熹宗的乳母,熹宗卻像親生母親一樣看待,所以熹宗對待魏忠賢極其信任。魏忠賢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喜歡上了皇帝乳母,他可是一箭雙鵰啊。
  •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街頭攝影師
    街頭攝影非常簡單,我們只需拿著相機出門,整條街道都是創作的場景。但街頭攝影又十分有挑戰性,想要把尋常的街頭拍得出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街頭攝影師。尼康Z 50想要拍攝街頭攝影作品,首先是選擇一臺小巧的相機,尼康Z系列微單相機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2019年,尼康發布了Z系列首款DX格式的微單相機尼康Z 50,這款相機體積小巧,機身重量僅為約450克,十分輕便,非常適合街頭攝影。
  • 街頭「小混混」變身物聯網「學霸」
    原標題:街頭「小混混」變身物聯網「學霸」   26歲的古成龍可能很快就要成為一家上市物聯網公司的老總了。他參與創辦的上海左岸芯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最近正在籌備上市事宜。   公司投資人張波怎麼也想像不到,自己會與一個出生於1988年的毛頭小夥兒合作開公司,「我是1983年大學畢業的,我畢業5年後他才出生」。
  • 魏忠賢究竟是怎麼被崇禎的繡春刀劈死的
    魏忠賢一百個不願意當今皇帝就這樣病死:再栽培一個完美聽話的傀儡多費勁啊。但偏偏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明朝天啟皇帝朱由校沒有兒子,如今病危,也就只剩下了唯一的皇位繼承人:17歲的信王朱由檢。魏公公這時有些後悔:本來朱由校是有過三個兒子的,卻都讓魏忠賢給弄夭折了。天啟帝年紀輕輕身體就這麼差勁,世事難預料啊。朱由檢是朱由校唯一的弟弟,在當時魏公公把持朝政的宮廷中,存在感基本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