閹黨領袖魏忠賢,差點替崇禎背了個大黑鍋

2021-02-13 老王扒歷史

  

  魏忠賢本名魏進忠,河北肅寧縣人,本是市井之徒,也曾娶妻生女過了幾天安穩日子。魏忠賢沒啥追求,沒事就喜歡賭兩把,偏偏沒手氣,欠了一屁股債。債主堵門逼債,魏忠賢就把女兒給賣了,妻子賭氣離家出走改嫁他人。魏忠賢並不想窮困潦倒一輩子,迫於生計又急於找出路,便動起了自宮當太監的念頭(魏忠賢是自宮的,一般人很難辦到)。

  當時魏忠賢已年過20,錯過了當太監的黃金年齡,白給人家都不要,老天著實開涮了魏忠賢一把。為了生存,魏忠賢打過雜討過飯,到司禮監秉筆太監孫暹府上當過差。功夫不負有心人,孫暹見魏忠賢做事踏實肯幹有上進心,於萬曆十七年把魏忠賢送進宮,當上一名典膳太監(管理後宮夥食)。

  魏忠賢入宮後,在太監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勤勤懇懇一幹就是30年,因緣巧合侍奉上朱常洛的寵妃李選侍。年過50多歲的魏忠賢抓住良機,使盡渾身解數,溜須拍馬阿諛奉承成為李選侍的死黨。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明神宗過世,朱常洛繼位,朱由校成皇太子。僅過一個月,朱常洛去世,明熹宗朱由校繼位(生母王才人,被李選侍毆打凌辱而死),尊養母李選侍皇太后。

  魏忠賢升任乾清宮管事太監,兼管兵仗局,權力雖大但還不夠穩固。都說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女人的身影,魏忠賢也不例外。魏忠賢相中了明熹宗的乳母客氏,客氏原名客印月。明朝的規定:皇子長到六歲,乳母必須出宮。客氏一直住到朱由校成年也沒出宮,還被封為奉聖夫人(明熹宗視為親人)。客氏在宮中特權多多:可坐轎,有專人接送;逢年過節,皇帝祝賀,賞賜待遇比一般的妃子都高;宮裡宮外都分配房子;皇帝翻牌子全由她代理。

  魏忠賢對付女人輕車熟路,甜言蜜語外加送奢侈品,請客吃飯上館子,軟磨硬泡連老母豬都要心動了,何況是久旱逢甘露的客氏,麻溜地成為魏忠賢對食的對象,事業上的夥伴生活上的碗筷。政治家是不能用好壞評價的,對錯這一套很難剝離魏忠賢的後半生。

  魏忠賢掌權時,一掃萬曆末年遼東戰場的頹勢,大有光復遼東之勢。魏忠賢接連起用的兵部尚書趙南星、孫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都是直臣、能臣,而且是和自己作對的。魏忠賢得勢之後,黨羽還為魏忠賢建立生祠,遼東巡撫袁崇煥也是較早的一批為魏忠賢請建生祠的官員,袁崇煥稱頌魏忠賢從古內臣誰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賞宜也!」(明朝戚繼光也曾向張居正送過名貴的補藥,為官之道請客送禮不足為奇)。

  當時明軍:關寧鐵騎不用裁員,皮島軍隊不用精簡,軍餉仍可足量正常發放。盛京的西面,從寧遠至錦州,本來荒涼破敗了十年的城池一座座重新修葺一新、再次拔地而起;明軍的火銃、戰車、地雷、炸彈配備齊全;紅衣大炮這種奢侈品也都搬上了寧遠、錦州的城頭關外捷報頻傳:寧遠大捷大炮轟傷努爾哈赤(回盛京後不久死去)。寧錦大捷明軍多次重創皇太極。丁卯之役,毛文龍在朝鮮拼盡血本擊退阿敏數萬八旗軍。皇太極東奔西突累到吐血毛沒撈著,只能龜縮盛京。

  閹黨代表的皇權和代表大地主和城市資產階級,礦業主利益的東林黨開始一團和氣,但涉及到錢就劍拔弩張。東林黨萬曆末年廢除工商稅、海稅魏忠賢針對工商業、對外貿易發達的江南地區重開工商稅、海稅,但沒給農民加賦,出身社會底層的魏忠賢在河南遭災時,還能免除賦稅,從內庫撥款賑災;閹黨在放火燒了東林書院後,幾十年未曾修過的黃河水道,開始維修;而且專門找東林黨人投資的「壟斷企業」收刮。

  東林黨:明末朝堂上有這樣一群官員,多出身於南京江南貢院,漸成黨派,以無錫東林書院為精神聖地,表面上看,他們似乎是正義的化身,閃爍著人性的光輝。但從根本上,多是沒接觸過底層社會的江南鄉紳巨賈子弟,花成千上萬的銀子買個科舉名次,甚至不乏中舉後繼續買官者,盤根錯節的黨同伐異,朝堂上掌握話語權的中堅力量,排擠的齊浙楚、閩等小黨派勢力時,手段不比閹黨遜色多少,牛掰哄哄臭氣燻天。

  有魏忠賢在,東林黨不至於一家獨大。明熹宗臨終遺言「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繼任者崇禎皇帝充耳不聞,偏偏更喜歡棉襖爛洞、衣服打補丁來場生活秀崇禎帝十七年中換了十七個刑部尚書和五十個內閣大學士,國家秩序一片混亂魏死後,遼東的形勢再次退化到萬曆末年的水平並持續惡化,崇禎皇帝疑心重,議和主站的意見搖擺不定,先是拋棄孫承宗,然後將袁崇煥凌遲處死。百姓越來越窮,因為官吏們搜刮;國庫越來越窮,因為官吏們貪汙;邊關將士越來越窮,因為官吏們剋扣。

  李自成、張獻忠揭竿而起自謀生路。李闖王入關中,取長安,破太原,進大同。「迎闖王,不納糧。」,直到百萬民軍圍困北京時,李自成仍然承諾要三百萬銀子,封個王就退兵,並答應幫崇禎剿滅滿清崇禎厚著臉皮向朝臣們借錢,臣子個個激昂鬥志卻大肆哭窮,內閣首輔魏藻德怒捐了500兩。是他們沒錢?不是。李自成一進京,抄家、拷掠、暴屍於街頭;少則幾萬兩、多則幾十萬兩的銀子從各大臣的家中抄出,總共從北京城收刮出七千萬。對東林黨人來說,國破又與大臣們何幹?換個皇帝一樣做官。

太監曹化淳對崇禎這樣感嘆:「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1644年三月十九日城破,崇禎敲鐘百官不應,城門封鎖家門緊閉,崇禎無奈吊死於煤山(現景山),臨死前噴出了「雖朕薄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也!」之類的話。大明朝沒有亡在魏忠賢那幫流氓無賴的手中,偏偏亡在這幫自以為飽讀賢聖之書,治國有方的腐儒手中。若魏忠賢還在,免不了替崇禎背「小人亂政」這個黑鍋。

往期文章導覽:

從唐日本、明朝鮮、宋越南,看中國的「鄰裡關係」

柳如是|人陷煙花地,身懷愛國心

從魯智深到一休哥,陽光常伴

漢武大帝為此物,不惜開動戰爭機器

西漢有多壕,打賞黃金論斤吆?

相關焦點

  • 崇禎上吊自殺前讓人重新厚葬了魏忠賢
    通過這些,您覺得崇禎像是會重新厚葬魏忠賢的人嗎?其次,就算崇禎勇於認錯,但他殺魏忠賢根本沒錯,何以要厚葬於他?!近年來,有好事者不斷替魏忠賢翻案,把魏忠賢翻成一個心憂蒼生、敢為天下先的大政治家。毛文龍是大將風範,魏忠賢是政治家風範,兩人之間才是真正的國士之交。」讀到這些,噁心得我差點連隔夜飯都嘔出來了。該書中還大篇幅描述了許多大英雄、大政治家魏忠賢與和誤國殃民的東林黨人鬥智鬥勇的「光輝事跡」,讓人難以卒讀。
  • 崇禎少年天子繼位,怎麼智鬥魏忠賢?不能說沒有作為
    說起明朝滅亡,很多人會把滅亡的原因都扯在崇禎皇帝朱由檢身上。其實不然,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人為因素早在萬曆皇帝的時候就已經種下了。萬曆皇帝後面一死,他的兒子泰昌皇帝繼位,只當了29天皇帝離奇去世。接著就是木匠皇帝朱由校繼位,眾所周知他一繼位重用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朝堂上下一片烏煙瘴氣。
  • 16歲少年崇禎,如何用三個月弄死了魏忠賢?
    吏治,是他即將開刀的第一步,而開刀的對象,無疑就是魏忠賢。04.隱忍:奪權崇禎皇帝朱由檢,一開始表現得非常隱忍,表面上對魏忠賢畢恭畢敬,暗地裡卻開始一步步地清除身邊的閹黨勢力。他先是遣散了身邊一些來路不明的人員,然後新選了一些宦官入內侍奉自己。
  • 魏忠賢是如何從一個街頭混混成為九千九百歲的?
    崇禎元年十一月初六,也就是是崇禎皇帝剛登基三個月後。在距離京城不遠的阜城縣一個小客棧裡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國的大事。曾經權傾朝野的九千歲、大太監魏忠賢上吊自殺了。消息傳到北京,崇禎皇帝喜上眉梢的同時還稍微有點意外。他真的沒想到顯赫一時的魏公公這麼不禁嚇。他還沒怎麼著呢,魏忠賢就自我了斷了。魏忠賢死後崇禎皇帝開始大規模清查「閹黨」。但是清查了一段時間之後,崇禎皇帝還是決定放棄了。
  • 魏忠賢——其實沒那麼壞
    有這四個標準,那就拋棄一切道德的謾罵,用數字,用事實,來判斷評價這個人吧      首先看看魏忠賢幹的什麼事兒?      第一。成立了閹黨,把以前的一些楚黨,齊黨,之類的,都團結在一起,也可以說是勾結在一起。這些傢伙是幹嘛的?主要代表傳統中小地主的利益。東林黨主要代表的是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
  • 被人稱為「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為什麼鬥不過年僅17歲的崇禎?
    魏忠賢這人就是個無賴,在宮中站住腳後,就和魏朝的老相好客氏勾搭上了,客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奶媽,魏忠賢能夠飛黃騰達把持朝政,主要就是靠客氏。 萬曆四十八年,萬曆皇帝才死一個月,他的繼任者朱常洛也跟著一命嗚呼了,年僅十五歲的朱由校登基當了皇帝,客氏沒多久就被封為奉聖夫人,深得寵信,而魏忠賢也得以飛黃騰達,明熹宗在位七年,卻是魏忠賢大力發展的七年,這是因為朱由校也是個奇葩皇帝,不喜歡作皇帝喜歡當木匠,客氏和魏忠賢深受他的寵信,得以專權,魏忠賢在打敗魏朝害死王安後,成了宮中權力最大的太監,朱由校埋頭幹木工活
  •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噴飯!
    曾在崇禎年間擔任翰林官的楊士聰,一語道破真相:「而迎合時局,謬為誇詡」。當時南明弘光政權建立,一群閹黨出山掌權,但閹黨名聲臭大街,先得造輿論洗白,於是把遠在天津的曹化淳拉出來躺槍,造出「崇禎平反魏忠賢」的段子。如此閹黨帶節奏的伎倆,也被楊士聰辛辣吐槽:「殊堪噴飯」。這謠言編的,蠢到噴飯。
  • 為何明粉會說「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原來魏忠賢有這一手段
    於是,明朝各種滅亡原因層出不窮,就出現了一個」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的觀點,這有什麼依據呢?話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黨爭最嚴重的朝代,這是由於明朝歷代皇帝大多不勤政,又有內閣制和廠衛制度所造成的。明朝後期,最主要的兩個黨派爭權就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和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東林黨人。
  • 魏忠賢究竟是怎麼被崇禎的繡春刀劈死的
    魏忠賢一百個不願意當今皇帝就這樣病死:再栽培一個完美聽話的傀儡多費勁啊。但偏偏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明朝天啟皇帝朱由校沒有兒子,如今病危,也就只剩下了唯一的皇位繼承人:17歲的信王朱由檢。魏公公這時有些後悔:本來朱由校是有過三個兒子的,卻都讓魏忠賢給弄夭折了。天啟帝年紀輕輕身體就這麼差勁,世事難預料啊。朱由檢是朱由校唯一的弟弟,在當時魏公公把持朝政的宮廷中,存在感基本為零。
  • 崇禎:一個勤勉君王的死局
    天啟七年十月十三日,御史楊維垣上疏彈劾閹黨五虎之首崔呈秀。七天後,崇禎帝罷免崔呈秀兵部尚書的職務,自此揭開倒魏大幕。影視劇中的魏忠賢形象十月二十六日,海鹽縣貢生錢嘉徵上疏,羅列了魏忠賢的十大罪狀。崇禎帝讓太監當著魏忠賢的面宣讀奏疏。魏忠賢聽罷,萬分驚恐,第二天便請求辭職。
  • 天啟駕崩,崇禎登基,魏忠賢為他自己「選擇」了最終的「掘墓人」
    明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年僅23歲的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駕崩,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由檢隨即登上了皇位,這便是歷史上明朝的最後一任君主,明思宗崇禎皇帝。
  • 天啟皇帝去世,崇禎為何能以皇兄身份繼承皇位?魏忠賢「神助攻」
    天啟七年春,魏忠賢送給朱由檢兩百株牡丹花,第一株為「御袍黃」。當年秋天,天啟皇帝去世,朱由檢繼位,即崇禎皇帝。很多大臣就私下議論,朱由檢春天得御袍黃牡丹,大概就是繼位的吉兆。崇禎的繼位,有很大的偶然性。這是因為,只要天啟皇帝有兒子,就絕對沒崇禎什麼事。
  • 為什麼有人說,「魏忠賢」不死,明朝就不會亡?
    魏忠賢是明朝最大的貪官太監,也是後世號稱「九千歲」的人。魏忠賢在歷史上的記載是貪汙成性,惡貫滿盈的。崇禎皇帝稱其「擅竊國柄,誣陷忠良,草菅人命,狠如狼虎」。梁啓超曾評價魏忠賢「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民生」。
  • 悲情的崇禎、悲情的明末
    入宮前皇嫂張皇后一再告誡他不要吃宮中的食物,入宮時記得在袖口中私藏些麥餅,因為魏忠賢隨時可能加害於他。熹宗病危時魏忠賢意欲發動政變,後在死黨崔呈秀的勸阻下才告罷。然而他對朱由檢的擁戴純屬違心之舉,暗藏的殺機時刻都在,朱由檢從宦官哪裡拿來一把佩劍放在身邊但依舊徹夜未眠。
  • 經常有人說:魏忠賢不死,大明不亡。你怎麼看呢?
    魏忠賢不死的話,那麼崇禎手下就有閹黨和東林黨兩大勢力,他們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衡的關係,任何一方的做大或者消失,都會造成皇權受到做大一方的制約,保持勢力均衡,才是帝王之術。若魏忠賢不死,東林黨做事必須顧及,而魏忠賢被幹掉後,導致東林黨一黨獨大,皇帝話語權削弱,政策方針的制定和執行,連崇禎帝都無法完全左右,而東林黨錯誤的治國方針直接導致了大明的滅亡。
  • 開門見煤山:崇禎皇帝17年殫精竭慮,仍阻擋不住大明王朝走向衰亡
    使得以大太監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肆虐,禍及九州。崇禎不算是"昏庸無能"的皇帝,比起明萬曆和天啟,崇禎要強了不止一點。崇禎在位17年,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想把走向衰亡的王朝拉入正軌。當然崇禎也存有諸多明顯的弱點,他剛愎自用、獨斷多疑;誅殺閹黨,整理朝綱,卻又對文武將官心存疑慮;他增加賦稅,用於平叛抗清,卻造成更多不堪重負的貧民揭竿而起……崇禎懷有中興之志,殫精竭慮,卻始終無法扶正將傾之大廈。明王朝在崇禎在位的17年間加速了衰亡。
  • 當信王選妃撞上天啟大爆炸,魏忠賢有嘴也說不清
    王恭廠大爆 炸,巧合還是預謀?天啟七年初,魏忠賢又特地搜羅了二百多株牡丹,只有皇帝享用的「御袍黃」給朱由檢,詳見《酌中志》、《崇禎長編》、《全史宮詞》等。明朝禁止大臣交結藩王,魏忠賢沒有天啟皇帝的授權,他敢如此嗎?有些人還真是把朱由校當作一個不識字的文盲傻瓜了!
  • 東林黨和三黨及閹黨之爭,是明朝最厲害的黨爭,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黨爭.雙方的爭鬥自萬曆年間開始,一直持續到南明滅亡還在繼續,
    由是東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到了萬曆三十二年十月,東林書院正式落成,宣布以《白鹿洞學規》為章程,其中有「四要二惑九益九損」等條款,並定下每月大會之期,此時東林勢力可以算正式大成。  當時東林黨人的主要對手,是萬曆帝身邊的宦官們以及朝中的齊、楚、浙諸黨,又由於到了天啟時期這三黨成員大多已依附於大宦官魏忠賢,所以有時這三黨也會被直接劃入廣義的「閹黨」體系。
  • 你身為一家之主,憑什麼讓我替你在外背黑鍋?
    你身為一家之主,憑什麼讓我替你在外背黑鍋?說懷不上就我們兩個過一輩子,可能老天憐憫,意外懷上了,現在孕5個半月了,我是不是該偷笑,撿了個好老公?我和孩爸2011年底在一起的,12年領證13年結婚的!第二個是因為我的父母,他們覺得他們年紀大了,我離婚會讓他們丟盡面子更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老年生活。不行就做個試管嬰兒就好了。科技這麼發達,去和人家理論,你難道說是你老漢不行?這智商,家醜還要外揚,智商省優。夫妻之間誰的問題不能生,我覺得自己家裡人明白就行了,外人沒什麼好說的,去跟外人說的話,自己老公那不是很沒面子嗎?
  • 崇禎皇帝朱由檢,那與人鬥、與天鬥、與命鬥的悲情壯烈的一生
    這一位皇帝是個奇葩,得細說,因為是他,直接導致了崇禎帝朱由檢悲情壯烈一生的轉折開端。奇葩皇帝朱由校估計上輩子是個木匠投的胎,這輩子雖然當了皇帝,依然醉心於幹木活,醉心到什麼程度呢?醉心到他直接放任朝政不管,所以直接導致了他的乳母客氏和閹黨魏忠賢兩人狼狽為奸,矯詔擅權,排除異己,將整個朝堂弄得烏煙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