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衝刺在即,不知道大家準備地怎麼樣了。不管咋樣,即使時間再短,我們也不能放棄我們的複習步伐和節奏。今天呢,我們繼續來分享申論相關的寫作技巧。說實話,技巧也談不上,只是小編在學習道路中積累下來的。通過一些大神的分享和自己的學習,發現申論並不是大家眼中不可逾越的高山和大海。
在上一篇中,小編已經分享了大作文的標題和開頭的一些簡單的模式。雖然簡單,但是只要你能夠掌握,這些已經夠我們考試用了,只要你記的,剩下的就是自己反覆大量的練習和總結,能夠總結出屬於自己的寫作邏輯再好不過。
今天呢,小編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一些申論大作文中最核心的部分------中心論點段的一些開頭技巧。大家都知道大作文的中心論點是很重要的,因為大作文的結構一般就是標題、開頭一段,中間三段論、最後結尾一段,這是比較標準的文章結構。這幾個部分,不言而喻,中間的三段論的是很重要的。
說到中間三段論,我們首先要明確申論作文的文體是什麼。一般情況下,題目要求我們寫成議論文就好了。而議論文中包括政論文和策論文,政論文偏分析類的,策論文是對策性文章。之前大家包括小編在內,都覺得申論大作文寫對策性就行了,因為這是很多機構給大家灌輸的思想,很多機構覺得策論文好些。因為,針輪論點問題簡單提出三個對策就行了。當然,這在很多情況下是適用的。
但是,隨著申論考試難度的加大,現在的申論大作文具體寫成哪種結構,是要根據相關材料來定的,不是一上來,材料都沒讀,就把它定義為策論文,不管三七二十一,寫三個對策就跑了。這是萬萬要不得的,不然,你只會在公考道路上越走越遠喲。
簡單來說,有些文章是要寫解釋內涵的,即是什麼;有些是寫對策的,即怎麼辦;有些是寫意義的,即為什麼;有些更難一些文章是要把。三者結合的,即三段分別對應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今天我們主要來介紹第一種,即解釋內涵型的,我們拿2017年國考申論「以水為師」為例,題目是這樣的:(五)參考給定資料,以「以水為師」為題,聯繫實際,寫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見解明確、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3)思路明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1000~1200字。
在這裡,材料就不跟大家贅述了,大家有時間要把這套真題好好看看和研究一下,現在我們直接來講一下中心段的開頭句(開頭句後面的論證,完全可以參考上一篇中關於文章第一段寫作的論證方式。)通過閱讀材料,我們可以發現,材料主要是在介紹水的一些品質,再結合題幹,要求「以水為師」為題,既然是「以水為師」,那肯定也是要學習一些「水」身上的品質和有點。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把文章定性為「以水為師,即學習水的什麼」。也就是「是什麼」類型,格式可以寫成「以水為師,就是好學習水的()。」括號後面的內容,主要是根據材料內容判定水的特性。
這樣排比式,整齊的放在每段的開頭,這樣看的很有邏輯性,也很有對仗感,更重要的是貼合題目要求和中心論點。如果以後大家遇到類似的題目,只要用這樣的結構,那麼,你的大作文的分數一定不會低到哪裡去,至少不會拉你的後腿。
其實跟這樣類似的題目,之前國考也考過,譬如2011年國考申論真題考過這樣的題目:參考給定材料,以「弘揚黃河精神」為主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要求:(1)中心論點明確,有思想高度;(2)內容充實,有說服力;(3)語言流暢,1000字左右。
通過觀察,大家也可以發現「是什麼」的文章結構的主題關鍵詞一般是抽象的詞語。同理,「弘揚黃河精神」其實也就是弘揚什麼樣的黃河精神,為什麼要弘揚黃河精神,那麼中心論點的格式同樣可以寫成「弘揚黃河精神,就是要弘揚()」,同樣括號裡的內容,根據材料內容來歸納總結。
不知道大家在知道這樣的文化結構之後,有沒有想寫的衝動呢?當然,不管大家想不想寫,只要你想上岸,這樣的文章,尤其是申論真題,是一定要自己練練筆的。小編看好你們喲,小編希望大家今年都能夠上岸。認真學習加點讚的你,一定會上岸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