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生活中這些節水常識,你了解多少?

2020-12-17 騰訊網

水對我們的生命起著重要作用

它是生命的源泉

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

不可缺少的物質資源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水

一不留神

就容易養成浪費水的習慣

因此

掌握一些節水小常識、

養成節水好習慣很有必要

據了解,我市水資源雖然豐富,但是因為工程性缺水,水資源相對緊缺。

一滴自來水,要經過抽水、沉澱、過濾、消毒、送水等一系列生產過程才能「來到」我們身邊,看似不起眼的每一滴水都來之不易,我們要樹立惜水節水意識。那麼,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怎樣做才算是節約用水呢?

畢節市水務局節約用水辦公室主任 張海莎:

要養成節水的好習慣:

比如記得隨時關上水龍頭,別讓水白流,看見漏水的龍頭一定要擰緊它;

一水多用,儘量使用二次水,例如,家裡可以預備一個收集廢水的大桶,淘米或洗菜的水可以用來衝廁所、澆花;洗臉、洗衣後的水可以留下來擦地、衝廁所。

水的再次利用是最直接,最經濟的節水方法,家庭節水除了注意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以外,採用節水器具也很重要,如果你家裡使用的是節水馬桶或節水龍頭,每天就能節約不少水。

除了上面介紹的節水方法,家庭節水還有很多小竅門, 比如儘量縮短每天洗澡的時間;洗碗洗菜時先盛出需要的水量,改掉開著水龍頭任水狂流的壞習慣;以擦拭代替衝洗,做家務時,先用水桶裝取適量的水,再進行後續的擦拭與清潔等。

我們知道水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為了讓廣大市民進一步了解水資源現狀,引導大家樹立節約用水意識,畢節市節約用水辦公室每年的節約用水宣傳周都會廣泛開展各種宣傳活動,倡導市民珍惜水資源,保護水環境,節約用水從「點滴」做起。

其實

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的方式很多

需要我們用心觀察和留意

養成一個良好的用水習慣

樹立節水意識

讓我們一起用實際行動

努力踐行今年的節水主題

「養成節水好習慣,樹立綠色新風尚」

《科普視窗》由畢節市科協協辦

記者:王成菊 杜磊

編輯:任佳麗

編審:郭 磊

監製:楊廷兵

更多新聞

《直通百姓》微信公眾號為《直通百姓》欄目的內容延伸,除播發欄目重要新聞外,關注各類熱點動態資訊,提供生活資訊服務,歡迎網友提供新聞爆料!

相關焦點

  • 科普丨節水知識知多少?跟隨我們來學習!
    科普丨節水知識知多少?跟隨我們來學習!在餘下的 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高山冰川和永凍地帶的冰雪。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約佔地球總水量的0.26%。·我國人均水資源極低我們國家更慘。我國是個缺水大國,水資源並不豐富,但用水浪費驚人,供求問題十分突出。這個結論,並非危言聳聽。
  • 【科普】居家生活、工業生產、農業生產,節水措施有哪些?
    【科普】居家生活、工業生產、農業生產,節水措施有哪些?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居家生活
  • 【科普】食品謠言知多少——牛奶常喝 這些「常識」不能信
    【科普】食品謠言知多少——牛奶常喝 這些「常識」不能信 2020-12-04 15: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國人日常生活中的節水攻略
    日前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布了一系列美國人日常生活,當中從細微處入手即可輕鬆節水的攻略。日前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布了一系列美國人日常生活當中從細微處入手即可輕鬆節水的攻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在學習之餘也不妨從自己身邊點滴之處著手,節約每一滴水。【知識連結:水足跡】:water footprint,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公眾消費產品及服務過程所耗費的那些看不見的水。此概念最早由荷蘭學者阿爾傑恩·胡克斯特拉於2002年提出,其完整概念包括「國家水足跡」、「個人水足跡」兩部分。
  • 教育部要求開展節糧節水節電活動 培養節約意識
    從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開始,「厲行勤儉節約」絕不是放在口頭上,「全面納入課堂教學」也不只在通知裡,而要落實在具體實踐中、體現於日常學習生活中,才能引導廣大學生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以實際行動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本報派出記者深入基層,去尋找那些節約的好典型,鼓勵更多的師生以他們為榜樣,爭做節約先鋒。  10月13日,星期日,學校不上課。
  • 文化常識:「德智體美勞」,你了解多少
    文化常識:「德智體美勞」,你了解多少?常常會聽人說到「德智體美勞」,這是全面發展的象徵。那麼,你對「德智體美勞」究竟了解多少?德,個人對待生活和工作,對待與社會、與集體、與他人、與自然關係時應具有的價值觀念、行為品質、道德追求、人格修養等的的總稱。
  • 市婦聯婦幼常識微課堂(二)|關於自閉症,你了解多少?
    市婦聯婦幼常識微課堂(二)|關於自閉症,你了解多少? yin嬰rì幼rú護gē理導讀自閉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生活質量
  • 考研常識:這些名詞你都了解嗎?
    疫情還未結束,2021屆小夥伴已經踏上了考研的徵途,買資料,報輔導班,諮詢學長學姐等等,忙得不亦樂乎,但是,關於考研的這些名詞你都了解嗎?那又了解多少常識呢?
  • 初中物理:學好物理並不難,這些物理生活常識,必須得提前了解!
    開學已有半月,很多升入初二的小同學也迎來了物理這門學科,這對於小同學們來說,將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等你去探索新知識。對於物理這門學科,很多小同學估計不會陌生,常聽學姐說,學物理很難,究竟難不難你得學了才知道?
  • 節水護水,山西青年志願者這麼做
    活動中,隊員們向過路行人科普了節水小知識、小技巧,並拍攝了汾河中的垃圾汙染圖片向民眾展示,希望能引起民眾的警覺,讓大家意識到汾河水汙染情況已極為嚴重,保護汾河水行動已是箭在弦上。通過節水志願者對路人進行節水知識科普以及汾河水資源保護的宣傳,增強了民眾對於汾河生態環境的認識,讓大家深刻意識到,保護水資源不僅僅是政府、環保組織的事情,更應該是每一個地球成員的事情。
  • 網絡科普|森林防火小知識,你了解多少?
    網絡科普|森林防火小知識,你了解多少?引發森林火災將會承擔法律責任《公益廣告》內容簡介絕大部分的森林火災都是人為引起的,你燒掉的不僅是火苗,而是你和家人的未來,引發森林火災,將會承擔法律責任。森林防火,警鐘長鳴。【科普小課堂】↓ ↓ ↓
  • 食品安全常識你知道多少?
    食品安全常識你知道多少?科普食品安全常識你知道多少?2.世界公認的食品中三大致癌物質是什麼?主要在哪些地方?亞硝胺類、苯並芘和黃麴黴素。苯並芘主要發生在煙燻和烘烤食品中;亞硝胺類化合物存在於菸酒、燻肉、烤肉、海魚、灌裝食品、不新鮮食品;黃麴黴素毒素多存在於發黴玉米中。3.「三無」食品是指什麼?無廠名廠址、無出廠合格證、無保質期的食品。
  • 寧波多形式開展「世界水日」活動 吹響節水號角
    為了提高市民節約用水、保護水源的意識,寧波市深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線上以「文明寧波」APP、微信、微博作為主陣地,開展「節水達人曬妙招」網絡文明傳播活動,以互動形式倡導節約用水理念;線下利用宣傳冊、現場主題活動等形式向市民宣傳水知識,普及節水常識,引導廣大市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節約每一滴水,珍惜水、保護水,共同建設生態文明家園。
  • 【哈密科普大篷車】你想知道的獻血常識在這裡
    【哈密科普大篷車】你想知道的獻血常識在這裡 2020-07-04 23: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生活中必備法律常識,你知道多少
    懂得、掌握基本法律常識,維護自己利益。您很有必要學習必備的法律常識。1、飛來橫禍你負責?現在的樓是越蓋越高,走在樓下的人難免會被高空墜物砸傷。遇到這種情況,該找誰賠償呢?《侵權責任法》第87條規定: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高空墜物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由墜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擔;如果所有人或管理人不明確,由建築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2、超市不收現金怎麼辦?
  • 這些容易被忽視的翡翠常識,你了解多少?
    翡翠因其晶瑩剔透的質地而備受人們的喜愛,被稱為「玉石之王」, 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這些容易被忽視的翡翠常識。1.翡翠是什麼?翡翠是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由硬玉或硬玉及鈉質(鈉鉻輝石)和鈉鈣質輝石(綠輝石)等礦物組成的石質玉級多晶質集合體。
  • 學術科普 | 這些期刊基本常識必須清楚!
    ,關於第二項成果「在英文期刊中發表學術論文」的詳細內容:EI、SCI是什麼?成果2在英文期刊中發表學術論文有方學者項目保證為學員在正規的英文學術期刊中發表論文。有方學者最優秀的學生,不但可以衝擊EI、SCI等高級別期刊,而且有機會參與全球頂級的學術會議。小助手決定,今天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SCI、EI等文獻檢索系統的一些常識。
  • 節水從娃娃抓起 經開三小的「小豆豆」們都是「節水達人」
    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 實習生 賈喻安)「節水意識的養成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作為老師,我們不去做硬性要求,而是將節水知識融進孩子們的日常課程和生活中,以輕鬆、快樂的方式將節水意識潛移默化地深種在孩子們的腦海中。」西安經開第三小學校長張海蘭告訴記者。
  • 「水足跡」概念流行 「水足跡」計算器幫你節水
    節水科普宣傳是開展得最廣泛的環保活動,但「水足跡」仍鮮有人知。事實上,你每天消耗掉的那些看得見的水其實只佔你一天的「水足跡」的一小部分。因為就連你用的一張A4紙,在生產、運輸等過程中也要消耗10升水!
  • 11期:30個必背生活常識 !!
    今天是2019年國考常識積累第11期。(文末附上了前十期常識的直達連結)最近幾年,常識判斷中有兩類考點所佔的分量非常大,也就是生活常識和科普常識,一般都要佔到1/4,甚至1/3。在很多文科生那裡,這些分的命運跟數學運算一樣,壓根就是被拋棄的。但實際上,其實生活常識只考「怎麼辦」,考得比較簡單;科普常識才側重「為什麼」,涉及更專業的物理、化學、生物知識。比如下面兩個題,前一個就是考生活常識,後一個考科普常識。以下生活常識不正確的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