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身份 』
黑人牙膏創始人:嚴柏林,嚴仲林,嚴季林
「如果我不夠黑人,也不夠白人,又或不夠男人,那請你告訴我,我到底算是什麼人?」
——《綠皮書》
「I CAN』T BREATHE.」
(我無法呼吸)
這是喬治·弗洛伊德生前的最後一句話,也是引起美國近75個城市進行大規模遊行示威、打砸搶燒活動的導火索。直到這時人們才意識到,一直以來倡導民主自由的美利堅合眾國的種族歧視問題,並非隨著奴隸制的廢除而消失殆盡。
人們的憤怒值達到極點,反歧視運動至此爆發,甚至是擁有近百年歷史並且被人們使用至今的食品品牌、日化品牌都難以倖免。
百事公司旗下的早餐品牌「傑米瑪阿姨(Aunt Jemima)」,擁有近130年歷史,卻因其黑人女性的IP形象受到人們的譴責,被詬病成「將奴隸制時代的種族刻板印象永久化」,因此不得不改進品牌包裝。
而近日,黑人牙膏又掀起反歧視大浪。早在1989年,由於品牌名「DARKLE」和原本黑臉白齒、頭戴高帽咧嘴笑的黑人IP形象被眾人抵制,認為帶有歧視意味,於是將名稱修改成「DARLIE」,將包裝「整容」成白臉國際紳士形象。有人建議直接把中文名直譯成「大力牙膏」,但又被說成是歧視力氣大的人,因此「黑人牙膏」這個中文名一直留存至今。
油管上的一則視頻採訪了幾個外國人對黑人牙膏的看法,他們的態度都偏向於批評與不滿:
「我不明白為什麼這牙膏的中文名字不也順便改掉。」
「我不會買,因為這個產品名稱有點冒犯的感覺。」
「我看不懂中文,只是因為它便宜就剛好選了這條,但直到它的中文名字後......我現在開始有點擔心了。」
「當我第一次看到黑人牙膏時,有一點嚇到,因為在美國沒有這種帶有種族歧視意味的產品。」
「黑人,白人,黃人,我們都一樣。」
「沒有文明,沒有禮貌,所以我不喜歡這個名字。」
一管小小的牙膏竟然引起了如此大的跨國爭議,巨大的抵制和壓迫下,人們不禁好奇其歷史源頭,到底是哪個國家的發明者,生產出了有此文化影響力和衝擊力的黑人牙膏呢?
光看外殼包裝,很多人會誤以為黑人牙膏是一個國外品牌,然而,追根溯源的發明者居然來自浙江寧波!本期,寧波人物將帶領你們回顧其80多年的歷史,走進黑人牙膏背後的故事。
時空穿梭機將我們帶回80年前。20世紀30年代,以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為始,以更廣地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終,目睹了國際形勢風雲激蕩的十年。
全球都在進入短暫和平年代的倒計時,而坐落在中國東南部的上海,卻有著難得一見的繁華光景。
在接軌國際的道路上尚未走穩,經濟發展剛剛起步的時期,高檔用品自然遠不及柴米油鹽來得重要。而牙膏作為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在國產品牌「三星牌」幾乎壟斷市場的局勢之下,如何開闢出新的市場,營銷話術比牙膏本身其實要有分量的多。
試想一下,某天你打開電視,或者看到街邊的廣告牌上這樣寫著:
「採用非洲植物萃取精華茄勒丁,俄羅斯設計師精心設計logo,國際化新配方帶來全新體驗。」
「雙重薄荷帶來強勁清新口氣,特有蘇蘇聲打起綿密泡沫效果加倍!」
「黑人超白牙膏,還你一口潔白好牙」
「黑白想契,陰陽相合,融匯中國古人之智慧與太極八卦之奧妙。」
很難想像,這樣融合國內外,古現代,視聽覺的廣告語,並不是在宣傳什麼國際高檔化妝品,而是一管小小的國產牙膏!這便是營銷鬼才、黑人牙膏的創始人嚴氏三兄弟獲得成功的高明之處。
然而,廣告多噱頭,宣傳易誇張。事實上,所謂從非洲樹木上萃取出來的「茄勒丁」的潔齒作用,並沒有得到有力的科學證據支撐,只是一個噱頭;而對外宣稱的"蘇蘇聲越大說明刷牙效果越好」,歸根到底只是牙膏本身質地的差別;此外,帶著高帽的黑人形象商標,其實也是特地花重金聘請菲律賓人設計的。
然而,能使黑人牙膏躋身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牙膏產業四傑之一的原因,光耍嘴皮子功夫和「吹牛」式營銷話術是遠遠不夠的。嚴氏三兄弟的成功之道,也離不開以下幾點:
其實在黑人牙膏生產之前,嚴家兄弟已經在上海化妝品產業把握有很重的話語權了。起初,老大做著進出口貿易,老二在北京路大德成金號做學徒,老三則在金子交易所謀職,業餘時間在夜校補習。憑著敏銳的商業嗅覺,三弟花了一個月的薪水,從同學那裡買了「面友」雪花膏的配方,上市後藉助「百昌洋行」名義銷售。
全新的品牌加上「洋行」的標籤,「面友」雪花膏的檔次一下子就提高到了國際化水準,在當時的市場上一時風靡,受到各路富家千金大小姐的追捧。於是三兄弟瞄準時機,當機立斷又推出了「她的友」、「阿墨林」等護膚品牌,在上海化妝品行業站穩了腳跟。
嚴氏兄弟曾全程參與第一支中國牙膏的設計和生產,掌握核心技術,再加上從原暢銷牙膏品牌「中華」和「白玉」中提取和優化配方,調製出了獨特又神秘的留蘭香口味,使得新牙膏自生產出來就頗受大眾歡迎。
20世紀40年代,由於進行了強有力的大量宣傳,黑人牙膏的銷售延申到了香港、臺灣等地。直到1949年,其國內市場份額已經超過30%,並且逐漸滲透到國外,佔據東南亞市場20%~40%的份額。而嚴家兄弟趁此機會成立了好來藥物公司,形成統一規模化管理生產,開始專門做化妝品生意。
嚴家遷至香港定居,在港、臺設廠生產黑人牙膏,品牌暢銷在亞洲華人地區。在臺灣地區,黑人牙膏在長達40年裡佔據銷售榜首,市場佔有率一度超過70%。而好來藥物也被分為大陸和臺北兩支。
上海生產牙膏的廠家全部併入中國化工工業社,成為眾多國產牙膏品牌的專業工廠。
高露潔成為好來化工的合資夥伴,主動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其50%的股權,於是黑人牙膏有了中外合資的國際化身份。
隨著牙膏逐漸普及歐美地區,由於其包裝形象和名稱爆發了爭議,高露潔不得不對其進行改版與優化,最終改成了如今市面上常見的黑人牙膏模樣。
好來集團在廣東中山建設生產基地,定名為好來化工(中山)有限公司,黑人牙膏重返國內市場。
即便當時牙膏市場競爭激烈,憑藉其強勁的薄荷口感和低廉的價格,到了2008年,黑人牙膏從排名十幾躍到了僅次於高露潔和佳潔士的第三名。
黑人牙膏超越高露潔和佳潔士,成為中國第一牙膏品牌。
雲南白藥半路殺出,佔領頭牌。直至今日,黑人牙膏位列第二。
嚴式三兄弟怎麼也想不到,而今由黑人牙膏引發的又一次波瀾,竟出自於原本只為吸引更多顧客的宣傳效果。面對一邊是國人認為的「矯枉過正」,另一邊是國際批評的「種族歧視」,在爭論與解釋之中,我們不如銘記黑人牙膏背後的寧波人物,以及——
好好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