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本來都是醒著的,成長過程中被慢慢催眠了

2020-09-24 魔教萌主

對於低幼的孩子,睡好覺,吃好飯,玩耍好比什麼都重要。我相信做家長的,也不是不知道,只是經不起比較。既害怕輸,也不想認輸。哪個父母願意讓孩子的人生以平庸開始?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天價學區房。古有書僮伴讀,今有無證上崗但能輔導得了全科的父母陪讀。管你在公司是董事長還是總經理,沒有哪個家長能逃得開周末一起陪娃補習的任務。如果你解不了行程問題,做不出閱讀理解,你工作再牛逼,娃也瞧你不起!

很多補習班還允許家長旁聽,這哪裡是旁聽,分明是一副明天就要考大學的奮筆疾書樣。孩子在前面聽得一臉懵,家長在後面記得一手快!聽不懂?主動舉手問老師,老師說,有問題下課來問我,結果,一下課,呼啦啦一圈,老師被一群董事長和高管包圍住。老師內心的OS一定是:這學費敢情是收少了!

從胎教、早教,到義務教育,家長把所有自己認為好的資源都灌輸給了孩子,正是這些蜂擁而來的資源,成了孩子成長的災難。

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每個孩子,本來都是「醒著」的,當被施以各種各樣強制性的壓榨——學科補習、彈琴、跳舞、下棋、畫畫、編程,再來一門跆拳道或武術,他們就慢慢地被催眠了?半睡半醒的狀態是怎樣的?睡眠質量不高,學習沒興趣,遊戲上癮,磨蹭拖延,熬夜晚起,喜甜食不運動……這一切,都源於我們對孩子自然成長規律的「幹擾」和「控制」。但是,只要成績好,只要分數高,哪怕做寄生蟲,肥仔、巨嬰、媽寶男都沒關係。

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有三個時期,學前、上學、結婚後,任何一個時期的死守,大都會徒勞無益。其實我們不是不想放手,是不夠自信,根源是我們成年人自身也被觀念捆綁,自己都自由不起來,怎麼給孩子自由?我們自己也活在盲目順從的牢籠中,卻又反過來覺得這樣最踏實最安全。

一念一世界,說的就是心,一份理念。我想,只有大人先看見自己,先解放自己,才談得上給予孩子指向幸福的教育。

相關焦點

  • 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每個細節都坦然面對,那是本來的樣子!
    坦然面對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每一個波折,那都是成長應該有的過程。每種味道嘗試要反覆20次以上,孩子才會適應。家長千萬不要氣餒。其實大家有個誤區,以為剛出生的孩子抵抗力最弱,其實不然。剛出生時母體的免疫抗體會通過胎盤傳給嬰兒,母親抗體的消失要半年左右,而孩子的自身免疫力的產生要一歲以後,因此6個月到一歲的孩子年齡階段是抵抗力最差的時候,最容易生病。孩子生病也不要怕,每個孩子只有經過反覆的生病,他的免疫力才會慢慢提高。生病一次,長大一次。
  • 第七期心靈成長催眠夏令營
    讓孩子變得更加陽光自信,讓孩子成績得到明顯提升,讓孩子可以勇於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挫折,讓孩子懂得調整自己的情緒與心態,讓孩子可以和同學都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您想讓您的孩子做出這些改變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讓TA來參加我們的心靈成長催眠夏令營吧!
  • 催眠=睡眠?操控人心?從心開始心理催眠師為催眠正名
    學習了七年的催眠,接觸了不同的催眠方式和形式,相對於大部分人對催眠的了解,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誤解,所以,一直想整理一篇文章來好好解釋一下什麼才是真正的催眠,讓更多的人可以淺顯易懂地了解催眠。正名二:催眠不等於睡眠很多人對催眠的理解,以為是在催眠中進入了睡眠,換句話說,催眠就是讓一個人睡著。這可能是因為傳統催眠就是讓人閉上眼睛,進入深度放鬆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大家都以為是睡著了。
  •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父母的獎勵既能關注孩子,也能阻礙娃的成長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父母的獎勵既能關注孩子,也能阻礙娃的成長獎勵管住孩子,卻也是孩子的成長的障礙用獎勵的方式管住孩子,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成長的阻礙,當有時候孩子不話的時候,你只要一說有什麼獎勵的話,還是就會變得非常的聽話和勤快
  • 催眠大師說,廣告其實就是一種催眠
    吉利根的老師、催眠領域泰鬥米爾頓•艾瑞克森說過:你尚未意識到,你人生的大部分都被潛意識掌控。       潛意識這在大腦中」隱形」的部分,一直都主宰著人類的思維和行為,然而潛意識不會直接讓我們知道它是什麼,它只會通過影響人們的感覺和情緒與我們溝通,當我們嘗試去克服由潛意識所發出的感覺和反應時,便會造成矛盾、感到困惑。
  • 媽媽下班回家,孩子醒著奶奶卻睡著了,滿地的「狼藉」讓她無奈
    導讀:媽媽下班回家,孩子醒著奶奶卻睡著了,滿地的「狼藉」讓她無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下班回家,孩子醒著奶奶卻睡著了,滿地的「狼藉」讓她無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催眠師流靜《聽催眠音頻平穩入睡》
    多年來專注催眠領域的探索和實踐,撰寫出版中國第一套催眠案例紀實叢書《催眠現場》,共三本,50餘萬字。催眠師流靜《自我催眠零基礎入門課程》學員的分享:昨天晚上,因為家裡一些特殊情況,我非常焦慮,怎麼也睡不著覺,雖然我說不慌張了,其實還是焦慮的很
  • 《願你慢慢長大》: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都陷入的四大誤區
    書中有很多我們熟知的人給孩子寫信。通過他們對孩子的期望,讓我感受到了一場溫柔的教養。也讓我意識到,在中國,絕大多數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走過誤區,也使得親子關係變得十分緊張。甚至會讓我們為了在「比較」中能夠取勝,去追求本來不應該追求的東西。比如:為討好老師而逢迎拍馬,為博得父母讚揚而弄虛作假。攀比環境,會直接傷害孩子的心理,嚴重的時候,有可能讓孩子走上彎路。
  • 父母都是孩子的催眠師,你在不知不覺中,把孩子催眠成現在的樣子
    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的催眠師。也許呢,你對這個說法有所質疑。催眠師?我壓根就不懂得什麼催眠呢,我怎麼可能會成為孩子的催眠師呢?你錯了。事實是:從孩子一出生的那天開始,你不但成為了孩子的父母,也成為了孩子的催眠師。
  • 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反思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媽媽通常又是教育孩子的主角,所以媽媽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及其深遠。作為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年輕的媽媽們一定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別讓自己留下遺憾。下面是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過的錯誤,一一列舉出來,供年輕的媽媽們參考。
  • 99%的家長都懂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耐心不可或缺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娓娓道來,從中可以深刻地了解到一個母親對孩子濃濃的愛。01 每個孩子都要一點點學習很多孩子從小依賴父母或大人,養成了懶散的生活習慣,正常的穿衣吃飯上廁所的能力都沒有,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因為他們沒有接觸這些東西,學的就會很慢,會一遍一遍的問,我們家長要有耐心。
  • 【催眠講堂115】三種簡便易行的自我催眠方法
    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暗示中成長的。
  • 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很重要
    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很重要——把握生命的重要節奏第三章 每個成長階段都很重要——把握生命的重要節奏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哭泣,也有不同的歡呼。很少人知道,如果在特定時期缺乏特定的教導和訓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某種缺失,而這種缺失可能會對其產生消極影響。上帝定意讓我們以特定方式成長。我們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需要不同角色的人來塑造我們一「不同階段的陶匠」-情感、社交、智力、身體和精神上。
  • 如果你知道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你就會認真對待孩子成長的每個時期
    每個孩子的遺傳,都是在受孕時已經決定了的,是後天環境和教育所不能影響的,我們所能做的是控制他的環境。這並不是一個令人餒志的決定,因為在遺傳的可能範圍內,教育依然可以造成巨大的差別。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潑,在孩子未出世前,準父母們都急切地期待著孩子的降臨。母親不僅創造了生命,同時也創造了人格,創造了意識。優生優育不僅關係到整個社會,同樣關係到小家庭的幸福。孕婦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情緒穩定,性格開朗,身體健康是保證優生優育的關鍵。
  •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些陷阱你中招了嗎?
    是我們每個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殷切希望。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句話幹擾了多少孩子的童年,操碎了多少父母的心。但是作為父母的我們,真的了解了這些麼?「學英語學的越早越好」「一對一輔導,輕鬆讓孩子學會拼音識字」「孩子的運動鍛鍊,越早越好」「讓孩子的情商有所改變,為孩子制定情商課」學好母語,才能學好英語 現在社會許多父母都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了,所以許多爸爸媽媽就認為孩子學英語越早越好,其實在兒童早期語言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培養母語
  • 催眠:推銷中的類催眠現象
    「貼切」一詞,在催眠師的心得中經常被運用。只有貼切,才能被人所接受,才不會引發人的懷疑心態。在將受術者導入催眠狀態的過程之中,催眠師會經常對受術者的狀態與感悟力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是催眠暗示誘導的極重要的一部分,而評價是否得當、貼切則是決定其成敗的關鍵。法國白蘭地的策劃者們正是在這一點上拿捏得恰到好處,所以才大獲成功的。
  • 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做好這些事,而不是只是扮演旁觀者
    文|空谷幽蘭每個父母都想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但事與願違。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爸爸充當的是一個旁觀者,他們只知道讓孩子去找媽媽,卻不知道孩子其實是找個藉口和你說說話。案例分析:王先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能真正地投入進去,沒能真正地去陪伴孩子,更多的都是媽媽在安排著一切,而自己更像是一個旁觀者。
  • 校園欺凌,是有些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噩夢
    讓孩子在安全、公平的環境中學習和長大。 家長方面能夠做的就更多了,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每個孩子有他自己面對挫折的能力,這需要慢慢的培養出來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枝獨特的花朵,孩子成長有快慢,能力有差異,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就像自然界的花朵有各自不同的習性和花期一樣。
  • 從《孩子,你慢慢來》看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父母給予的感情
    仿佛看到龍應臺坐在那裡,看著一個五歲的小孩用笨拙地完成他所認為的人生中很重要的那件事。 從一開始,龍應臺就告訴父母們,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感情,說到底就是尊重。這種尊重體現在對孩子自身的肯定,是對孩子辯解的信任,也體現在對孩子平等的關愛。
  • 每個寶寶都是來教爸爸媽媽成長的,孩子,感謝你選擇了我們
    寶寶已經18個月了,有了自己的性格特點,也有了自己的小脾氣,在陪她的時候要求只陪她,不讓幹別的,哪怕是看我的書,所以只要醒著,我基本都是她的。讓我體驗到了,孩子需要的陪伴來不得半點雜染。這樣留出來的時間就是純粹的親子時間,可以和 寶寶玩積木,拼圖,看書,玩她想玩的,或者出去散步,慢慢的爸爸就和寶寶越來越親了。